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31节
谁势大,那他们就跟谁,只要你拳头足够大,就算分士绅地主们的田产,那他们也不会敢反抗,最多就是私下里骂你残暴。
或者,再在自家的传记,或者县志、地方志里记录一下你的野史。
荆州城下,松滋、枝江、宜都三县民心已定。
至少在下一波清军打过来前,这三县都不可能会冒出什么大动作了。
聂宇一边着手忙活着募兵扩军,一边也在着手整理荆州城档案,并清点荆州府库钱粮兵甲,以及安排各家大户主动贡献的人才。
这些新来的人才,都被先安置在了荆州府衙门办事,跟在那些降官后头先学习。
出色的提拔进秘书阁,做他大将军的直属秘书官。
那位江陵知县,因为举报有功,暂时保留原职,还是继续做他的江陵知县。
主要也是聂宇现在地盘不大,就一府三县的地盘,也没多少官位空缺。
留在宜都县的刘管家,聂宇没把人招回来,直接一纸任命,任命其为宜都县令,可能对方管理宜都县有些够呛,但胜在用着放心。
作为自己起家的基本盘,宜都县可不能随便的交给外人。
堂叔聂霖解职,不再担任大将军府辅政官,迁调外放去松滋县,做松滋县令,再调五百兵前往驻扎。
松滋县地处宜都、枝江到荆州的中心,又毗邻百里洲这块长江最大的沙洲垦地,战略地位重要,暂时还是得用自家人。
枝江县令,暂时由那名当初带着聂宇抄了县令家的攒典官代理,主要也是没人可用了,能熟悉枝江县衙门的也只有那家伙了。
不过只是代理的县令,聂宇同时也派了一位秘书官,授予县丞官职,带上一百兵前往枝江县上任。
等时机差不多了,就可正式提拔其为枝江县令。
冯修永主持的秘书阁,接替了大将军府辅政官的职责。
宜都县的火器坊聂宇暂时没迁过来,但已经下令让秘书阁负责,先在荆州府城招募工匠学徒,组建一个新的火器坊。
现在已经是十八世纪末了,西方都在打火器战争了,冷兵器走不长久的。
聂宇也要正式开始整大口径铸炮了,火炮的图纸他本来就有,最难搞的炮管,这个解决起来也很简单,用商城买的无缝钢管平替就好了。
钢管没买太多,因为还要实验,只先弄了十根,等火器坊建好,便尝试铸炮看看。
聂宇看着自己的一系列规划,饶是府城各大户都或多或少,贡献了一些人才,依旧还是让他感到求贤若渴。
人才不够用啊!
第47章 除夕快乐!
嘿嘿!
第48章 宜昌大乱
宜昌府。
这里是长江上游的末端,也是经湖北入川的必经之路。
就在距离府城外不远一处,清军刚刚经历一场大败,可战官兵近乎全军覆灭,宜昌镇总兵曾攀桂、宜昌府守备王吉鼎、鹤峰营防苗把总吴尚贤全部战死。
宜昌知府王冶山站在城头,看到陆续往城下逃亡回来的乱兵、青壮,已经面色苍白。
同样全程目睹了官军战败的宜昌同知,当场破口大骂道:“蠢货……蠢货啊!曾攀桂、王吉鼎之流,全都是庸人蠢材,统统可杀,该杀啊!”
下面的宜昌府众官员,也是个个口诛笔伐。
“曾总兵何至于此,这可是五百精锐啊!居然能被寥寥数百反贼杀到大溃?”
“早说不能主动出击了,这下好了,白莲教反贼这一场大胜,若是顺势进攻府城,那我等该如何是好?”
“府台大人,赶快拿个主意吧!?”
“……”
听着耳旁周围众官叽叽喳喳、慌乱嘈杂,王冶山深吸口气,当下大声怒喝道。
“够了,都别吵了!”
知府大人发话,众官瞬间闭嘴,但目光依旧惶惶,等待知府大人拿主意。
拿主意?他能拿什么主意?
王冶山面无表情,心底早已快要凉透了,城外这全军覆灭的一千清军,都是他们当初紧赶慢赶凑出来的。
宜昌不如荆州,既不是经理前线军需的重镇,也不是九省通衢之地,更没有旗人巡抚坐镇,还没满城加三百满洲兵,满打满算能用的可战之兵,就只有已战死的宜昌镇总兵麾下亲兵五十人,加鹤峰营防苗兵一百多人。
再在城中各大户凑了三百余人的青壮民夫,他只是宜昌府知府,不是湖北巡抚,手下也没满洲兵可供驱使,面对那些大户自然底气没荆州那么足。
要筹措钱粮,各大户都不愿意给,一个长阳县的小小反贼而已,关他们宜昌府什么事?
宜昌府有高大坚利的城墙,还怕一个县城的小小反贼,除非长阳县反贼立刻兵临城下,就算兵临城下了,估摸着这些大户还得推三阻四。
王冶山甚至不敢逼迫,因为他还要为了自己的仕途考虑,这么多大户豪族,谁晓得谁家在朝野没几个沾亲带故的。
惠龄是旗人巡抚,还是蒙古重臣,他肯定不怕朝野里的汉官,大清的汉官在旗人大臣眼里,不过就是连奴才都算不上的狗东西。
可王冶山同为汉官,那就不一样了,他得为自己仕途考虑。
那就只能和稀泥,各家象征性给点钱粮、出几个人,那这任务就算完成了。
宜昌府上下官员也都清楚,无非互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个小县里的愚夫愚妇,几乎都够不上反贼的级别,出五百人去剿贼已经绰绰有余。
可谁能想到,这反贼不按套路出牌啊!
就在一个月前。
宜昌府出动五百官兵前往长阳县剿贼,可盘踞长阳县的张正谟却反其道而行之,果断将一片废墟的长阳县城抛下,丢给了身后来袭的清军。
接着宛如流寇,在山里绕了一大圈子后,摆出架势要去攻打宜昌府城。
这可就吓坏了宜昌府的王冶山,也吓坏了出兵剿贼的曾攀桂。
宜昌府可战之兵都给调走了,就剩几个城防营充门面,真要是反贼来攻,他们拿什么抵抗?
曾攀桂没法,为了顶上官帽,不背罪责,只能迅速回兵救援。
清军追赶一天一夜,总算看到长阳反贼的屁股。
一波冲杀下来,反贼大败!
曾攀桂志得意满,觉得反贼不过尔尔,果断趁胜追击……不出意外,中了埋伏。
张正谟麾下天运军多达万人,可战健壮教兵更是有着两千多人,全部手持火弹,漫山直下,疾扑清军营盘,又另分数百人前往截断清军粮草民夫。
曾攀桂麾下清军本就组成复杂,而且兵员稀少,还要分出一部分兵力去运输粮草辎重,真正能打的有三百人就算顶天了。
三百人打两千人,近乎十倍的兵力差距,清军又奔袭一天一夜、人困马乏,张正谟这边却以逸待劳、埋伏多时。
不是什么人都能以少胜多,真正以少胜多的战役,在历史上终归只是少数,武器、兵员素质差距不大,甚至近乎相等的时候,那谁的兵更多,武器装备更好,那么谁就能赢下来。
十倍兵力优势,连攻城都能打下来了,更不用说野战埋伏了。
清军败了!
王冶山没有任何法子,只能坐看城外的清军大败,而宜昌府城算上城防营(看大门的保安),满打满算就只剩三十来人。
这么点人对上铺天盖地的上万反贼,连塞牙缝都不够。
左思右想之下,王冶山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那就破罐子破摔,下令关闭城门,破坏掉外面的护城桥,而后再去城里的大户那里要钱。
嗯,只是要钱,大户给不给看心情。
即便面对这般绝境,王冶山也不敢真的动刀子逼迫,或者说他还心存幻想,巡抚大人会派兵来救的。
现在他要是逼着大户们捐输,就算把城守住了,把反贼灭掉了,这功劳也落不到他头上,反而回头还得被这些人联合清算。
为了自己的乌纱帽,王冶山准备装死摆烂。
下面的人害怕,就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出了问题也不关他的事。
知府摆烂了,下面的宜昌众官员,先是面面相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废话,知府大人都不扛,难不成还指望他们这些小角色扛?
这不是在搞笑吗?
宜昌府城外,张正谟花了三天时间来打扫战场,清点战利,同样也发现了官府在派人出城捣毁拆除护城桥。
张正谟反应迅速,派人围追阻拦,才抓到几个来不及走的倒霉蛋。
一番细问之下,方才晓得,这府城里的官老爷们现下正在募兵筹粮,似乎准备“死守”宜昌城。
完全不知宜昌府官员的“死守”只是摆烂,张正谟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又与几个老兄弟商议,还是放弃了接下来强攻府城的原定计划。
府城不比县城,府城是真的城高墙厚,真要打起来,别看他麾下天运军人多势众,但战力严重参差不齐。
前面突袭埋伏,两千多人打三百人,都能打出一比一、甚至二比一的战损比。
真强攻府城,立马就得漏底了。
张正谟率领天运军撤了,他接下来准备掉头南下,去找长乐县的教中兄弟会合。
把整个宜昌府先搅个天翻地覆再说!
第49章 烽烟四起
乾隆六十年,十一月末。
大汉军攻破荆州,荆州知府兵败殉城,荆州满城遭到汉兵屠杀,湖北巡抚惠龄、荆州满城右副都统成德侥幸突围,一路沿长江逃奔至武昌府。
这是惠龄、成德两个人联名编出来的弹劾折子,里面还有被他们带走的那些满人的署名弹劾。
弹劾谁?
自然是弹劾湖广总督毕沅,都怪毕沅刚愎自用,调走了湖北全部精兵,致使湖北防务空虚,才让潜藏在湖北各州府的白莲教叛逆有机可乘。
而且,湖广总督毕沅带着两省大军,在湖南平苗都快打了有一年,苗乱不但没平,反而还有愈闹愈大的势头。
这不正是湖广总督毕沅剿贼不力,或者说是在故意养寇自重,如此无能总督,还心怀叵测,理应即刻罢去总督职务,押赴京城候审。
惠龄、成德把丢了荆州城的责任二一添作五,全推给了湖广总督毕沅,又顺带提了一嘴荆州将军兴肇,而后还费了不少笔墨,给荆州知府崔龙见请旨死后的恩荣追封。
如此一番春秋笔法,尤其对自己等人侥幸突围,还救下了许多满人八旗的家眷,不说只字未提,却也笔墨甚少,刚好与其中满人家眷们的署名相对应。
这送到京城,摆在乾隆皇帝眼里的,便是两个身在湖北,一心为了大清的八旗忠臣良将,之后因为无兵可用,导致无力回天,只能浴血奋战,勉强保下了满城里的部分八旗满人,作为文官的惠龄甚至还身负重伤。
上一篇:人在大明躺平全靠分身努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