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大明第一国舅 第11节

  马秀英咳嗽一声,也不好多说什么了,给马寻个面子。

  沐英就插话说道,“刘先生好似有些不太乐意,但是刘家那两兄弟乐意。舅舅身份在那,又一表人才、丰神俊朗,谁不喜欢?”

  马寻看向旁边的一桌,觉得沐英年纪不大,眼神不好,“静茹、静娴,你们觉得我一表人才吗?”

  朱静茹和朱静娴立刻摇头,一点都不犹豫。

  大人们哈哈大笑,被这两丫头逗笑了。

  马秀英连忙说道,“小弟就是一表人才,等长胖些、白净些就好。孩子小不懂事,看不真切。”

  朱元璋也是爱屋及乌,说道,“小弟底子在这,好好养一养就行。要说亲戚里头,保儿长的最好,然后就是小弟了。”

  其他人好像也都没意见,不过看看李贞,马寻就觉得李文忠肯定是美男子了。

  一屋子人说说笑笑,一点都没有皇家的刻板印象,这就像是普通人家在串门、走亲戚。

第16章 良配

  马寻内心满满的都是振奋,住在皇宫里虽然舒服,可是总觉得不太自由。

  看着眼前占地十几亩的宅院,马寻的内心还是有些震撼。三进的院子什么暂且不说,还有亭台楼阁、假山,还配了个小小的练武场。

  朱樉献宝一般的说道,“舅舅,这宅子以前是前元守将的宅子。本来是赏给谢再兴的,那人跑去投张士诚了,被父皇收回来了。

  谢再兴是朱元璋早期大将,大女儿嫁给朱元璋亲侄子朱文正、小女儿许给徐达。结果他不满意自己的地位,叛降张士诚,后来被李文忠给活捉了。

  朱棡也跟着说道,“舅舅,我看这宅子还是小了点,配不上您!舅舅,外甥帮您来布置宅子如何?”

  马寻立刻提高警惕,问道,“你?算了,我没钱让你瞎弄。收拾一下就行了,用不着大兴土木。”

  朱樉、朱棡立刻失望,他们有很多想法呢,肯定将舅舅的宅子设计的富丽堂皇。可惜舅舅不识货,不相信他们。

  “母后遣家仆、侍女共三十人,都是母后身边的老人。”朱樉就说道,“侍女也都是岁数到了,放出宫成家。”

  这也是马秀英的仁慈,一般的宫女一辈子都是在宫中服侍。但是马秀英怜惜她们,所以差不多到了岁数,就让这些宫女出宫,很多也都定好婚事。

  马寻就开心了,“这最好不过了,我不懂这些。”

  说话间一个侍卫上前,“国舅,御史中丞长子来了。”

  刘琏,也就是刘伯温的长子、马寻的准大舅哥,他文学修养极高,极其擅长诗、词,不过现在还没有官职。

  刘琏见到马寻、朱樉等人也连忙行礼,家教暂且不提,身份还是有差距。

  马寻就主动说道,“御史中丞本就是极其擅长堪舆之术,我粗鄙不太懂那些。这就麻烦刘兄了,帮忙布置一下府邸。”

  刘琏也谦虚说道,“国舅言重了,我才学不及家父万一,堪舆之术更是不懂。”

  朱樉立刻问道,“那我舅母总该知道吧?”

  朱棡也连忙说道,“谁真的让你来布置了?就是想要让舅母喜欢,干你什么事?”

  这俩外甥身份尊贵,什么话都直接说。不过他们说的,也确实是马寻的想法。

  可是想法归想法,不能说出来啊。

  “一边去!”马寻不客气的说道,“就说不带你们,非要跟出来,还要不要礼数!”

  朱樉和朱棡满脸不服气,可是碍于朱元璋和马秀英的威严,现在也不敢说什么。他们自然不怕马寻,可是怕马寻的靠山啊。

  刘琏心里直跳,两位皇子将话挑明了。而从两位皇子的态度,以及这位国舅爷对待皇子们的态度来看,这些马国舅和皇帝、皇后的关系极为亲近。

  对于如今的刘家来说,这也算是好消息,因为刘伯温在朝堂不只是被皇帝疏远,被李善长等人也在排挤,都想着告老还乡了。

  马寻就连忙对刘琏说道,“孩子不懂事,刘兄不要放在心上。”

  刘琏连忙说道,“不敢。”

  沉默片刻后,马寻才说道,“要不,刘兄帮忙参议一下?要是刘兄不擅长这些,可请教令尊,或者是其他人?”

  朱樉和朱棡立刻毫不掩饰的在笑,而刘琏也哭笑不得。这位国舅爷虽然知礼数,可是显然也不太多,也不掩饰了。

  这哪里是让刘伯温来设计,这就是让刘姝宁来设计。

  刘琏哪敢对这些事情做主,连忙说道,“国舅见谅,兹事体大,实在不敢自作主张。待我回去后禀明父亲,自有他来安排。”

  马寻立刻说道,“是这个道理,那刘兄随我走走看看。我也是第一次住这么大、这么秀气的宅子,有些不大习惯。”

  刘琏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可是他没有选择权。

  同样没有选择权的是刘伯温,小老头正襟危坐,皇帝和皇后在武英殿招待他呢。

  皇帝一如既往的冷着脸,刘伯温对此习以为常了。皇帝不待见他,心知肚明的事情。

  马秀英还是那么的亲切和蔼,让人如沐春风,只是刘伯温越发觉得女儿保不住了。皇后现在的亲切,比以往还要厉害。

  马秀英安排好饭菜,说道,“刘先生,听闻婉儿说令媛除了女红极佳,也善象纬之学?”

  刘伯温是个厉害人物,自幼博览经史及天文、历法、兵法、性理诸书,尤精象纬之学。

  也就是说天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

  刘伯温连忙说道,“殿下抬爱,爱女性情跳脱,并非淑雅、才情之人。”

  这还真的是爱女,当着皇帝、皇后的面也不舍得‘自谦’,更是想要最后的挣扎。

  “那巧了,我那舅子性子软,得有个泼辣的媳妇!”朱元璋就见不得刘伯温开心,幸灾乐祸说道,“你大儿子学了诗词、经史,你二儿子学的是经传、兵略,闺女学了堪舆,你一生所学倒是没落空。”

  马秀英白了一眼朱元璋,随即温言对刘伯温说道,“我那弟弟吃过苦,性子也稳重、有分寸,虽然早年遭难,不过也读了不少书,略通经史、传义,医术更是了得,治好了我与太子。”

  刘伯温有些意外,先前确实传闻皇后和太子患病,是那位国舅爷出手,可是现在皇后亲口说的,那意义就不同了。

  以刘伯温对皇后的了解,哪怕是有些褒奖那位国舅爷,也不会过分夸大。

  “令媛机敏,我上回见了也喜欢。”马秀英直接说道,“我那弟弟稳重、仪表堂堂,你也是见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看他们就是良配!”

  刘伯温真的没办法摆脸色,他也真不想和皇室结亲,外戚也不愿意。

  朱元璋可不管那么多,霸道说道,“俺舅子是如何人物你也看到过,谈吐、仪表都非俗辈。要不是皇后觉得你家闺女还行,我看她也配不上俺舅子。”

  刘伯温内心咆哮:你看不上我闺女,我还看不上你舅子呢!

  “般配,怎么看都般配!”马秀英隐蔽的掐了一下朱元璋,随即对刘伯温说道,“我们该下聘就下聘,长姐如母,也只能是俺来帮他操办婚事。”

  刘伯温无话可说,只能应下,“臣遵旨。”

  看得出来刘伯温的不乐意,马秀英笑着说道,“俺那弟弟并无跋扈、骄纵,是个本分厚道人,刘先生相处后就能知晓。那也是有才情的,本打算在勋贵之中选嫡女适配,他都看不上。那孩子眼界高,只是相中了姝宁。”

  看到刘伯温那难受的样子,朱元璋又忍不住了,“姝宁,这女子就该归朱家!”

  马秀英和刘伯温都麻木了,他们早就习惯了皇帝有事没事就撩拨刘伯温,仿佛这位青田先生越郁闷,皇帝的心情就越好一般。

  马秀英笑着对朱元璋说道,“那可是我马家人,小弟以后不承王爵。”

  刘伯温长舒一口气,不成王爵是好事,要不然那位国舅爷未来可能也不好过。到时候不只是宗室弹劾,百官可能也会弹劾,那就是众矢之的了。

  看看皇帝、皇后对国舅的亲厚,再想想先前见到马寻的时候,这么仔细一算,还真勉强算得上良配。

  最主要的是刘伯温明白,皇帝和皇后定下来的事情,他没有任何拒绝的余地。

  马秀英看到刘伯温也不反驳,就笑着说道,“今年定亲下聘,明年成婚,如何?”

  刘伯温哪能拒绝,只能说道,“臣遵旨!”

第17章 乔迁

  马寻和刘姝宁的亲事定下来了,基本是不可逆的。

  虽然现在还没有下聘等,那也只是时间未到。

  马寻这个帐前都尉就是闲职,大明如今的官职体系基本完整。

  军事方面来说还是大都督府,不过朱元璋已经着手将大都督府拆分为五军都督府。

  而帐前都尉理论上仅次于将军,秦汉之时就是高级将领。而现在大明的都尉,只有驸马都尉,超品的衔,在伯爵之上。

  不过马寻一不需要上朝,二不需要去坐衙办差,现在就忙着搬家了。

  李贞就非常开心,指挥着小崽子们在干活,“常茂、常升、常森,你们三个认的人多,去门口候着,见着人说一声。”

  “哎!”

  常家三兄弟一溜烟的跑走,别看李贞平时是和善的小老头,但是勋贵子弟没有不怕他的。

  “德成,你受累一些。”李贞笑着看向一边,对一个壮硕青年说道,“看着点那几个崽子,别让他们冒犯人了,回头姐夫请你喝酒。”

  郭德成立刻开心笑了起来,“姐夫客气了,俺这就去!”

  郭德成的姐姐是郭宁妃,他的两个兄长是郭兴、郭英,皇帝的绝对心腹。

  这个郭德成也有能力、有战功,性格豁达,十分机敏,也比较讨喜。唯独一点不好,那就是嗜酒如命,喝点酒就忘乎所以。

  李贞看了一圈,下达任务,“你们两个记好礼单,以后你们舅舅要还礼的!”

  朱樉和朱棡哭丧着脸,讨价还价,“姑父,俺们迎客行不行?好歹也是皇子,记礼单配不上我们身份!”

  李贞一瞪眼,朱樉和朱棡立刻偃旗息鼓,乖乖的准备记礼单。

  舅舅搬家,来的宾客可不少,一些开国将领在外征战不假,可是他们的家眷在京。

  不要说此前马寻去拜访过的几户人家了,就算没有拜访过的,本人不能亲自来,他们的妻子、长子,也该过来拜访、送礼。

  马寻踹了一脚李景隆的屁股,说道,“大姐夫,我搬家倒是劳烦您受累。”

  “你不嫌俺瞎操心就好,俺就喜欢张罗。”李贞笑着开口说道,“找点事情做好,俺闲不住。”

  说话间两个中年女子走进院子,“侄女见过姑父,舅舅。”

  看着这三十出头的妇女,马寻有些意外,怎么也是晚辈?

  李贞立刻解释说道,“你姐夫的侄女,封福成公主、庆阳公主。“

  福成公主就是朱元璋大哥朱重四的女儿,庆阳公主的父亲是朱元璋的堂哥朱重五。

  按理来说这样的皇侄女最多封个郡主,但朱元璋偏不。他不忍心委屈这两个侄女,所以开国后立刻封了公主,而他的亲生女儿们现在都没封号呢。

  马寻立刻笑着说道,“这都是自家人了,客套话就不说了。一会该有不少女眷,你们两个帮忙招待最为合适。”

  福成公主开口说道,“舅舅客气了,听闻舅舅乔迁,我们也紧赶慢赶才过来。”

  “去屋里待着!”对自己的这些侄女不需要客气,李贞一点都不惯着,“今天人多、事情多,没工夫和你们说话。女眷来了就招待,不许失礼数!”

  福成公主和庆阳公主也没脾气,对姑父她们都是万分敬重。

首节 上一节 11/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