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584节
双方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形成了对峙。
与北汉军完全不同。
辽国的军队实力虽然也比不过大宋,但是在经过王应琛这种属于法家耕战为主的一番改革之后,其战斗力也远非是以往可以相提并论的了。
在爵位的诱惑之下。
辽国的将士们,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
再加之地势的优势。
种种因素相持,其亦是阻挡住了宋军的攻势。
宋辽双方就这样在短短时间之内,将整个北汉一分为二,相互占据一边。
双方各有胜负。
赵匡胤与顾瑾也不是没有组织过大规模的进攻。
但在双方实力相近的情况之下,这同样也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分出胜负。
——局势骤然生变。
虽然明面之上这一切仍是打着以北汉内乱的名头为主,但实则已经完全成为了两个大国之间的争斗。
退?
谁都没法退!
辽国不可能让大宋毫无任何代价的占据北汉全境。
他们还需要时间。
若是当真如此的话,王应琛能够断定,赵匡胤与顾瑾绝对不会给他们发展的时间。
而于大宋而言,这一切更是如此。
他们必须要去争!
这一退,大宋这些年来所杀出来的声望可就彻底的白费了。
甚至就连顾氏的声望都会受到影响。
且他们还不能给辽国持续发展的时间。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大宋都退无可退。
双方调兵遣将。
整个北汉境内的肃杀之气愈发浓郁。
天下之人都能能隐隐的感受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将会在不日之间到来。
时间匆匆而逝。
整个北汉境内的战争愈发的频繁。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顾瑾同样也是愈发的忙碌了起来。
身为顾氏家主,又是当朝太傅。
他在当前局势下的作用自是不言而喻。
无论是打探消息也好。
亦或是鼓舞将士们也罢,这一切都需要顾瑾来亲自操办。
而赵匡胤自然是在筹集着国内的粮草。
这两人对于接下来的这一战皆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恐惧。
于二人而言。
大丈夫在世,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之后,那其实便也没有什么值得畏惧的了。
只需要一路披荆斩棘向前即可。
但.任谁都没有想到——
就在开宝六年四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彻底打破了这份宁静。
——赵匡胤,病了!
宋营。
“咳咳.咳.”
主帐内不时传出一阵阵急促的咳嗽声,听得人心头发紧。
帐外,一身战甲的顾瑾正带领着一众将领守在帐外,每个人的表情皆是十分的严肃。
听着那一声声痛苦的咳嗽声。
顾瑾的脸色越来越沉,甚至罕见地流露出一丝慌乱。
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终落在近日屡建奇功的杨业身上,厉声道:“今日帐中之事,任何人不得泄露。”
“违令者,立斩不饶!”
“杨业!”他声音一凛,“命你即刻巡查各营,严防异动,不得有误!”
众将闻言,无人敢怠慢,齐齐抱拳领命。
顾瑾如今在军中的威望极高。
不仅战功赫赫,处置骄兵悍将亦手段非凡,全军上下无不对他心服口服。
“你们先退下。”
顾瑾表情未变,只挥了挥手。
他独自站在主帐前,直至所有将领离去,眉间的凝重却愈来愈深,甚至是有些站不住,忍不住在主帐前反复踱步,步伐间尽是不安。
时间悄然流逝。
直至傍晚,帐中撕心裂肺的咳嗽声才渐渐平息。
几名军医拖着疲惫的步伐,缓缓从帐中走出。
“陛下怎么样了?”顾瑾立即迎上前,急声问道。
“太傅.”为首的军医长叹一声,“陛下多年旧伤众多,如今年岁渐长,又长期居于军营、劳累过度,以致暗伤齐发。”
“当下唯有.让陛下静心休养。”
“若是不然.”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
但话中的意思,却已是十分的明显。
闻言,顾瑾的手也是在这一瞬间不由自主的攥成了拳头,一股浓浓的不甘之色在他眼中悄然闪过。
“尔等下去吧,不得将此事泄露给任何人!”
他再次忍不住的交代道。
正在这时,主帐内赵匡胤那沙哑的声音终是再次传了出来:“怀瑜!!”
顾瑾深深的吐了口气,正了正神色,旋即这才大步走了进去。
浓郁的药香顷刻传来。
满脸惨白的赵匡胤躺在踏上,在他身旁还有着一个木桶,里面有着鲜血。
见顾瑾走了进来。
还未等他开口,赵匡胤便连忙问道:“怀瑜,军中可有异变?”
他是真的有些担心。
刚刚他本来都已经睡了过去,但却又因此事而惊醒。
“陛下放心,臣已安排妥当。”顾瑾并未多言,只默默坐在赵匡胤榻边。
静默片刻,他低声开口:“请陛下返回开封吧。”
“此间战事,交给臣。”
他语气平静,没有丝毫赘言,字字清晰,直指关键。
闻言,赵匡胤只是淡淡一笑,就那样直愣愣的看着顾瑾,平静问道:“怀瑜以为朕怕死吗?”
他自是清楚自己的身体。
但赵匡胤从始至终都未曾畏惧过死亡。
“陛下自是不怕,”顾瑾立刻接话,“可眼下形势严峻,万一陛下真有闪失”
“正因如此,朕才更不能走!”
不等顾瑾说完,赵匡胤便径直打断。
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他竟径直坐起身,深深吸了口气,脸色霎时肃穆:“朕若此时离去,三军将士会作何想?”
“怀瑜以为.那些人,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吗?”
见顾瑾神情微变,他语气稍顿,继而冷哼一声:“怀瑜不必再劝。”
“生死虽有命,却也在人为。”
“无论如何——”
“朕一定会撑下去!”
“纵不能扫平天下,至少也要为我大宋,夺下这北汉之地!”
他声调沉厚,字字铿锵。
顾瑾闻言,眼神再度波动,终是没有再劝。
或许正因为尚且年轻,他虽深知大局为重,却也同样懂得——赵匡胤身上这种英雄独有的倔强与气性。
“想起从前.朕常听那些帝王感叹时光匆匆。”
就在顾瑾沉默之间,赵匡胤又开口,脸上浮起一丝淡笑,却比先前苦涩许多:“那时朕还对此不以为意。”
“总觉得大丈夫在世,生前就该把想做的事一一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