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凭啥说我是战犯?

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76节

”反击战第一枪终于打响了,董建昌还以为得拖一些时日呢,为此还一直忧心,担忧南京这边的士气会挺不住,中部军群外援即将抵达的消息,董建昌已经说出半个月了,援军一直没有大动静,下面人指不定就会因为希望破灭而感到绝望。

“将此份战报传阅南京全军,告诉他们,中部军群在路上了,马上到!”“是,委座!”董建昌这话属于是那种善意的言,宣传出去唯一的目的就是鼓舞士气,实际上中部军群目前也只出动了一个缺编的集团军而已,主力都谈不上,四个师战安徽战场,能够给日军带来一定的麻烦,但却谈不上致命,因为目前东南沿海各地的日军兵力密度实在是太恐怖了。

即使是全歼了一个日军师团,那对于日军总体实力而言也谈不上伤筋动骨,只能说是败迹稍显而已。

中部军群即使是拿下了19师团,逼近合肥,那也还离南京有不少的距离但这并不妨碍其作为一个好消息公布全军。

很快中部军群发兵开始反击的消息传遍南京战区各处阵地,接到消息之后不少被围南京半年的官兵都是喜极而泣,终于有部队从外面开始打进来了,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苦熬半年终于看到了希望曙光。

南京城从去年十一月被包围到现在,近半年时间,虽然董建昌想尽了一切办法维持前线官兵士气,提供了超额的补给待遇,但老是被这么遥遥无期的围攻,士气多多少少还是收到了影响的。

基层官兵全都靠着一股子保家卫国情怀支撑,顶着每日巨大的伤亡在敌众我寡的险境中战,你要是说下面人没有一点消极情绪全都是个个精神抖士气昂扬,那肯定是假的。

外围的那些友军还有安全的环境可以整编训练,可南京这边那就是人不分军民,兵不分新老,只要拿上了枪,就山 得立刻上战场了,真可谓是少年剑未佩妥,出门便是江湖。

南京这边离开城墙一线,那就是你死我活的战地,没有一处地方是安全的,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生死,整个南京战区敌我双方每日伤亡都在数干人上下,激战每日不停。

作战最久的官兵半年都是在战场度过的,铁人都快打不住了。

紫金山某处暗堡群内,张子康拿着团部下发的战报对着一个个满身伤痕的士兵们宣读着,念完了中部军群发起反击的消息内容之后,地下掩体内的每个士兵眼中都有了光。

雷泽掐灭了烟头站了起来,作为在场服役年龄最老的士兵,他从军十一年也是头一次打这种遥遥无期的绝户仗,最困难的时刻甚至比长征走雪山都还让人绝望,现在这场遥遥无期的围城战终于看到了胜利曙光。

“同志们,我雷泽从军十一年,有幸能够参加这样一场伟大的战役,这是我的荣幸,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了曙光,中央军群就在路上,马上到!请大家一定要坚持住,不要倒在最后的时刻,我们一块活下去,活到胜利那一天!”看完本章,来说点什么吧

144.让延安去监督,让工农阶级去搞工农建设!

总统府熙园内。

董建昌坐在客厅沙发上,杨老爷子也在旁边坐着听收音机播放的戏剧带子。

杨立仁端端正正的坐在对面,向董建昌做汇报,杨立仁作为董建昌身边的头号心腹红人兼大舅子,他不但是国防ie 部军事情报局局长。

军陆军中将军群参谋长,还是南京国防国防部军事情报局收编了军统和中统两大特务机构之后就成为了目前中国最大的情报机构,情报网络遍布中国各地,掌握如此巨大的权利,杨立仁自然也是谨小慎微,隔三差五就找董建昌汇报各种情报资料。

董建昌一直待在南京,别看没有到处走,其实对于全国局势以及大小事件也都是了然于心的,尤其是很多官面上的事情,下面官官相护报漏报,但不过也漏不过国防部军事情报局的眼线。

杨立仁做汇报的时候也没有避着杨廷鹤,毕竟这位老爷子的智慧可不小,董建昌很多大事都喜欢咨询一下杨老爷子的意见。

私底下,谈及正事的时候,杨立仁也还是很规矩的:“委座,最近一亿亩试验田项目出了不少的问题,下面各处情报站点报上来了不少资料。

”董建昌眉头一皱:“什么事情?下面报告不是推进顺利么?”董建昌目前最重视的两件事,一件是大反攻解围南京,另一件就是一亿亩试验田,说来也搞笑,古往今来搞试点的事情不是没有,可一口气搞一亿亩试验田的事情,也只有董建昌了。

一亿亩试验田项目推进,董建昌原本以为还会有阻力,但却没想到下头的官员们都是举双手赞成,甚至还发生争抢,其他省份不满这么大的项目被两湖吃独食,也想要分润一点,最后试验田项目扩大到了川湘鄂豫各个省份都有了。

下面人这么抢项目有的官员是真的想干实事儿,为家乡造福,但有的官员的却是纯粹为了自身利益,上头要搞农业改革振兴项目,那就势必会触及土地这个核心利益,而且还有财政拨款资金都是油水极大的。

落地,各种物资设备也是有不少,这些依照民国目前的官僚素质,在缺之监管的情况下,这完全就是上头砸下来的发财良机,不捞不贪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董建昌目前推动的农业改革项目还算是谨慎,没有触及核心的土地所有权,南京给出的政策就是包办模式,上头给予拔款,按照一亩土地所有者扣除税收之后的收益,官方直接给出现金承包了。

目前民国土地平均粮食产量,总体各不相同,南方土地水稻产量大约也就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折合大洋按照目前粮价计算,那就是二十五块银元左右,扣除掉沉重的税收以及各种成本之后,土地所有者每年收益按照两季稻计算,也就是二十块大洋每亩地的收益。

这还是最顶级的计算方式,一般士地根本达不到这个价格,甚至有些人种地连交税都不够。

南京方面此次农业改革计划,直接给出了国家承包政策,是的,你没有听错,国家承包!雷老板当初听到这个计划都是忆逼的,他只听过分产承包到户,个人承包国家的土地,没听过放过来个户承包到国家,国家反过来承包个人土地的。

南京方面对于一亿亩试验田采取了对个人保底的政策,意思就是政府不管其它,只要是成片规模化便于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土地,国家给予保底补偿,也就是每年二百公斤的成品粮,然后土地你就别管了交给国家种植,最后收成多少都不关你的事情,全都是国家的。

对于这种事情,无论是自耕农还是地主都非常愿意,毕竟每亩土地交完税扣完成本之后,纯利到手的粮食肯定没有两百公斤,最关键政府给的还是脱壳加工之后的成品粮食,这就更划算了。

哪怕黑心的董建昌给的都是现代采购而来的白菜价陈粮,但民众也还是乐意,这年头谁还管什么陈粮?土地承包进展的非常顺利,但问题就出在了后续过程之中,大批的良种、化肥、农药、农机设备还有燃油下放到地方之后,官员和政府如何使用,如何分配,这就是一门深奥的官场学问了。

很多人甚至直接挖国家的墙角,把原本用于试验田的物资拿到了自己私有田地使用,谁看着那些包装精美的种子化肥农药不眼馋呐?也就是农机暂时不会开,不然也开到自家田地春耕了。

各地的情报站点收集到了情报之后立刻就报给了南京杨立仁这里,报上来的情况简直就是触目惊心,有些人自己用点也就算了,胆大包天的甚至还直接大批倒卖牟利,完全就是无法无天。

国家承包的试验田没人管,都忙着贪污上头的物资设备,给自家私田耕种,典型的公器私用。

杨立仁此刻也是将自己了解到了情况全部都汇报给了董建昌,按照各级汇报的数据,保守估计,至少有超过八百万元的物资设备被贪污掉了,这还是了解到的,没有了解到的估计更多。

“反了,反了!这群人都是不要命了么?以为我老董真的是不敢杀人了?”董建昌听完之后勃然大怒,一怒之下就是一怒了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杨老爷子开口了:“老董,你可是好大的官威呐,这么着急就先杀人你不是军头子了,你现在是中华联邦共和国委员长,中央政府领袖!要懂规矩,更要讲规矩!”杨老爷子的话让董建昌猛然惊醒了,脸色悠得通红也还是没有继续曦嚏要杀人了。

董建昌反应过来之后,发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得到的情报“来路不正”!他没法拿着军事情报机构的汇报去砍政府机构的人头,任何事情都是有规矩的,政治上也是如此,按照流程必须得是下面反映问题或者暴露问题了,中央前去调查,有了结果再处置相关人员。

一切都是有规矩的,不可能是你老董听了军事情报局的消息,立马就派人去下面杀一个血流成河,哪怕这个消息是真的,那也不行!军政不分属于大忌,董建昌现在一心想要推动全国政令统一,军政分家,树立中央正统权威。

你要是敢根据军方情报,去把政界杀得血流成河,那就是你老董先不讲规矩了,情报机构一旦插手政务系统,那后果可就是不堪设想的。

你老董今天拿着军事情报局的情报,把下面的贪官杀得血流成河,爽是爽了,可后遗症却巨大无比,通过不合规矩的程序,拿到了正确的结果,听着是一件没错漏的事情。

可开了这个头,往后就会变成惯例了,因为你是老大,你这么干,下面人也会跟着学,后果就是情报机构会对政务机构产生巨大影响力,仿佛明朝的东厂一样,看着似乎没多大问题,其实内里影响大了去了。

董建昌冷静下来开始思考正确做法,这事儿中央必须师出有名,绝对不能拿着国防部军事情报局的材料去下面杀人,得走程序按规矩来。

至少得先派遣督查团巡视组下去,拿到证据,然后才能依法杀人,而且必须派文官系统的人过去调查巡视,军队的人不能插手,毕竟下面人只是贪污,没有坏规矩,那你就得讲规矩按程序来。

就像现代时空,世纪初的那场全国最大骗税案件,上头轮到派遣调查组,那就是确认你干了这件事儿,下来调查只是走程序而已,按规矩收拾你,最后还是地方首先破坏规矩,火烧钦差了,中央这才从查案变反恐,派遣部队来收拾你。

董建昌要想实现军政分离彻底消灭割据统一中国,树立中央权威,那就必须现在开始讲规矩了。

杨老爷子在一旁悠悠然道:“无非就是一群官绅在地方相互勾结贪墨而已,这点事犯得着出动锦衣卫?还想派大军去杀人?翻遍史书,你见过哪个皇帝反贪是靠军队拿下的?凡事要多想,为人君者切忌以怒行事,屁股坐什么位置,脑子也得跟着一块走!”董建昌听着杨老爷子的话,彻底打消了怒气,文官贪污这是属于天赋技能,现代中国都是如此,谁能免俗,只要不造反那就是没有破坏规矩,自己可是中央领袖,必须得讲程序守规矩。

董建昌露出了讨好的笑容:“老爷子,您可是胸有韬略,要不你给我出个主意?”“什么都找我问主意?要不这个委员长我来当算了?”老爷子偏过头,气呼呼的说道:“为人君者,有些事情可以问下面,有些事情必须自己拿主意,小策多商量,大策自己定,什么都问别人,要你这个委员长干什么?你可以去问建议,千万不要问答案,要有城府!”“这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让你凡事多想,不会有错!”董建昌听着杨老爷子的话,又是学到了不少东西,点了点头开始琢磨,一物降一物,从现有的文官系统挑人下去巡查肯定不行,中央这批人和下面那批人没太大差别,去了无非就是多分一份而已。

“有了!”董建昌眼睛一亮,计上心头:“一物降一物,他们怕什么,我就给他来什么!”“立仁,你记一下:以中央政府名义下令,委任延安伟人为副总理主管工农发展,委任周先生为农业部长,所辖人员交由延安自行调配任命,事后打份申请交给南京批复就行了!还有那边不是发愁要退役不少二线战斗人员么?不用退役了,全部改组为农村巡视组,让他们带着人去主持各省试验田项目推进!”“啊?”杨立仁听完嘴巴都合不拢了,这么狠毒的办法都能想出来?杨老爷反倒是脸上带着微笑点头:“孺子可教也!”董建昌自信满满说道:“延安那边不就是带着农民造反起家么?这一次老子给他们名义,合法造反!一亿亩试验田的事情交给他们处理,我就不信下面那些蛀虫还能把延安那群红脑壳给和光同尘了!”“这事儿他们最擅长了,告诉延安,这次我给他们撑腰,只要按照程序法规来办,一切我兜底,没有法律我在南京给他立法,这一次我要彻底实现军政分离!”一石二鸟之计,既能够打击下面的虫,还能够分离延安军政,大义在手他们无法拒绝,而且是帮农民做主,帮国家干正事儿,还没有违背他们信仰,属于是被完美安排了。

145.延安裁军

延安方面很快收到了来自南京的任命,一开始他们还是纳闷无比,老蒋花了十年才把他们从南方赶到了北方,现在老董一上台又让他们从陕北回南方重新干老本行,这就属于又是历史的回旋镖了。

延安方面刚开始也是破口大骂,一大帮人不乐意了,闹着玩么?当初为了不让我们待在南方,打了十年内战,逼着我走草地过雪山,万里长征熬下来,结果你又要把我请回去继续干老本行。

那这些年生生死死算什么?长征过草地爬雪山又算什么?不过好在老董也不是开空头支票伴随任命文件而来的还有大批军饱装备物资,全都是从南京干里之外运过来,按照第八集团军五个师全员十万人的编制给足了军饱和装备物资。

这批大礼一到手,延安的怨言少了,一个月二百万大洋军饱军,军装被服枪械火炮,全都给你拉过来,别人有的你一样都有,老董一视同仁的做法让大家都是没有脾气了。

延安方面最终还是愉快的接受了来自南京的任命,因为老董这次的任命算是给足了面子,并且还允许延安方面带走大批的非正式武装,以南京的名义收编他们为“农村工作组”。

半年以来,在国防军正式大整编之前,八路军的数量规模扩大到了三十万人左右,依靠着之前雷老板出售的装备弹药他们武装起了大批不在编制内的武装部队。

可步子大了就容易扯着蛋,延安方面接受了一批工业设备产能,一边大搞工业建设,一边还在扩建军队,这就导致延安方面财政彻底玩不转了,没有一个国家作为底蕴支持,单靠一方势力就想一边建设工业一边扩充军备,那是根本玩不转了。

工业搞出来你还得有市场才行,否则没有市场可以销售盈利,那也是赔本-买卖。

国防军开始大整编之后,延安方面意识到新的时代来临了,以往那一套估计很难行得通的,加入才是王道,继续特立独行游走于边缘半独立,那么最后的下场就是被主流孤立最后彻底默默无闻。

南京方面给了延安一个集团军五个师的编制,总计十万人正规军番号,这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这可不是老蒋的空头支票,而是实打实的给出来之后就会拨款养着的正规军。

但新的问题也是出现了,十万人正规军编制就这么多,剩下的人怎么办?八路军扩充速度太快,三十万人的规模只有十万人能够进入正规编制。

有人可能会说,把南京发下来的军饱装备匀一,大家分分不就行了?很遗憾撼,这是死路行不通,因为跟着装备物资和军饱一块来的还有督查团,督查团不干预军队具体整编过程只负责监督军饱和军备物资专款专用,南京给的钱和东西,他们监督使用又不是不让你用,这谁都没法反驳。

给了这么多钱和装备物资,你就必须拉出来一个集团军,不管战斗力如何,架子至少得拉出来,军饱也是按照花名册发到每一个官兵手上,装备也是按照部队编制兵种发放。

面对这种情况,延安也不可能最后再把官兵们拿到手的军饱和装备重新收上来再分配一遍吧?这么玩很有可能会HD 盾,谁乐意到手的东西和钱拿出去再分出大问题的,首先就是内部都会闹大矛一遍?而且集团军组建起来了,也是马上就要加入反击战的,第八集团军隶属北方军群,很快也要发起对华北地区的日军反击作战,到时候别的集团军都到位了,你说你的集团军被拆开分匀不见了,你猜猜军群司令官李宗仁还有南京董委员长能不能接受?正面作战不是敌后作战,所有的装备以及部队编制都是有讲究的,合在一块才能发挥战斗力,拆开分匀那就是乱弹琴。

步枪机枪还能拆分到各部队,火炮坦克你怎么拆分?谁见过游击队扛着大炮开着坦克去打炮楼的?有人会说拆开了照样用,但其它军群的集团军装备集中使用,那都是后勤非常紧张,集中使用你只需要维持有限的补给线路,成本损耗被极大压缩。

可你天女散花,这里撒一些,那里摆一点,你的后勤怎么办?坦克要喝油,火炮需要炮弹、自动化武器需要的弹药量光靠士兵自身携带那点根本不够用,人可以到处打游击四处开花,可补给线不可能跟着你到处打游击,四处开花。

除非你有美军那么恐怖的后勤力度,人家就敢把坦克大炮到处分,还有能力源源不断提供补给,没有这个能力那你就只能集中使用,保证后勤补给线的高效统一。

除了装备后勤之外,还有南京给出的军人薪资福利待遇,这也是全国统一的,纳入整编登记造册的国防军正规军,每个士兵每月有固定的薪水、作战补贴、伤亡抚恤。

但记住,只有是那些被登记造册发往南京的官兵才有,新军制整编之后上至将军下至二等兵,每一个人的档案花名册在南京都是有备案的,死了伤了都是可以获得抚恤待遇的。

正规军也有统一制作配发的证件都是盖上了国防部大印的,还得照相登记。

这就造成了更加悬殊的待遇,纳入整编计划的正规军有着强大保障,延安也没有办法平分他们的福利待遇,因为这是中央政府规定给与每个军人的合法待遇,你拿不走的。

剩下的游击队、武工队还有新编部队这些没有造册入档的二线部队地位就非常尴尬了,同样打仗,都是同志,别人有每月薪水可以拿,死了伤了还有抚恤,你却没有。

这种情况下光靠抗日救国热情还有信仰可就远远不够了,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死结,除非延安能够额外拿出配套等同南京的待遇普及其他二线部队,否则根本没法放心指挥这些部队作战。

董建昌这颗糖衣炮弹打过来纯纯的无解阳谋,你不吃那就是破坏抗战大局不服从抗日救国委员会框架,吃了那就会导致内部产生激烈矛盾。

甚至延安自己都后悔扩充了这么多部队,现在基本用不着了,去年刚开始抗战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将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巅峰时期华北日军数量高达近二十万人,连太原都失守了。

可到了现在华北日军被抽调的只剩下了三五万人,绝大部分都在石家庄和北平一线,太原周边都只剩下了一个旅团的兵力,就连阎老西都敢反攻太原和日本人硬拼了。

延安扩充这么多兵力发现无处可用了,没有日本人让他们打了,日军主力都去南京那边了。

国防军整编计划开始的时候,周先生在南京开会连多要编制的想法都没敢提,华北就这么点日军了,你还想要多少编制,能够保住手头这一个集团军都不错了。

延安方面发现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那就是裁军,可裁军不是说说就行了,得拿出一些待遇来,大家都听说了南方各军群遣散不合格兵员都是给了退役金的,年龄小的、年龄大的、身体不合格的全都给了等同军龄待遇的退役金,使其回家有所保障。

哪怕就是千里而来的民夫壮丁,南京方面也是给了遣散费的,不让你白走一趟。

这些事情已经通过的南京的全国广播宣告各地了,都有统一的待遇制度,大家都清楚了,现在延安想要裁军也得掏钱出来才行,否则就得继续养着。

周先生和林师长在延安开会的时候就提出来过,想找董建昌拿钱裁军,二十万军队哪怕就是半军半民养着,那也是非常费力的,而且没有这么多日本人可打了,养着也没用呐!换做以往老蒋的时候,听说共产党要裁军,那肯定是二话不说给钱让你裁,恨不得你裁成光杆司令才好。

可老董就舍不得花这个钱了,二十万人遣散退役,这得多少钱呐?我借的钱可都是砍头贷,不能这么花!延安方面提出把这些二线部队补充到其它军群去,这包他们实在是吃不消了,现在各部队都闹着要军饱要待遇呢。

其它军群也表示爱莫能助,各派系都有自己人安排,那可能给你匀出来二十万编制帮你消化?给自己人都还嫌弃不够呢。

继续扩编也不现实了,南京不可能给番号了,全中国满打满算加上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现在也就一百三十万左右的日军,到现在都已经被消灭了三十万了,两百万打一百万按照新国防军编制装备水平完全足够了,还扩编南京也养不起了。

谁都明白军队正规化职业化才是未来,中央养军才是王道。

周先生在南京开会时,和老董谈判很多次,都是很不顺畅,因为立场反转的太离奇了,以前都是南京中央不同意共产党扩军,现在却是南京不同意共产党裁军。

老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你延安要讲良心,你扩军的时候没有问过我我也没有反对,你现在要裁军又来找我同意给钱,这事儿说不过去,董建昌劝说周先生,继续发挥艰苦朴素的风格,给下面官兵做思想工作嘛。

现在国家困难,要体谅中央,顾全大局,钱得花到刀刃上,他们先受一受委屈。

周先生表示,从来只有架起锅煮白米,没有架起锅煮道理的,没钱很难办。

董建昌死活不想给钱,甚至拿出立场说事儿,说自己是国民党左派,赞同与共产党合作,但也受到了很多右派敌视,搞不好那一天就被刺杀了,跟廖仲恺一样。

到时候换成极右的反动派上台,继

首节 上一节 76/3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