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298节

  “快,推进!”辽将大喝,扭头望去,大营内已疾驰出数千骑兵,从两千辽步军的左右两侧绕了过去,至此,辽军大营倾巢而出,面向宋军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阵型。

  步军居中推进,骑兵左右两翼包抄。

  大营内,战鼓敲击的节奏骤然加快,如同催人进攻的信号。

  两千辽军的步履越来越快,而两翼的辽骑则开始打马冲锋,向插向宋军两肋的匕首,狠狠地朝宋军中阵刺去。

  和平了近百年的两个国家,交战正式开启。

  没有所谓的讨伐檄文,没有宣战和对骂,甚至两军接触后,战场上也没有任何废话,遭遇即是死战。

  宋军阵中,折可适眯眼盯着对面的辽骑冲锋,他的心跳也仿佛随着马蹄声而加快。

  这是他第一次指挥大宋的火器军队交战,心中的激动自然不必多说,同时他的压力也有点大。

  深深了解这种火器的折可适,胜利已是毫无悬念,最大的压力是,如何把今日这一战打漂亮了,回去后有脸在郡公面前自我吹嘘几句。

  手握如此超脱于世的火器,若一战下来,仍然损兵折将才堪堪取得胜利,折可适都能自己抹脖子,真正做到“提头来见”了。

  “全军,两端散开,分击左右两翼骑兵,中段不动,待敌军三百步内再击发。”折可适高声下令。

  七千龙卫营将士,平日操练大大多于实战,但操练时的各种阵型各个兵种的应对,将士们早已烂熟于心。

  眼前的情况,操练时也应对过很多次,所以将士们从容地变阵,左右两端的阵型散开,面对辽骑侧身而立,呈钝角形重新列阵,至此,宋军的整个阵型就像一支加粗的巨大的箭头,丝毫不见慌乱。

  辽骑的速度很快,一里的距离,又是广袤的平原地带,足够骑兵加速。

  宋军刚变好阵势,辽骑已进入三百步的射程内。

  折可适兴奋地扬手:“左右,放!”

  轰轰一片巨大的声响,宋军阵中升起阵阵硝烟,而对面进入射程的辽骑却一片战马哀嚎,无数辽骑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倒下,被后面的战马无情地践踏着身躯,直至踩成肉泥。

  一轮击发,紧接着第二轮,轰轰又是一阵巨响,冲锋的辽骑再次倒地,接着又是第三轮……

  如同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宋军机械且精准地重复着击发,后退,补位,填药,装弹等标准流程,像一部部莫得感情的机器。

  然而击发出去的铁弹,却已给辽骑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本来辽骑左右两翼包抄,直插宋军中阵,只要让辽骑冲入阵中,打乱他们的阵型,这支宋军基本败局已定。

  可是进入三百步的射程后,辽骑发现无论如何也推进不下去了。

  三百步内,辽骑的勇士和战马的尸首已然堆积如山,对面的宋军不知疲倦一轮又一轮地放枪,辽骑踏过袍泽和战马的尸首补上继续冲锋,然后继续被后面一轮的宋军火器射杀。

  三百步,已成天堑。

  它仿佛一张从地底深处张开的巨口,大快朵颐般吞噬着辽骑将士的生命,多少都收得下,这张巨口最终的底部,是地狱。

  仅仅这一次冲锋,左右两翼的辽骑已战死三千余。

  而对面的宋军,一根汗毛都没碰到。

  辽军将士彻底胆寒,尽管军令如山,但死亡的威胁下,左右两翼活着的辽骑还是死死地勒住了战马的缰绳,不敢再冲了。

  宋军阵中,折可适强忍着激动,努力让表情和眼神变得冷静,看着这一轮轮射击后的战果,那三百步外堆积如山的尸首,那明显变得胆怯踟躇的辽骑,还有身后迎风猎猎飘动的大宋旌旗。

  折可适双手微微颤抖。

  这是他第一次指挥大宋火器军队,而他,也终于亲眼见证了新文明对旧文明的降维式碾压。

  原来,这就是火器。

  原来将士们可以不必上前拼命,只需要按照操练册典有条不紊地应敌,就能远远地击杀敌人,得到胜利。

  当年在西北,那些与西夏军浴血拼命的大宋将士,他们战死沙场,却终究败多胜少的结局算什么?

  折可适眼眶泛红,当年那些同吃同住亲如兄弟,如今却永远长埋地底的袍泽兄弟们的脸庞,一个个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赵郡公若能早生百十年,燧发枪若能早问世百十年,那些袍泽兄弟是否就不必牺牲了?

  此刻的折可适,胜利的喜悦心情已渐渐平静,转而生出一股伤感的情绪。

  而对面的辽军,无论是步军还是骑兵,都仿佛被这该死的天气活生生冻住了似的,全都停止了动作,目光呆怔且悲凉地看着三百步外毫发无伤的宋军,又看着前方倒地的三千余袍泽的尸首。

  寒风凛冽,如利刃刺穿了他们的身体,刺穿了他们的灵魂。

  一个时代结束了。

  而他们,是被旧时代双手奉上祭台的最后的祭品。

  可是啊,谁愿意成为可怜的祭品?

  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是辽国无敌于天下的骑兵,是尊严比生命更重要的勇士!

  为首的一名辽军将领双目赤红,骑在马上大口喘着粗气,动作缓慢却坚定地举起了刀。

  此时的两军交战,胜负已毫无悬念。

  而辽军,需要用死亡换取一个体面的退场。

  “我们……再冲一次!”辽将回首环视身后的将士们,露出不舍却决然的眼神。

  剩余的数千辽骑纷纷举起了刀戟。

  “再冲一次!”

  辽骑将士竭力高呼,悲壮而坚定。

  “好,全军听令,重新列阵,左右包抄……”辽将露出洒脱的微笑:“这一次,由本将一马当先,你们都跟随我。”

  骑兵阵型很快重新列好。

  辽将深吸一口气,突然打马当先,单骑朝对面的宋军义无反顾地冲去。

  他的身后,剩余的数千辽骑也纷纷动了起来,紧紧地跟随其后,没有一人怯懦后退,就连两千辽步军也飞快地朝宋军狂奔起来。

  “大辽,无敌!”辽将策马疾驰,泪水模糊了双眼,嘶吼声震云霄,如同旧时代最后的挽歌。

  “大辽,无敌!”数千辽军异口同声嘶吼。

  轰!轰!

  宋军阵中,硝烟升腾,无情地收割生命。

第410章 愚昧非议

  胜负兴衰,此消彼长,不过“气数”二字。

  千载悠悠,兴亡交替,莫过于此。

  有些人的出现,是应运而生,他注定要改变这个时代,让国家朝代否极泰来,他的使命,是无声无息中让苍生远离战乱,重享太平。

  而该淘汰的,注定会被淘汰,没人能逆转天下大势。

  数千辽军向宋军发起了第二次冲锋,在亲眼见识了宋军火器之威后,所有人都很清楚,这是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冲锋。

  明明注定是必败必亡,为什么还要冲锋?

  大约是身为一个战士的尊严吧,或许还带着对新时代取代旧时代的不甘心。

  然而冲锋再悲壮,三百步内,终究注定成为宋军的枪下亡魂。

  一轮轮枪响,生命如一片片韭菜般被收割。

  折可适站在宋军阵中,看着辽军义无反顾地以决死之态冲来,然后一批批倒在战场上,折可适不由深深震撼,尽管对面是敌人,但他心底里还是忍不住生出一股敬意。

  各为其主,杀敌报国,是他的责任。但敌军是一个个真正的战士,他们有尊严地战到了最后,仍旧没有溃逃退却,对战士的敬意是不分敌我的。

  而表达对敌人敬意的方式,是竭尽所能地杀死他们,维护住他们人生中最后的体面。

  “全军,推进!”折可适双目赤红暴喝。

  一直站立不动,三段式轮换杀敌的宋军终于动了,他们毫不示弱地步步向前推进,手中的燧发枪也没停下。

  每迈出一步,都延长了燧发枪的射程,更加速了辽军的死亡。

  辽军也没有后退,迎着宋军而上,两军杀红了眼,却仍然难以改变一面倒的单方面屠杀的结局。

  为首冲锋的辽将,早已倒在血泊中,尸首仰面,死不瞑目,无神地注视着漆黑的苍穹。

  或许他至死都没明白,一个无敌于天下的时代,为何好端端地结束得如此匆忙,事前竟毫无预兆。

  结局本不该如此,但为何会如此?

  一万辽军匆匆应战,两军交战不到半个时辰,战场上已只剩了一千左右的辽军,他们仍在向前冲。

  身后的辽军大营内,突然爆发出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喊杀声,随后大营的各处营帐起火,整个大营被笼罩在火光中。

  绝望的辽军扭头望去,只见刺眼的火光中,大营内不知何时突然冒出三千名宋军,同样手执燧发枪,他们占领了空虚的大营,然后步步朝他们的背后逼近。

  前后夹击,生望已绝。

  “杀!”折可适冷酷地下令。

  一轮轮枪响再次声震云霄。

  最后的千余辽军没有选择逃跑,实际上他们也根本逃不了,此时的境况下,无论逃往任何方向都已不可能了。

  “杀——!”最后仅剩的一名辽将嘶声厉吼。

  辽军绝望且麻木,下意识地举起了刀,继续冲锋。

  折可适冷眼看着,沉默地叹了口气,道:“对面的辽军,放下兵器投降,可活命!”

  宋军将士立马将折可适的话重复地吼了出来。

  “放下兵器投降,可活命!”

  然而冲锋的辽军却充耳不闻,执拗且凶悍地继续冲锋。

  折可适摇摇头,叹道:“好吧,给你们最后的体面,列阵,放!”

  最后一声枪响后,战场上已没有站着的辽军,唯有数十匹战马孤零零地垂头盯着倒在地上的主人,发出声声悲嘶。

  大营火起,旌毁戟折,伤者哀哀,旷原赤野。

  一场战事已结束,结局不出意料。

  宋军仍保持完整的阵列状态,安静地注视着辽军一片片望不到尽头的尸首。

  折可适走出阵外,收刀入鞘,沉默许久,突然朝满地的辽军尸首躬身抱拳。

  “都是铁铮铮的汉子,容我这敌将一礼。”

  随即折可适回头,道:“收容治疗伤者,清点伤亡和战果,派出快马回真定府东郊大营,禀报赵郡公。”

首节 上一节 298/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