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大明第一国舅 第118节

  不是马寻要求低,而是现实就是如此。

  官二代、富二代,很难共情底层的打工人,更别说什么感同身受了。

  那些人不去刁难、欺凌底层的打工人,这就算是不错的事情了。

  “舅舅,那些人是做什么?”朱樉指着前方问道,“我看现在地里也没什么,还能找到吃食?”

  马寻解释说道,“春荒就是如此,家里没有余粮,找些野菜等充饥。”

  随即马寻吐槽说道,“谁要是敢说去河里抓鱼,去山上打野兽,我这就让你们去抓鱼、打野兽,真以为没油没盐的鱼能吃,真以为野兽好打?”

  总有人以为如今的‘生态好’,觉得古时候河里全都是鱼虾,山上遍地都是野兽。

  稍微正常一点的人也都能明白,真要是如此的话,就不存在易子相食、饿殍千里的事情了。

  人饿急了连人肉都吃,还会想着不去河里抓鱼、不去山上打猎物?

  朱棣就更加奇怪了,“现在也没看到野菜,他们能找到些什么?”

  “草根。”马寻一下子来了灵感,说道,“回头让你们忆苦思甜,苦你们是没吃过,你们父皇吃过。草根、搀着糠的饼,桑榆叶、树皮、观音土,都让你们尝尝。”

  听到马寻这么说,朱樉等人脸色都变了。

  其他人可能是开玩笑或者是吓唬他们,但是他们也可以保证,自家这位亲舅舅能做得出来这些事情。

  有些东西听着就让人觉得害怕,也不会产生什么好奇心之类的。

  只是照现在这样的情形来看,这也是根本就没办法拒绝的事情了。

  没什么可说的了,只怪自己有一个舅舅,还是吃过苦的舅舅。

  更要命的是这个舅舅富贵了还不忘本,总想着教育好外甥们。

  马寻就语重心长的说道,“你们只吃一顿、两顿,就是图个新鲜、有趣,可是百姓是常年这么吃。”

  朱樉小声说道,“我们不图那个新鲜。”

  朱棡和朱棣也在点头,他们开始羡慕朱橚、朱桢几个了,说到底就是老五他们岁数小这一次没跟着一起回老家。

  马寻随即看向朱守谦,说道,“铁柱,这么一直都不说话?”

  “舅爷爷,我听着呢。”朱守谦连忙开口说道,“我都听着,都记心里了。”

  相由心生,这个朱守谦虽然只有十一岁,可是看着神情有些阴翳。

  这孩子也缺敲打,虽然是被朱元璋、马秀英安排在皇宫,可是这孩子的母亲是一个满腹怨言的怨妇,给孩子灌输的也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好好的孩子都要给教坏了,两面三刀、阴沉刻薄,这可不行。

  正经算起来这可是老朱家的长房嫡孙,可不能重蹈覆辙了。

  不只是重蹈朱文正的覆辙,更不能重蹈历史上靖江王朱守谦的那一系列覆辙。

第164章 回乡的仪式

  距离相对较近,又是统治的核心地带,所以即使是第一次带兵,朱樉等人也能表现还算不错的完成任务。

  这一路不需要剿匪,不需要担心敌人袭营,甚至还有地方官员、士绅想要来讨好。

  速度慢是慢了一点,不过眼看着就要到达凤阳了。

  马寻有些期待了,希望接下来能够给外甥们好好的上上课,提升一下他们的道德水平。

  朱樉等人显然没意识到马寻想要给他们安排一些事情,经过了最初的激动、慌乱,他们现在也就是平常心了。

  只是领兵行军而已,实在不算什么,也不值得他们一直激动。

  眼看着就要到凤阳了,马寻现在也在等待着一些人的到来。

  赵大勇出现了,跪在马寻跟前说道,“标下等已查出原民欺压、凌辱迁民事件十一起,勋贵侵地三桩,以陛下邻里故旧招摇者七人。”

  马寻表现的非常平静,对于这些事情他好像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可奇怪的,好像也没有因此生气。

  这就是人性,出现这类情况甚至可以说是早就在预料之内了。

  相信不只是马寻有这样的认知,朱元璋、朱标等人也会想到这些事情的发生。

  马寻随即问道,“这些案情出现,就没有百姓报官?”

  赵大勇谨慎的回答说道,“标下等也曾私下查问,凤阳知府似是畏惧勋贵不敢接案。更有甚者,有陛下昔日旧邻为官员贵客。”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马寻这个皇帝的小舅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民成为了大明的徐国公,成为了绝大多数的人都要仰望、讨好的对象。

  所以在凤阳,有些人现在也算是‘一飞冲天’了。

  朱元璋昔日的一些邻居,或者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面对一些人的时候可以趾高气昂。

  他们可是和当今圣上可是说过话、关系莫逆,他们有能力去和皇帝说话,家里还有皇帝赏赐的衣物、粮食等等。

  你别管这些人说的话有几分真假,可以肯定的是有些人还真的不敢冒险。

  朱元璋的出生地就是在凤阳,有些人就是他昔日的邻居,这就是事实。

  至于现在还有没有联系,或者是不是真的被皇帝尊重等,那就是另一回事。

  而这些昔日的邻居为何当初没有跟随朱元璋征战天下,或者是这些人有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那又是其他的事情了。

  马寻看着非常平静,现在只需要等待着一些事情展开也就行了。

  “舅舅,该到凤阳了。”朱樉看着有些疲惫,有点心力交瘁了,“父皇和母后吩咐了,我们回凤阳后立刻斋戒、沐浴,随后祭陵。”

  马寻自然知道这事,不过问道,“该怎么祭陵,你们几个商量了吗?”

  朱樉下意识的回答说道,“有礼部官员随行,他们知道祭陵的仪程。”

  马寻的脸色就不是很好看了,随即语重心长的说道,“老二,你现在岁数小,我也不说你。你记好了,朝廷仪程归朝廷仪程,人心、礼节归礼节。”

  马寻继续说道,“按照礼部的礼仪,这就是亲王祭祀我大明仁祖淳皇帝陛下。你们这些当孙子的,就是去一趟祭殿就了事?”

  朱樉也愣了一下,连忙说道,“还请舅舅指点,我实在不懂这些。”

  朱樉这样的态度也不让人意外,鱼头对着谁、敬酒的时候杯沿是不是低一点,这都是有讲究的,有些人就是不学这些,也不在意。

  可是祭祀这些事情,很多的时候都是晚辈跟着长辈在学,默默的看着、记在心里。

  等到有一天长辈不在了、晚辈长大了,那就是这些昔日的晚辈带着子嗣,用着当年跟着长辈学的礼仪在祭祀不在的长辈了。

  马寻就说道,“回了凤阳,沐浴斋戒这些不用我教。你们记好了,不管以后是你们谁回来,一定要请刘家兄弟、汪家兄弟陪祀。”

  想当年朱五四一生搬了四五次家,辛辛苦苦为地主种地,却连巴掌大的一块自己的地都没有挣下。死后就是连埋身之地都没有,地主刘德可不愿佃户埋在他的地里。

  刘继祖,这就是当年看朱元璋弟兄可怜,拿出自己土地让朱元璋父母、兄长有地方可以埋葬的地主。要知道朱元璋一家,可不是他的佃户。

  而邻居汪干娘看朱元璋可怜,为他置办礼品、让儿子亲自护送,这才让朱元璋可以在皇觉寺成为小沙弥。

  现在刘继祖不在了,但是他的儿子刘英还在。汪干娘早年也去世了,而她的儿子曹秀被朱元璋收为亲卫,改名汪文。

  现在刘英是皇陵祠署令,汪文是皇陵祠署丞。

  而当年是朱元璋一家地主的刘德还没有死,不过朱元璋也懒得计较了,这多少也是看在刘继祖的份上。

  马寻表情更加严肃,说道,“你们现在是皇子,祭祀好仁祖陛下之后,务必去拜祭你朱家的恩人。刘大爷、干娘,你们都要亲自去祭拜,明白吗?”

  刘继祖现在还没有被追封为义惠侯,应该是要等到明皇陵初步完工才能封侯。

  毕竟皇陵的建设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到时候朱元璋肯定是要亲自过来的。

  朱樉连连点头说道,“舅舅教训的是,我记下了。”

  “不是你记下了,是记清楚了!”马寻说道,“刘家兄弟、汪家兄弟,那是你父皇的兄弟,是你朱家的恩人。你们谁要是敢不尊长辈,态度倨傲,我得收拾你们。在其他地方我管不上,在凤阳你们几个收敛点。”

  朱樉连忙点头,在凤阳老家确实不能张扬,要不然会非常的难看。

  不只是舅舅可能会让他们难看,而是回到了京城之后,父皇母后肯定会让他们难看。到了那时候,就算是皇兄大概率也是不会护着他们了。

  马寻继续谆谆教诲,说道,“既然你们回来了,务必是要去看看昔日旧邻。这不是你们要面子,是给你们父皇母后长脸。你们现在是皇子,也是朱家的颜面,别让人说我姐没教好子嗣。”

  朱樉连连点头,只是忽然间觉得有些不对劲,这明明是朱家的事情,怎么好像又和马家有关系呢?

  虽然觉得不对劲,但是朱樉也不敢说出来,舅舅说的有道理就行!

  不夸张的来说,思想教育课就这么开始了,这可是马寻在意的关键。

  既然已经到了凤阳,朱樉也主动下令大军停歇,要开始整顿一下了。

  行军的时候可是不穿甲胄等,但是这也就是针对于行军的过程中。

  现在既然进入凤阳,尤其是有一些地方官、乡绅等迎候,那么有些队伍就需要打出仪仗、甲胄鲜明。

  该有的仪式还是要有,该有的威风也需要有。

  马寻还是稳坐钓鱼台,等着好戏上演。

  锦旗招展、枪如龙、马如龙,秦王、晋王和燕王、靖江王在徐国公的护送下回到了凤阳。

  不少地方官员和士绅等纷纷出城迎候,这时候自然少不了一些乡老,或者是朱元璋昔日的旧邻等,肯定也都是要出现的。

  这些人自然是排在前面,不过在这些人身后,还有一些看热闹的百姓,穿着就没有那么考究了。

  只是对于一些官员来说,他们肯定不希望有碍观瞻的百姓这时候出现,影响他们的官声、政绩。

  所以有些差役都是有任务的,维护秩序是一回事,驱赶那些衣不蔽体的百姓就是另一个任务。

  前方的仪仗在开路,朱樉带着亲王该有的矜持缓缓驱马上前,准备接受凤阳官员的参拜。

  忽然间从人群冲出来十多个人,领头是是四五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只不过有着精干的样子。

  土生变故,自然有人想要维持秩序、保护秦王等。

  马寻大声喊道,“退下。”

  侍卫们急了,得保护秦王啊。

  “请殿下做主!”

  “请殿下为我等伸冤!”

  “陈知府与劣绅沆瀣一气夺我家产!”

  “青天大老爷为我做主!皇帝侄子抢我女儿,请老爷做主。”

  皇帝的侄子?

  皇帝的侄子是朱文正,死在了桐城。朱文正还有一个兄长,早年逃难的时候死了。

首节 上一节 118/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