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第132节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反应最快的是小喜子,只见他一身大红色的宦官官服,在听到朱瞻壑的话语后,直接毫不犹豫的轰然跪地,大声且热烈的呼喊着着。
“殿下千岁.
千岁,千千.”而随着小喜子的声音响起,王景弘等人也是直接跪地,大声的呼喊着,紧接着四周的船只上,杂乱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嘈杂一片。但很快,所有的声音都逐渐凝聚到了一起。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五万余人在海面上的呼喊声,在空旷的大海之上震慑天地,完全盖过了那海水的波涛之声,似是天地间唯一仅剩的声音一般,响彻云霄!
“好!众将士免礼!”朱瞻壑听见响彻天地的呼喊声,不由的心情大好,他一抬手,示意身后跪倒的众人起身,就继续开口讲话了。
“我云南海军初建,人员正是充足的时候,既然大家伙都在,我作为世子,却是有些话要与大家分说。”朱瞻壑昂然的耸立在甲板上,在身后那绚烂太阳,湛蓝天空和碧绿海水的映衬下,如同天上神将一般的巍然。
“你们之中,多数人乃是原云南三大营的将士,此番能义无反顾的加入海军,着实不易。”朱瞻壑先是对大家愿意加入海军,表示了高度的赞赏。
“既然多数人都认识我,那你们之中肯定有人,会记得我曾经说的话。”朱瞻壑的这话一出,顿时所有的船上的气氛就逐渐变得热烈了起来,而有些不知道的人,却是面面相觑不知所以。但此刻,却没有一人开口为其他人解释,只是目光热切的盯着中间的宝船看着。
“不错,就是我曾经给大家许诺的分田的话,就是我曾说过的这句话!”朱瞻壑毫不犹豫的提醒大家,你们心里猜想的没错,我现在说的就是分田的事情。
“在来到海军之前,我在陆军出征时候对他们说过的话,我决定,今天再说一遍给我们这些海军的兄弟们。
两广拿下之后,全军修整一番,我们就会再次出征,而这次出征的目的就是开拓疆土!
我之前说过,只要是开拓大明之外的疆土,就是给大家分田!
那有些人会问,我能分多少田地啊?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那个我们即将占领的那个地方,可用于耕作,用于放牧的土地大约有两亿亩左右!”对于两亿亩这个数字,这是普通百姓连做梦都不敢想象的一个数字,船上的士兵们更是不知道两亿亩是多少,因为他们对两亿亩没有概念!但他们知道的是,他们也许,可能,大概真的能分到土地了!?
一时间,各船只上的所有人,眼神锃光瓦亮,虽然他们根本看不清正在说话人的面貌,但他们还是努力的伸着脖子看着,仔细的竖着耳朵聆听着,不可能放过任何一点细节的话语。
“我曾许诺,大明之外,凡占领的土地,拿其中三成可用于耕种,放牧的土地分给众将士们,其中一成是给官员的,剩余两成则是给所有士兵们的。
即将开拓之地,两成大概有多少土地呢?大概,也就不到四千万亩的样子!
而现在,我们整个云南境内,有海陆两军士兵,包含辅兵等等所有兵丁,共计约有十二万人的数量。
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等拿下那个地方,十二万士兵们分田地的时候,我云南境内的每一个兵丁兄弟门,差不多能可以到手三十亩左右的土地!”朱瞻壑明确的告诉大家,我既然说了给你们分田地,那我就会明确的告诉你们,即将占领的地方有多少土地,能分给你们多少土地。我朱瞻壑说过的话,绝对说到到做到,童叟无欺!
朱瞻壑的话音落下后,整个海面上诡异的寂静起来。士兵们普遍的文化程度不高,或者多数根本就不识字!他们也许不清楚几千万,乃至几个亿亩的土地是有多少。
但是他们知道,三十亩土地是多少!一亩地的收成是差不多三百斤左右的粮食,交了税后,还能余留两百斤左右的粮食,那三十亩土地,岂不就是缴税后,还有足足六千斤粮食!这些粮食,足够一家六口一年舒舒坦坦的活着了,甚至养活十口子人都不是事!
而这,还只是未来第一次开疆拓土分田而已,以后要是多跟着开拓几次呢?!岂不是说,自己以后也能当上地主老爷了?!仅仅只是幻想着,船上无数的士兵们,就不由得直接红了眼眶。
大家当兵不就是为了钱,为了老婆孩子过舒坦日子吗!眼下搏命取富贵的机会来了!谁敢拦着,我就要谁的命!任何人都不行!这是此刻船上无数士兵们的心声。
“且问诸位,可愿随我剑指天下!”朱瞻壑能够感受到,船上无数的士兵们那一股热烈的气息,所以他再次大声的呼喊了一句,他那引人入魔的声音,再次传入了众人的耳边,一时间唤醒了无数陷入幻想的人。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士兵们响彻天地的激动呼啸声,昭示着他们此刻难以抑制的灼热心情。就连天上的太阳,都在这股子热血劲的冲击下,慢慢躲进了云层里。此刻,谁能给他们土地,谁就是他们的统领。
第240章 大人,朝廷有援军来吗?
“王将军,现在兄弟们士气军心不错,我们继续启程吧。”朱瞻壑一转身,就看见了自己身后一个个满是呆滞的众人。此刻就连大舅哥夏瑄,也是一脸的呆滞的情绪。不过,朱瞻壑对此并不感到意外,毕竟,刚才的震撼只是刚刚开始,震撼才是他们以后的常态!
“末将领命!”听了朱瞻壑的话语,王景弘才从呆滞的情绪中慢慢缓过神来。他没想到,汉世子居然会这般鼓舞军心士气,这手段也跨行了,太秀了吧!这手段也没人挡得住啊!同时,王景弘也对刚才自己的误会感到了莫名的尴尬。不过,此刻面对朱瞻壑下达的命令,王景弘还是下意识的恭敬领命。
“传令兵!”王景弘一扭头,大声的呼唤着传令兵的到来。
“标下在!”很快,还是之前的那个满身都是旗帜的传令兵,只见他一路小跑着,来到了顶层的甲板上。不过,从他出现在甲板上开始,他的眼睛就满是炽热的盯着朱瞻壑看,眼神里的崇拜之情简直溢于言表。
“继续前进!”王景弘对于传令兵那炽热的眼神并不意外。毕竟汉世子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不出意外的话,汉世子的这一手操作,不仅仅是鼓舞了全体海军的士气,更是凭借这恩威并施的手段,直接一举拿下了远洋船队的最高控制权!
甚至,若是后面真的给大家分了土地,哪怕分到的田地,只有刚才话语里面的一半数量,那也会有无数的士兵,前赴后继的为他效死命!
这边,朱瞻壑带着宏伟的船队继续向着广西出发,而由胡田率领的八万余三大营将士,号称十万大军已经陈兵广西边境,只等明日一早,便开始占领广西距离云南最近的城镇——镇安府。
广西这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可是,云南陈兵十万于边境镇安府外的消息,还是被飞鸽传书的手段,迅速的传递到了广西布政使司衙门里。
此刻,作为广西布政使司衙门的主官,也就是身为广西一把手的布政使殷时,此刻可谓是着急上火的很。他看着手里飞鸽传书送来的镇安府求援信,也是满眼无奈的瘫软在衙门里的椅子上,欲哭无泪。因为现在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该找谁来救援广西!
想他殷时,永乐二十二年甲辰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七名,太宗皇帝御赐进士出身,又被彼时的太子殿下看中,奉入太子府属官,经历练后,又经彼时太子殿下举荐,任命为位高权重的广西布政使,可谓是皇恩浩荡,荣宠备至。
可以说,他的每一步仕途都有曾经的太子,现在已逝的皇帝朱高炽的身影,这让自命清高,为读书人的他,根本就没想过去攀附汉王和赵王之流的逆叛逆之徒。
可现实是,他身为广西布政使,地方父母官,他一身担负着广西近百万百姓的性命,又岂敢随意的下定结论!更何况,由于汉王和赵王叛乱,广西之地的军中精锐,已经被抽调到了济南驻守,留守在广西的士兵,也不过是一些老弱之辈。况且,在数量上,整个广西的留守兵力还不足五万!与汉世子派遣的十万大军足足有一半的差距!
不仅仅只有人数的差距,还有武器装备的差距,还有士兵战斗素质的差距,天地之差,令人绝望!
“老爷,衙门里几位大人,紧急求见。”正当殷时满脸愁容的时候,突然,管家前来禀报,说是有人同僚求见。
“都请进来吧。”殷时心里暗自叹了一口气,不用说他都知道来人是谁,也不过就是,他的两个副手左右布政使,一个按察使,一个都指挥使几人罢了。
“大人!”很快,在殷时忧郁的目光中,从门外进来了四人,一进门,四人就对着殷时拱手行礼。
“非常时刻,不用多礼了,诸位都坐下,我们几人商量一番。”看着同样一脸严肃的四人,殷时大概猜到,他们几人也得到一些消息了,不然也不会这么快了连襟而来。
“是。”听了殷时的话,四人没有任何的犹豫,一依此坐在了殷时下手的各个位椅子上。
“都看看吧,镇安府送来的求援信。”眼看四人坐定,殷时也没有犹豫,直接将手里的信件率先递给了他的左副布政使。
左手第一位的中年男子没有说话,拿起信件看了之后,眉头不由的一阵跳动,接着脸色铁青的将信件,传递给了下一位右副布政使,信件依此的传递着,直到最后,信件落在一脸络腮胡的都指挥使手上才停了下来。
“都说说吧,有什么想法?”看众人都看完了信件,虽然一个个的眉头紧锁,但殷时作为老大,还是要听一听手下的几个副手的意见。
“大人,朝廷的援军什么时候能到?仅凭现在境内的四五万老弱兵力,可是挡不住云南十万大军的!”作为广西的军事负责人,广西都指挥使率先开口了。并且,他一开口就说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广西现在缺少兵力,即使想要抵抗,也还有心无力,更不用说救援境内各府,各司衙门了。
“张指挥使,我广西到北京,八百里加急也要十天左右。从我们发出求援信到现在,也不到二十天左右时间。
朝廷接到求援信,再调动兵力奔赴广西救援。
这期间,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是根本那不可能完成的。我等还是固守待援吧。”这时候,率先开口说话的人,是广西管理司法的按察使开口了。
“刘大人,手里没兵,我们拿什么守城!”对于身边按察使的说法,张指挥使一脸的不耐,他并不是对同僚不耐烦,而是他手里真的没人,守城的建议,实在是有些难为人了。
“只要坚守一个月,必然会有转机的。”刘按察使也是朱高炽在太子时期提拔起来的官员,所以他也没有投降的想法,只是一味的想凭借坚城固守待援。
“没兵啊!”听刘按察使说要固收一个月,张指挥使就头疼,手里兵力不够,怎么守城啊,用命填也不够啊?
“两位大人莫急,且静心。”这时候,坐在左侧的右副布政使开口了。
“大人,今日屋里就我们四人,下官,问一句实话。”右布政使一脸认真的看着坐在主位上,一脸苦涩的殷时,再次开口说话了。
“王大人,且说吧。”听了手下右副布政使的话,殷时就知道对方不会有屁放出来。但此刻,他必须团结所有的力量来保住广西,保住广西百姓免受战乱。所以他必须要跟几个手下坦诚相待。
“殷大人,朝廷会有援军吗?”右布政使简单的几个字,却是将屋里的气氛直接降低到了冰点。一瞬间,屋里三人的目光,都汇集到了殷时的身上,这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问题。
“.”面对几位同僚那期待的目光,殷时默默地闭上了眼睛,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朝廷到底会不会有援军来。但大概率,是没有援军的。
“哎!看来,朝廷大概率,是不会派来援军了。”左副布政使见此情景,不由的叹了一口气。
“毕竟,汉王和赵王的大军都在济南城下,要是他们的大军过了济南,可就直扑北京城下了。”右副布政使的一句话,直接说明了最直接的原因。毕竟,他们两广之地在重要,也比不得京师重地啊!大不了,等朝廷打败了二王叛乱后,再收复两广也是可以的。
但是,若要真的如此,他们这些人可该怎么办?
一时间,广西布政使衙门里的四人,陷入了沉思之中。
第241章 广西官员想和谈
“大人,我们与汉世子谈谈吧!”广西布政司衙门里,五位主官相互沉默了良久之后,却是掌管广西军事防务的张都指挥使,一脸难色的率先开口,打破了布政使衙门房间里的平静局面。
“姓张的!你想要与叛贼和谈!?”刘按察使听了张都指挥使的话后,就好似被踩了尾巴的猫一般,直接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满脸愤慨的用手指着张都指挥使,那眼神就好似看叛徒一般锐利。
“刘大人,就凭我们广西现在仅有的守军,就是全部聚集起来,能不能守得住一座城都是问题!更不用说这些守军,他们现在还分散在广西各个城池里!
仅仅就说,整个广西的百十万的百姓生活在这里!我们这些做父母官的,总要为他们想想的!”面对刘按察使的指责,张都指挥使也是一脸的惆怅。并且,他还说出了一个让众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就是,整个广西大地上,还有近百万的百姓散落在各地,一旦真的双方开战了,无辜的百姓必当首当其冲的死伤惨重!
“呃~,那我们也不能与叛逆之流谈判啊。”这一句近百万的老百姓,瞬间就让刘按察使也瞬间冷静下来,他一时语塞的呐呐无语。其实,他又何尝不知道广西有百万百姓在生活呢,可文人的风骨,却是让他不屑与叛逆的贼人为伍。
“诸位大人,本官也建议,我们可以和汉世子好好谈一谈。”眼看自己几人内部率先产生了分歧,导致有些冷场。此刻季左布政使开口说话了,只见他起身后,向着主官殷时及其他的几个同僚分别拱了拱手,然后开口说道。
“季大人!?”眼看作为左布政使的季大爷也同意和谈,刘按察使一时间难以接受,他满脸震惊,呆呆的看着一身儒雅气的的季左布政使,确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季大人有何见解?”殷时一看季左布政使的样子,就知道他是有话要说,随即,他先是一伸手制止了刘按察使接下来的话,同时,一脸饶有兴趣的对着季左布政使问了起来,毕竟他们几人内部要先团结起来,不能乱,才有可能抵御外敌!
“季大人请讲。”王右布政使也是一脸兴趣的请教着。
“诸位同僚,这其一,目前我整个广西兵力薄弱且四处分散,各地城防在面对汉世子的精锐士兵,基本上是无任何的抵抗能力,可以断定,此战我等必败无疑!
其二,一旦我们双方开战,无论谁输谁赢,我广西近百万的老百姓,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其三,本官认为,汉世子要占领广西,乃至于占领整个两广之地,有疑!”季左布政使说出了他同意和谈的三个原因,并且,他明确的告诉大家,他认为汉世子要攻广西乃至于两广土地,这其中有巨大的问题!
一时间,听了他的分析后,屋子里的其余四人都不由的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季布政使的此话。
“季大人,什么叫汉世子要占领广西有疑?”张都指挥使没明白季左布政使说的第三点的问题所在。所以作为直性子的他,很是直接的开口就问了起来。我怎么没看出来汉世子要攻占广西有什么疑问的?难道是我笨吗?
“张大人,诸位大人,关于说汉世子此次出兵两广有疑之事,且听我分说。”面对愿意听人讲道理的大老粗,季左布政使还是很愿意给他详细讲解一番的,于是就继续开口讲解了起来。
“其一,在汉王和赵王起兵之后,汉世子从未参与其中,而是在仁宗皇帝继位后,就直接带领全家去云南就藩。这说明,汉世子其人无谋反之心,起码就藩前没有谋反之心;
其二,若汉世子现在起了谋反之心,那现在汉王和赵王都已经攻打到了济南城下了,汉世子作为汉王爷的
其三,汉王和赵王谋反,以矫诏通告天下,而后不顾太宗皇帝尚在孝期,二人直接起兵霍乱天下;但汉世子却是提前写信告知我等,他要带人来攻占两广之地,且还等仁宗皇帝孝期结束后,才开始动兵。论常理来看,他这不就是给我们求援,及查明原因留下充足的时间吗。
由此可见,本官认为,汉世子乃是一个有主见,讲道理,且心忧百姓的纯孝之人。
本官觉得,汉世子此番动兵,必有缘由。否则,与云南接壤之地并非只有我广西。
甚至于,广东之地还和云南不接壤,那为何汉世子,还是一定要攻我两广之地呢?而非其他地方呢?
这些都是问题!
谈一谈,只有知道这些事情的起因,我们才有可能有解决办法!否则,此事无解!
若是能通过谈判了解到事情的起因,即使是我们补偿一些损失给汉世子,只要能兵不血刃的化解这场危机,那岂不是一场大功德?!”季左布政使面对四位同僚,将自己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娓娓道来,说的话条理清晰,很是让人信服。
即使是朱瞻壑的十万大军已经兵临广西边境,但以殷时为首的广西布政司官员,并没有放弃摆烂,他们还是想要努力争取一番,以期和平的解决问题。
“既然如此,那就和汉世子好好谈一谈吧。”殷时对于季左布政使的分析表示非常认同,于是他当即就拍板决定,要和汉世子好好谈一谈。
“我去吧!”这时当殷时决定要和汉世子谈一谈后,突兀的,刘按察使不等启发人有所反应,他主动站出来,希望他自己能够亲自面见汉世子谈一谈,知晓汉世子动兵的原因,甚至劝解汉世子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