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512节

  这是顾易交给他们的任务。

  他不会去干涉一切军事,但他们必须要将安禄山挡在潼关之外。

  这是一切计划的核心。

  安禄山此次谋事,所依靠的核心便是快准狠,若想在不引起大规模动荡的情况下,关键所在便是断了他们的锐气。

  而只要当拉锯战展开之时。

  以大唐这些年来的盛世再加上顾氏的影响力,以及安禄山超长的战线,便足矣彻底灭了安禄山。

  顾易真正需要考虑的仍是战后的恢复,包括处理此次如今的外族。

  这才是需要顾易需要上心的。

  就在当日,高仙芝直接便派了一支禁军护送着李隆基等人朝着洛阳赶了回去。

  道路依旧风景不变。

  走的同样也是李隆基逃遁来潼关时的路线。

  甚至前后还不超过五天时间。

  但其中的心境却仿佛是隔了几十年,让本就已经苍老的李隆基竟然再次苍老了几分,包括杨国忠同样亦是面色灰败,形如枯槁。

  顾易自是提前收到了消息。

  两日之后,操控着顾轩跟随着李亨等人等候在了城门之前,身后站着洛阳城内的千万百姓。

  独属于皇室的马车悠悠而来。

  李隆基隔着老远便已经隐隐感受到了那一道道目光,若是以往的他或许还会羞愧芸芸,但如今早已颓废到了极点的他竟然已经麻木了。

  他只想问问顾氏,为何要帮助李亨。

  为何要舍弃掉顾氏数百年来的英明。

  这在他看来就是造反。

  阵阵微风拂过。

  就在所有人的目光之下,马车终是驶到了城门口,李亨立刻便冲了过去,双眼通红的跪在了地上:“儿拜见父皇!”

  群臣纷纷躬身而拜。

  在这一声声喊声之下,李隆基拉开了车帘复杂的看了一眼最前方的李亨,随后又看了看他身后的群臣。

  并未去管百姓们那带着恨意的目光,直接将眼神落在了顾轩等顾氏子弟身上。

  他缓缓起身,走下了马车。

  李亨还本想惺惺作态的扶一扶他,但李隆基却是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就这样直接走到了顾轩面前:

  “顾氏,何故造反?”

  他死死盯着顾轩,像是要从这张平静的脸上找出答案:

  “朕不用顾氏,乃因顾氏子弟有不臣之举。”

  “朕为天子——

  “岂能事事受臣子所迫?”

  “朕自登基以来,对忠襄侯的祭祀,何曾有过一日断绝?”

  “甚至.至今仍将其神位供奉于朕的寝宫之中!”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被彻底背叛的悲怆与质问:“顾氏!——究竟何故造反?!”

  阵阵微风不断拂过。

  李隆基的声音并不算大,但奈何此时的他本就被人关注,周围的大臣们几乎皆是听到了他的质问。

  几乎皆是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神色莫名复杂。

  毕竟是数十年的皇帝啊。

  李隆基虽然已经失去了一切,但多年来的习性仍是让人心绪复杂。

  甚至就连顾氏子弟之中都有不少人会如此。

  但顾轩的表情却是十分平静,就这样十分平静的看着李隆基,沉吟了片刻,认真问道:“那么.”

  “陛下,又何故——弃国而去?”

  轰——!

  轻飘飘一句,落在李隆基耳中却无异于九天惊雷!

  他脸上的悲愤与质问瞬间僵死,血色尽褪,仿佛被无形的巨锤狠狠击中。

  顾易并未给他喘息之机,目光如电,步步紧逼,操控着顾轩再次说道:“弃国而去?弃的岂止是洛阳一城?”

  “弃的乃是我大唐立国之基业,是高祖、太宗筚路蓝缕打下的万里河山!”

  “陛下可还记得洛阳城头飘扬的龙旗?”

  “可还记得含元殿上群臣山呼万岁的盛景?”

  顾轩的声音越来越大。

  “昔年太宗皇帝未登大宝,入巨鹿。”

  “我祖煜公曾言,为君者最难,乃在乱世烽烟中扼守本心,于危城绝境处不离臣民,于辉煌盛世中铭记初心。”

  “太宗深以为然!”

  “其晚年常以此训诫高宗皇帝,为此,甚至特留遗召于我顾氏,所忧所惧,正是后世子孙出现忘记初心之人。”

  “臣!今日斗胆,敢问陛下——”

  “您口口声声,日日供奉忠襄侯神位,言必称挂念”

  “那么!您可还记得——”

  “当年您初入洛阳,意气风发,于则天门上宣告改元‘开元’,立志再造盛世、光耀祖宗时,那满腔的——‘初心’何在?!!”

  李隆基如遭雷亟,身体剧烈一晃,脸上血色褪尽。

  那一声“初心”唤起了他无数的思绪,开元初年的雄心壮志与眼前的仓皇西逃形成地狱般的对比,让他几乎站立不稳。

  顾轩表情依旧,朝着那失魂落魄的身影,深深地、标准地——拱手一礼。

  这礼,充满了最极致的嘲讽与决绝:

  “陛下!”

  “您弃洛阳如敝履,置满城父老于叛军屠刀之下,任宗庙倾颓,神器蒙尘!”

  “此等行径——”

  顾轩的声音陡然转厉,如同最终审判:

  “与您口中那些所谓‘不臣’的顾氏子弟相比,究竟——谁更辜负了大唐列祖列宗的血汗基业?!”

  “谁更——辜负了这天下翘首以盼、指望着天子庇护的亿兆黎民?!”

  “既如此——”

  最后一句,他的声音复又变得轻飘,却比任何怒吼都更具毁灭性,清晰地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耳畔:

  “我顾氏今日之举,又——何来‘造反’之说?!”

  话语终了,余音袅袅,却似抽干了方圆数十丈内所有的生气。

  死寂。

  绝对的、令人窒息的死寂。

  以顾轩挺立如松的身影为圆心,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坚冰。

  大臣们头颅低垂,连呼吸都竭力屏住,根本不敢发出半点的声音。.

  (Ps:月末了,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我会注意一下自己文风问题,不再习惯性的去强调重复内容。)

第207章 李隆基罪己,统筹全局

  ——李隆基病了。

  顾轩的几句话,可谓是彻底撕碎了他的一切体面,将他的种种问题都暴露在了天下人面前。

  他无法反驳。

  更是无法再去斥责顾氏。

  若换做其他人来说这些话,或许还能给他们扣上个“佞臣”的罪名。

  虽然这同样有些强求的意味,但至少在明面上,或许还能维持李隆基自己的体面。

  可这是顾氏!

  握着已经被奉为了“千古一帝”的太宗皇帝遗诏的顾氏!

  而且无论从任何方面来看,顾氏都没有问题。

  首先,是李隆基弃用了顾氏。

  顾氏对此没有任何不满。

  其次在李亨登基之时,拥戴其上位的乃是朝廷百官,顾氏仍旧没有参与其中,亦是没有动用太宗皇帝遗诏。

  后再次出山,亦是皇帝亲自前往冠军侯府,启用顾氏。

  这和顾氏又有什么关系呢?

  也正是因为如此,从各个方面来看,李隆基都否认不了顾轩的这些话。

  同样,他似乎也没有了这种想法。

  顾易借着顾轩口所说出的那一句句话似乎是终于让这个明明有机会成为“千古一帝”的皇帝醒悟了过来。

  他接受了自己的宿命。

  虽然没什么意义,但还是以太上皇的身份传召天下承认了李亨的帝位。

  随后——

首节 上一节 512/5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我妻武则天

下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