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75节

  仰望夜色许久,赵孝骞突然冷不丁问道:“你喜欢苏学士的词吗?”

  姜妙仙点头:“喜欢。”

  “春花秋月,夏蝉冬雪,你喜欢吗?”赵孝骞又问道。

  姜妙仙有些不解,但还是道:“喜欢。”

  “长大以后,我便许过宏愿,一不求国泰民安,二不求家业兴旺,三不求长生无病……”

  姜妙仙越来越糊涂,这家伙说话为何如此散乱?

  “世子,你到底想说什么?”姜妙仙忍不住问道。

  “……看看腿。”

  …………

  所谓的“风流才子”,其实是两个合二为一的词。

  才子必风流,这是姜妙仙结识无数才子后做出的结论。

  世间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传世佳作,其实很多都是在绝色美人面前作出来的。

  别的朝代且不提,本朝至少就有柳三变,秦少游,周美成……

  只不过那些才子就算对女人有念头,也会表达得很含蓄,一小段勾人的艳词写出来,识情知趣的女人便知雅意,然后羞答答地轻解罗裳。

  有生以来,姜妙仙见过最直接的人,便是这位楚王世子了。

  真是一点也不掩饰啊,直白得简直能让人感受到他纯洁无邪的真诚。

  姜妙仙终究还是跟着赵孝骞回到了大营。

  没办法,这位世子虽然色眯眯的,但总好过外面那些凶神恶煞的匪类,这样的世道下,姜妙仙若欲自保,只能选择跟赵孝骞走。

  尉氏县城外的大营,驻扎了三万禁军,里面都是大人物,甚至包括当今官家,以及文武百官,住在这座大营里,安全方面是完全不必担心的。

  姜妙仙轻纱覆面,垂着头低调地跟随赵孝骞进了营帐。

  进来后赵孝骞便歪倒在床榻上,支起半身看着她。

  姜妙仙站在营帐中间,被他的目光盯得手足无措,神情愈发紧张。

  良久,赵孝骞道:“你说给我当丫鬟,是真是假?”

  姜妙仙急忙道:“自然是真的。”

  赵孝骞不客气地伸直了一条腿,道:“先按右腿,再捏脚。”

第100章 秋后算账

  足道也是道,手法也是法。

  道法自然。

  赵孝骞是真不会跟别人客气的,属于顺杆子就上的人。

  姜妙仙说要当丫鬟,那么她就是丫鬟,丫鬟就该干丫鬟的活儿,给主人按腿捏脚很合理。

  在赵孝骞的眼里,什么青楼花魁娘子,什么一掷千金仍不可一亲芳泽……

  真想让那些满心满眼都是她的文人公子们看看,他们追捧痴迷的花魁娘子给人按腿捏脚的手法有多笨。

  姜妙仙有些不敢置信,她不信赵孝骞居然真会让她这位花魁娘子捏脚。

  这个活儿……是她完全不擅长的领域呀。

  花魁娘子该干什么?

  她应该与才子们畅谈诗词,纵论文章,为才子们弹琴鼓瑟,献舞劝酒。

  总之,她从没干过按腿捏脚的活儿,被人趋之若鹜的花魁娘子,没人会如此对待她。

  偏偏赵孝骞这么干了,看他此刻的表情和动作,似乎不像开玩笑。

  洁白的贝齿咬着下唇,姜妙仙犹豫许久,还是轻盈上前,蹲在赵孝骞面前,温柔地给他按起了腿。

  赵孝骞闭上眼睛仰躺,发出舒服的叹息,嘴里却道:“手法不行啊,以后多练练。”

  姜妙仙狠狠瞪着他,气道:“世子莫忘了,我只是暂时给你当丫鬟,汴京城退了水,我还回醉花阴的。”

  “无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一天丫鬟捏一天脚,白捡来的丫鬟,能用一天算一天。”赵孝骞不在乎地道。

  接着赵孝骞突然问道:“对了,给你赎身的话,要花多少钱?”

  尽管心中有气,但姜妙仙的心跳还是不争气地加速了,两眼水汪汪地看着他:“世子欲给小女子赎身?”

  “先问问价。”赵孝骞淡定地道。

  姜妙仙低声道:“小女子自幼被卖,青楼在我身上花了大价钱,教我读书识字,作诗填词,琴棋书画歌舞等等……若欲赎身,怕是不低。”

  “你直接说价。”

  “虽万贯亦不够。”姜妙仙满怀希望地看着他。

  赵孝骞惊愕半晌,重新躺了回去:“撬人墙角是不道德的,你还是回去继续当花魁吧。”

  “你!”姜妙仙咬牙,气得呼吸急促,狠狠一捏他的右腿,赵孝骞瞋目裂眦惨叫起来。

  …………

  一份奏疏递到赵煦的面前,写奏疏的人是赵孝骞。

  赵煦的神色既凝重又气愤。

  奏疏上的内容很直白,它是皇城司派驻各地部属的情报汇总。

  汴京洪灾后,京畿地区多地灾民无家可归,各地官府在城外划出了空地,开棚施粥。

  但天灾之后,必有人祸。

  各个灾民聚集地区的治安愈加混乱,常有抢掠欺凌灾民的事发生,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多起命案,官府忙着赈灾,对案件焦头烂额,根本抽不出人手侦缉查办。

  赵煦忍着怒火看完了奏疏,重重拍案。

  “查!皇城司所属都派下去,给朕严查,乱世用重典,查到为恶的匪类后,一律枭首示众,朕要这些趁火打劫的人死!”

  赵孝骞躬身:“臣遵旨。”

  正要退下,赵煦叫住了他,递给他一份长长的名单。

  赵孝骞接过后扫了一眼,不解地看着他。

  赵煦沉声道:“名单上的人,全部拿问,冰井务严审之后,交给大理寺判了,从严从重处置,为首的那些人,……斩!”

  赵孝骞的目光再次回到名单上,然后他看出来了,这些人都是朝臣。

  上到工部和户部侍郎,下到水利司和度支司的官员,全都在名单上。

  其中最齐全的,是工部下属一个叫“都水司”的部门,从监正到监丞,甚至普通的文笔小吏,都上了名单,简直一锅端了。

  “官家,这些人是……”赵孝骞好奇问道。

  赵煦冷哼:“黄河决堤,汴京洪灾,天下动荡,人心不稳,子安不会以为这纯粹是天灾吧?”

  “元祐五年,朝廷特意拨付工部五十万贯钱,专门用来修缮加固黄河开封段的河堤,结果你看到了,仅仅只过了四年,洪水便淹了开封。”

  “魏节昨日密奏,朝廷拨付的五十万贯,其中大部分被工部和都水司的官员所贪墨,汴京被淹,与这些贼子有直接关系,他们罪责难逃!”

  “害朕如此狼狈,害得京畿百姓流离失所,天下人心动荡,朕岂能容这些贼子!”

  赵孝骞明白了,心中亦生出几分杀意。

  修堤的钱也敢贪,这些畜生害了多少人,真特么没一点底线了。

  “官家放心,臣一定将这些贼子全部拿问,冰井务会好好招待他们的。”

  赵煦脸色阴沉点头。

  查办这些官员还有一个原因,他们都是元祐旧党。

  京畿发生如此严重的灾祸,但朝廷要继续运作,国策也要继续推行,新党取代旧党的趋势不可阻挡。

  工部和户部贪墨修堤钱款的案子,正好可以名正言顺地法办一大批旧党官员,再将新党官员补充进去。

  赵孝骞明白了赵煦的意思,包括不方便说出口的意思,他都懂。

  接下来的几日,水位又降了,汴京城的洪水基本已退,但城中损毁严重,开封府和京畿数城的官员忙着赈灾,清理淤泥,重建城池。

  而赵孝骞麾下的皇城司,却已开始对官员动手了。

  自己造下的孽,必须要负责,有的钱贪污了,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

  大宋的政治环境固然宽松,所谓的君子政治也甚得人心,历朝历代对文官的追崇抬举,以大宋为最。

  但所谓的“刑不上士大夫”的规矩,也是有底线的。

  造成如此严重的灾祸,害得无数人溺亡和流离失所,就连官家都差点淹死在洪水里,如此大罪,不杀就说不过去了。

  于是,就在汴京城主要街道清理干净,城中集市和商铺渐渐开张,皇宫和权贵府邸收拾妥当,君臣准备回驾汴京城时,皇城司突然出手,拿问了一大批官员。

  这一次没人敢抗议,甚至没人敢吱声。

  他们知道这群官员干了什么,也深深觉得这群人该死。

  除了斩首,他们不会有别的结局了,满朝文武不会有任何人帮他们求情抗辩。

  朝臣们深恨之,甚至还想向这些犯官索赔。

  把我们害得这么惨,明明是金贵身子,却不得不在野外搭帐篷搞宿营,一搞就是小半个月。

  斩首都不解恨,必须抄家!

  皇城司拿问这批犯官后,直接送进了冰井务,在刑问折磨犯人这方面,冰井务那些变态是毫无争议的权威人士。

  绍圣元年七月末,这场浩大的灾害终于进入尾声。

  京畿多地城池已然恢复了原貌,汴京城重新繁华起来。

  也是在月末这一天,赵煦下旨,文武百官回京,诸官各归其位,各司其职。

  一场泼天的大灾终究还是过去了,华夏的坚韧精神,再一次胜天半子。

第101章 定情之约

首节 上一节 75/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