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第44节

  “爷爷,天命不在!

  各朝各代,若是真的有天命存在,那天命也在汉朝!在汉光武帝而已!

  他才是真正的天命!那天命是天降陨石!是如山云坠!是天下归附!是秋夜冻河!是两万正面战胜四十三万!

  这才是天命!爷爷!天命在大汉朝!

  若非天命难违,让汉昭烈帝刘备三造大汉成功,这后世哪来的唐宗宋祖。不过都是一些刘渊,刘世民,刘隆基,刘匡胤,刘必烈之流而已!

  所以,要孙儿说,自光武皇帝之后,昭烈帝是唯一的天命,至于其他的人,都只能说是运气而已!”朱瞻壑说的有些让人尴尬。

  “刘元章?刘棣?刘高煦”这时候,众人忽然听到一声轻微的声音,众人扭头看去,只见汉王爷一脸呆滞的看着喃喃自语着。

  众人目瞪口呆的看着看着汉王爷发呆,一脸的难以置信。

  “我……!”很显然,永乐皇帝也听见了自己儿子的喃喃自语,瞬间脸色就黑一片,青一片,顺手拿着小塌上了杯子就甩了过去,并一脸怒气冲冲的准备教训。

  “我错了,我错了爹!”汉王爷看着怒气冲冲的老爹,也发觉自己说错话了,于是赶紧开口道歉。

  “爹,您息息怒,我们还是说正事吧。壑儿你接着说,别听他们打岔!”太子朱高炽一看老爹发怒,现场也有些偏离主题,于是赶紧开口劝阻生气的永乐皇帝,一脸不争气的眼神看了一眼汉王爷。并提醒朱瞻壑赶紧继续开口讲解。

  “所以说,根据以往各朝代的经验,我大明朝天寿的极限也将在三百年之内!

  而目前经过太爷爷洪武皇帝,建文帝,还有爷爷也临朝二十年了,我大明朝已经过去了五十五载天寿!

  若以极限三百年来看,我大明还剩余二百四十五年天寿!

  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大明朝实际上的天寿可能更短!”朱瞻壑对着众多的大佬们侃侃而谈,最后更是若有所思的说道。

  “更短?有多短?”汉王爷一脸急切的想要知道具体有多少的时间!这也是永乐皇帝最想知道的事情,道衍也是若有所思的看着朱瞻壑。

  “预估两百年!”朱瞻壑说出了心里的答案,比真实的明朝天寿二百七十六年稍微少了一些,那是因为不确定的因素实在太多。

  “两百年?你刚刚说,唐朝皇帝平均临朝十三年左右,两百年也就是说自我之后,大概还有十五到十六个皇帝?

  再减去瞻基,瞻壑你们这一代人的话,也就是还只剩下十三到十四位皇帝?亦或者,更少?!

  到那个时候,我大明就要亡国了?!!”永乐皇帝一脸呆滞的看着挂起来白布上那些刺眼的文字,只觉得好像是每个字,都在诛他的心一般的难受!

第90章 大明亡国十二论2

  朱瞻壑刚才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众人心里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两百年之后,大明将要亡国!

  “瞻壑,你这是怎么算的?这不合理!我们不能用已经灭亡的国家,来衡量现在的大明!我们已经规避了他们的风险,我们一定会超越他们的!”突然,一直呆滞的朱瞻基开口了,他的话直接让现场的众人心中再次升起了希望的火光。

  所有人的目光都再次转向了朱瞻壑,等着他的解释。

  “大哥说的有道理,所以我们接下来看第二篇——大明亡国论二篇大明国运耗尽—五龙同朝”朱瞻壑说这话的时候,眼神紧紧的盯着永乐皇帝,这眼神让永乐皇帝有种不祥的预感。

  “五龙同朝?!”这话让道衍和尚满眼神一震,刹那间,眼神一阵恍惚,满满的都有散不尽的惆怅。

  于是,朱瞻壑再次在白布上写下了这个刺眼的标题。

  “所谓五龙同朝,与我大明而言,就是自太祖高皇帝立朝,有皇帝名分的人,其中包括太祖高皇帝本人!大爷爷(朱标),建文,以及爷爷!而大伯也是见过太爷爷的,以此来看,我大明形成了第一个五龙同朝!”

  接着,朱瞻壑又扭头看见了爷爷寝宫里挂着的一柄宝剑,在众人惊慌的目光之中,朱瞻壑直接挥舞宝剑,将一个馒头分成了几十块大小不一的小份,并用一个盘子装着,随手放下手里的宝剑后,端着盘子来到众人面前。

  “王朝气运若有定数,我们就以这个馒头为例来说。

  若我大明朝有这么多的皇帝,他们每人都有一份气运”朱瞻壑水随手拿起一小块馒头来,告诉大家,这一块馒头就是一个皇帝的气运,开始了详细的讲解……

  “例如:唐朝,神龙年间,武周代唐五年之后,李重茂出世,届时-武则天、李显、李旦、李重茂、李隆基形成第一次五龙同朝!

  第二次,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当时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和唐顺宗李诵,再次形成五龙同朝!

  唐朝连续两次五龙同朝,其关键及转折点,就在于唐玄宗李隆基。可同样也是在唐玄宗皇帝之后,大唐国力开始衰微,再无翻身!”朱瞻壑最后更是以大唐为例,清晰的告诉大家:盛极必衰!物极必反!

  接着,朱瞻壑又拿起手里的御笔,在众人呆滞,恐慌,惊恐,癫狂等一系列难以置信的目光中,继续在白布上陆续写下了其余的所有亡国论断,一边写,一边进行着详细的讲解!

  “大明亡国论三篇土地流失—土地兼并亡百姓!我大明朝以前,任何一个朝代的灭亡,其中一个原因必然是权贵势力土地兼并问题!自秦至元朝……”

  “大明亡国论四篇粮产不足—粮食不引足动乱!老百姓之所以要造反就是因为吃不饱饭!任何一个百姓只要能吃饱饭,就绝对不会造反的。汉末黄巾之乱……”

  “大明亡国论五篇有钱不能花——钱币贬值祸民生!史书记载:“除税粮、科差二者之外,凡课之入,日增月益。至于天历之际,视至元、大德之数盖增二十倍矣,而朝廷未尝有一日之蓄!我大明也有宝钞。至今宝钞的购买能力也大不如前……”

  “大明亡国论六篇——藩王制度——藩王制度乱社稷!《皇明祖训》:亲王禄米 1万石,郡王 2千石,袭封郡王视始封郡王岁禄减半。然而而实际支出的更多!这还不算封的情况!仅以二十七位高皇帝亲封王爷为例!若他们每人有子嗣二人,那么仅第二代人有五十四人!第三代就有一百零八人,直至第十二代就有五万余人!他们每人两百石粮食,就是两千万石粮食,比之朝廷一年的赋税还多……”

  “大明亡国论七篇——文官结党——文官党争祸朝纲!皇权至上,不容质疑!我大明朝无论何时都必须每三年一次开展科举选士,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官员,而为了能够得到皇帝的青睐,这些人自然无所不用其极,这就是文官结党的根源……”

  “大明亡国论八篇——军队失控——腐败缺饷引动荡!大明以卫所驻守地方,耕种练兵!养兵百万!承平日久之下,自然是地方势力勾结!而有想法的将军们要想有所作为要么与之勾结,要么组建私军……!另外,军方后继无人,以文管武……”

  “大明亡国论九篇——后宫干政——后宫干政动根基!文官势力大,压制百官!整个朝堂之上,基本就是文官的话语权!那些皇子皇孙基本都是成长在深宫里的!能够信任的人自然就是宦官群体!而若是皇帝年幼,不知会不会出现监国太后,乃至皇太后会效仿武周……”

  “大明亡国论十篇——皇帝昏庸——帝王怠政亡江山!历朝历代的亡国,都与各朝代的最后一位君主有直接的关系!或是昏庸无道,或是残暴不仁,或是挥霍无度,或是懒于政事,或是年幼被欺,或是权臣当道……”

  “大明亡国论十一篇——外族入侵——异族入侵亡宗庙!在任何的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异族一统从来都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的!如秦朝时期,始皇帝为抵御草原部落,派遣蒙恬率全国精锐驻扎边疆,专门修建了驰道和秦长城防备异族……”

  “大明亡国论十二篇——天命亡国谁人挡!殷商末年,商朝气候寒冷干燥,河流湖泊萎缩,水资源匮乏!出现“水旱蝗虫“等灾害,民不聊生,王室衰败。周灭商改朝换代!

  东汉末年,多地出现了寒冷多雨,灾害频发,粮食欠收等!汉朝灭亡,天下动乱随即出现!

  唐朝未年。气候寒冷多雨雪,灾荒瘟疫频繁发。除了天气外,加上朝政腐败、藩镇割据、外族入侵,导致唐朝衰落。黄巢起义!唐朝灭亡!接着北宋,面临辽金等外族侵扰,宋朝转移到南方,从此南方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不知过了多久,朱瞻壑终于是将这十二条亡国之论详尽无比的讲解完毕。

  看着紧盯着已经被填满的白布,众人无不呆滞,久久不语。

第91章 大明亡国十二论3

  看着依旧呆滞的众人,朱瞻壑又转头看了看窗外,只见天空已经泛起了鱼肚一般的白色。

  正当众人紧盯着眼前白布呆滞的时候,突然“嘎吱”的一声开门响动声。这声音,顿时惊的众人赶紧回头去看。

  只看见赵王爷探着脑袋,一脸堆着笑容的推门进来,看着眼前一脸严肃的众人有些尴尬。

  “爹!大臣们都等着您上朝呢。您这今天还上朝不?”铜豌豆赵王爷突然不知道怎么就冒了出来,而且还直接推开了门!同时还呼叫永乐皇帝上朝!

  仅仅一瞬间,永乐皇帝的心就降到了冰点!眼神里满满当当的都是冷冽的杀机!

  “你看见什么了?!”永乐皇帝看着探头进来的赵王爷,声音低沉的开口询问了一句。这声音,听的现场所有人无不汗毛直立!甚至朱瞻基还打了一个冷颤!

  不好!永乐皇帝这是动了杀心了,对自己的亲儿子动了杀心!

  “混蛋,没有通传,谁让你进来的!?还不快跪下!”太子朱高炽听见永乐皇帝的声音就觉得不对,又看了老爹的脸色后更加的恐慌,可是不能让永乐皇帝杀自己的亲儿子呀!这可是天大的闹剧!

  只见反应过来的太子爷,拖着自己胖乎乎的身体,小跑着来到门口赵王爷的面前,一脚就把这个净惹事,还没眼力劲的小老三给踹倒在地,还打了个滚!

  踹完人后的太子爷,探头向外看了看,就快速的关上门,然后立刻站在赵王爷面前,用自己胖乎乎的身体挡住永乐皇帝那欲择人而噬的视线!

  “爹!老三他就是个莽撞人,您别跟他一般见识!他离得那么远,肯定什么都看不见!”只说话的瞬间,太子朱高炽就一头的汗水,一脸紧张的看着永乐皇帝,一边给永乐皇帝磕头一边开口替弟弟解释!

  “爹,我什么都没看见!真的!”赵王爷也不傻,被老大踹了一脚正纳闷呢!

  赵王爷本来还挺生气老大踹的这一脚,但看见眼前大哥的这一番操作和那止不住颤抖的身体,哪里还猜不到自己这是惹了天大的麻烦了!腾的一下就跪好,并以头炝地趴在地上。

  更何况,赵王爷作为永乐皇帝的黑手,他哪里听不出来自己老爹语气里满满的杀机!

  “爹!老三进来时候,壑儿已经说完了,而且门口离的那么远,他看不见的!”汉王爷对于突然闯进来的小老三也是醉了,不过,他还是跪在地上给三弟开口求情!

  看见这一情景,朱瞻壑也不再吃了,默默地跪在了一旁的地上,而朱瞻基也跟着跪了下去。

  永乐皇帝眯着眼,两手紧紧的攥着腰间金黄的腰带青筋暴起,死死的盯着面前的大胖儿子,眼神好似能穿过身体,看见其背后的赵王爷一般。对于身边汉王爷求情的话,永乐皇帝就跟没听见一样。

  今天不会真的死在这里吧!此刻的赵王爷也是满心的恐慌。

  “爷爷,本来这件事就是叫了三叔的。虽然现在三叔来得晚,但三叔手下的锦衣卫,可一个个都是办事的好手。

  我们接下来可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而我们要做的任何动作,都要有人去做的!三叔做这些就很合适”朱瞻壑看着死一般寂静的寝宫,于是开口也帮忙说了话。

  永乐皇帝依旧是一脸的死寂,紧紧的盯着太子朱高炽,汉王爷,朱瞻基,朱瞻壑几人,用锐利的眼神看了又看。片刻后,默默地闭上了眼,终于还是开口了。

  “都起来吧,你过来跪着!”永乐皇帝终于是压下了心中的杀机,不过那冷冽的神色却是做不得假!

  听了这个话,所有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太子朱高炽更是差点跌倒在地,幸亏背后的赵王爷扶了一手。

  赵王爷也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趴着的身体也软了下去,紧接着赶紧连滚带爬的近前几步,跪在众人的身边。

  虽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此刻赵王爷知道,自己终于不用死了,顿时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赵王爷看了看四周的众人,刚想开口道谢,却被太子朱高炽捂住了嘴,示意他安静点!这一下,把赵王爷看的一脸懵逼!

  “这天都亮了,大家吃点东西,再喝口药吧!”朱瞻壑看突发事件终于解决了,所以招呼大家吃点东西,再喝口药,缓解缓解紧张的情绪。

  这话一出,所有人一脸呆滞的看着招呼大家吃喝的朱瞻壑,满脸的不可思议!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思想着吃喝?!

  况且,你刚才都吃多少了?!

  “吃点东西垫吧垫吧,我们还要商量事情怎么解决呢!”见大家不搭理自己,朱瞻壑可不会跟大家客气,又劝了大家一句,就继续自顾自的吃着已经凉了的食物。心里还忍不住的吐槽着:看看这皇帝当的,饭菜上来的时候就是凉的!切!

  听了朱瞻壑的这个话,大家才觉得肚子有些咕咕叫了。

  但此刻,除了一脸懵逼的赵王爷,其余的众人哪里有一点吃喝的心思,只有一脸的苦闷!

  所以,为了不耽误时间,由永乐皇帝带头,拿了两个馒头在手,又喝了两碗已经凉了的药,用冰块敷了敷疲惫的脸,就转身再次来到白布前,仔细的看了起来。

  其余的众人也有样学样,拿了吃食,喝了碗药,用冰块敷了脸,再次盯着白布看了起来。

  朱瞻壑偷摸的,给跪着的三叔铜豌豆拿一盒点心和一碗药。

  “三叔,喝两口,吃一点吧,今天时间还长着呢!”朱瞻壑压低声音,偷偷的对着一脸懵逼的赵王爷说道。

  永乐皇帝啃着手里已经凉了的馒头,看见了朱瞻壑的动作,眼皮一翻却没有阻止,只是用眼神默默地瞥了一眼一旁沉默的大小子(朱瞻基)。

  看了好半天,永乐皇帝此刻那满是急躁的内心,却没有丝毫的头绪。

  “都说说吧,各自的办法!”永乐皇帝一边啃着馒头,一边用锐利且急切的眼神扫过了四周,最后他的目光落到了道衍和尚身上。

  而赵王爷强忍着苦涩喝了药后,一边偷摸的吃着点心,进门之后他就发现了这屋子里摆着的长长的白布。但刚才的事情让他不知所措,所以忽略了白布上的内容,现在他终于可以认真的看一看了,所以他一边吃着点心,一边看着白布上写的东西。

  突然,只见赵王爷像是被点心卡住喉咙了一般,眼神瞪大,一脸惊恐,一只手死死的指着白布上的内容,一只手捂着自己的嘴巴,就跟濒死一般出不上气。

第92章 大明亡国十二论4

  “嗯?!”永乐皇帝发现了铜豌豆这个不省心小儿子的异常,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让赵王爷安静点!

  随即永乐皇帝就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道衍。

  赵王爷被自己老爹瞪了一眼后,心里一突,顿时瞪着大眼,艰难的咽下了嘴里的点心。

  此刻的赵王爷才知道,自己刚才鲁莽的开门进来真的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面前白布上的这些东西要是泄露了出去一点点,哪怕是一点点,也绝对是天大的祸患!

  怪不得,宫里走水死那么多的宫女太监,还是侍卫,看来是为了防止走漏消息灭口的呀!赵王爷小心翼翼的抬起头,看着一脸阴沉的永乐皇帝,咽了咽口水,暗自庆幸着!

首节 上一节 44/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