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575节

  超越了以往所有的乱世,其所能够带来的改变也将是前所未有。

  不仅仅是王朝的兴衰。

  关键的便是思想。

  就亦如昔年春秋战国时的列国并存发展到大一统。

  如今,同样也是如此!

  这会对未来造成什么样的改变,顾易目前也暂时不知。

  但无论怎么看——

  此事对于九州而言都不能算是坏事,对于顾氏同样亦是如此,因为各个派系都是以大一统为核心。

  这在根本之上便免于了九州分裂的结局。

  而除此之外,思想的进步绝对是推动科学良机之一,也是顾氏将影响扩散到全世界最好的机会。

  纵使顾氏子弟会受到限制。

  顾易都必须要去做。

  时间匆匆流逝。

  在这场波及天下的改制浪潮中,九州之间的肃杀之气愈发浓重。各地明争暗斗不断,任何人都能清晰地感觉到,一场席卷天下的大战,仿佛一触即发。

  值得一提的是,大宋始终没有放松战备,一直在整军经武,俨然摆出随时准备北伐的态势。

  这是顾瑾的决策。

  大宋正值国势鼎盛,如此举措不仅能持续扩大王朝声威,还可促使更多百姓心向大宋。

  此时,开封城外。

  踏.踏.踏.

  一队骑兵正快马加鞭驰向城门。

  守城士卒望见飞扬的顾氏旌旗,不敢有丝毫阻拦,迅速打开城门,任其长驱直入。

  顾瑾并未减速,径直驰入城中,直至皇宫前方才勒马。

  “全军列阵——待我面圣。”

  他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说罢,便快步走向宫门。

  “喏!”

  身后的数十甲士没有任何犹豫,便齐齐的发出了一声怒吼。

  皇宫外的侍卫们,旌旗不定的盯着这些人,纵使这些人明明什么都没做,但那种爆发出来的气质便已经是让他们感受到了惧怕。

  与历代顾氏子弟治军的风格不同,顾瑾极其注重军纪。

  过去一年多来,他大力整顿宋军,律令严明、要求极高。

  这也是形势所迫。

  五代十国时期武人之跋扈,在原本历史中已可见一斑,更何况当下这个更加混乱的世道。

  整肃军纪,是顾瑾非做不可的事。

  而这所带来的成果同样非凡,虽然顾瑾处置了不少骄兵悍将,但整个宋军的实力却要远超以往,尤其是在斗志上,压根就不是原先可以比的。

  福宁殿。

  “臣顾瑾,拜见陛下。”

  听着殿外传来的声音,赵匡胤连忙放下了手中的奏疏,摆了摆手,让宦官赶紧将顾瑾给带了进来,脸上也是立刻便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对顾瑾的态度越来越好了。

  至于原因,同样也很简单。

  那就是顾瑾的种种制度已经起到了结果。

  与耕种不同。

  商业发展的速度本就要超过耕地,更别说江南之地原本就已经有了足够的基础。

  短短一年的时间下来。

  整个大宋的税收已经提高了近五倍。

  这是一个极为骇人的数字,虽然其中也有着大宋新屯兵的土地问题,但其中的关键可不在这些。

  顾瑾免去了不少的土地赋税。

  尤其是在新收之地。

  包括重启御史台所带来的吏治改变。

  赵匡胤虽然已经有了足够的声望,但终是不如顾氏数百年的声望。

  尤其是这一年来。

  顾瑾相继处置骄兵悍将乃至于贵族之人。

  这让他获得了不小的凶名。

  这才是其中关键。

  见顾瑾一身戎装步入殿内,赵匡胤并未在意他甲胄在身,未等对方开口便含笑问道:“怀瑜,何事突然返京?”

  他语气稍顿,继而说道:“让朕猜一猜——”

  “可是为伐北汉而来?”

  顾瑾对赵匡胤料中自己的来意并不意外,当即躬身应道:“陛下圣明,臣正有此意。”

  他神色渐肃,继续禀报:“近日臣已探得,辽国去岁收成较往年翻增一倍有余,更屡有动向表明,其意在西征西域、东定辽东,企图贯通商路。”

  “若臣推断无误,辽国将来必成我大宋心腹之患。”

  “北汉一向首鼠两端,立场游移,若不趁敌势未成之际先除此患,待其南北呼应、站稳脚跟,恐悔之晚矣!”

  赵匡胤听罢,神色霎时肃然。

  他虽早有北伐北汉之意,但对辽国近年来的具体动向,确不如一直身处前线的顾瑾了解详尽。

  这一刻,无数思绪在他脑中疾转。

  赵匡胤从来不是犹豫不决之君,更何况北伐之策早在他心中酝酿,仅片刻沉吟,他便斩钉截铁道:

  “好!”.

  (Ps:月初跪求月票冲榜,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万分的感谢。)

第242章 宋军北伐,前所未有的乱世

  ——北伐!

  无论在任何时代,这两个字对华夏子民而言,都具有非同寻常的分量。

  即便历史早已偏离原有的轨迹,顾易仍立刻关注到这一动向,心中泛起阵阵波澜。

  须知,在原本的历史中,赵匡胤正是倒在了数次北伐的征途之上。

  这也使他成为后世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

  ——作为现代最常被提及的帝王之一,相较于其他一统天下的君主,未能完成彻底的大一统,确实成为他帝王生涯中难以回避的遗憾。

  但顾易深知,赵匡胤的真正功绩,并不尽是在开疆拓土的武功。

  为君者,文治亦是衡量其伟大的重要尺度。

  若论“千古一帝”,又岂能仅凭疆域武略而定?

  若单以疆土论英雄,那浩荡青史之中,毫无争议的当属大元。

  赵匡胤真正的伟大之处便在于他重新为九州大地恢复了礼制与秩序。

  在那个黑暗与动荡交织的时代,他力挽狂澜,未曾让华夏走向歧途,而是为其注入了复兴的文脉与制度。

  这才是他最深远的遗产。

  而如今,他在这一条道路之上已经走的更远了。

  虽然这一切也都有着顾氏所建立的基础,但赵匡胤的功劳亦是无可质疑。

  他也不知道此番北伐到底会不会成功。

  但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此事对于整个九州而言都极为的关键。

  随着大宋整兵秣马,关于其要进攻北汉的消息亦是不胫而走。

  在这乱世之中,这类军情根本难以隐瞒。

  南北两方,无论探子还是细作,都如影随形,不可能彻底肃清。

  北汉朝廷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得知了风声。

  值得一说的是——

  顾瑾与赵匡胤此时不约而同地考虑到北伐,并不只是出于对辽国威胁的警觉。

  更直接的原因,是北汉朝廷内部正发生动荡。

  在混乱的改制之下,所产生了种种影响极多。

  北汉皇族宗室内部为了争夺皇位,于朝堂内部掀起了内乱,再加上学术上的争执,更是让整个北汉完全陷入了一阵混乱之中。

  他们二人又岂能放过这个机会?

  只不过——

  在当前的这个局势之下,纵使北汉的内部再怎么动荡,但也绝不是能够轻易被拿下来的。

  上京临潢府。

  此地乃是辽国的都城。

  如今的北疆与原本历史之中的变化极大,九州文化的盛行包括顾氏这些年来所尝试的吞并之举,都给此地带来了不小的改变。

首节 上一节 575/5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我妻武则天

下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