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第129节
“末将遵令!”听了朱瞻壑的话,刘二牛神色一愣,随即大声的回复道,他知道,这是世子殿下对他的器重,以及认可。
“二牛兄弟,以后请多指教!”对于朱瞻壑向锦衣卫里塞人的操作,显然蒋小虎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他一脸平静的接受了这样的安排。毕竟他也知道,自己只是半路出家跟随汉世子的,况且,从来也没有任何的上位者,会让他这种管理情报的机构,一家独大的。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朱瞻壑居然会在他来到云南的一个月之后,才开始往锦衣卫里塞人,而且也才塞了一个人进来而已,不过,对此他也不会有什么异议的。
“大家各自回去准备,皇上守孝期结束后,兵发两广!”站在汉王府的承运殿里,朱瞻壑大手一挥,直接下达了新一轮的作战命令。并且这次他是准备亲自动手了!
“诺!”随即,众人纷纷离承运殿,各自忙碌去了。就连三弟朱瞻垐也是向着王府的书堂去了,这不由的引起王府众多的弟弟妹妹们,一个个的怨声载道。
“殿下!”所有人都离开后,夏元吉却又拐了承运殿来,他来到朱瞻壑面前,对着女婿躬了躬手。
“岳丈大人请坐。”朱瞻壑也猜到了老丈人的来意,但却没有生气,只是让对方坐下说话。
“我也知道,此事,殿下是不会摆手的。
但我还是想说一下,希望殿下能少造杀伐,怜惜百姓生活困苦。”夏元吉也知道自己这次是劝解不了女婿的。更何况,现在三大营军心激昂不容忽视,所以他只是来劝诫,希望女婿能少杀人,善待百姓。
“岳丈大人放心,只要他们不抵抗,我不会轻启战端的。即使是他们反抗,我也是只会快速攻城占领,不会胡乱厮杀的。
况且,我需要的是稳定的两广,而不是残破的两广。毕竟,我还要靠百姓给我产粮,造船,充当后勤基地呢!”朱瞻壑毫不避讳的告诉老丈人,他对两广之地早有心思,这一次的事情就是一个机会而已。
“殿下仁德!”夏元吉心里对于女婿的仁慈再次有了更深刻的认可,他知道即使女婿心里对朝廷不满,也不会因此牵连到百姓,很有人君之像!夏元吉心里人不住对女婿称赞了一句。
“殿下,里麻司等地的六位主官,已经在王府连跪好几天了,该如何处理?”胡田带领大军回来的时候,按照朱瞻壑的要求,顺手就将未曾参加军演的六个地方主官给捆了回来。一到王府,朱瞻壑就让他们几人在王府里跪着,开始给皇帝守孝,这都跪了好几天了。夏元吉询问女婿对这几人的处理方式。
“原本是想调离他们去船上做事,来以示惩戒,警示四方的。
但现在战争在即,却是不能没有地方主官,即使新安排人手过去也不太稳妥,还是先让他们各自回去任职吧。
不过,岳丈大人要与他们说清楚,类似事件下不为例,若他们再有冒犯王府威严的举动,我必然将他们尽数诛杀!”朱瞻壑也知道,这几人并没有什么造反的举动,就是一些在朝廷和汉王府之间摇摆的墙头草而已。
况且,此番战争在即,他也需要稳定的后方,他们几人在当地做的也还行。所以,朱瞻壑决定对几人略施惩戒之后,就准备放几人回去了。这样既能稳定后方的,同时又能展现自己的仁德,何乐而不为呢。
“遵殿下御令!”夏元吉惊异的看了看女婿,他原本以为女婿会除死这几个冒犯王府威严的人,用以来向众人展示威严呢,却是没想到,女婿只是对几人略微惩罚一番,就放了几人再次回去任职。
对此,夏元吉看着女婿的一拿一放之间,尽显皇家气度,他心里对女婿更加的认可和满意了。
随即,夏元吉就拜别女婿,赶紧处理政务,以及着手给两广布政司写信去了。
转眼间,另一边的大明朝廷就收到了两广布政司一前一后,分被送来的两份求援信件。
大明内阁衙门里。
“怎么回事?两广布政司同时来求援信?汉世子为什么准备占领两广之地?”此刻,刚回到北京没几天的杨士奇正,正一脸懵逼的看着两广布政司分别送来的两封求援信。
这船队已经送过去了,为什么汉世子还准备占领两广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杨士奇心里根本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
“按照时间计算,现在船队已经被汉世子接手了,难道汉世子在收到船队后食言了?”同样一脸凝重的还有杨溥,他此刻满是疑惑的接过了杨士奇的话茬。
“信里说,汉世子传信两广,要在皇上的守孝期结束后,再出兵占领两广之地,而没有现在直接占领,肯定是有原因的。不会平白无故的,他就要占领两广,一定还发生了什么事情,才导致汉世子这样做的。
而且,之前汉世子不是已经答应过你,可以延期一年时间给朝廷赶工做船的吗?”杨荣也是摸着胡子,一脸认真的分析着。之后,杨荣将不解的目光投向了一旁皱着眉头的杨士奇问道。
“是的,汉世子曾经答应我,只要朝廷船队到位,他就会给朝廷一年的时间,用以制造新船。且在此期间,他不会占领两广乃至于朝廷任何的土地!”对于杨荣的疑问,杨士奇一脸肯定的,回复了杨荣提出的回复。
第233章 懵逼的太子朱瞻基
“那现在,这又是什么情况?
两广布政司的求援信里,也没有说明汉世子对他们出兵的具体原因,这就说明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汉世子为什么出兵!
可是既然汉世子已经收到船队了,那他为什么要食言?还要占领两广?”杨浦盯着面前两个多年搭档的老朋友,一脸凝重的问道。
“对船不满意!”对于杨浦提出的问题,杨士奇和杨荣二人对视一眼,不由得异口同声的说道。一瞬间,内阁三杨就想到了可能导致汉世子即使有承诺在先的情况下,依旧出兵准备占据两广的原因——那就是汉世子对朝廷送过去的船不满意!导致汉世子恼羞成怒之下,才决定发兵两广!
“船有什么问题?
船哪里出了问题?
船怎么会出问题?
现在就查!”杨士奇三人猜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后,个个都是一脸的暴怒情绪,三人即刻就要动身开始查明问题的具体原因。
三人的想法很简单,要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他们必须将朝廷的损失降到最低,即使是私下里给与汉世子一定的补偿也无不可,但现在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保住两广,必须保住朝廷的颜面!
“要快!皇上驾崩不足一月,太子还尚未登基。汉王爷和赵王爷还在造反。
这要真是因朝廷的原因,导致汉世子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出兵两广,那朝廷岂不就是天大的笑话!朝廷的颜面何在?
要是在太子登基之初,就发生了宗室领兵占领国土的问题,我们谁都承担不了这个责任的!”杨士奇一脸凝重的对着面前的两个老朋友说道。
杨浦和杨荣二人对此一脸的认同,不由得点了点头。
“现在就去查,今天就要弄清楚原因。
等查明原因后,我们三人在此集合,协商对策!”杨士奇作为内阁首辅,他直接下达了今天工作完不成,谁都不能下班的指令。
“走,现在就去!”此刻,内阁三杨展现出了他们雷厉风行的处事手段来,三人一个个的直接一甩袖出门而去。
时间约莫过了正午时分,内阁三杨再次在内阁齐聚了,此刻,他们三人纷纷眉头紧皱,面面相觑一言不发,过了片刻后,终于是有人开口了。
“去找太子商议对策吧,此事说不得还有挽回的余地?”杨荣一脸小心地观察着杨士奇和杨浦的脸色,颇是无奈的对二人说道。
“不用多想了,即使现在我们就着手安排,将那些东西送到云南去,可时间上也是来不及的!
等东西到云南时,汉世子说不得已经兵临两广城下,甚至已经拿下一城了!”杨士奇无奈的摇了摇头表示,即使现在朝廷就安排把缺失的东西给汉世子送去,也已经也来不及了。
“那我们就更要让太子殿下知道此事了,否则,两广丢失,我等担待不起啊。”杨浦一脸苦涩的看着杨士奇和杨荣,脸上的愁容都直接溢出来了。
“好,那我们就去找太子殿下,禀报此事吧!”实在没办法,杨士奇只能决定将此事告知太子朱瞻基,但他还是拉着两个老朋友一起承担后果,免得他一人可担不起这责任!
此刻,朱瞻基用过午膳后正在灵前守孝呢,突然有一个小太监快步走了进来,弯腰俯身偷摸的在朱瞻基耳边低声私语几句,随即朱瞻基眼神一愣,就默默的从灵前起身,退出了灵堂。
出了灵堂后,朱瞻基大跨步的向着尚书房而去,他知道,能让内阁三杨同时找他,还是在灵前直接将他叫出来,事情绝对不会小的!
而此刻,三杨正在尚书房里等着朱瞻基的到来呢。
“参见太子殿下,太子殿下金安!”眼看朱瞻基从屋外快步的走了进来,三杨赶紧上前跪地问安,毕竟朱瞻基这已经是准皇帝了,提前跪一下也合理。
“三位大人快请起,不知此番有何要事?”朱瞻基也没有犹豫,直接让三杨起身后,就开门见山的就问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旋即,朱瞻基就很是自觉的一屁股坐到了明黄色的龙椅上。
“太子殿下,有要事发生!”杨士奇作为三杨里面的老大,他直接开口了,但却没有直接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嗯?”眼看杨士奇说有要事汇报,但却不开口说事情,朱瞻基就知道事情怕是不简单,不由得眉头一皱。
“你们下去吧。”朱瞻基也不是傻子,自然是知道,杨士奇之说以不说具体的事情,肯定是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所以他很是直接的一摆手,顿时,上书房里侍奉的太监宫女就纷纷退了下去。
“太子殿下,有要事发生,两广布政司送来求援信,言道汉世子朱瞻壑告知两广,要在皇上守孝期结束后,直接兵发两广!”杨士奇眼看周围的太监宫女纷纷离去,且关上门后,直接进前一步,告知了朱瞻基事情的严重性。
“什么?瞻壑要谋反?”当朱瞻基听到朱瞻壑即将兵发两广的时候,他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就是朱瞻壑要谋反。只见朱瞻基火烧屁股似得,直接从龙椅子上窜了起来,快步来到三杨面前,满脸难以置信的询问道。
“太子殿下,汉世子,不是谋反”看见朱瞻基紧张的样子,杨浦也知道此刻太子朱瞻基的紧张,毕竟先有汉王和赵王谋反在先,现在要是汉世子也真的在封地起兵,那天下可真的就要大乱了!但杨浦却又不知道该如何与太子解释,此事得起因乃是因为朝廷的失误导致的。
“不是谋反,那是什么?”朱瞻基听杨浦说,准备兵发两广的朱瞻壑不是谋反,随即微微的松了一口气,但随即心就提了起来,汉世子都准备占领两广了,还不是谋反?你们仨难道是怕我接受不了,在安慰我吗?此刻的朱瞻基满脸的疑惑,有些懵。
“太子殿下,汉世子不是谋反,而是在报复朝廷!”反正杨荣是绝对不会承认,汉世子是准备谋反的。反正他们三人经过商量一致认定,汉世子就是在报复朝廷而已,绝不是谋反!现在着节骨眼上,这也绝对不能是谋反!
“太子殿下,还是我来说吧”看着一脸懵逼的太子朱瞻基,杨士奇决定亲自把话说清楚。
“杨阁老请讲!”眼看终于有人能把话说清楚了,朱瞻基也是迫不及待的要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太子殿下,太宗皇帝在世时,曾赏赐过汉世子一整个的远洋船队,就是如同郑和下西洋一样的船队。”杨士奇先说了这件事情的起因。但杨士奇的这话,却让朱瞻基想起了一些事情,不由的脸色凝重起来。
“你继续说!”朱瞻基一边思考着,爷爷永乐皇帝会将那几卷白布藏在哪里的,一边下意识的让杨士奇继续说下去。
“后又有出征草原一事,接着就是太宗皇帝大行,此事毅然搁置,但因为太宗皇帝是下了诏书的。此事虽进展缓慢,但却没有人敢停下。”杨士奇告诉朱瞻基,此事不能停,那是太宗皇帝下了诏书的东西,停了就是忤逆太宗皇帝,就是否认洪熙皇帝的正统性!
“而在汉世子就藩之前,曾面见皇上,皇上亲口承诺,此事必将无虞,随即,汉世子前去就藩了。”杨士奇告诉朱瞻基,不仅仅是你爷爷,就是连你爹,也都亲口答应了关于朝廷给汉世子造船的事。
听了这话,朱瞻基还是有点懵,爷爷和老爹都答应给了,那给他不就行了,那现在他闹着要打仗,又是什么个情况呢?难道朝廷没给吗?
“朝廷没给他船?”朱瞻基看着一脸严肃的三杨,不由的开口问了一句。
第234章 工部的骚操作
“殿下且听臣说完。”面对太子朱瞻基的疑惑,杨士奇心里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一脸苦闷的说道。
“臣亲自查阅了先帝当年的诏书,发现在下了诏书不久后,就赶上了太宗皇帝出征草原的时间,所以,工部事务繁忙,就将造船一事给放缓了。”杨士奇的这话,瞬间就让朱瞻基知道,这船队绝对是因为两卷白布的那次重大事件,爷爷给朱瞻壑的赏赐之物!
“出征草原结束后,又赶上太宗皇帝大行,接着就是新皇登基,修建陵寝,汉王造反等等一连串的事宜,工部忙不过来,就将此事一再搁置,直至汉世子到达云南封地后,此事还是没有着落。
所以,到了封地之后,汉世子以为朝廷要耍赖不给船了,就写信给皇上。当时汉世子说朝廷在三个月内给船,要是三个月内还是不给他船,他就要发兵攻打两广,然后自己造船去。”杨士奇继续苦着脸说到了,汉世子出兵两广的理由,因为汉世子要自己造船去。
杨士奇的话,听得朱瞻基目瞪口呆,他没想到事情居然会这么坑。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更坑的事情还没出现呢。
“接到汉世子来信要船的时候,朝廷当时根本根本没几艘船,还都是小船,根本就给不了。
当时臣还在汉王爷那边被羁押,皇上给汉王爷去信,让臣去一趟云南面见汉世子,商量延期交船的事情。
经过协商,汉世子答应给朝廷一年的延期期限。
但条件是,他要朝廷现在的旧船作为补偿,还有配套的船员。
臣回禀皇上之后,皇上答应了汉世子的条件,当即就下旨,将整个远洋船队,除了士兵以外,连同其他船员一并送给汉世子。
可不曾想,这中间出了岔子。”杨士奇的脸都被气成苦瓜了,而朱瞻基也是一脸认真的继续倾听着。
“因为汉王和赵王的起兵事宜,工部压力不小,各类的火器缺口都较大。加上皇上又暂停了船队远洋事宜。所以,工部的人就擅自做主,将远洋船队船上的所有火炮之类的攻击武器,偷摸的全部拆除了,现在已经运往济南,加强工事防御去了。
而且,因为远洋暂停,船上的各种精锐人员,也被兵部给抽调出来,分配到了各个区域,只留下了一些老弱病残,仅保证船还能开起来而已。”杨士奇前前后后,终于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给朱瞻壑说的差不多了。
“所以,朝廷送过去云南的船,是经过工部拆卸过后的空船?船员也是被拆解后的老弱病残?”朱瞻基这终于是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不由的也是一脸的呆滞。
朱瞻基知道,能让朝廷都说是老弱病残的人,那肯定就真的,真的,真的就是老弱病残了!
此刻,朱瞻基也终于是理顺了事件前因后果。汉世子因功被永乐皇帝赏赐一整个船队,到太宗死了,新帝都上位了船队一直没到位,汉世子觉得朝廷骗人,就准备报复朝廷,拿下两广自己造船。之后朝廷派人去与之协商延期,汉世子好心同意延期,要朝廷的旧船先开着用,朝廷也答应了,还表示愿意送各类船员赔礼。但实际上船队送到汉世子手里的时候,连旧船是被拆解后的!船员还都是老弱病残的!所以汉世子一怒之下决定,自己拿下两广,自己造船!
你们这不是玩人吗?怪不得汉世子生气了呢,要是我,我也得生气啊。下意识的,朱瞻基不由的代入了朱瞻壑的视角,下意识的在心里吐槽了一句。
“大行皇帝孝期还有不到七日结束,可有解决办法?”忽然,朱瞻基想到了他的立场,是与汉世子对立的。反应过来的朱瞻基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老爹下葬的时间,询问解决办法。
“太子殿下,就算我们现在就装车,将东西送过去,时间上也来不及了。”杨浦一脸叹息的对着朱瞻基说道。
“太子殿下,我们刚刚已经清查了工部的库房,里面根本的火炮兵器少之又少,根本就不够远洋船队装备用的,那些东西甚至只够装备两条船的。”杨荣也是开口告诉朱瞻基,家中库房里没东西,就是现在想送去,也是没办法呀。
“现在两广之地的备倭兵,已经被抽调出来,奔赴济南战场了,各地精锐也在济南。但是,济南的布防不能动啊!”杨士奇是在告诉朱瞻基,现在济南那边的士兵数量不少,是可以调到两广去的,但是您别忘了,汉王和赵王已经明确的造反了,现在要是把人从济南调出来了,后果不堪设想!
“两广兵力可有一战之力?”眼看困难重重,朱瞻基不由自主的揉了揉眉头,开口询问两广的现有兵力,能不能有一战之力?
“太子殿下,汉王爷给了汉世子十一万的兵力!除了三万的辅兵,其他的兵力,可都是按照三大营的配置严格筛选的。
就两广那点可怜的兵力,守城都不够用的!”杨士奇直接再次泼一盆冷水下来,直接浇的朱瞻基一个透心凉。
“派人谈和呢?”三大营的战力如何,朱瞻基自然是知道的,所以,听了杨士奇的话后,朱瞻基直接就放弃的战斗的想法,询问谈和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