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387节

  赵孝骞吃痛,左右挣扎不过,尤其是姜妙仙,那小嘴儿尖利得很,咬得肩膀生疼。

  “住手!住嘴!”赵孝骞左手推着狄莹,右手捏着姜妙仙的下巴:“再动手你们就当寡妇了!”

  朝一旁静立的鸢儿扬了扬下巴,赵孝骞道:“你们都跟鸢儿学学,看她多文静,多柔情似水。”

  狄莹美眸通红怒瞪着他,道:“鸢儿胆子小,你以为她不想咬你么?”

  赵孝骞索性一咬牙,将施暴的二女一左一右搂住,像狗熊掰棒子似的夹在腋窝里,大步流星进了门。

  好奇怪,明明是个文弱书生般的男人,为何抱自己婆娘如此顺手,一抱就俩,不费劲。

  进了门,赵孝骞放下二女,在前庭内整了整衣冠,昂然走入正堂。

  母亲冯氏正端坐在正堂内,眼眶通红看着赵孝骞微笑。

  赵孝骞走近,双膝跪拜:“娘亲,孩儿回来了。”

  冯氏起身将他扶起来,上下打量他,见赵孝骞似乎壮实了不少,但皮肤比以前黑了,不由心疼抹泪。

  “壮了,但也黑了许多,戍边风吹日晒的,骞儿定是遭了不少罪,这大半年在真定府,可有饿着冻着?身子可有生病?”

  赵孝骞心头一暖,世人见他无不敬畏,嘴里谈论的都是他的功劳和辉煌事迹,唯独只有自己的母亲,对他的功劳一字不问,只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挨饿受冻。

  “娘亲宽心,孩儿在真定府享受着呢,跟度假一样,事情总是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孩儿只吃喝玩乐,只逢大事才拿一拿主意,一点也不辛苦。”

  冯氏摇头:“你莫诓我,莫忘了我也是出身宰相门第,戍边是怎么回事,我最清楚,苦寒不毛之地,食不果腹,衣不附体,为娘年轻时见过戍边回京的将士,一个个落魄得像乞丐似的,看一眼就觉得他们实在太苦了。”

  赵孝骞苦笑道:“孩儿真没受过苦,娘亲应该知道孩儿的德行,我是那吃苦的人吗?在真定府,孩儿都是顿顿吃熊掌,日子简直赛神仙……”

  冯氏瞪了他一眼,道:“胡说八道!还顿顿吃熊掌,真定府有多少熊够你吃的?罢了,幸好见你身子比以往壮实,这大约是戍边唯一的好处了。”

  握住他的手,冯氏眼里带着期待:“这次回京,不走了吧?”

  赵孝骞迟疑了一下,还是笑道:“孩儿回来侍奉母亲膝下,不走了。”

  冯氏很精明,还是捕捉到了他眼里短暂一瞬的迟疑,脸色僵了一下,展颜笑道:“不走就好,回来多吃点,好好补一补身子,多歇息些时日。”

  “终归还是汴京好,比真定府繁华,回来后多在家里待几日……”

  冯氏说着,不经意似的朝旁边的三女瞥了一眼,笑道:“最紧要的,是快与你的妻妾们生几个娃儿,子嗣可是大事,耽误不得,你这常年不在家,妻妾们的年龄也渐长,不能再蹉跎了。”

  三女羞涩地扭过身,装作什么都没听到。

  赵孝骞咧嘴笑道:“是,孩儿一定多努力,这就给自己定下任务,一年生八个,生下来让娘亲帮我看孩子。”

  冯氏笑骂道:“又胡说八道,没个正经!三个女人如何一年生八个,你教教我?”

  旁边的狄莹忍不住道:“哼!阿母怕是不知,官人的妻妾可不止我们三个呢,他在真定府戍边也没闲着,听说在那里又收了三个,其中两个还是姐妹,是日本人……”

  赵孝骞一惊,愕然望向她。

  这婆娘啥时候在我身边安插了眼线?

  所以,这就是来自正室大妇的压迫感吗?

  冯氏闻言微微皱眉,道:“日本人?骞儿你纳妾室为娘不说什么,但番邦蛮夷之女,最好还是三思。”

  “我朝立国后,听闻沿海常有日本女子雇船与我大宋男子渡种的习气,骞儿可要睁眼看清楚,莫上了当,毕竟非我族类,不知她们打着什么主意。”

  赵孝骞咳了咳,道:“孩儿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反正……我没吃亏。”

  冯氏无奈地道:“罢了,你如今名满天下,是世人敬重的大宋功臣,凡事有你的道理,为娘不便多说什么,将来若是你的亲生骨肉流落异国,看你家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饶不饶你。”

  “娘亲放心,孩儿这辈子注定子孙满堂,流落异国几个,正好让他们帮我开疆拓土。”

  冯氏笑了:“你还是这副德行,满嘴混账话,让外人听见了岂不笑话。”

  看了看旁边的三女,冯氏轻笑起身,不经意似的道:“年纪老了,肃喜清静,我去老君堂抄几篇经文为你祈福,你们夫妻难得团聚,便让你们好生说些体己话儿,一个时辰后开膳,莫误了时辰。”

  说着冯氏款款离去。

  赵孝骞咧嘴直笑,老娘年纪大了,却犹知儿女风月,知道给儿子儿媳留下独处空间。

  冯氏走后,狄莹三女立马凑了过来,委屈地瘪嘴看着他。

  赵孝骞一怔:“这副表情啥意思?我欠你们钱了?”

  “官人没欠钱,但你欠了我们宠爱。”狄莹抱着他的胳膊道:“你如今的心思,怕是还留在真定府那三个女人身上吧?她们服侍得周到吗?”

  赵孝骞正色道:“你是我的正妻,我的心思当然在你身上,为夫我不在家的这些日子,辛苦夫人为我膝前尽孝,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六分之一。”

  狄莹顿时瞪大了眼。

  赵孝骞急忙改口:“你是正妻,理应多分一点,说错了,至少有你的三分之一。端庄点,你是有身份的人,朝廷赐了你诰命吧?几品诰命来着?”

  旁边的姜妙仙噗嗤一笑,嗔道:“官人还说心思都在姐姐身上,连姐姐如今的身份都不知,她如今可不是什么诰命,是朝廷钦封的郡王正妃,比一品诰命都大呢。”

  赵孝骞一愣,接着恍然。

  对啊,我都是郡王了,正室婆娘可不就是郡王妃么。

  于是赵孝骞急忙朝狄莹拱手:“恭喜恭喜,步步高升,回头记得请客吃席。”

  狄莹俏脸微微一抽,也拱手道:“同喜同喜,都是托了官人的福,妻凭夫贵,还望官人也步步高升,让妾身继续沾光。”

  赵孝骞黯然一叹:“都郡王了,再升怕是有点难,我尽力……”

  狄莹三女顿时大笑起来,如三条绵柔的藤蔓,缠绕在赵孝骞身上。

  赵孝骞咳了咳,道:“娘亲说,离开饭还有一个时辰,三位夫人,一个时辰足够做很多事了,咱们找个安静的厢房,为夫与你们详细介绍一下真定府的风土人情?”

  三女笑声一顿,接着都红了脸,将头扭过一边,掩嘴垂头不语。

  “羞啥?都老夫老妻了,你们身上那块地方有胎记我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会儿装什么新婚之夜呢?”

  狄莹害羞地捶了他一下,道:“这还是大白天呢,不行!若教阿母知道了,妾身还要不要做人了?”

  赵孝骞茫然地道:“咱们现在不正准备做人吗?娘亲都说了,赶紧多生几个,不然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不饶我。”

  狄莹白了他一眼:“官人今日才回京,就急不可待地……哼!真定府的那三位姐妹没把官人伺候舒坦么?”

  “倒也不是那么急,就是大半年没见,为夫我心里有点忐忑……”

  “官人忐忑什么?”

  赵孝骞不自在地咳了两声,一手抚上狄莹平坦的腹部,道:“勾栏说书的讲故事,说丈夫离家三年,回来发现夫人给他生了个大胖儿子,正办满月酒……”

  “夫人啊,这么狗血的事儿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吧?来,让我检查检查……”

  狄莹三女一怔,仔细咂摸了半晌,才品出这话里的意思,接着三女勃然大怒,狄莹和姜妙仙毫不客气,两双粉拳如雨点般落在他身上。

  身后怯生生站着的鸢儿原本胆子最小,但也忍不住,鼓足勇气上前,一双秀气的小拳头轻轻地碰了他一下,随即飞身闪开,如同摸了老虎屁股似的。

  赵孝骞嘴角带笑,眯着眼享受仨婆娘的粉拳按摩。

  嗯,从她们的表情上看,三女应该还是自己的形状没变。

  甚好,今晚巩固一下形状。

第516章 铺垫偏袒

  回顾穿越过来的数年人生,赵孝骞赫然发觉自己已然达成了“妻妾成群”成就。

  说起来有点渣,赵孝骞也知道作为正妻的狄莹,她的心里其实是不太舒服的。

  女人谁不想得到丈夫所有的宠爱,丈夫只有一个,心却分成了很多块,这个女人分一块,那个女人分一块,当妻子的自然不会高兴。

  不过古代人的价值观与后世不同,是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同。

  狄莹出身富贵,从小耳濡目染,接受高门大户内的婚姻观教育,读的又是《女诫》《女德》之类的书,所以对丈夫纳妾的事,虽然不高兴,但也能接受。

  毕竟丈夫纳的妾再多,她的正妻身份是无人能撼动的,除非快到中年时,狄莹还没给赵孝骞生下子嗣,地位才会慢慢有了威胁。

  再说狄莹也对自己,对丈夫有着非常清醒的认知。

  她很清楚自己嫁了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丈夫,本事地位官爵样样不缺。

  越是优秀的人,越能占据更多的资源,包括女人,有时候就算丈夫拒绝,女人照样也会扑上来。

  比如当初的姜妙仙,还有真定府新纳的妾室袅袅,以及那对日本姐妹,赵孝骞纳她们为妾,若说是他死皮赖脸求她们进门的,说出来都没人信。

  不过是一个有情,一个有意,眉来眼去一番后,欲拒还迎地进了门。

  这样的人和事,以前有,以后也会有。

  只要丈夫一直优秀下去,终归是无法避免的,狄莹非常清楚这一点。

  优秀的男人像一朵艳俗的牡丹花,天生就具有招蜂引蝶的体质,狄莹既然嫁了他,就已经有心理准备了。

  现在的狄莹根本不在乎赵孝骞有多少女人,她只在乎自己的肚子何时能怀上丈夫的骨肉,彻底坐稳郡王妃的位子,断了那些妖艳贱货想上位的念想。

  于是当天晚上,赵孝骞与母亲和妻妾们吃了一顿团圆饭后,微醺的赵孝骞被三女架回了房,房门关上,狄莹开始辣手摧花。

  花儿一样的赵孝骞被折腾了一夜,可正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花自飘零水自流……

  整整一夜,赵孝骞忍辱负重,默默忍受三女的摧残。

  没办法,自己贪心找了这么多女人,含泪也要吞了这苦果。

  第二天一早,三女疲惫地睡去,赵孝骞却扶墙而出。

  走出后院,前庭树荫下正在品茶的冯氏颇为意外:“骞儿这么早就醒了?”

  赵孝骞苦笑:“不是醒了,是没睡。”

  冯氏大惊:“为何?莹儿她们……”

  赵孝骞悲愤地道:“她们,她们……不是人!”

  泪奔而去。

  …………

  章惇走出延福宫,脚步很缓慢,神情也有些凝重。

  今日一早,赵煦突然宣布罢了朝会,然后单独召见章惇,曾布,安焘等重臣。

  大宋的朝会每隔三日一次,朔望之日则是大朝会,但也并非定制。

  有时候朝堂没什么必须马上处理的大事,或者官家身体抱恙,又或者恰逢年节,宫人都会提前通告百官,免朝一日。

  朝堂的环境其实还算是比较宽松的。

  今日赵煦突然罢了朝会,章惇并不意外,近日确实没有什么必须要处理的大事,唯一算得上比较重要的,是辽国又派使臣要求勘定边界,但这件事的决定权官家已经交给了赵孝骞。

  而赵孝骞回了一道奏疏,决定对辽国用“拖”字决。

首节 上一节 387/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