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第50节
这种枪算不得多先进,但至少比如今大宋的火器先进几百年。
晚晴鸦片战争时,英军就是用这种燧发枪打进了华夏,西方各国也是靠这种燧发枪,逼着辫子签下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
如今的工业条件下,赵孝骞能纯靠手搓出这种燧发枪,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凡涉及到个人的安危,总是会激发神奇的灵感和能力。
青阳老道很快取了火药来,赵孝骞接过,手指拈了一块揉捏了一下,却渐渐皱眉。
这个时代的火药,里面的杂质太多,道士用来炼丹的工具,里面掺杂了朱砂,泥土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火药的最佳配比没被发现。
显然赵孝骞需要的最后一样材料,还要费一些周折。
于是赵孝骞便向青阳老道要了一个院子,又让青阳找来硫磺,木炭,硝石,蛋清,石墨等材料。
过滤乱七八糟的杂质还不如自己造,赵孝骞索性就在玉清宫开工了。
赵颢和狄莹一直好奇地观察,看着忙得满头大汗的赵孝骞,狄莹的杏眼里光芒闪动。
她的眼里倒映着赵孝骞的影子,但要说到喜欢,倒也不至于,更多的是满满的好奇。
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表情认真的少年,与当初逼着纨绔们排队交钱的无耻恶霸,竟是同一个人。
两者形象截然不同,狄莹脑海里的画面很难将这两个形象重合。
不像小家碧玉那般羞怯畏缩,狄莹是大家闺秀,气质落落大方,此刻她很直接地盯着赵孝骞,眼神里满是探究,似乎在思考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赵孝骞浑然不知自己被人直勾勾地盯着,他已将各种材料研磨成粉,然后配出了最佳比例,掺入蛋清和石墨,使火药形成颗粒状。
长舒一口气,赵孝骞满意地点头:“总算做完了。”
赵颢精神一振:“做好了?”
赵孝骞手里揉搓着颗粒状的火药,眼神闪过一丝犹豫。
这可是个了不得的发明,数百年以后,因为这个东西,世界彻底进入了热武器时代,它的面世,对人类文明说不清是进步还是后退。
如今这个本该在数百年后才出现的东西,却在赵孝骞的手中提前面世,他的心里也委实有些发憷。
这对蝴蝶翅膀扇出来的风,不知有几级……
赵颢和狄莹在一旁傻傻地看着,他们直到现在也没搞清楚,赵孝骞到底发明了个什么东西出来。
一个样式古怪的铁疙瘩,一堆黑乎乎颗粒状的东西,它们组合起来能防身,能击敌?
赵孝骞端详新配出来的火药许久后,终于展颜一笑。
“找个偏僻的地方试试。”
“如何试?”赵颢兴奋起来了,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兴奋个啥。
“请青阳真人过来配合一下,头上顶一个葡萄,能不能打中看他的造化,父王以为如何?”
赵颢脸色变了,虽然不知为何头上要顶个葡萄,但儿子此刻的表情怎么看都像不怀好意的样子……
好像不太划算,赵颢刚倾尽家财捐的香火钱,人家青阳真人口袋还没捂热,却被自己的儿子不偏不倚地干掉了,恐怕不大合适吧?
三人离开玉清宫的院子,朝道观后庭走去,一直走到一个荒无人烟的丘陵处,赵孝骞才掏出了燧发枪。
防身用的武器,体积并不大,比前世的手枪稍大一点,可以随手插在腰带上。
找了一块青砖立在不远处,赵孝骞退到二十步外,装填火药,塞入铁丸,举枪瞄准。
突然砰的一声巨响。
看热闹的狄莹吓得一声尖叫,下意识捂住耳朵蹲下。
赵颢浑身肥肉直颤,脸色苍白地盯着赵孝骞手里的燧发枪。
燧发枪还冒着白色的烟雾,但二十步外的青砖却已四分五裂,成了一堆碎块。
赵孝骞盯着那堆碎块,表情不置可否。
二十步,很正常的距离,以火药的装填量来看,它应该还能打更远。
不理会赵颢和狄莹的震惊,赵孝骞又找来一块青砖,然后退出三十步外,装药,填丸,击发。
又是砰的一声巨响,青砖再次碎裂,很好,三十步也是有效射程。
正要退到五十步外试试,赵颢这时终于回过神,一脸惊惧又激动地拽住了他。
“骞儿,它是何物?它究竟是何物?!”
赵孝骞一脸莫名其妙:“孩儿不是说过了么,防身击敌的玩意儿呀。”
“防身?它仅只是防身?!”赵颢激动得浑身直颤。
第66章 可敌辽骑
一个人为了保命,做出什么都无须大惊小怪。
要不是材料未知,赵孝骞甚至想手搓一件金丝软甲,经历过一次刺杀后,赵孝骞更深刻明白自己就是一件精美的瓷器,一定要小心呵护。
可以抚摸,但请勿碰撞。
赵孝骞造燧发枪的目的纯粹只是为了自保,他没想那么多,但赵颢和狄莹却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燧发枪和火药的制造过程,赵颢自然是清楚的,可以说就在他眼皮子底下,燧发枪和火药从无到有,一个个小零件组装起来。
当时赵颢不觉得什么,内心其实是有些不以为然的,这么一块铁疙瘩,靠它防身击敌,怎么看都不可能。
然而事实就是这么神奇,火药填装进铁疙瘩里后,赵颢亲眼看到了青砖的下场。
三十步之外,一声巨响,青砖粉碎。
赵孝骞没骗他,这个小小的铁疙瘩真会要人命的,而且非常犀利,打出去的弹丸不比强弓弱。
赵颢是个老纨绔,但并不代表他没见识。
燧发枪展现出来的威力,赵颢闻所未闻,但可以预见,若是在战场上,这种利器形成一定的规模,或许便可改变一场战争的结果。
“骞儿,如此神奇之物,你究竟是如何造出来的?”赵颢的眼神甚至有些害怕了,他突然察觉儿子的变化有点恐怖。
赵孝骞揉了揉额头,编瞎话啊,比造燧发枪还难。
“孩儿这些年不喜出门,待在王府里常常胡思乱想,很多莫名其妙的念头便是这几年冒出来的,如今不过是把那些念头造出来了而已。”
解释很完美,无可挑剔,一个常年自我封闭的人,总会有不凡之处的,这种“不凡”有时候甚至会变成疯魔。
古往今来的绝顶天才,不就是这样的么。
赵颢大吃一惊,仔细回忆这些年儿子的表现,再看看他手上的燧发枪,顿时喜不自胜。
楚王一脉居然出了一个天才,跟谁讲理去?
“此物堪为国器,骞儿欲待如何处置?”大喜之后的赵颢突然沉声问道。
赵孝骞茫然道:“随身带着,用以防身啊,不然呢?”
赵颢一跺脚:“糊涂!如此利器,怎可藏私不示?被人知道了,大小也是一桩罪过。”
说着赵颢一把拽住赵孝骞的胳膊往外走。
“走,随为父进宫!”
赵孝骞踉跄而行,不忘回头朝狄莹招呼:“狄姑娘,我先告辞……对了,青阳老牛鼻子讹你捐香火钱,千万莫答应!”
“花钱买平安这事儿,你找我,我便宜!”
父子俩跌跌撞撞跑远。
狄莹站在原地,呆怔地看着二人的背影,良久,一双杏眼弯成一轮月牙儿,像站在梧桐树下的白月光。
今日收获不小,狄莹好像对这位楚王世子了解更多了。
越了解,越觉得这人有意思,而且……他真的好聪明啊,如此厉害的东西,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
回城的马车上,赵颢要来那把燧发枪,握在手心里仔细观察,每个机件都看得清清楚楚,脸上的表情很莫测,有一种陌生的神秘气质。
赵孝骞叹气:“父王,一件防身的玩意儿而已,没那么厉害吧,它的作用其实跟箭弩差不多,都是远程兵器。”
赵颢却淡淡瞥了他一眼,道:“骞儿,此物最远可至多少步?”
赵孝骞想了想,道:“父王手上这个,孩儿还没在内壁划膛线,最远大约能至五十步外,若是内壁划了膛线,有效射程应能至百步外。”
赵颢哼了哼,道:“你有没有想过,若是在战场上,一万人装备此物,轮流而击,面对辽国的骑兵,胜负如何?”
赵孝骞吃了一惊。
果真不能小看古代人的智慧,一辈子只知吃喝玩乐的老纨绔,对军事和政治的嗅觉竟都如此灵敏。
赵颢所说的,是燧发枪时代的三段四段式射击。
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就是靠这种射击方式,仅凭区区数千人,将辫子朝的数万骑兵打得落花流水。
那真是一个无比屈辱的年代,不是没有勇于牺牲的英雄,只是他们拼尽了全力,却仍然无法靠手中的刀剑击败火枪。
大浪淘沙,淘掉的不仅是悲壮的英雄,也淘掉了暗淡的落后文明。
见赵孝骞沉默不语,赵颢缓缓道:“当今官家年轻力盛,为父看出他有进取之心,所缺者,天时也。”
“骞儿,此时的官家,或许正需要有人给他一点振奋,一点信心。”
拍了拍手上的燧发枪,赵颢微笑道:“此物,正合适。”
赵孝骞古怪地看着他,道:“父王,你让我感到陌生,恢复一下好吗?孩儿眼中的父王,不应该是这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赵颢哈哈一笑,道:“好,老夫换个说法,……此物,可为吾儿晋身之阶,将来官家会封你更大的官儿。”
马车进城,来到宫门外。
父子俩很快见到了赵煦。
集英殿外的小广场上,赵煦满头雾水地看着赵孝骞填药装弹,朝着五十步外的一个靶子射击。
砰的一声巨响,四周的班直禁军吓了一跳,下意识拔刀戒备。
赵煦也吓到了,一脸惊疑地看着赵孝骞手中冒白烟的古怪东西。
宫人飞快取来靶子,赵煦看了看靶子上的小洞,顿时倒吸一口凉气:“这是……它打中的?”
一旁的赵颢弓着腰使劲点头,满脸自豪的表情。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