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第157节

  “皇上,此事,或许仁宗皇帝已经给了您答案。”杨士奇再次站了出来,对着朱瞻基拱手说道。

  “什么?”宣德皇帝朱瞻基听了杨士奇的话,只好强压下心中的怒火,一时有些不解的向杨士奇问道。

  “皇上,仁宗皇帝放汉王一脉安然离开,展示了皇家对于宗亲的仁爱之情。

  而放他们离开的原因,臣大胆猜测额,或许就藏在先帝给您留在龙椅下的那件东西。”虽然不知道仁宗皇帝到底在龙椅下,到底给宣德皇帝留了一份什么东西。但杨士奇知道,那一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所以,杨士奇此刻借机将话题转移到了这上面,以转移宣德皇帝的注意力,让被他坑了樊忠有些喘息的机会。

  而,杨士奇的这一招果然是效果拔群,听了杨士奇的这话后,宣德皇帝朱瞻基果然陷入了沉思之中。但渐渐的,朱瞻基的脸上再次显露出了不甘和愤慨之色。

  听了杨士奇的话后,朱瞻基不由得回想到了,那被老爹留在龙椅夹缝里面的一份亡国十二论。此刻,宣德皇帝朱瞻基结合前前后情况,自己在心里有了初步的论断,爷爷之所以要将皇位传给二叔,是为了那一封十二论!而父皇仁宗皇帝之所要放走汉王一脉,也是为了那十二论!爷爷和老爹更是为了让汉王府一脉去解决十二论的难题!

  而眼见爷爷和亲爹都将十二论的作者——汉世子,当做大明朝未来救国的依仗。此刻,宣德皇帝朱瞻基的内心是有些崩溃的。

  “朕才是皇帝!

  这大明的安危存亡在朕的身上,不在他的身上。

  救国存亡的那些事情,还轮不到他一个世子去做!”一时情急之下,宣德皇帝朱瞻基口不择言的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来。虽然他的这话听起来没什么毛病。但是,在场的不仅仅只有樊忠这个大老粗的丘八,还有内阁首辅的杨士奇呢!

  而作为历经三朝,稳坐内阁首辅的杨士奇,在听了朱瞻基的话后,瞬间就脸色变了起来。

  因为,杨士奇他从宣德皇帝的话里敏锐的察觉到,仁宗皇帝留给宣德皇帝并藏在龙椅里面的东西,很可能是一封关乎大明江山社稷的重要东西!而这一封东西的内容,汉世子同样也知道!并且,现在汉世子已经在全力的做这件事情了!甚至,可能就连汉王爷和赵王爷也知道这件事!

  而汉世子现在正在做什么事情?他在开拓安南在!招募士子!在扩建海军!可以说,汉世子是在另立朝堂也不为过!

  而若是想的再激进一点,需要让皇室另立朝堂去做的事情,那就只有巨大的改革!能够晃动国家根基的,前所未有的超级改革!

  要真是这样说的话,那汉王爷和赵王爷说不定也知道些什么!这样的话,汉王和赵王谋反也能够说的通!杨士奇不觉汗毛乍立!因为,他好像无意间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情!一件绝对不能外传的大事情!

  虽然不知道汉世子和几位皇帝,乃至于两位王爷都知道什么事情,或者在做什么事情。但是,杨士奇知道,大明皇帝内部,一定在酝酿着一场巨大的事件!

第305章 汉王府长孙诞生

  “杨阁老,既然你们暂时都不愿意提及此事,那朕,就只问尔等一句:朕,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这件事情的始终?!”看着杨士奇那不断变换的脸色,宣德皇帝朱瞻基的脸色也瞬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因为他知道,以杨士奇的聪明才智,一定是通过刚才他那句无意的话语之中,猜到了什么东西了!

  所以,情急之下,宣德皇帝朱瞻基虽然不知道杨士奇猜到了什么,但也顾不得想太多,就直接开口打断了杨士奇的思路,并再次将话题转移到了之前的那件杨士奇和樊忠都三缄其口的事情上,以此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虽然,宣德皇帝朱瞻基自己内心里,自己已经认定大家瞒着他的事情大概率就是那影响江山社稷的十二论。但是,出于谨慎考虑,在未得到确切的消息之前,宣德皇帝朱瞻基依旧是保持怀疑一切的态度,这是他作为一名皇帝的基本品质!

  “皇上,臣只能说,太宗皇帝乃是在榆木川之前知道此事的;仁宗皇帝乃是在汉世子大婚后知道此事的。”杨士奇并没有直接告诉宣德皇帝,你什么时候能知道此事的。但是,杨士奇却告诉宣德皇帝,太宗永乐皇帝,和仁宗洪熙皇帝知道此事的时间。

  “班师回朝吧”宣德皇帝朱瞻基听了杨士奇的话后,并未言语,只是瞳孔狠狠的缩了一下。之后,宣德皇帝朱瞻基就以让杨士奇下去准备班师回朝的事情,直接赶人了。

  “是,臣告退。”刚才杨士奇正在沉思的思绪虽然被朱瞻基突然打断了,但他依旧是沉稳的向宣德皇帝躬身行礼后离开了。

  “臣告退。”樊忠也是随着杨士奇离开的脚步,对着朱瞻基行礼后,转身跟着杨士奇离开了。

  而看着杨士奇和樊忠离开的背影,朱瞻基神情逐渐变得严肃了起来。

  “爷爷在榆木川知道;父亲在四月底知晓的;这个时间,不都是在临终前吗!”朱瞻基双眼无神的看着空荡荡的门口,一时间竟然呆愣起来。毕竟,聪慧如他,岂能不知道杨士奇所说的这两个时间点的特殊性。这两个时间,一个是爷爷永乐皇帝的驾崩时间,一个是父亲仁宗皇帝的驾崩前夕。宣德皇帝心里清楚,杨士奇这是在告诉他,只有等他宣德皇帝也如同先帝那般即将驾崩的时候,才能知道这件事的前始后终!

  此刻,朱瞻基的脑袋在疯狂的运转着,几乎就在一瞬间,他在内心深处就直接推翻了“那件事”就是十二论的想法!因为,十二论爷爷永乐皇帝知道,他自己也知道内容,他爹仁宗皇帝同样也知道内容。

  所以,他爹仁宗皇帝根本就不用等什么驾崩前才知道!所以,宣德皇帝心里清楚,这大明朝,一定有另一件,会影响皇位继承的大事,在隐瞒着他这个皇帝!并且,只有在他这个皇帝即将立嗣,或者即将驾崩的时候,才能知道的重大事件!

  朱瞻基双眼无神的端坐在那里,脑海里疯疯狂的过滤着前半生所知道的各种有用信息。但是,除了金龙令以外,他发现,与遗诏内容对应的事情根本就没有!

  思考间,宣德皇帝又转而想到了汉世子朱瞻壑,以及他正在进行的安南开拓事件,以及他所撰写的十二论!

  “也许,爷爷和父亲的想法是对的。让瞻壑在外面闹腾,试一试那些所谓的措施,总比将大明搞大天翻地覆的好”宣德皇帝朱瞻基想到了十二论的内容,就又想到了十二论所需要的措施。在宣德皇帝朱瞻基看来,那十二论的措施之中有些措施实在太过于激进了,说不定会引起朝野动荡。

  而若是在异族实验,朱瞻基却是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所以,就事论事之下,朱瞻基还是支持堂弟在安南的一些动作的。

  “看来,还是要在关键时期给他一些支援的嘛。”不得不说,朱瞻基不愧是永乐皇帝和仁宗皇帝共同倾力培养的继承人,即使是刚才的一些事情引起了他内心的剧烈动荡,但是,在面对国家大事的时候,他还是能坚定的从全局考虑,进行妥善的处置的,并挑选出对朝廷最正确的选择!

  毕竟,在朱瞻基看来,有人在前面开拓,而他在后面摘桃子,岂不是很好的举措吗!?

  很快,宣德皇帝亲率大军在济南平定汉王和赵王的叛乱之后,就直接班师回朝了。并且回到朝廷后,宣德皇帝朱瞻基也只是将起兵引起动乱的汉王和赵王圈进在各自之前的王府,而未进行其他的大规模清算。

  甚至,就连跟随汉王和赵王起兵的将领们,宣德皇帝也都没有任何的秋后算账,甚至连他们的军职都未曾变动。一时间,朝野上下无不传唱宣德皇帝的仁慈与厚德。

  而且,就在朝廷大军班师回朝后没几天,就有一只庞大的船队,自天津卫海边出发,满载航行,浩浩荡荡的向着未知的方向而去。

  “二叔,朕给云南又送了一整个的船队过去,包括除了军队以外的工匠,火器,船员。

  朕是皇帝,救国之事,不仅仅是你汉王府的事情。

  不知二叔,可有什么话,要对朕说的?”北京城的汉王府里,宣德皇帝朱瞻基前来看望被圈禁的汉王爷,并给汉王爷带去了一个重磅消息。

  “呵呵,你这小崽子,倒是打的好算盘”汉王爷听了朱瞻基的话后,或许是被圈进后思绪变得敏锐起来,汉王爷立刻就明白了大侄子的想法,并躺在地上喝着酒,微微一扭头满脸嘲讽的回复道。

  “看来,二叔还要多读读书才行啊。”看着汉王爷一脸不屑的侧躺在地上,悠闲的喝着酒,那毫无敬畏之心的样子,宣德皇帝朱瞻基也是心里不满了起来。

  “明日起,朕会派遣学士,来为二叔讲经教学。”看着汉王爷那油盐不进的样子,宣德皇帝心情郁结之下,也是一挥衣袖,直接转身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看着离开的大侄子,汉王爷不由得露出了不屑的神色。之后,汉王爷不自觉的将目光投向了窗外,那里是云南的方向。

  此刻,云南的汉王府里,朱瞻壑正和母亲端坐在承运殿里,焦急的看向王府的大殿外。当然,不仅仅只有朱瞻壑和母亲韦氏在,就连夏元吉,沐晟,刘二牛,朱瞻垐的等汉王府的重要属官也都在此。

  “啊~!

  啊~!

  啊~!”而在汉王府的后院寝宫里,一声声痛苦的哀嚎声不断传来。

  门外,小芝,云儿,剑儿正在着急地来回走动着。同时,还不断的有小宫女们端着热水,捧着毛巾不断地在寝宫的内外来回穿插着。

  “世子妃,您再用力,孩子的头已经出来了!”这时候,门外突然听见了屋子里传来久违的秀儿姑姑的声音。

  是的,经过十月新路怀胎,今天,已经到了世子妃夏氏生产的时间了。

  产房内的喧闹声持续了良久,终于有不一样的声音传了出来。

  “哇~,哇~,哇~”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从房间内传了出来,一时间,屋外的众人都随之紧张了起来。

  “生了,生了,是位小殿下!”突然,门外的众人,听见了房间里秀儿姑姑那兴奋的呼喊声!众人不由的也是一阵激动。

第306章 王长孙诞生的惊喜

  片刻后,秀儿姑姑一脸笑容地从产房里走了出来。

  “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去给世子殿下和王妃娘娘报喜去呀!”出门后的秀儿姑姑看着屋外依旧呆愣的众人,一边擦拭着手上沾染的血迹,一边没好气的对着众人吩咐道。

  “是,是,是,这就去,这就去!”听了秀儿姑姑的话后,屋外伺候的一众人等才反应过来。众人才忙不迭的向着王府的前院跑去。

  “哒哒哒哒”突然,一阵焦急的步伐由远及近,不断地向着承运殿的方向传了过来

  承运殿里,本来正在焦急等待产房消息的众人,在听见有急切的脚步声传来后,也都不由神情紧张的纷纷抬眼向门口的方向望去,不多时,却见小喜子正迈着欢快的步伐跑了进来,

  “恭喜王妃,恭喜世子殿下,世子妃为我汉王府诞下了长孙殿下!”甫一进门,小喜子就跪在地上,向众人汇报了这一让人振奋的消息。并且,小喜子还很有眼力劲的直接说明了乃是王府诞生了王长孙。此言一出,一旁的夏元吉不由的神色惊喜起来。并且,夏元吉那精光闪烁的眼神还不断的扫视着四周,尤其是在王妃和女婿身上不断的审视着。

  “好!赏,大赏!”听了自己儿媳妇给自己生了个孙子之后,王妃韦氏神情激动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满眼都流露出惊喜的神色,并大手一挥,痛快的向众人宣布对整个王府进行全面的封赏!因为,这是汉王府传承的延续!

  “谢娘娘赏!”对于王妃韦氏的打赏,小喜子很有眼力劲的代替其他内侍宫女们领赏,并进行了感谢。

  “世子妃如何了。”听见小喜子的报喜,在知道媳妇给自己生了儿子后,朱瞻壑下意识地询问了自己媳妇夏氏的情况如何。

  “回殿下的话,秀儿姑姑说世子妃产后有些虚弱,正在修养,并无大碍!”听了世子殿下的询问,小喜子跪在地上,恭敬的回复道。

  “恭喜王妃,恭喜世子殿下!”听到世子妃夏氏生了个儿子后,所有属臣们无不是惊喜非常,这意味着行王府有了传承,汉世子的基业有了保障!

  其中,所有属臣之中最开心的人,莫过于是夏元吉这个云南的内阁大臣,兼职两部尚书了。因为,夏氏产子,这意味着夏元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而且,当夏元吉看到女婿第一时间询问夏氏的产后情况后,夏元吉心里对自家女婿那是更加的满意了。所以他激动的站起身,抬手恭敬的向着王妃韦氏和女婿道喜。

  “岳丈大人客气了,官儿此番确实辛苦了,乃是我王府的大功臣!”面对老丈人的道喜,朱瞻壑很客气的对老丈人予以了回应。

  “恭喜世子殿下!”眼看世子殿下与夏元吉说完话了,沐晟这边也是抬手向朱瞻壑道喜。并且,沐晟突然有另一种,要将家中优秀适龄女子送入到王府嫁给汉世子为妃的想法,并且,这个想法一出现,沐晟心里就再也无法压制下去。

  “沐叔叔客气了。此番却是我云南的大喜之日。”面对沐晟那激光四射的眼神,朱瞻壑很是客气地表示,汉王府有后,这是整个云南的大喜日子。

  “岳丈大人,以王府名义下发诏书,为庆祝我汉王府长孙诞生,云南及两广之地,今年全部免税一成!”朱瞻壑对于儿子的诞生很是开心,欣喜之余,为了庆祝此事,他决定,今年对辖下各地的税收降低一成,以示与民同乐。

  “殿下,云南可以降低一成。这两广之地,前两天不是已经”夏元吉看着兴奋过头的女婿,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虽然夏元吉也同意降低税收。

  但是,前几天朝廷直接一股脑的送来了五百余艘大船,直接赎回了两广之地,而自家女婿还同意了!所以,此次免税一事,两广之地是沾不上光了。

  “呃~,那就给云南免税一成;

  另外,通知两广的官员,让他们把官员名录递上来。

  、我汉王府说话算数,安南的开拓之地,还是有他们一份的!”朱瞻壑经过老丈人的提醒,这才想起,前两天的时候,不仅自己的老爹送来了足够云南十年之用的金银,粮草辎重,以及三万新兵之外。就连朝廷也是直接送来了五百余艘的船队,赎回了刚入手的两广之地。

  但即使是两广之地被赎回去了,但他朱瞻壑说话算数,之前既然答应了要与两广官员分田,那他就一定会做到的!即使是不分田,以金银补充也是可以的!

  “好!臣下去就安排!”夏元吉对女婿的做法并未否定,而是非常的认可。夏元吉也认为,虽然现在两广之地不在云南手里的,但是,毕竟两广为云南出过力,在此时此刻给他们一点好处也是应该的。既能拉拢人心,又能为以后攒一些人脉资源!即使现在亏损一些金银田产也是划算的。更何况,现在云南又不缺粮草金银!

  “恭喜大哥!”一时间,承运殿里的弟弟妹妹们也都纷纷向着朱瞻壑道喜。

  “今日你们休息一日,不必去学堂了。”朱瞻壑看着一群的弟弟妹妹们,决定今天给他们免一天的课业,也算是对他们的奖励了。

  “谢大哥~

  谢大哥~”对于能免除一天的课业,这些弟弟妹妹们很是开心,于是一个个满脸喜悦的对朱瞻壑表示感谢。

  “娘,我这儿不方便,只能辛苦您安排人照顾夏氏了。”朱瞻壑也知道,自己现在不能进产房的,即使是自己想进去,也会被无数的人拦住的,包括自的老丈人也会拼命的阻拦!

  “你忙着吧,为娘去看看夏氏。她这次可是立下大功了!

  我再看看我孙儿的奶娘,和夏氏的补品准备的如何了。

  你爹王爷这次做的不错,给孩子起名送回来的也很及时。”听了儿子的话,王妃韦氏就知道儿子又要开始忙碌了。所以从怀里拿出丈夫和王爷传回来的折子,晃悠悠的带着侍女们离开了。

  “大哥,臣弟等也先行离开了。”眼看大哥又要开始忙了,于是老三朱瞻垐也是很有眼力劲的带着弟弟妹妹们离开了。

  “去吧。”朱瞻壑摆摆手,示意他们也可以离去了。于是,在朱瞻垐的带领下,众多的弟弟妹妹们都离开了房间。

  片刻后,房间里就只有夏元吉,沐晟,刘二牛面对着朱瞻壑了,而小喜子则在一边伺候着。

  “殿下,此番王爷被圈禁北京城,对士子们影响不小。有些士子已经准备离开云南了。”看来其他人都离开后,夏元吉也就开始说正式工作的事情了。毕竟,现在汉王和赵王兵败被擒之事已经传遍了天下。所以,当时以汉王府名义招揽来的士子们,有些人已经有二心了。

  “愿意走的,不要强留,赠与些金银,送他们离开。”对于老爹被擒导致的一些后果,朱瞻壑也是早有预料,但朱瞻壑并未觉得有什么问题,人家不愿意留下,强留也无用,不如放他们顺利离开的好,还能留下好印象。

第307章 对安南再清洗一遍

  “既如此,那剩余留下的士子们,是否要如期进行考评选拔?”夏元吉对于朱瞻壑放有二心士子离开的选择,表示了认同,并默默地答应了下来,又再次确认是否要如期进行士子选拔。

  “士子考评照常进行!海陆两军近期在安南开拓的进展不慢,预计十月份前就能全面拿下整个安南,届时我们可是还需要不少的人手呢。”对于从士子中选拔官员的事情,朱瞻壑还是毫不犹豫的决定继续进行。毕竟,目前从海陆两军传递回来的情报来看,安南大部分州县已经被拿下。尤其是海军自从有了鼍龙的加入后,更是就跟开挂了一般,现在已经即将追上陆军的开拓进度了。

  “是!”夏元吉也认为女婿继续对士子考评选拔的安排很是妥当,于是,他一脸认同的点了点头应和了下来。

  “殿下,朝廷送来的五百余艘大船已经全部检查完毕,都是八成以上的新船,火器刀枪装配齐全,还配置了除士兵外的所有船员。

  此番王爷又送来的三万余新军,是否要全部补充进海军去。”沐晟见夏元吉工作汇报完了之后,也是忙不迭的站出来汇报重要事情。毕竟,虽然不理解宣德皇帝为什么跟资敌似得送来这么多的船。但是沐晟可是不会嫌弃船多,毕竟云南正好有现成的士兵!那岂不是多多益善!当然,要是朝廷再送一些士兵就好了!沐晟美滋滋的想到。

首节 上一节 157/1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下一篇:凭啥说我是战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