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第105节
马秀英非常满意,骄傲又得意,“还是我马家家风好,还是爹教的好。他想要避世的事情你们担待些,他早年困苦,心思敏感了些。”
朱元璋和朱标也都非常认可,马寻一心避世,无非就是早年孤苦无依、对世道有些灰心丧气。
如果马寻知道这些肯定大呼冤枉,不到生死存亡的时刻,他肯定不会跑。现在的日子舒服着呢,比起风餐露宿强太多。
再说了,现在也跑不掉啊,这都要一大家人了,以后肯定更加谨言慎行。
就算是偶尔受气这些也可以忍着,毕竟受气只是极少部分,衣食无忧、富贵安逸,这才是他的主要生活状态。
马寻舒舒服服的睡到自然醒,结果刘姝宁说道,“夫君,顺妃娘娘派人在外头等了许久。”
马寻就问道,“叫我起来就行,再说也用不着多礼。”
“老九好了,要不是皇后殿下拦着,都要来磕头了。”刘姝宁就解释说道,“殿下也让人传旨,你醒了就去柔仪宫。”
马寻就点头,随即说道,“昨天那法子我先教你,要不然也有些不太方便。”
刘姝宁自然没有意见,只是有些担心,“夫君,我不太聪慧,能学得会这些救命的法子?”
“简单,用心一点就行。”马寻就鼓励说道,“不要说用心学了,看几次就能学会。”
有些技术学起来不难,只是没有机会学而已。
马寻鼓励着刘姝宁,在他看来一些急救的技术真的没有太高门槛。
两口子说着话,也到了柔仪宫。
胡顺妃立刻教朱杞跪拜行礼,两岁的小孩虽然懵懂,不过也学的有模有样。
马寻算是心安理得的受了礼,他还是喜欢白胖可爱的小孩,看着就可爱、好玩。
一两岁的时候最好玩,再长大点就不好玩了。
马秀英打发走殷勤的胡顺妃,才说道,“你昨天用的那法子,你觉得教哪些人最为合适?”
马寻就回答说道,“孩子的保姆、身边的太监或者侍女,都能学。”
‘保姆’还真的不是以后才有的词,《新唐书》就有了,而现在的明朝正式称呼是‘抱姆’。
马秀英点头说道,“我先前和你姐夫也是这么想的,这本事难不难?”
“不难,我准备先教一下姝宁。”马寻就回答说道,“有些太监也跟着我学学,太医院那边我也安排人学一下。”
马秀英点头说道,“这是我马家家学,若是能多救治几个孩童,那也是功德。你用心些,到时候看着传入民间。”
马寻就点头,有些技术没必要藏着掖着,或者是锁在宫闱之内,有些技术普及开来才是最好的事情。
朱标就忽然问道,“舅舅,您好像很懂育儿。”
“懂一些小道,真的要让我照顾稚童肯定不行。”马寻就说道,“只是有些东西,算是知道些。”
马秀英立刻追问,“小道,你昨天那法子算小道?那你说说,还有什么小道?”
不要说马秀英非常关注了,朱标也认真起来。
不管在什么时代,血脉的延续等都是大事。尤其是在医学水平不算特别高、婴幼儿夭折率比较高的年代,有些事情就更加需要重视。
马寻仔细想了想,才开口说道,“有些事情本来我不想提,现在宫里养育皇子、皇女都不错。只是有些习惯,我觉得不太好。”
马秀英面色严肃起来,立刻追问,“哪些习惯不好?”
“姐夫没事用筷子沾点酒喂小外甥、外甥女。”马寻直接将矛头对准朱元璋,说道,“看着是亲近,只是孩子小,这样就不好。沾了大人口水,孩子容易生病。”
朱标就急忙问道,“舅舅,这些在医书里也有说法?”
“嗯,多少有点。”马寻回答说道,“你召太医院的人问一问就知道了,所以我一贯不喜欢别人给我夹菜,不卫生、不干净。”
马秀英脸色就难看了,她的丈夫为了表示亲近、喜爱,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给人夹菜了。
其实有些事情也不能怪朱元璋,说到底就是一些认知是在不断的发展和改变。
朱元璋现在喜欢逗孩子、给人夹菜等,几百年后依然有人在做。
说了的话,也会说人矫情,会说以前养孩子也是如此之类的。
马秀英急忙说道,“小弟,你好好的想一想,还有哪些事情要注意些。”
“现在这些法子,说不定也就是富贵人家注意。”马寻就有些无奈的说道,“我回头好好的想想,和太医院的人再商议一下,编纂出来育儿经就最好了。”
马秀英颇为激动的说道,“真要是做成了这事,小弟也是万家生佛了!”
朱标也在旁边用力点头,这不是在夸张。就算是所谓的富贵人家才用的法子,也能流入到民间,说不定真的能帮到一些百姓。
马寻就立刻说道,“姐,要不然用你的名义?反正都是马家的学问,这也是祖传的。”
“就用娘的名义!”朱标抢先开口,说道,“外甥代天下苍生,谢舅舅大恩!”
马寻赶紧躲开,朱标的礼他也受不起。
第148章 对我姐好点
进宫容易,可是出宫现在就有些难了。
倒不是朱元璋一家子担心马寻跑了,而是他现在有正经事要做。
培训一些皇子皇孙们的教养嬷嬷、贴身侍女或者太监,教他们一些急救的方法,一些育儿的理念等,这都是大事。
这也不会因为马寻是国舅,所以就说了都算,有些事情还会有些‘争论’。一些传统的理念、经验等,也有值得参考的地方。
这些皇子、皇女们的保姆等人也有发言权,这些人本身都有不俗的育儿经验。
除了培训这些人之外,马寻现在也和太医院的御医们,以及在征召民间的一些郎中,在仔细的编纂医书。
最初只是想着一些简单的急救等,可是在马秀英的鼎力支持下,从孕前的一系列事情都在准备了。
这些也都不是说马寻是国舅,有名医的名声就可以独断专行。
用药、药性、配伍或者症状等等,一系列的都是要仔细研究。要么就是从古籍当中找到线索、找到药方,要么就是这些名医们论证。
这就是一个旷日持久的工程,不过马寻觉得这是值得的。这件事情要是做成了,还真的是功在社稷。
看着马寻粗略编纂出来的要点,看着一些御医和翰林院学士们的条陈,马秀英心惊肉跳。
马秀英有些好奇,“小弟,民间不少表兄妹成亲的,真有这么大危害?”
马寻就立刻说道,“有啊,《左传》之中就有记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再者就是《国语》、《礼记》也都有类似记载,同姓不婚,恶不殖也,或者是取妻不取同姓。”
马寻进一步的补充说道,“《礼记》更是有记载: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近亲不能结婚,这样的认知在春秋时候就有了。只是到了民间,有些时候就没办法让人认知到。
朱标也立刻说道,“那就加一些律法,同一姓氏、姑舅两姨表亲之间一律禁止通婚,违反者将受到杖刑并强制离异!”
禁止近亲结婚,这个法律也是在明朝出现,也是朱元璋在《大明律》直接规定。只不过这本书一直在不断的更改、增减,或许还需要几年才能成书。
以前有人提及禁止近亲结婚,主要是出于伦理等。
而现在马寻也给出了更多的说法,近亲结婚容易生出来残疾、痴呆、有缺陷的孩子!
马秀英就连忙说道,“这事情是得禁绝,倘若生了个有些问题的孩子,一家子人都要跟着拖垮。本以为只是伦理,哪知道还有医理。”
这还是隐晦的说法,因为如今的这个年代不要说有残疾的孩子了,甚至在民间还有不少人生了女儿之后直接想办法给解决掉。
而这些也是现在大明在努力禁绝的事情,
马寻就说道,“姐,以后我有了儿子、闺女,可不和皇家结亲啊。”
朱标直接说道,“舅舅,岁数也对不上啊。再者说了,也不一定就是有着血缘。”
看着在坏笑、故意开玩笑的朱标,马寻也有些无语。大家还是小看了朱元璋的能力,六十多还能生儿育女,根本不用担心年龄、辈分的事情。
“反正我儿子不当驸马,我女儿不当王妃。”马寻就说道,“到时候勋贵人家的我都要掂量一下,出身自然重要,只是品德更重要。”
马秀英看向朱标,说道,“记得你舅舅说的,要是我和你爹都还在,这事情轮不到你做主。我们要是不在了,你弟弟妹妹的婚事,你舅舅安排。”
朱标就笑着说道,“娘,您是想多了。要我说现在惦记着弟弟妹妹的,还真就是老九、老十。”
不,你以后的弟弟妹妹多的都要数不过来,你儿子到时候会看着一群小屁孩叫叔叔、姑姑。
马秀英随即又聊到医书,“小弟,我看你这意思是准备的周全。从伦理道德,再到孕前、孕中、分娩、育儿,这可不是个小事。”
“花点时间也值得,无非就是要多征召郎中、接生婆。”马寻就笑着说道,“还得靠皇后的懿旨,要不然有些事情也办不成。”
朱标连忙讨好的说道,“娘,明年我就成亲了。您看这书一年半载也编不出来,到时候让太子妃也出出力、出出钱,如何?”
“还没娶媳妇,你就要忘了娘?”马秀英顿时不乐意了,“这么大的功德,你舅舅为了咱家舍得给你们。你倒是好意思伸手,还好意思为婉儿要?”
朱标连忙说道,“婉儿这不是要成太子妃了吗?她的名声好、威望高,您孙儿以后都得好处。舅舅那边我想好了,我还能亏待舅舅、亏待表弟?”
马秀英也不再说什么,“婉儿入宫后才能下旨,现在不许她插手这事。等有了些眉目,我下旨让她主理这件事。”
吃醋归吃醋,可是马秀英也明白这件功在社稷、功在千秋的事情有多重要。
这是奉皇后、太子妃的旨意不假,可是主编的只能是马寻。
以后假如有人建庙,马皇后和送子观音都受香火的话,马寻说不定能在庙里得一尊站立塑像,陪祭那也是一种地位和认可。
坐在椅子上的朱橚双眼放光,舅舅实在是太厉害了。
原本以为当郎中就是帮人治病,可以让人去沉疴、得长寿。
不过还是小看了舅舅的本事,舅舅的医术不只是治病救人、活人无数,还可以从医道之中看到更多的伦理之道,可以做出功在千秋的伟绩。
只不过没人注意朱橚,这小子现在是小透明。刚搬出去自己独居,可是不习惯又跑了回来。
“小弟,咱们喝酒去。”朱元璋忽然出现了,热情十足的说道,“就咱们几个爷们,天寒地冻的喝点酒暖暖身子。”
马寻没有什么意见就起身了,他也刚刚奏报完正经事。
朱元璋回头看了一眼跟上来的朱标,“你跟着做什么?”
“我眼看着就要成亲了,也能喝酒了。”朱标嬉笑着说道,“再说了,二哥、三哥不都在吗?实在不行,我在旁边给姑父、舅舅倒酒,这总行吧?”
朱元璋就不再说话,儿子愿意去喝酒就跟着。要是愿意留下来陪他娘说话,那也没错。
直奔小院就行,既然是自家亲戚聚一聚,还是李贞的院子最为合适。
李景隆这个小跟屁虫带不走,其实李文忠的妻子曹氏也来了,但是孩子只认他爷爷。
所以现在的李景隆像个小大人一般,总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是更多的还是越帮越忙。
朱标倒完酒,笑着开口问道,“舅舅,酒量可上来了一些?”
“还是不大行,喝的慢、醉的快。”马寻就笑着说道,“也就是在自家人这里才喝点酒,要不我宁愿喝茶。”
朱元璋则笑着开口,“还能有人灌你酒?你能喝就喝,不愿意喝也没人说你。”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