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第36节
“呶,这是爷爷赏给我的金牌,过几天我就用的上了,爹到时候您就知道了,现在您就别问这么多了”朱瞻壑从自己的怀里摸出一枚金色的金牌来,直看得汉王爷目瞪口呆。
“老爷子给了你这个?”汉王爷一脸怪异的问着。
“是的,我过几天就会用的上了,爹您就别担心了。”朱瞻壑看了看自己的老爹,随即又拍了拍鼍龙的大脑袋。
“好了,你下水去吧,我们要回去了”朱瞻壑轻声细语的对着安静趴着的鼍龙说道。
“这就回去?”汉王爷还有很多事情没有问自己儿子呢,就被说要回去,很是不满。
“快回去睡觉吧,您监国的担子还没完全卸下呢,还要去跟大伯交接,爷爷也还要审核您监国期间的折子!您最近小心点吧!
而且师傅也要回去休息了”朱瞻壑又转身对着老道士说道。
“老师,您要是有兴趣,可以提前召集我的那些是师兄弟们,到时候,咱们一起出发,见证历史!”朱瞻壑临回去前还不忘忽悠一下自己的老师。
却是惹得老道士一阵白眼。
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不仅重达60斤,而且削铁如泥。神器更是会认主,只有勾践自己才可以使用,换做其他的人话连举都举不起来。
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1983年出土于淮阳平粮台一带楚墓中的越王不光剑(剑柄上铭文“越王不光”,不光为越王勾践曾孙)长59.9厘米,宽5.4厘米,更像一把长匕首,重量更是只有不到5斤,就算有折损的因素在内,实际重量也不会超过10斤。
第75章 反贼,你就是个反贼
深夜,老道士一脸郁闷的回道观去了。
而汉王爷也是一脸的不开心,只有朱瞻壑满心的轻松。
第二天,果然没有让朱瞻壑失望,一大早上的,汉王爷就被宫里的小太监叫走了。
此刻,一身监国大红龙袍的汉王爷正恭敬的跪在地上,被永乐皇帝训斥。
“为什么修永乐大典的银子给停了?!
这些折子你到底有没有看过?!
你自己看见这些折子都写的什么?河南旱灾!山东旱灾!福建倭患!
你才监国几天?居然有这么多的问题??!!
而这些关系到国家大事的折子,你居然让他们等着?!等户部筹措银两?!
户部有没有钱你不知道吗?你这不是明摆着让他们等死吗?!你怎么不去等死啊?!
……”永乐皇帝骂骂咧咧个不停,他看了这几天汉王爷监国期间的折子,也根本没想到仅仅只是让汉王爷监国这么一点时间而已,汉王爷居然会搞出这么多的问题,永乐皇帝只觉得简直脑袋都要气炸了!
而汉王爷也是头铁,面对永乐皇帝的质疑和责难,居然还不断的解释着,这更加激怒了独断专行的永乐皇帝。
“永乐这一朝就养了你们这些臭丘八吗?
河南,山东不下雨就是因为你监国失则!
你自己下罪己诏去吧!”这一句话直接打在了汉王爷的软肋上,他也不跪着了,直接就摆烂般的一屁股坐瘫坐在地上。
而永乐皇帝的输出依旧没有停止。
“我老头子真是该死啊,养活了你们这些笨蛋,蠢蛋!
你看看你,你到底哪里比得过你大哥?!你大哥他他监国几十年,也没有向我张过一次嘴!
为了一万两银子就能去买家具,再看看你!
你这尖嘴猴腮,哪里有一点帝王之像!
再你看看你大哥门下,再看看你的门下,你大哥那里可是人才济济,而你呢,净是一些臭丘八!你哪里有一点人主之像!
……
咱们爷们连宗庙都进不去。
我干脆再从建文那一支,找个后人,咱爷们还了江山,咱们回奉天打猎去!”永乐皇帝的话每一句都是一根毒箭,直直的扎在汉王爷的心口上。
尤其是永乐皇帝还不断的拿太子跟汉王爷比较,这不比不要紧,越比越显得汉王爷不行,简直就像是一滩烂泥!这也直接就把汉王爷点炸了。
只见汉王爷满脸涨红,愤愤不平的起身,直接撕下身上的大红色监国龙袍,愤怒的摔在地上,此刻汉王爷只觉得连身体都被气的颤抖,同时也开始了对永乐皇帝的怒喷。
“找建文后人,那您当初造的什么反?!
修不成永乐大典就见不了祖宗?!
我们全家一起造的反,下去就能见祖宗了?!!
就算你把永乐大典修成古今第一奇书,史官也不会记载你是顺位继承的!
你都被人钉在耻辱柱上了,你知不知道!
你骂我是臭丘八?!你别忘了,你曾经也是臭丘八!你难道就不知道,你被那些你看好的文臣耍的团团转吗?!
你知不知道,你用了二十年的永乐这个年号,到底有多丢人吗?!
他们在骂你,骂了你二十年!你知不知道!
你不知道的话,你儿子我来告诉你!
永乐这个年号从前那都是反贼用的!你知不知道!反贼用的啊!
十六国时前凉桓王张重华,年号永乐!;
南汉时张遇贤,年号永乐!;
北宋方腊,年号永乐!
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他们都是谁?!他们都是反贼!
反贼!
他们这些反贼用的年号就是永乐,你用的年号也是永乐!你用的也是!
你也是反贼!你是反贼!
我们还没脸去见祖宗?!怎么见祖宗!
我们这些个臭丘八怎么见祖宗?!
你一天天的自诩大皇帝!大皇上!
你知不知道,全天下的那些读书人嘲笑了你二十年!
二十年!
你看看这件事有没有人告诉你?!
他们谁告诉你了??!!
是我!我这个臭丘八!
爹!你不用去下罪己诏,我现在就回去,无论赐毒酒也罢,三尺白绫也好……
阖府上下就这么点人,我让你你看看,儿子我有多孝顺!”汉王爷咆哮着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就身姿踉跄的向着门口走去。走了两步的汉王爷又扭头拐了回来,用手指着永乐皇帝。
“这位置你一坐到底,千万不要让给我!”汉王爷说完就一摆衣袖,慷慨悲壮的挺身离去……
而目睹了一切的小太监们此刻的内心是崩溃的,他们跪倒在门口的地面上瑟瑟发抖……
突然,小鼻涕猛的冲了出来,抱着汉王爷的大腿,求汉王爷给皇上说两句软话。要不然今天可是要出大事啊,小鼻涕哭的那真的是鼻涕一把泪一把的。
“我这臭丘八,不会说软话!”气头上的汉王爷一脚踢开了小鼻涕,气愤的离开了,只留下欲哭无泪的小鼻涕,惊恐的跪在地上,抬头看着永乐皇帝,不断的磕头……
永乐皇帝也是被自己的儿子所说的话给惊呆了,他愣神一会儿,眼神里一阵的复杂意味,接着就发出了满是凄厉的大笑声,这笑声直听的人汗毛炸裂……
另一边,汉王爷一身凌乱的衣服,一路风驰电掣,满脸悲愤的回到了王府里,就让人准备丧事,更绝的是找不到棺材,居然找了一个薄薄的衣柜放棺材用,直接就摆在大堂中间。
汉王爷这样子谁劝都没用,下人们也只能按照汉王爷的意思,布置好灵堂,个个穿上白色孝服,开始哭丧……
朱瞻壑一脸无奈的看着耍小性子的老爹,只能无奈的也穿了一身孝服,站在大门口当迎宾,而汉王妃也是带着王府里的一群小娃子们守灵。
“小喜子!”一身孝服站在门口的朱瞻壑叫了自己的小内侍。
“世子爷!奴婢在”小喜子自从被朱瞻壑改了名字后,就显得沉稳了许多。
“拿这枚金牌去宫里找胡尚仪,让她准备一些东西”朱瞻壑随手从怀里拿出了一枚金令来,递给了小喜子。
“请世子爷吩咐”小喜子跪倒在地,双手接过金令,恭敬的开口说道。
“父王今天惹祸不小,皇爷爷怕也是气得不轻。告诉胡尚仪准备以下东西:
皇爷爷今天喝的治疗惊厥,痰迷,心怵,眩晕的汤药准备一百份!
白布两匹,支架两套用以支撑布匹
笔墨纸砚一套
十人一天的餐食一份,溺桶两套
冰块两桶。
以上物品,一个时辰内准备好,保持三天,随时取用!
还有,金牌请她还给爷爷。
你也可以提醒她一下,这两天如果看见我进宫了,就让她和她家的丫头去守宫门!”朱瞻壑对着跪着的小喜子说道
福建博物馆中,珍藏着一把宋代古锏,就是演义小说中尉迟恭和秦琼使用的四棱金装锏(四面器身,并呈棱形),它全长96.5厘米,重量比刀剑重了很多,不过也只有3600多克,也就是7.2斤。
根据史料记载,吴三桂天生神力,使得一柄五十斤重的大刀。当年他守卫边关时正是拿着这把刀杀的贼兵砍瓜切菜一般。但云南发掘出的吴三桂墓却完全颠覆了这一记载,墓里面的陪葬品非常多,除了金银和竹简等文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吴三桂的大刀了。但专家拿起这把刀来称时却发现原来只有12斤重。
第76章 汉王爷办丧
就当汉王府里正热闹的办理着丧事的时候,另一边的太子府里,朱瞻基正在被他的母亲太子妃张氏揪耳朵。
“娘,您听我解释,听我解释啊”朱瞻基围着桌子跑,太子妃张氏拿着鸡毛掸子追。最后朱瞻基依旧是被母亲抓住了,只见太子妃张氏直接揪着儿子的耳朵,就向一旁走去。
“哎吆,娘,您轻点,疼!哎吆~”朱瞻基被自己母亲揪着耳朵以后,也只能满脸讨笑的求饶,希望自己母亲能大发慈悲放过自己。
“你还知道疼,还有脸求饶,你做那不靠谱事情的时候怎么不说!”太子妃张氏揪着儿子的耳朵,来到桌子前坐下,一脸恨铁不成钢的看着自己儿子,依旧没有松手意思。
“这是干嘛呢这又是?”突然,门口响起了太子府当家人的声音,朱瞻基一听就知道是来了救星。
“爹,爹,爹,您快来救救我,我耳朵快要被我娘揪掉了”朱瞻基歪着脑袋赶紧呼喊自己的老爹帮忙。
“您看看,这怎么能打孩子呢,快松手,有话好好说。”太子爷果然是个仁慈的人,看见自己儿子受罪,赶紧上前解围。
“太子爷来了。你来的正好,你自己来听一听你儿子做的好事!”太子妃一看是当家人过来了,也是松开了手,不过却是没好气的扭过身子不愿意搭理自己儿子。
“你这孩子,看把你娘给气的,还不快给你娘道歉”太子一副生气的样子,赶紧打圆场,让自己儿子先认个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