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大明第一国舅 第103节

  马寻看了看低着头、一副羞于见人的刘姝宁,也明白过来了,“什么都学呗,混口饭吃。”

  “怪不得你回去的时候那个凄惨的样子!”马秀英那叫一个气啊,“以前还说你机灵,真要是机灵的话能给人诓了去学这些?”

  朱标不明所以,但是连忙劝道,“娘,舅舅学的也是本事。无非是本事大小,只要有用就行了。”

  马秀英看向大儿子,想了想还是没说,“过两年说不准你舅舅的本事就派上用场了,你现在一边去!大人说话,你少插话?”

  可以肯定了,马秀英现在肯定是更年期。

  朱标一时间都有些恍惚,老娘几乎是很少对他这样,即使是有些时候发脾气也会对他多些容忍。

  而罚站的那几个就差热泪盈眶了,母后终于一碗水端平了,现在对皇兄也发脾气了。

  照这么下去,皇兄也应该被罚站了!

  不过这显然是想多了,因为朱标看似是遭到了无妄之灾后就乖乖的坐下喝茶,他可不会继续说什么。

  马秀英指了指马寻,说道,“这事情你自己注意些,要不然外头怎么说我们马家!”

  “医术高明呗。”马寻就说道,“我们诗书传家,有什么不能说的。我又是郎中,难不成还讳疾忌医?”

  马秀英狠狠瞪了一眼马寻,也确实不好多说什么,主要是有些事情就算是不好说什么,但是涉及到医术也只能认了。

  无非就是马寻学的那些医术,好像是有些‘难以启齿’,主要还是吃了年龄的亏。

  这么小的年龄偏偏学了一身看妇人病的本事,有本事也难以让人信服。

  怪不得跑去当假和尚,有本事也不能施展啊。

  “这事情过些天再说。”马秀英随即深呼吸、调整情绪,这也是马寻教的,“你啊,我现在说了也没用。”

  其他几个妃嫔也都是在强忍着,实在是眼前的这位国舅总是能够给人带来‘惊喜’。

  马寻是有本事的,这一点大家也都承认。可是他的一些本事,不管怎么看都好像是和朝堂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再加上一个岁数小,以至于朱元璋的这些妃嫔们也下意识的将马寻当做一个还算有些本事、比较省心,但是也谈不上特别争气的弟弟。

  大事用不着操心,小事就需要处处提醒了。

  一大屋子的人来了,十个儿子、八个女儿,还有怀着身孕的妃嫔,朱元璋的子女肯定会越来越多。

  而且按照他现在十多个妃嫔的基数来看,四十出头的朱元璋正处在年富力强的年龄,接下来几年很有可能是生儿育女的高峰期。

  朱元璋昂首阔步的来了,身边跟着李贞和李文忠,都是自家亲戚嘛,这也是家宴。

  沐英都带着妻儿来了,这才是真正的‘家宴’,亲戚人家的才能有这个待遇。

  至于罚站的那几个儿子,就让他们继续罚站。肯定是犯了错误才会罚站,用不着多问了。

  看到朱元璋和马秀英互相不看对方,其他人也都不说什么,帝后之间的事情其他人不要多掺和。

  “我想着小弟在教老二几个,他们又要回老家。”朱元璋就落座了,开口说道,“保儿也要准备出征的事情,咱们自家人吃个饭、说说话。”

  看起来这就是家宴的原因了,还真不一定就是朱元璋和马秀英在斗气,两个人谁也不愿意主动找个台阶下。

  朱元璋随即看向马寻,满眼都是欣慰,“今年你做了不少事,你也有出息,你姐高兴着。”

  这么说也没问题,这一年的时间里,马寻确实做了不少的事情。

  学校那边紧急培训出来的一些医护即将走上战场,现在也在训练朱樉等人,赶制的大弓有褒有贬,不过还是会有军中人用。

  国子学那边的摸底考结束之后,朱元璋和朱标就将明年会试原本就不高的预期再次调低。

  这些都是涉及到朝堂的一些事情,看似都是小事,可是也有一定的作用。

  至于马寻的个人事情,或者是涉及到朱元璋一家的事情,多少也有些作用。

  所以千万别说他游手好闲的,他做了不少事情,只是有些事情很难直观的看出来功劳。

  朱元璋随即说道,“再加把劲,明年还有不少事情要做,别想着偷懒。”

  马寻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因为他明年的一些工作计划等等好像早就是被安排好了,很多的事情都是没办法推却的。

  会试是定好的、送朱樉几个回凤阳也是责无旁贷,一旦他培训的医官证明了在军中有大用势必会更多的去培训。

  至于他管着国子学、是大都督府的右都督等,这都是闲着的时候看着没用,有事的时候就得出面。

  偷懒是不可能偷懒的,主要是马寻身上的事情也给安排的满满当当。

  这也就意味着看似今年做了不少事情,明年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

  马秀英也没有反驳,她也是希望马寻能够多做些事情,好好的年轻人哪能一心只是想着安逸呢。

  朱元璋随即看向朱标,笑着开口,“你明年大婚,这事情你多和你娘商议。你是太子不说,也是我第一个成婚的儿子,得立规矩。”

  这不只是区别对待的问题,这更是‘天家无私事’,朱标的婚礼一系列规矩就是以后皇子大婚的参考模板。

  朱标就开口说道,“先前李相等人已经初立规章,爹娘也提了一些。我这些天也在思索,有些地方太多唐宋的规矩了。”

  这也是明朝的一个特点,有些规章制度等参考了唐宋的制度。

  朱元璋则开口说道,“这样才好,这样能正汉家正统。”

  随即朱元璋也有些无奈的说道,“这才百年不到的时光,好些东西现在都找不着了,遍翻古籍才能找到些许线索。”

  这一下不要说朱标了,连马寻一时间也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所谓文明传承等没有那么容易,想要毁灭一个文明看似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唐宋之制,朱元璋等人没少从一些古籍当中寻找线索,也是尽可能的去复原一些汉人正统的风俗。

  说到底就是蒙元时期很多的文字被抹除,很多的内容被忽视,所以近百年的时光使得很多人都不记得当初的一些事情了。

  就比如说西夏,这个前期与辽和北宋经常发生战事,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期与金并立的政权最终被蒙古人灭了。

  政权被灭、文字被废,以至于现在提起西夏很多人都不知道从何谈起,只有贺兰山下一座座被破坏的帝陵。

  甚至就是那些西夏帝陵,现在也没有人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党项文明或许很难被真正的复原。

  大家又开始继续吃吃喝喝了,这就是家宴。

  有些事情朱元璋和马秀英也不会在这类场合提起,这就是稍微在家族内部透个口风罢了。

  而真正能主事的人,显然也就是朱元璋、马秀英两口子了,朱标或许也可以有些建议权。

  李贞和马寻,这看起来更像是办事的人。

  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位置,都知道该做些什么事情。

  马寻现在也就是喝喝酒、听一听聊天的内容,肯定不会轻易的有什么观点。

  大家也敏锐的察觉到了皇帝和皇后之间的气氛有些微妙,所以一个个的都不敢多说什么。

  这时候要是过于想要表现自己,说不定会被帝后一致针对,那显然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能够在朱元璋和马秀英的身边,基本上都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笨人,一个个的对于在宫里的为人处世的规矩都心里清楚着呢。

  就算是受宠如孙贵妃、郭宁妃、李淑妃这些,在马秀英面前都规规矩矩,知道什么叫做妻妾有别。

  而作为郭子兴的女儿、马秀英的义妹,郭惠妃也从不敢仗着和马秀英私交好就得意忘形。

  这几个特殊的妃嫔都本本分分,其他人自然就更加不用说了。

  吃瓜、看戏,被点名之后就站出来老老实实的回答几个问题,这就行了。

  朱元璋其实瞪了马寻好几眼了,可是马寻在装傻充愣。给朱标也使了好多眼色,结果这好大儿装作看不懂,还在不断用眼神示意表达的明白些。

  本以为最为可靠的姐夫,一个劲的在和保儿说话聊天,也不愿意帮忙。

  马寻是真没办法,皇帝在给他使眼色,可是皇后先前就瞪了好几眼。

  提前被警告了我就老实点,你们两口子斗气,别牵扯到我啊,我真的惹不起!

第146章 马家的救命之法

  柔仪殿内的气氛看似微妙,不过表面上还是比较热闹。

  马寻夹起一些羊肉片扔进铜锅里,冬天的时候吃点火锅还是很好的。

  虽然这不是以后的那种火锅,不过也非常美味,现在的民间都比较流行火锅。

  这也是宫廷宴的好处之一,基本上都是分餐制,一人一张小桌。

  没人夹菜、也不需要劝菜,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大概也是对马寻的关照,他的桌子上难看到鱼虾。

  “咳。”

  夹起羊肉、蘸点酱,马寻就开始胡吃海塞。

  “咳、咳。”

  “小殿下!”

  “杞儿!”

  马寻猛然注意到了不对劲,胡顺妃那边有些乱,一些小太监、侍女也都有些急。

  皇九子朱杞小小的身子被抱了起来,有一个侍女在焦急的拍着他的后背。

  这边的动静越来越大,不少人都看了过去,孩子好像卡了喉咙。

  朱杞脸色难看,孩子已经哭不出来了,小手就往嘴里伸,好像是要将什么东西给抠出来一般。

  这时候也想不得其他了,马寻猛然从小桌上跳过,将菜碟、铜管打翻什么的也不算什么了,跌跌撞撞的跑了过去。

  “给我!”

  马寻不管那么多,一把从胡顺妃手里抢过孩子。

  微微屈膝让朱杞勉强算是坐在腿上,双臂从孩子腋下穿过,左手握拳、右手抓住手腕。

  拳头贴着孩子胸部下方、肚脐上方,马寻不轻不重的发力。

  “咳。”

  朱杞还在咳,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了。

  加大力度,本来还担心力气大伤着孩子,现在也顾不上了。

  连续发力施压,马寻也不知道自己施压了多少次,他现在也有些慌,还是先救孩子。

  “咳。”

  “哇”

  一个小圆果子在众人焦虑的目光中从朱杞的嘴里被吐了出来,这孩子立刻哭了起来。

首节 上一节 103/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