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凭啥说我是战犯?

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171节

这么一座要地城市,拿下来却无法利用,那我们还拼个什么命。”

“战区司令部已经申调一批特种弹药还有相关的攻城武器了,相信很快就可以抵达战场了,到时候重点拨给你们第六军,这总可以了吧。”

傅作义问道:“都是些什么弹药?”

卫立煌抿着嘴回答道:“温压弹、白磷弹,还有扫雷车以及攻城炮,这次南京兵工厂铸造二十门210mm口径攻城巨炮,专门就对付躲在城里的苏军,这下你总满意了吧?”

国防部高层目前已经完全杜绝了对化学武器的使用,拨给前线的都是常规武器弹药,化学武器使用成本太高,副作用也大,而且对于野战和运动战作用不大,这玩意儿用得不好还容易伤到自己人,实在是得不偿失。

高层对于前线的巷战需求,提供的解决方案就是口径更大的攻城巨炮,还有白磷弹和温压弹这些玩意儿,扫雷车也被派了一批过来。

攻城巨炮不用说了,南京兵工厂制造的GP-410巨炮是根据海军重巡洋舰上面的主炮改进而来的,重巡上面的主炮是L55倍径的,陆军使用不可不能这么高倍径,那实在是太沉了,而且攻城作战也不需要太大的射程,有时候甚至都是抵近直射。

陆军的GP-410火炮采用了L35倍径,并且使用了坦克底盘完成了自行化,最大射程18公里,威力用来拆楼爆破足够了。

除了火炮之外还有扫雷车,这玩意儿发射的炸药带威力十足,一次性可以清空一空条街。

新到的单兵使用的白磷弹头和温压弹头也是适用于巷战的弹药,遇到难啃的建筑物,来不及呼叫火炮轰炸,那就直接火箭弹喷过去就行了,一发不够那就多打几发。

“新装备到位之后,不要操之过急,稳打稳扎,控制住伤亡,让朝鲜人打头阵,你们负责压阵就行了。关于日本那边的战事,八月份开战已经是定数了,赶不上也没事儿,迟早轮到你们上的,不然光凭借朝鲜那两个军能扫平日本?就算是再加上朝鲜国防军那些炮灰也不行!

迟早要轮到你们上的,大执政心里有数,他的登基大典少不了我们这老部队参加的,无需过多操心,沉下性子打仗就可以了,多余的事情不是你们该考虑的。”

经过了卫立煌的说明之后,傅作义果然想通了许多,顿时振奋的点了点头,戴上了帽子告辞离开了司令部,准备重返前线去了。

卫立煌刚消停一会,海参崴战场那边的陈诚又打电话过来了,询问南京出发的那一批攻城装备什么时候到,他们这边又能分到多少?

卫立煌吱吱唔唔给不出答案,让陈诚去问李宗仁,听到这个回答,陈诚果然恼了,怎么什么事情都是甩锅呢,都让他去找李宗仁,李宗仁每次又是甩给南京,让他去问国防部,真当他陈诚是二愣子么?

这种事儿干一次就行了,次次都来,哪怕国防部那边蒋百里脾气再好也会有意见的,得罪蒋百里就等于是得罪了董建昌,这事儿陈诚还是拎得清的。

陈诚死活只找卫立煌,说什么也得分一半,毕竟海参崴太难打,这可是一座要塞城市,没有巨炮压阵你连接近都困难,海参崴高地上苏联人可是安装了305巨炮的,那玩意儿真不是开玩笑的。

光靠陆军自己根本啃不动,还得从空军摇人过来帮忙才行,陈诚现在面对着如同乌龟壳一般的海参崴头疼无比,配发给他作战的五万朝鲜军队现在死伤的只剩下五千人了,海参崴比起伯力城而言更加符合血肉磨坊的称号。

陈诚现在疯狂需要一切可能得支援,无论什么都要,海军陆军空军的所有支援,装备支持,弹药支持,只要是能够要到的东西,陈诚全都来者不拒。

在陈诚的软磨硬泡之下,卫立煌也只能答应将南京掉过的装备分一半给海参崴这边,毕竟海参崴难打已经是公认的事情,人家上将亲自找你中将开口,已经是姿态很低了,卫立煌要是还不答应那就是不知好歹彻底得罪人了。

常规型号的装备,在北平战略仓库里面全都要,但是一些针对特殊情况的特种装备,那就只能依靠南京那边临时研制了,210巨炮就是这种背景之下的产物,利用豹式坦克的地盘,装上海军重巡的短管舰炮,临时拼凑出这么一款怪物,但也莫名其妙的就备受前线作战部队的欢迎,毕竟陆军就喜欢这种威力大的巨炮。

海参崴战场上,陈诚这边付出了大量的伤亡才攻克外围阵地逼近了要塞区,可面对着俄国人营建良久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陈诚也是头皮发麻的。

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就是一座规模巨大的防御建筑群,整个海参崴都在要塞火力范围的笼罩之下,从沙俄时代开始,俄国佬就玩命建设这座要塞。

就当前时代而言,这里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滨要塞之一,,实际上大国的每一座核心港口几乎都是要塞化的城市,海参崴更是如,它拥有完善的陆地和岸防设施。

一战前,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就拥有大约50个沿海炮台和多达16个堡垒,其中,规模最大的2号堡垒,以“彼得大帝”命名。

这座2号堡垒正面宽度650米,纵深380米,环沟长约1600米,地下通道总长度超过3500米,堡垒内部长期至少两个步兵营的兵力,现在战争爆发之后堡垒内部配属兵力更是高达七千余人,并配备大量的重武器,包括50门76mm火炮、44门57mm速射炮、4门双联装203岸炮,轻火力还有数不清楚的重机枪,堡垒无论是对空防御还是还对地防御都堪称无懈可击。

更要命的还是苏联人再去年对二号堡垒之上七号堡垒进行了改装,将位于瓦尔吉纳山巅上的七号堡垒改成了岸炮阵地,直接掏空山体一口气装了两门双联装305巨炮!

二号堡垒和七号堡垒都座落在瓦尔吉纳山上,这里位于乌苏里湾和阿穆尔湾之间,因此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绕都绕不开,拿不下这里就没法拿下海参崴。

俄国人在设计这座堡垒过程中,根据山势布置了几个沿山丘分散防御阵地,为山上的堡垒群提供前卫,这种牺牲意味极大的防御阵地可以有效延缓敌人的进攻速度,还能在堡垒外围就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迟滞敌人对于堡垒的进攻。

当然,要塞主要的防御作用还是在堡垒本身,前沿阵地这些人只要完成阶段阻击人物,就可以沿着几个地下通道进入堡垒内部。

除了正面之外,2号堡垒还在瓦尔吉纳山反斜面的不同高度构筑了四道防线,设置了大量的隐蔽机枪火力点,诸多的暗堡都被精心伪装成树干,就连壕沟都覆盖了一层伪装让人难以发现。

没打之前,陈诚那是两眼一抹黑,只知道难打,可大了这么久之后,付出了好几万朝鲜人的牺牲,总算是摸清楚了要塞布置,可这知道了还不如不知道,因为实在是太难啃了!

陈诚都开始怀疑李宗仁把海参崴交给他们中部军群的人来进攻,纯属故意坑人,可有没有证据,只能够吃哑巴亏,毕竟以前李宗仁倒蒋的时候,他陈诚也坑过他不少次,现在被穿小鞋了也只能忍着。

陈诚现在面对着海参崴要塞的堡垒群,基本上只能是围而不攻,除了朝鲜炮灰之外,本部精锐他一个连都不想派上去触霉头,摆明了这些要塞群就是想磨死自己,陈诚再傻也不会拿麾下两个精锐集团军去硬啃要塞堡垒的。

目前陈诚思考出来的策略就是拿朝鲜过来填线宝宝去探路,摸清楚苏联人的火力布置还有各种陷阱,把苏联人的所有伎俩弄明白之后,在慢慢的针对性歼灭摧毁这些堡垒。

幸亏李镇泰两兄弟没有来海参崴,否则就算是李镇泰再怎么聪明机智,那也躲不过一死!

来海参崴参战的填线宝宝真可谓是前世作孽,存活率平均下来连百分之十都不到,一个师冲上山往往一天就打光了,唯一的作用就是把俄国人的那些隐蔽火力还有暗堡群都给勾引出来了。

陈诚也庆幸南京想出来了这一招李代桃僵,拿朝鲜人的命来扫雷,否则真靠自己的嫡系精锐爬上去进攻,估计下场比朝鲜人好不了多少,死一个朝鲜人给两吨粮食就能打发了,死一个国军那可就是动辄几千上万元才能收尾呐!

陈诚弄明白了俄国人的配置之后,他的思路也是直接明了,巨炮对巨炮,机枪对机枪,敌火力的射界死角都被朝鲜人拿命试出来了,他只需要申请更多的攻城炮,从死角去打击对方,地面上对波对不过,他还可以申请空军的精确轰炸。

普通的水平轰炸肯定不够用,但从海军那里调过来一些精锐的俯冲舰载机飞行员,配置一些特殊钻地炸弹,搞掉瓦尔吉纳山巅上那两门威胁最大的305巨炮还是没问题的,无非就是多费一些时间而已。

陈诚可不像傅作义那样着急,他都已经是陆军上将国防委员了,一路打过来,就算是没有去日本参加老董的登基大典,那也少不了他的功劳,晋升大将主战一方战区,那是迟早的事情,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别犯错,别让部队出现重大伤亡,更不要出现指挥失误!

328.瓦尔金纳山

1939年7月5日,海参崴前线。

陈诚申请的支援终于抵达了前线,足足四门210mm攻城巨炮,陆续抵达战场部署完毕,开始根据朝鲜人用生命探索出来的情报,针对瓦尔金纳山上的苏军堡垒开始不断轰击。

“轰轰.........”

攻城巨炮部署在安全阵地上接连开火射击,炮兵部署的阵地都是已经确认过的苏军炮火死角,毕竟山上面那些硕大的岸炮很不好惹。

炮兵阵地部署在一处丘陵后方,有着高地作为掩护,不会被山上的苏军直接观测到位置,高地上还部署了一个步兵营的兵力拱卫整个阵地安全,天上还升起了观测热气球,除了这里的热气球之外,在另外相隔几公里的各处地点都有观察哨。

四门攻城巨炮只管按照坐标射击诸元开火就行了,其余的事情都交给了其他部队配合,为了伺候这四门巨炮,陆军安排了两千多人负责后勤、观测、情报、警卫各种工作。

丘陵后方,四门GP-210大炮间隔三百米以上排列,这玩意儿重量实在是太大了,行军状态下也足足有五十七吨重,为了让这些火炮抵达前线,工兵可以说是拼了老命加固沿途桥梁还有码头,尤其是过江的时候,陆军甚至把一艘运输船拆成了平板船,专门用来运输这些大家伙。

过了江之后,沿途的道路都需要专门的清理加固,普通的重型坦克哪怕就是五十七吨重,也不用这么伺候,因为坦克设计的时候就考虑了越野因素,但这玩意儿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机动性的,虽然是自行火炮,但最高速度只有可怜巴巴的二十公里时速,因为他的地盘就是豹式中坦的地盘,发动机也是一样的五百马力柴油机。

南京武器设计局完全就是把海军的舰炮截短炮管然后安装在了坦克地盘上,五对轮的地盘扛着三十五倍径的210mm火炮,德国人看了都摇头,直呼这玩意儿就是军事工业界的结石,让人看了眼前一黑的玩意儿。

这款火炮原本是想要用L42倍径的炮管,但设计师也是有良心的,五对轮地盘扛上这么长的炮管分分钟翻车,最后只采用了三十五倍径炮管。

可即使如此妥协了,这款自行火炮的机动性还是差到了极致,平地跑起来速度一快,也容易翻车,开火部署时间长达二十分钟,光是把车体自带的炮架拆开固定都要炮兵拼老命折腾。

这玩意儿如果路上抛锚了,或者是陷进泥巴里面了,那就一场灾难!说到底这终究还是南京武器设计局的那些人太垃圾了,一款210自行火炮而已,被他们设计的这么重,这么离谱,可以说是毫无技术美感。

不过南京武器设计局的人已经着手改进这款火炮了,并且在研发设计口径更大的后续型号,时间紧迫之下只能拿出这种糊弄人的应急产品了。

不过幸好,国军费了诸多功夫还是把火炮拉到了前线,也顺利用起来了,这玩意到位之后也没有愧对一路上的折腾劲儿,四门火炮一开火,瓦尔金纳山上的苏军好日子就到头了。

火炮被部署在了十五公里的距离上,这个距离属于火炮的有效射程,既能够打到苏军,也能够避免被苏军打击,山上的苏军在没有制空权,还被包围,失去了所有外部情报渠道的前提下,想要确认十五公里外的四门火炮坐标那就是痴人说梦。

巨炮阵地每一次发射炮弹都会对山上的苏军堡垒造成严重的损伤,国军设计制造这款巨炮放弃了机动性、防御性、只追求极致的火力输出,火炮配属的温压弹、高爆弹、榴散弹、穿甲弹、燃烧弹等等各种型号的炮弹。

发射穿特殊型号的穿甲弹时,一口气可以贯穿一点八米厚的混凝土,足以击穿苏军绝大部分的堡垒防御。御

此刻光着膀子抬弹药的炮兵们四个人一组,用特制的炮弹夹钳夹住一枚沉重的穿甲弹,四名肌肉壮汉齐呼一声号子,然后将炮弹扛上了肩膀抬离了地面,一路走向百多米外的火炮位置。

这是一枚超重型低速穿甲弹,光是一枚弹头就重达一百五十公斤,发射药是和弹头分装的,这种口径的炮弹没有哪个国家做整装炮弹,不是工业能力做不到,而是炮弹造出来没人抬得动了。

炮弹弹头送到了火炮扬弹机上面之后,有了机器辅助之后,装弹过程就轻松多了,这款火炮自带了装弹系统,依靠外置的柴油发电机提供动力操作,所有的装弹、装药、退弹、发射等等操作都是通过火炮炮长手上的按键盘进行的。

在自动装弹系统的作用下,这门火炮的战斗状态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一点五发,极限情况下可以做到每分钟一发的射速。

这款火炮之所以这么重,就是因为加装了太多维持火力输出的设备。

炮弹入膛之后,炮兵们将一个个发射药包整齐装进导轨内,然后炮长摁下按键,将发射药推入炮膛,炮兵鼓足劲关上了炮门,确认最后的闭锁动作完成之后,炮长立刻带着炮兵们牵着长长的炮绳跑出二十米外,这种高倍镜火炮开火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开火瞬间的噪音还有高压气体冲击波对于人体伤害极大,说明书上显示开炮的时候必须远离十米,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炮兵们往往得跑出去二十米才安全。

“开炮! ”

“轰!”

炮膛内那一发沉重的150公斤弹头被喷射而出,飞向了十五公里外的苏军二号堡垒,经过了四十秒左右的飞翔之后,炮弹落入了苏军包围外墙处,沉重的弹头没有立刻爆炸而是一头扎入了混凝土墙体内之后才发生爆炸,顿时苏军堡垒本就破破烂烂的墙体又被炸出来一个缺口,墙内的苏军尸骨无存。

墙外正在进攻的朝鲜军队也是有不少人消失在了爆炸冲击波之中,冲天的扬尘飞上天空,腾起了一朵迷你的蘑菇云。

“这特么要炸到什么时候,没完没了炸了足足三天了,苏军堡垒依然还是坚挺,没有一个朝鲜人冲的进去,这么搞效率太低了!”

站在后方指挥所内,透过望远镜观看战场的陈诚上将很不满这样的炮击效果,不是说完全没用,而是说这么一点点的磨,实在是太熬人了,虽然他不急,但也不能磨洋工呐。

别到时候炮弹都没有打光,前线的朝鲜人先拼光了,那可就不好玩了,而且朝鲜送过来的这些填线宝宝虽然好用,但也不能无节制的用,好歹也是活人,逼得太厉害了那也是会造反的。

刚刚的十几分钟炮击,就至少误伤了两百多号朝鲜友军,这么搞下去迟早会出问题的。

现在打陈诚手底下煽呼上去报销掉的朝鲜人少说也有四五万了,实在是不能这么继续消耗了,不然百年之后朝鲜人会一直问候陈诚家人祖宗的。

思虑片刻之后,陈诚转过头对着下属问道:“机场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报告长官,已经准备完毕了,随时可以出动。”

陈诚点了点头:“让他们上吧,按照标注的坐标重点清理苏军堡垒,尤其是山顶上那些岸炮,必须清理干净才行。”

“是,长官!”

除了地面上的火炮之外,陈诚另外还准备—套杀手锏,那就是俯冲轰炸机,这玩意儿打击的精确性比火炮准太多了,顶尖的飞行员可以将利用俯冲加速度,将炸弹落地误差控制在十米内,俯冲轰炸可以说是没有制导技术时代最精确的大威力打击方式了。

陈诚为了拿下海参崴要塞群,特地从海军那边借调了二十名精锐的俯冲轰炸机飞行员,虽然海军很不情愿,但陈诚这位上将大佬开口求上门了,他们也不好拒绝,只能调遣了二十名飞行员过来助战,很大可能这些飞行员完成了助战任务之后就会被陆军扣留的,因为俯冲轰炸实在是太好用了。

后方机场接到了命令之后,十余架经过特殊加固的轰炸机携带着特制的钻地炸弹顺利升空,开始飞往海参崴战场。

飞机是陆基型号的胡蜂式轰炸机,这是空军装备最多的前线战术轰炸机,也是最符合此次任务的机型。

飞机上搭载的炸弹也是南京武器设计局研发出来的特制钻地炸弹,被命名为了土行孙-1250型特种钻地弹,名字听着很唬人,可其实就是拿制造210攻城炮的边角料制造出来的。

制造攻城炮的时候,兵工厂直接就是把海军型的L55倍径210炮管切成了L35倍径,截下来的那截炮管也还是有四点二米长,扔了报废实在是可惜了,但留着用也不知道改造什么,最后武器设计局就将其改造成了钻地炸弹。

在炮管里面装满黑索金炸药,尾部装上稳定翼,头部装一个特制的钨合金穿甲弹头以及延时引信,最后就成了一枚可堪—用的钻地炸弹了,这玩意儿全重一点二五吨,弹体内部装了足足三百公斤的黑索金炸药。

当胡蜂俯冲轰炸机和土行孙钻地炸弹搭配组合之后,“堡垒杀手”就这么诞生了,炸弹的穿透力全看飞行员的八字还有地球重力加速度,常规情况下,炸弹可以穿透至少五米厚的混凝土层或者是三十米厚土层山体。

要是遇到了不怕死的飞行员,直接在五六千米高空俯冲一直加速,最后毕竟三百米高度以内投弹的话,那么炸弹的穿透能力还会继续倍增。

依靠炮管制造出来弹体极其坚固,而且还有钨合金弹头,可以说是无坚不摧的,只要速度上来了,地球上就没有什么是这玩意儿钻不透的,无非就是深度不一样而已。

伴随着俯冲轰炸机抵达前线之后,战场气氛就立刻变得不—样了,陈诚甚至都好心的把一线朝鲜炮灰先撤回来再说,免得又被误伤了。

苏军没有战场制空权,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天上的轰炸机不断接近自己。

国军连续的地面攻击还有多轮地毯式轰炸,虽然没有彻底摧毁掉苏军堡垒,但也却把苏军暴露在外的防空火力彻底清理干净了,机枪和火炮还有步兵你都可以往地下藏,但是防空炮你总没有办法藏到地下吧?

防空炮这玩意儿属于是最没有办法隐藏的那一类火炮了,因为他需要广阔的视野和全景一般的射击角度才能有效对付天上飞得玩意儿,可你有这么广阔的视野和射角,那也意味着敌人同样能够无死角的干掉你。

苏军堡垒群内的防空兵还有防空炮是第一批死伤殆尽的,虽然他们也击落了国军二十多架战机其中还有不少是轰炸机,但也就仅此而已了,现在苏军的头顶就是不设防的。

不然俯冲轰炸机也不敢贸然接近投弹,地面防空火力射击起来可比舰载火力准多了,除非是实在万不得已,不然没有轰炸机会顶着专业防空炮的打击去直线俯冲的,因为那就是找死。

你俯冲的时候只要被发现了,敌军炮手稍微计算甚至是估摸一下,就能找到提前量将你凌空打爆,而你在空中俯冲的时候,速度到了一定程度是没法变向的,一旦变向飞机立刻就会解体,面对威胁撑死也就是降速拉平,可你降速了,敌人一样也还是可以继续锁定你。

目前瓦尔金纳山战场上,苏军的防空火力损失殆尽了,地面上的炮火依然还在继续压制着,所有人竭尽可能为轰炸机创造最完美的条件。

轰炸机群也是不负众望,接连开始了精确至极的俯冲打击,炸弹接连落下,尤其是瓦尔金纳山顶上的那些岸炮群,重点被照顾,轰炸机专门盯着他们甩炸弹,俯冲高度直接拉到了七千米,投弹高度直接被降到了海拔七百米。

要知道瓦尔金纳山珠峰高度就有四百二十八米,海拔七百米投弹,几乎可以说是贴着苏联人的头皮掠过去了。

首节 上一节 171/3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