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大明第一国舅 第116节

  可是实事求是的来说,他们教育的侧重点也更加集中在能力方面。

  而现在的马寻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不只是盯着朱樉等人的能力,更在意品行。

  想了想,朱元璋试探的说道,“妹子,你去和小弟说一声,对老二几个好一点。”

  “心疼儿子了?”马秀英有些不高兴的说道,“小弟对老二几个还不够好?我倒是想要问问你,有几个舅舅能有小弟那么好的?”

  朱元璋连忙说道,“小弟对老二几个好,这事情也都是看在眼里。就是他训起老二几个,我这个当老子的都心疼。几个孩子加一块,我也没小弟训的多。”

  真是心疼儿子了,虽然偏心厉害,可是朱元璋本质上也是有些溺爱、纵容子嗣的。

  马秀英想了想说道,“我看就让小弟训着,你舍不得训孩子,我也舍不得。标儿是能管得住老二几个,只是以后老二他们也得有个怕的人。”

  听到马秀英这么说,朱元璋也偃旗息鼓了。

  意思其实很明显,就是在安排一些以后的事情。

  朱元璋自然不担心朱樉等人在朱标的手底下胡来,可是到时候有些事情朱标也不好处理。

  真的到了那时候,马寻这个当舅舅的就可以出面了。

  即使那时候朱樉等人是藩王,得了旨意的马寻还是可以去管一管、去进行责罚。

  朱元璋随即吐槽说道,“看小弟的做派,他是恨不得标儿明天就当皇帝。管着老二几个,就是在给标儿分忧。”

  马秀英也不否认,也跟着吐槽说道,“标儿才是最坏的那个,知道咱俩宠着老二几个,有些事情他就在他舅舅跟前说。咱们不好出面,就让他舅舅去当坏人。”

  朱元璋不能更认可了,他的那个好大儿还真的就是天生当皇帝的,有些手段虽然还有些稚嫩,不过也算是有模有样了。

  恩威并施、权力制衡等,现在用的也越来越有水平了。

  马秀英小声说道,“老二他们这一趟回凤阳,估计是要得罪一些勋贵。”

  朱元璋点头,“小弟的心思太简单了,到底是在民间长大。这样也好,以后勋贵只能是标儿管着。”

  马寻将一些亲军都尉府的人提前安排回凤阳,朱元璋和马秀英自然也知道这事,有些事情他们也乐见其成。

  勋贵的一些不法,这两年看起来越来越明显,也是时候开始管一管了。

  另一方面马寻就是希望朱樉等人能知道民间真正的样子,让他们知道百姓生存不易,以后就算不能保境安民,也少做些混账事暴扰一乡啊。

  这一次让朱樉等人出面,在朱元璋和马秀英看来,马寻也是存着让朱樉等人和勋贵保持距离的心思。

  这小子也是个黑心的,看着是和很多淮西人家关系好的厉害。

  只不过要说防备,或者是想要约束这些人,那也是一点都不手软的。手里的那些小动作,也是没停。

  “小弟吃过苦,心又善。”朱元璋笑了笑,有些得意的说道,“他见不得权贵不法,也不喜欢那些富贵人家欺压百姓。”

  马秀英则有些担心的说道,“在你手底下还好、在标儿手底下也行,他岁数要是长久,这个性子说不定要招祸。”

  朱元璋愣了一下,随即不满说道,“他比标儿大,再说了咱以后教好了孙儿,还能有什么可担忧的!”

  马秀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倒也是,我就生怕他吃亏。只是现在看看,有标儿在,小弟吃不了亏。”

  朱元璋越发得意了,“咱俩真要是不在了,小弟在标儿手底下更舒服。你且等着吧,标儿和他舅舅像。这舅甥两个投契,看着和善、心里执拗。”

  马秀英琢磨一下才说道,“小弟比不上标儿,他心思简单、又有些恬淡。这一趟老二几个回去,得好好练练。”

  朱元璋看着马秀英,试探着问道,“要不然安排几个案子,让他们练练手?小弟也正好也能练练,他教书育人、大道理都懂,就是眼高手低。”

  马秀英白了一眼朱元璋,“算了,有案子就处置,没案子还能给他们专门安排几个?等回来了再说。”

  朱标乐呵呵的来了,脚步轻快,“爹、娘,姑父说了,后天和舅舅去给我下聘。”

  “你弟弟们都要回乡了,这一走就是几个月,你倒是舍得!”朱元璋那叫一个气啊,“你现在除了惦记成亲,还能想着什么?”

  朱标立刻说道,“惦记着明年最好就能有子嗣,到时候爹娘也开心。”

  朱元璋瞬间变脸,“这是大事、是大事,你舅舅的那些法子都记得吧?”

  “我手里有。”马秀英也开始期待起来了,“等婉儿进宫了,就要开始调养了。”

  朱元璋看向朱标,问道,“你舅舅打算让老二几个领兵,你觉得如何?”

  朱标小心翼翼的看了眼马秀英,才说道,“舅舅做事一向稳重,他肯定是想要历练老二几个。只是舅舅领兵不多,要不再配几个将校吧?”

  这一下朱元璋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一万多人的队伍。

  如果单纯的行军,朱元璋觉得马寻应该能做的到。

  可是让他只是监督、指导朱樉等人,那就有些难说了,毕竟马寻自己也就是勉强不出差错的水平。

  “那你去选几个人,不要选那些心高气傲的。”马秀英就有些烦躁了,“这马寻也不长进,总想打仗只是开不了窍。”

  朱元璋和朱标也不好多说什么,带兵打仗真的要看天赋。

  马寻算是学的比较勤快了,也有一大堆战功卓著的将令可以指导他,偶尔还不缺练手的机会。

  可是到现在呢,依然就是一个样子货,行军、练兵,或者是检阅没问题,但是真刀真枪的就别指望了。

  不开窍的马寻没有什么紧迫感,他又不是全知全能,有些领域不擅长也没什么可说的。

  “姝宁,我看标儿大婚这流程简化了不少啊。”马寻拿着送来的条文仔细看了看,“我大明储君大婚,现在只讲三礼?”

  刘姝宁就说道,“陛下有意减免一些繁琐礼仪,肯定是以太子大婚作为表率了。”

  马寻想了想有道理,“这倒也是,姐夫一向不喜欢繁琐礼节。你明天再去婉儿那边看看,有些事情你和嫂子也该和她说一说。”

  刘姝宁轻轻点头,虽说和常婉的岁数相差无几,只是辈分不一样。

  其实在面对常婉的时候还好一点,在面对常茂等人的时候,刘姝宁现在也是下意识的有着长辈的姿态了。

  不是因为成了国公夫人或者怀有身孕就恃宠而骄,单纯的就是跟马寻学的,就是将常茂等人当做小辈,还是不懂事的那些小辈。

  马寻随即也好奇问道,“这些天就没浙东的士子试着给咱们送些文章来?”

  “自然是有的。”刘姝宁笑着回答说道,“你是主考,自然也就有人想着走些捷径。”

  谁让马寻是浙东人的女婿呢,而且很多人就揪着他在浙江出生这件事情说事,想要以此来拉近距离。

  马寻点头说道,“抽空拟出来名单,尤其是倘若是家里有些官职、背景的,记下来。”

  刘姝宁立刻翻出来一份名单,说道,“这些人可聪明了,想着是家父弟子,或者是同乡情谊。他们倒是想的好,也不怕坏了你们名声。”

  “还真是富在深山有远亲啊。”马寻也笑了起来,“这些弟子,只怕是岳丈都不知道。这些所谓乡党,可能连咱们家门在哪都不知道。”

  刘姝宁自然也有些关照一些乡邻等,可是一切的前提是得是真正的乡邻。

  毕竟在这个年代,照顾同乡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可是她更加清楚,真不是说所有同乡都值得照顾,有些所谓的同乡更是需要警惕、保持距离。

  那些只是想着钻营的人,可不能和徐王府扯上关系。

第162章 和而不群

  三书六礼,这也是传统婚姻的习俗了。

  马寻和刘姝宁的婚礼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但是这一次朱标和常婉的婚礼会有些简化。

  告天地宗庙这些是肯定会做的事情,李贞和马寻也都是一身朝服上殿。

  李善长一脸的艳羡,因为有些事情只能是皇帝的姐夫和皇帝的妻弟去做。

  羡慕归羡慕,李善长还是宣旨,“兹选郑国公嫡长女为皇太子妃,命曹国公、徐国公持节行纳采问名礼。”

  李贞和马寻立刻跪下,高举双手接过制案、节案,随即谢恩、转身离开奉天殿。

  午门已经打开,李贞和马寻这也是得到了机会可以从皇宫的正门出去。

  不少百姓已经在开始看热闹了,沿街有很多百姓在围观,但是也不会扰乱秩序。

  五城兵马司的兵丁、应天府的差役都在维持秩序,更何况还有亲军都尉府、仪鸾司的亲军等抬着礼物跟着。

  李贞小声说道,“小弟莫怪,本该是你来主礼。”

  马寻明白李贞的意思,笑着说道,“姐夫说笑了,太子是储君,岂能全都是民间之礼。”

  其实就主婚、使节这事情,朱元璋等人也商量过,民间基本上是在外甥结婚的时候以舅舅为大。

  但是也不能全都是只看民间礼节,毕竟李贞还在呢,这可是皇帝的亲姐夫。

  在郑国公府,大门紧闭,该有的流程还是要走。

  李贞和马寻下马,常茂这小子立刻从侧门快步走了过来。

  虽然已经此前被马寻安排去巡视贡院,也算是有些锻炼和长进。

  可是这小子现在一脸紧张、声音发抖,“敢请事。”

  李贞板着脸说道,“储宫纳配,属于令德。邦有常典,使某行纳采之礼。”

  常茂立刻转身就从侧门回府,郑国公府的中门立刻打开。

  这一次换成常蓝氏从中门出来,行礼后说道,“臣郑国公之妻,昧于壸仪,不足以备采择。恭承制命,臣妾不敢辞。”

  李贞和马寻立刻入府,身后的亲军们也抬着聘礼进入。

  常蓝氏早就等在了正厅,又是激动又是忐忑,这个平时泼辣无比的郑国公夫人此刻难免紧张。

  马寻回头看了一眼,聘礼摆放完毕,轻轻点头。

  李贞就朗声开口,中气十足,“某奉诏采择。”

  简单的‘清点’聘礼,马寻开口了,“储宫之配,采择既谐。将加卜筮,奉制问名。”

  常蓝氏立刻回答说道,“制以臣常遇春之女,可以奉侍储宫,臣妾不敢辞。”

  常茂一溜烟的小碎步,刚刚进偏厅就出来了,举着写有常婉生辰八字的名册跪下。

  常蓝氏也立刻开口,“郑国公嫡长女,常蓝氏出。”

  李贞接过常婉的生辰八字,马寻就将制案、节案交由常蓝氏。

  这一下算是将纳采、问名放在一起,现在也是交了聘书,这就算是皇太子的婚事正式定下来了。

  “大妹子,恭喜你了。”李贞笑了起来,对常蓝氏说道,“婉儿也是我看着长大,这丫头配得上标儿,能为我朱家妇。”

  常蓝氏喜笑颜开的说道,“都是姐夫抬爱了。”

  马寻有些不太满意的说道,“嫂子,常茂这小子还是有些怯场。怎么说也是国公之子,平时看着人五人六,怎么今天声音发抖?”

  常茂都要哭了,“我也不知道,就是沉不住气。”

  “婚期定的是四月。”马寻就笑着说道,“婉儿的嫁衣得加把紧了,还有常茂几个也得练练,别到时候撑不住场子。”

首节 上一节 116/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