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92节
投郑完橙剂炸弹的轰炸机开始脱离编队,组成了新的队形返航了,剩下的轰炸机继续前往日本京都市执行轰炸任务。
对于城市而言,国军可就没有采用橙剂炸弹了,而是用上了纯粹的燃烧,弹,连毒气都没有继续使用了。
国军发现对日本城市采用燃烧弹轰炸效果最佳,因为日本人口密集区大量建筑物都是木质结构,燃烧弹总是能够产生意外的惊喜和杀伤效果。
而毒气弹的效果就差很多了,而且还会受到燃烧但高温影响失去毒素效果,两种炸弹不能混着来,只能扔一种,国军理所当然的选择了燃烧弹。
燃烧弹可比毒气弹更便宜,效果也更好,熟优熟劣一目了然。
"接近京都市区了,最后一个轰炸点,炸完我们就回家!" "我们快撑不住了,油管被打断了,在不断漏油,找不到漏油点!" "机长阵亡了,我们飞机上的自卫武器弹药全部打光了!"
“我们轰炸机里面人都快死光了,轰炸机还能飞!我恨透这架飞机了,为什么还不坠落?” 机群中机组人员都已经接近极限了,漫长的轰炸任务一路走来全都是危险,一趟又一趟的轰炸任务看不到尽头,相伴战斗的队友接连离去,谁都有些扛不住了。
高志航上校对着耳机喊道:“坚持住,我们难受,敌人更加难受!空军从不畏惧死亡,从飞上天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已经死了,记住,空军的座右铭!” 耳机内传回一阵整齐的回答:“多死几次就会了!” “哈哈,死就死吧,虽然客死异乡不好听,但死在敌人的土地上,总比死在自家地盘更光荣!”
“走吧,一块上路!” 机群飞临京都上空,这里的防空火炮也开始迎接轰炸机群的到来,比起日军战机的小水管,地面上的大口径的防空炮对于轰炸机威胁才是最大的。
“轰轰” 炮弹不断在空中爆炸,破片就像是过年的礼花一样四处飞射,轰炸机穿梭在一片片爆炸黑云之中,就像是乘风破浪的帆船一般。
“稳住,保持高度和速度继续飞行!投弹员计算坐标速度,快瞄准!” “快点,更快一点!我们的飞机快散架了,我都听到主梁断裂的声音了!” “狗日的,别催了,我已经在瞄准了!” 轰炸机穿梭在弹雨之中,机身被炮弹爆炸冲击波席卷开始摇晃,破片击穿了薄薄的舱体铝合金蒙皮,然后再机舱内弹射。
投弹员丝毫不顾耳边飞过的弹片俯下身体透过瞄准镜看向地面,透过刻度线,投弹员冰冷的眼神俯视着脚下的京都市。
“噗~!” 一枚钢珠穿透了舱壁击中了投弹员,投弹员闷哼一声,强忍住了剧痛看向了风速计,计算完了风速等参数之后,最后调整了一遍投弹时间。
“就是现在,投弹!” 说完了最后一声口令之后,投弹员的身体伏在了瞄准器上面再也不动弹了。
“.… 一枚枚燃烧弹被松开挂架脱离了弹仓,后面一架架轰炸机也跟随投弹,上百吨燃烧弹在仅仅两分钟之内就被扔下。
天空中布满了炸弹密集的黑点,枚枚航空炸弹落下的啾啾声震慢人心。
几十秒钟之后,地面上一朵朵火焰光芒腾空而起,京都市陷入了一片火焰组成的地毯中,开始逐渐沦陷。
高温炙烤之下,地面的防空火力也开始减弱直到消失,剧烈的火焰甚至可以融化掉炮管,哪怕没有被直接命中燃烧弹产生的超高温气流也会让周边生命开始熟透。
“返航,离开这里,我们回家!” “投弹员怎么不声了?每次扔完炸弹都要欢呼,怎么今天这么安静?” “他阵亡了!” 带上他,我们一块回家!” 返程途中,又有轰炸机因为漏油、机械故障、机体断裂各种原因没能撑下去,在空中坠落迫降了。
下午四点,执行完轰炸任务的机群陆续返回了机场,降落过程中不少轰炸机都...
...撑不住出现事故。
地勤人员看着这些满身破洞伤痕的轰炸机,那也是欲哭无泪,那架被日军战斗机撞出了一个大窟的轰炸机,竟然也奇迹般成功返航了。
回到机场降落的时候,机翼都还在不断燃烧着火焰,机尾处被撞击的地方只剩下了龙骨主梁连接机尾,剩下的舱壁蒙皮还有衍条框架全都被吹走了。
机场返航轰炸机群拍摄的照片第二天就被刊登上了全国报纸,头版标题就是:“不灭的毕方式!”
183.我们的轰炸机太硬了!
在走下飞机的那一刻,高志航的心情无比沉重。
他站在原地,任由医护人员检查自己的身体,双眼却紧紧盯着那些从破损的轰炸机上被抬下来的战友遗体。
投弹员因被高炮炮弹钢珠击中肝脏,失血过多而牺牲;尾部炮手在日军战斗机的扫射下受重伤,生命垂危;通讯员被飞射的舱体蒙皮击中,大腿被直接切断,伤势严重;机械师在为通讯员止血包扎后,不幸被破片切断颈动脉,最终牺牲。
地勤人员用水管冲洗机舱内部,流出的水都变成了血红色。
一枚枚弹壳和碎片被推出机舱,落在地上发出叮铃般的声响。
高志航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充满了悲痛。
他为战友的离去感到痛苦,但又无法哭出来。
他没有因为任务的成功而感到欣喜,只有无尽的麻木。
“高长官,军座让您去一趟办公室见他。
”一名传令兵走到高志航身边小声说道。
高志航听完之后点了点头:“照顾好所有的伤员,通知基地今晚加餐,红酒不限量,让大家开心放松一下。
”说完后,他转身坐车离开了跑道,前往基地军部大楼。
在大楼高层军长办公室内,高志航见到了军长周至柔中将。
两人一见面,周至柔就很不客气地开口了。
“高志航上校,你这次为什么要违反命令出击?”周至柔问道。
高志航站在原地,坚定地回答:“军座,我不明白什么叫违反命令出击。
上头下达的命令很明确,就是要让我们13轰炸机联队出击。
我们没有违反任何命令!”
周至柔拍了拍桌子,大声斥责道:“别给我装糊涂!命令中明确规定高级军官无需亲自抵达轰炸区。
你身为轰炸机联队指挥官兼航空师参谋长,堂堂空军上校,为什么要亲自抵达轰炸区?”
“我知道你喜欢身先士卒,也清楚你想和弟兄们一起出生入死。
但指挥官有指挥官的职责。
空军培养出一名精锐的军官需要付出多少代价?一名精通战略轰炸任务、有多次实战经验的高级军官对空军有多么重要?这些问题你想过吗?自以为是匹夫之勇!不顾大局发展,就知道当一个愣头青。
你觉得这就是对空军的负责、这就是对空军的贡献吗?”
高志航没有再说话,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立场,拒不认错也不道歉。
周至柔看到对方这副模样也是头疼不已。
理论上一个中将收拾一个上校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自己这个中将不一样,高志航这个上校也同样不一样。
周至柔是从上将贬到了中将,到现在还是不受董建昌信任的,他原来可是空军的创建者之一,绝对的元老级一哥,可现在也还是屈居人下,成了一个不受信任的空军二号人物。
高志航可不一样,他是南京保卫战中崛起的空军新星,只要是南京保卫战熬出来的军官,无论出身如何能力如何,那都是老董嫡系心腹,这份资历他周至柔完全比不了。
并且高志航还是金星奖章获得者老董亲自授勋,这就代表他是在董委员长那里挂号的人物。
周至柔空有军衔职务,其余的都是比不过高志航,眼下高志航和他硬刚玩牌气,周至柔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高上校,你先坐行不行?杆在那跟电线杆似的,我周至柔难道这么刻薄么?”周至柔缓和了一下情绪,让高志航先坐下,然后慢慢聊。
高志航也是顺坡下驴,找位置坐了下来:“军座恕罪!卑职也是一时情绪激动。
”听到这话,周至柔脸色好多了:“年轻人,气盛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你才三十出头,有些脾气是正常的,我能理解。
可你也要理解我的苦裹,高上校你难道就不能安生一点,让我也少操一些心么?”
高志航问道:“为什么别的上校带队轰炸就没事儿,我带队就不行了?军座,卑职也是一名军人,贪生怕死的事情我不会干,也不愿去干!当初余禄庆长官在南京面对委员长亲自许诺带队出击,空军总长都能亲自轰炸日本,我区区一个上校有何不可?”“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周至柔头都快炸了,这小子纯纯的二愣子,也不知道他是瑞着明白装糊涂,还是故意想搞死自己好快点上位?余禄庆在南京给出的那叫军令状目的不是自己亲自上前线,目的彰显决心而已,事后余禄庆还有周至柔这些空军将领的确都履行了诺言,率队亲自出击了,可亲自出击不一定要非要飞到敌人的防控区,只要起飞在安全区域指挥作战就足够了。
哪个将领会像高志航这般不要命的冲一线,高志航看上去是只是一个上校,但分量却比普通少将都还重,这是在南京总统府挂号的人物,也是空军目前宣传出去的典型战斗英雄。
说句不好听的,高志航现在就是准将官了,随时都能够提拔少将,全国人民都知道他是一个进攻日本本土的中国军人,人人人都称其为高将军。
这样一个代表性军人如果阵亡在了日本,连尸体都找不回,那可就是大事件了,一个搞不好就会挫伤军民士气更加会让日本人借题发挥的。
作为直系长官的周至柔也更是承担不起这个后果,随便阵亡哪个上校,他都扛得住,可就是高志航不行。
说不定高志航前脚阵亡了,南京后脚就会拎他出来背锅,老董不信任他好不容易才拍一个自己新上的年轻军官过来,结果你就让他阵亡了,你周至柔这是几个意思?周至柔抚平了情绪,脸上重新挂起了笑容:“高参谋长,你违令出击的事情,先放一边,过去的事情,懒得再提了,我们聊聊正事儿。
”“所有指挥官之中,你带队出击日本的次数最多,经验最丰富,截至目前为止你已经带队出击五次,轰炸了日本东京、佐世保、京都三个城市。
对于我们空军目前的装备还有战术,你应该是深入了解的,南京方面要求我们总结改进空军的各方面战术,降低损失,提高效率。
所以我想听听你的看法,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后方坐办公室的将军而言,是很重要的。
”高志航也没有啰嗪,提及正事,他没有含蓄委婉了:“我们的轰炸机太硬了!我们的战术也太硬了!周至柔:“????”高志航继续讲述自己的看法:“这是事实,我们空军目前的战略很正确,战术空军支援前线,战略空军轰炸帝国本土,这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也是最适合我们的。
但具体战术层面,我们的问题很多,具体就是我们总是在用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就是解决完了这个问题还有那个问题。
尤其是空军的战略轰炸部队,高层总是一个劲儿的催促我们轰炸日本本土,只要结果不问过程,这样的战术实在是太硬了,没有留下半点转圜的余地,上层不在乎损失,只要轰炸成功结果。
下面的执行者也只能硬着头皮上豁出了自己的性命去完成任务。
这样就带来了装备思维的改变,我们疯狂的开始要求轰炸机更加坚固,更加能生存,这也就导致我们的轰炸越来越硬了,现在已经硬到敌人都无法轻易击落了。
周至柔问道:“这不是好事么?为什么到你嘴巴里面就成了问题?难道轰炸机坚固不好么?”高志航反问道:“那么上面为什么还要我们降低损失提高效率?这…………”周至柔一下就被问住了他是高层将领,对于基层还是缺少一些见解的,尤其是自前装备日新月异的发展更新选代之下,周至柔也是越来越感觉乏力了。
高志航继续说明道:“战术硬,装备硬,可谁想过人能不能硬呢?截至目前为止,我军已经执行过了十九批次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出动轰炸机一千三百四十四架次,在日本领土投下炸弹八干五百余吨。
可是军座,您有没有看过具体的伤亡统计报告?”
周至柔点了点头:“我看过了,我军损失轰炸机83架,负伤机组成员2177人次,阵亡机组成员435人。
高志航点了点头:“这就是问题所在,战术扛得住,装备扛得住,人快扛不住了!我统计过了,每次执行轰炸任务,飞机的损失率仅在百分之五左右,人员伤亡率却在百分之十七以上。
我不知道我们的轰炸机是哪个工厂生产的,造得跟飞行坦克一样,死活就是飞的动,除非没油了。
我见过机舱被打成筛子,机舱里面人都死光了,只有驾驶室还有人活着四个引擎已经有两个起火失效的轰炸机还能继续轰炸。
高层之前不管伤亡,只要我们还能飞,还能扔炸弹,就让我们继续,可从来没有想过这么下去迟早有一天能飞的都会死光,只剩下轰炸机了。
”“为了执行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任务,我们抽调了空军几乎全部的精锐飞行员还有机组成员,这批人都阵亡了,会是什么后果,大家想过没有?”自从第一轰炸日本本土成功之后,举国振奋,南京威望也是在上一个台阶了,自那之后大家就上瘾了,开始不顾实际盲目要求空军玩命轰炸日本,仅仅两个月就出动了十个九个批次上干架次飞机轰炸,这几乎就是把空军当成了一夜七次郎了。
高层为了结果,给的命令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这句话任何领域说说都没问题,可用在军令里面那就是不给下面人任何活路了。
最要命的就是轰炸机越造越硬了,机组成员连受伤返航的借口都没有,只要还能飞,那就必须炸。
两个月来,飞行员第一次执行轰炸任务的存活率是百分之九十五,这没问题大家都能够接受:第二次执行轰炸任务,总体存活率就变成了百分之九十,这也还是可以没问题;统计一下执行完三次轰炸任务还活着的机组成员,这就有问题了。
三次参加轰炸任务还活下来的机组成员,只有百分之八十了,第四次的猛人就更少了,简而言之就是谁飞的越多,谁就死的越快,明明白白的数据摆在这里,绝对不会骗人的。
第一批被征召而来参加轰炸行动的机组成员足足有一千七百人之多,全都是空军精锐或者陆军部队精锐,可现在活下来并且没有伤残没有住院的人,只剩下了六百人出头了。
飞行员们都开始感到绝望了,甚至从陆军调过来的炮手也是感慨概,空军作战的残酷性比陆军还难以接受。
陆军的士兵打一场阵亡率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战斗,活下来就会获得修整,所在部队也会进入二线调整,短期内不会参战。
可空军不一样,能飞轰炸机,而且还能飞这么远找到目标不迷路的机组成员就这么多,任务这么重,大家都是咬牙苦熬,没有替换,这次没报销下次接着上,运气好负伤住院还能躲过去,运气不好那就是飞到死为止了。
伴随着日军防空力度越来越强,地面防空火力越来越猛,空中战机也开始机枪火力和速度以及飞行高度,战略轰炸机部队的生存率就越来越低了。
很多时候都是飞机能幸存,人却存活不了,最离谱的轰炸机都已经送走了三任机组成员,却还在继续飞行,真可谓是人走机还在,一机传三代!周至柔听完了高志航这位经验丰富军官的看法之后,脸色也是变得十分严肃了:“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及时,也很重要!我们以往都只重视装备,忽略了人才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们的重大失职!难怪空军目前问题频出,官兵作战意志大不如前了,原来根子出在这里呀。
”中国人有一个很坏的习惯,那就是能者多劳,你会这件事儿,那就让你往死里干这件事儿,工厂打螺丝,公司当牛马也就算了,这可是打仗呐,老子再会你也不能让我一直干呐!多死几次就会了,你凭啥让我会了还得死呢?不止是战略轰炸机部队,前线的战斗机、攻击机以及运输机部队也都是如此,上头的惯性思维,总是幸存者谬论,认为你活下来还完成了任务,那就是好手,能让我放心,我下次还让你去!这么干,下面人不出问题才怪。
陆军赎罪营的敢死队也就是冲一次,冲完没死所有事情一笔勾销,结果到了空军,我有能力还立功了,换来的却是下一次送死还让我继续上?率先发现这个问题的都还不是高志航,而是德国军官顾问团空军代表施迈瑟少将,这小子在德国就是一个很不讨喜的角色,总是喜欢在别人都高兴的时候挑毛病,一直被戈林所不喜,这次也就派到了中国来了。
施迈瑟少将来了南京之后又犯了老毛病,老董向他吹嘘自己轰炸日本本土的丰功伟绩,这小子听完之后就要了一份伤亡损失报告去研究,没两天就跟老董恭喜道:“您的空军战略轰炸部队,很快就会在您英明的指挥下全军覆没!”老董虽然听完很生气,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听劝,问清楚原因之后给了一个机会让施迈瑟帮助中国空军改善这个致命问题,施迈瑟也不是那种只管提出问题不管解决的家伙,欣然接受了任命。
这时候航空战术战略研究办公室成立了,中德两国空军都派出有才华军官加入。
上一篇: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