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497节
没办法,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了。
没了顾易这个现代人的影响,顾氏是很难出现那种足以跨时代的人物的。
别说是只有一个顾氏。
就是在这悠悠青史之中,这类人又能够有多少?
就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王朝的不断更迭,整个顾氏就这样从代表了九州兴衰的家族跌落了下去,泯然众人矣。
顾易并不在乎这一切。
对于他而言,只要他还在,那顾氏的未来便充满了不确定性。
这些只能用来参考,无需在意。
至于九州的历史同样也是如此,过于纠结历史发展只会影响到顾易的判断,他只是简单扫了一眼后便将心思放在了收集资料上。
他必须要准备好可能用到的资料。
仍旧是那些最基础,且已经被淘汰了的资料。
这些资料放在现代什么都不是,甚至早就已经到了无人在意的地步,但对于顾易而言却全都是宝藏。
也不知是不是顾易的错觉。
或许就是因为观察一代代顾氏子弟处理朝政的时间太多,顾易只觉着自己对于很多东西的理解都深了许多。
并且整个人也极其容易集中起来,静得下心。
这是一个人思维与心态的转变。
若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以前是什么性格,顾易或许还不会在乎这一点,但现在他确实能够清楚感觉到自己的变化。
“或许有一天,我能彻底抛开对家族子弟才能的在意。”
“就凭我自己的才能,”
“去和那些青史留名的天骄一争高下!”
这个念头毫无征兆地涌上顾易心头,他眼神瞬间变得无比坚定。
这是他过去从未敢想的。
总有人以为,只要穿越回古代,就能轻易碾压所有人乃至整个时代。
这想法从根本上就错了。
那些在封建时代闯出一片天、于青史中留下赫赫威名的人物,其能力早已超越了“普通人”的范畴。
顾易对此心知肚明——他深知自己倚仗的,从来都是对历史的先知先觉和现代人的灵活思维,
而非他自身的能力。
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只要他能持续精进,纵使将来历史发生天翻地覆的剧变,他也有信心,凭自己的真本事放手一搏!
这绝非痴心妄想!
血脉里流淌的斗志,岂容他对各路英雄毫无争胜之心?
顾易深深吸了口气,强压下翻腾的心绪,随即紧盯屏幕,仔细查阅着一切可能用到的资料。
他无需死记硬背,只需理解个大概,便能将其中精髓传授给不同的人。
这大大节省了顾易的时间。
时间一分一秒不断流去。
霓虹的城市与游戏之中的古时世界就如同两条永不交汇的河流,各自在时光的河床上奔涌向前。
而顾易便是其中的桥梁。
足足过了大半个钟头,顾易才觉得准备得差不多了。他重新躺回床上,找了个舒服的姿势,拿起游戏机。
当他再次凝神望向屏幕的瞬间,眼前的一切骤然模糊——
如水波荡漾。
待涟漪平息,眼前的景象已天翻地覆。
与此同时,海量的信息如洪流般,轰然灌注进他的脑海。
南柯一梦醒,沧海变桑田。
虽然现实之中还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但在这游戏内却已经过去了数十载。
此刻,已是天宝十四载正月。
而同样也并未出乎顾易的预料,自顾靖逝世之后,大唐的发展并未受到中断。
反倒是因为海贸受到管控后的平稳迎来了国力的再次攀升。
朝堂之内。
顾靖所留下的那些大臣们维持住了朝堂的清明,御史台也在实施监管着各地的吏治。
尤其是李隆基。
自彻底没有了依靠之后,他向整个天下都表明了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无论是面对任何事他都能给出正确且坚定的决定。
在这种君明臣贤的情况之下,整个大唐的国力自是节节攀升,重新接上了盛世,甚至是再次达到了一个巅峰。
而李隆基也正是因为如此将年号改为了天宝。
从开元的所想的开创全新的盛世,到了彰显盛世永恒的天宝。
一切似乎都在越变越好。
直至——
顾靖昔日为大唐留下的那些老臣们相继离世。.
(Ps:跪求月票,跪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万分感谢,再说一声,小变化在中间朝代最后时会有大变,兄弟们无需心急。)
第199章 局势变化,顾氏的处境
李隆基确实是个十分果决的皇帝。
无论是他自幼的性格也好,亦或是在顾氏的成长经历也罢,都加剧了他骨子之中的自信。
尤其是在大唐变得愈发强盛了之后。
这一切都是让李隆基更加的自信。
人性就是如此,当一个本就处于权势巅峰的皇帝一直顺风顺水之后,他的心态便会随着时间而发生改变。
李隆基就是如此。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开始沉迷起了享乐,也始终认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
将日常的政务全都交到了大臣手中。
开始自然是顾氏。
李隆基对于顾氏的感情无需多言,但奈何顾氏子弟的才能已经有了明显的退步。
纵使李隆基再怎么信任。
但面对一国之重,顾氏子弟才能的不足便完全彰显了出来。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顾氏子弟就不可能守得住身下的位置。
若是换做其他人的话或许还会因为不舍权势而选择从其他手段来迎合李隆基。
但这毕竟是顾氏子弟。
顾氏子弟就不可能因为贪恋权势让整个家族落于不义之中,同样也不能让顾氏再被所有官员敌视。
而随着顾氏退出了朝堂,将心神都放在了御史台之后。
整个大唐的局势顿时便发生了改变。
朝堂之上自是有着不少忠义之士,但对于这种状态的李隆基而言,他自然而然便会更加喜欢那种擅长迎合的官员。
人向来就是如此。
简单而言,李隆基就是过于自负。
他相信大唐当前的强盛,同样也相信自己能时刻掌控好一切。
然而,当这些善于钻营的官员得到重用,朝堂的风气便悄然逆转。
这是必然的结果——
一位实权皇帝的偏好对朝堂的影响之大,常人难以想象。
苦读多年的官员们,谁又甘愿放弃晋升之阶?
在这不进则退的官场,既然皇帝欣赏此类人,官员们自然会随之改变。
这种自上而下的影响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其连锁效应日益加剧。
这就是大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所造成的连锁反应同样也是越来越大,顾氏本一直在坚守着御史台,但随着各种问题相继出现。
御史台也渐渐成为了所有人的眼中刺。
没办法,至少在他们眼中看起来,御史台如今就是在挡着所有人进步的道路。
顾氏的影响确实足够大。
可要说在没有当家之人能够扛得起这种声望之时,便能够压下所有的朝臣,这同样也是痴人说梦!
并未出乎顾靖的预料,御史台的权利自然而然的便被砍去了不少。
这倒并不是因为李隆基完全忘记了顾氏的恩情。
只是因为他太自信了。
每日身居在深宫之中,以为外面的天下仍旧是昔日顾靖为他留下的那种天下,削御史台的权利也是在间接的保护顾氏。
只因为顾氏子弟在权谋党争上挡不住这么多人的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