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395节

  殿内唯有官家赵煦心情有些忐忑,不安地看向赵孝骞。

  赵孝骞刚才说要把韩维等人带到刘贤真面前对质,可不出意外的话,韩维等四十二名犯官此时应该在奈何桥边排队,等着喝孟婆汤呢,你上哪儿把韩维找来对质?

  作法招魂吗?

  赵煦见刘贤真已快坚持不住了,此时正宜趁热打铁,于是将供状和证据交给郑春和,示意让章惇过目。

  章惇接过供状翻阅了一番,然后一脸杀意地转身盯着刘贤真。

  “无法无天!刘贤真,政事堂交给你的差事,你就是这么办的?真定府四百多条人命,谁来为他们偿命?”

  随即章惇躬身道:“官家,臣以为,此事当严查,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三法司会审,查问刘贤真等三十余汴京官员,如若查实,严惩不殆!”

  赵煦满意地笑了。

  要的就是章惇这个态度,看来前日将他召进宫铺垫那么久,章惇这倔老头儿听懂了。

  当然,赵煦不知道的是,真正促使章惇站队赵孝骞这头的原因,是三十余人的名单上,有一半是旧党。

  提到打压旧党,章相公可就不困了。

  章惇不愧是杀性最重的宰相,一张嘴就是三法司会审,语气坚定,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听章惇说要三法司会审,刘贤真三人终于扛不住了,不仅是这三人,殿内涉案的三十来人的脸色都变得惨白。

  来自当朝宰相的心理威慑,强度比赵孝骞更高。

  见火候差不多了,章惇立马又补上一句。

  “官家,此案涉及真定府四百多条人命,说是国朝第一巨案也不为过,臣请旨,不仅要三法司会审,臣愿亲自任主审官,勿枉勿纵,给官家和天下一个交代!”

  刘贤真三人闻言,终于浑身瘫软下来。

  赵孝骞立马与章惇配合,厉声喝道:“刘贤真,还不认罪吗?你要嘴硬到何时?”

  刘贤真满头大汗,双目失神,此时的他终于被震慑得不敢再嘴硬了。

  其实从赵孝骞拿出韩维的供状那时起,刘贤真就很清楚,赵孝骞一定掌握了不少证据,否则他今日在朝堂上参劾的罪状和名字不会那么精准,人家分明是有备而来,挟风雷之势而发。

  刘贤真跪在殿内,浑身颤抖:“官家,臣,臣……”

  赵孝骞的心也悬了起来,眼神闪过一丝紧张。

  就差最后一哆嗦了!

  然而,正在此时,一名宦官匆匆入殿,双手捧着一封烙了火漆的急奏。

  “禀官家,真定府十万火急奏报,信使刚到宫门外。”

  殿内君臣心头一沉,赵煦冷着脸道:“所奏何事?”

  “真定府提举司副使奏报,……河间郡王赵孝骞四日前在真定府西城外,当众斩首韩维王垣等四十二名官员,提举司有察举纠查官员之责,此事重大,不敢不报。”

  轰!

  大殿内一片哗然,众人震惊地看着赵孝骞的背影。

  赵煦章惇脸色一变,赵孝骞站在殿中,萧然长叹了口气。

  就差一点点……

  这道奏报,将所有的筹谋全盘翻转了。

  今日朝会,打的就是心理战,攻其不备而威慑,逼得刘贤真他们当廷认罪,那么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供状也好,证据也好,都不如当众认罪更令人信服。

  可是,偏偏奏报在这个关键时刻到来,顿时破坏了所有的谋划。

  果然,听闻赵孝骞斩杀了韩维等四十二名犯官,刘贤真三人惊骇互视,接着刘贤真不知想起什么,脸色渐渐有了血色,就连跪在地上的身子,也不自觉地挺直了起来。

  韩维他们都死了,此案岂不是死无对证?

  那么,我还认什么罪?

  有罪的明明是赵孝骞!

  刘贤真当即从地上跳了起来,指着赵孝骞怒道:“这就是你所谓的‘铁证如山’?谁给你的诏令,让你擅杀朝廷官员?韩维他们都已被你灭了口,你所谓的供状和证据,是否属实?”

  “赵孝骞,你要给官家和天下人一个交代!”

  殿内赵煦和章惇脸色难看,他们很清楚,随着这道紧急奏报的到来,只要看看刘贤真突然张狂起来的模样就知道,事情已经翻转了。

  刘贤真的气势陡然高涨,刚才受到的惊吓和惶恐,瞬间倾泄而出,令他的面目愈见狰狞。

  “构陷攀咬朝臣且不说,赵孝骞,尔未奉诏令,何故妄杀朝臣?四十二名官员,未经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审断,被你在真定府一刀斩首,好大的威风!”

  “官家,河间郡王赵孝骞擅杀朝臣,论罪当斩!事实俱在,请官家明鉴。”

  赵煦皱眉,但事情已发展到这个地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终归不能表现出偏袒,只好看着赵孝骞。

  “河间郡王,你在真定府未奉诏令擅杀韩维等四十二名官员,此事属实否?”

  赵孝骞负手点头:“属实。四十二名犯官,是臣亲自下令,当着真定府数万百姓的面斩杀的。”

第525章 全城动荡

  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乱了赵孝骞的计划。

  原本这个消息并不出乎意料,赵孝骞也算定了,杀韩维的事今日必会传到汴京。

  只是它来得实在太巧了,正好卡在刘贤真即将认罪的当口。

  如果赶在刘贤真认罪之后,杀韩维的消息才紧跟其后,那么结果就不一样了。

  两件事其实是因果关系。

  因为刘贤真等汴京权贵们指使韩维等犯官圈占土地,残害农户,赵孝骞才会下令处斩韩维。

  现在刘贤真没认罪,赵孝骞杀韩维反倒是坐实了,这让朝堂上包括赵煦和章惇在内的许多人突然陷入了被动。

  瞒不住的事情,狡辩没有意义。

  赵孝骞痛快承认了自己杀韩维,满殿文武又是一片哗然。

  今日的朝会,实在是太刺激了。

  牵扯到案子里的朝臣只觉得峰回路转,反转不停。

  与案子无关的朝臣只觉得今日的大瓜保鲜且包甜,裤裤一顿狂炫。

  坐在殿首的赵煦脸色难看,听赵孝骞亲口承认杀了韩维后,赵煦更是咬紧了牙,神情复杂地盯着他。

  站在朝班内的章惇,曾布,许将,安焘等人,则果断地阖眼养神,事不关己保持旁观。

  官家召见他们时确实做好了铺垫,而章惇他们也决定送官家一份人情,朝会上帮赵孝骞敲个边鼓,推波助澜一番,把刘贤真等人摁了。

  可是现在的事态明显已脱离了掌控。

  刘贤真他们还没认罪,赵孝骞却先爆雷了,章惇能怎么办?

  他若还站出来帮赵孝骞圆场,这位宰相自己都得搭进去。

  金殿上,刘贤真突然仰天大笑几声,双目赤红,眼神透着一股深深的劫后余生的庆幸,指着赵孝骞大声道:“赵孝骞,你擅杀官员,炮制伪证,构陷朝官……”

  “殿上诸公皆在,请看当朝这位活生生的奸佞之臣!臣请官家明鉴,赵孝骞当论死罪,以正天下视听!”

  旁边原本瘫软,吓得面无人色的陈涣,乔荣之二人的身体也仿佛被突然注入了一股能量,整个人都支棱起来了,起身立马附和刘贤真。

  赵煦叹了口气,目光复杂地看着赵孝骞,道:“杀韩维等四十二名官员,你认了?”

  赵孝骞坦然点头:“臣认了,是我下令当众斩首的。”

  “为何不押解汴京,经三法司论罪?”赵煦问道。

  “因为韩维等四十二人在真定府激起了民愤,如若不当众斩首,臣恐治下百姓被煽动,引发民乱,那时就不是杀几个官员能平息的了,所以臣决定用韩维等犯官的命,消弭一场大祸。”

  赵煦叹了口气,目光移向章惇,苦涩地道:“子厚先生怎么说?”

  章惇面无表情地道:“臣以为,河间郡王是否论罪,当交由三法司先审再判,当下应罢官免职,拿问下狱。”

  这话很公正,不愧是宰相,挑不出任何毛病,殿内许多朝臣暗暗点头,然而群臣的脸色却大多有些黯淡。

  赵孝骞如今已是大宋的英雄。

  英雄回京,却涉罪下了大狱,从情感上来说,委实让人一时接受不了。

  赵煦沉默半晌,也淡淡地道:“那就……先罢免赵孝骞签书枢密院事,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真定知府等官职,拿入大理寺监牢,由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诸部堂官会审,严查韩维等四十二名官员被斩之案。”

  直到此刻,赵孝骞仍然神情淡定,双手过顶自己摘下了长翅官帽,道:“臣愿听发落。”

  殿内一片沉寂之时,刘贤真却笑了:“天不藏奸,忠就是忠,奸就是奸,赵孝骞,你擅杀朝官,构陷同僚,这是报应!”

  赵孝骞静静地注视着他,突然也笑了:“刘贤真,我的罪自有三法司定论,但你,不会以为什么事都没有吧?”

  “供状证据皆在,难不成你觉得自己没事?朝廷就真的不闻不问了?”

  刘贤真笑声顿时一滞。

  这时他才想起来,赵孝骞入狱是因为擅杀韩维等官员,可并不代表他刘贤真就是无辜的。

  此时此刻,供状和证据可都还在官家手里呢,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

  所以,刚才自己笑得太大声了?

  见刘贤真陈涣乔荣之三人脸色又僵硬起来,赵孝骞不由笑了。

  自以为逃出了五指山,可是,佛还在。

  这时章惇又面无表情地道:“官家,臣以为,此案牵扯甚深,赵孝骞杀朝官是事实,但刘贤真等三十余官员也不一定是无辜,此案所涉之人,当一并入狱,交由三法司严审。”

  赵煦点头,朝刘贤真一挥袍袖:“一并拿下,会审后三法司将结果奏报于朕。”

  殿外很快有禁军班直入内,按照供状上的名录,将刘贤真陈涣乔荣之等三十余官员全数拿下,押出殿外。

  唯独对站在大殿中央的赵孝骞,禁军班直却没对他动手。

  赵孝骞洒脱地笑了笑,再次看了一眼表情复杂的赵煦,然后转身昂然走出了殿外。

  大殿外,已有禁军班直在等候,跟着赵孝骞的脚步朝宫门外走去。

  大庆殿内,赵煦突然感觉心中一阵烦闷,这时也没了心情再议别的朝政,于是一挥袍袖,冷冷道:“今日散朝,诸事再议。”

  群臣躬身行礼,赵煦意兴阑珊地起身,临走前,赵煦转身,深深看了章惇一眼。

  章惇表情不变,保持垂头躬身的姿势,却突然将头压得更低了一些。

  见章惇这个动作,赵煦的表情稍见缓和,转身出了大庆殿。

首节 上一节 395/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