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大明第一国舅 第133节

  另一方面就是常婉即将正式被册立为太子妃,作为太子的小舅子们,常茂等人自然也被人观察着、评论着。

  能力平庸、没有心机,看起来根本就成为不了太子的臂助。

  尤其是看看大明的初代国舅爷,能力和品行都不用说,这么一个文武全才、贤良有德的国舅,几乎是常茂三兄弟无法企及的。

  马寻仔细一想,更加无语了,“他想要出风头,然后就踩着我?这小子是真的白疼了,就想着美事!”

  别看马寻似乎是在吐槽、抱怨,可是就算是何大都能够听出来马寻对常茂的喜爱。

  就算不是亲舅甥,常茂这小子也一点都不见外,只会对马寻耍心眼。

  而马寻也不介意常茂有些坑,这是亲近的小辈在瞎胡闹而已,甚至有些时候还会配合一下。

  这待遇是徐允恭根本没有的,邓镇那小子就算是嘴巴甜,马寻也不会对他像对常茂那样自然的说话、教育,或者打骂。

  包括汤鼎等人都是一个样,马寻真正喜欢的晚辈们除了几个亲外甥,也就是常茂三兄弟了。

  怎么可能做到真正的一晚上端平呢,毕竟常茂这几个小子是马寻最初入京的时候就往来的多、相处的好。

  回到书房的马寻刚准备歇息,徐蛾就过来了,“老爷,太子殿下送来了诗题、词牌名。”

  马寻顿时一个头两个大,他现在几乎是大明第一词人了,估计朱元璋和马秀英都眼巴巴的盼着他再作一首佳作。

  提前给了命题是让他做些准备,到时候朱标装模作样的选定命题考校一下在场士子的文采等。

  马寻要是‘七步成诗’,那就是一场文坛盛宴,到时候就是千古佳话了。

  让我当考官,还让我下场考试。让我出考题,还让我当阅卷官,这作弊作的一点都不带演了。

  最主要的是别逮着我一个人坑啊,我只是陪同踏青而已,怎么还要让我作诗作词呢?

  大明初代文抄公看着词牌名和命题在犯愁,诗词我只会背,真的不会作。

  可是大家的一些殷切期盼,更是让他感觉到如坐针毡。

  这是真的有些为盛名所累了!

  我也没有想过要在文坛有所建树,可是现在偏偏就给架到这个位置上有些下不来台了。

  愁眉苦脸的马寻还在想着破题的方法,而刘姝宁则是让人不要去书房打扰马寻的创作。

  这都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想要有着传世佳作,除了需要才学之外也需要灵感,外人不能打扰。

  “一个两个都坑我。”马寻抓耳挠腮,“外甥们只想着坑我这个舅舅,觉得拿我扬名最合适了!”

  常茂是想要‘斩了’马寻展示自己在勋贵二代当中的第一武力。

  朱标这个亲外甥是希望他来命题让舅舅再有传世佳作,到时候他就可以题词、提名,文名进一步的天下传颂。

  这些外甥们,才是真的坑!

第183章 见贤思齐

  要说大明开国七国公、二十八侯、三伯,现在最轻松的是刘伯温,因为已经致仕了。

  其他人现在都忙,身上基本上都有本职工作。

  马寻可能也是个例外,身上的官职很多、差事看起来不少,可是和其他公侯相比,他不坐衙、不理事。

  看着是富贵闲人的样子,只是好像什么事情也都要掺一脚,他只是不管一些具体的政事而已。

  算不上是救火队员,现在的他是哪里需要往哪搬的砖。

  五十九岁的广德侯华高来到了徐王府,他是和县人,当初跟着俞通海等人在巢湖当水寇,随后投奔朱元璋。

  这人早期有不小的战功,只是在开国后就变了样。

  只要一遇到打仗就动辄称病不接受任务,让他练习水兵就以不习惯为由而推辞掉了。

  其他的勋贵大臣现在基本上也都有任务或者巡边,唯独华高不听调遣。

  朱元璋对他也无可奈何,因为华高是故旧只能宽容,也因为这人胆子看似有些小,而且没有儿子只有侄子。

  现在的华高就赖在京城,请求宿卫皇城。

  “国舅爷。”华高看到马寻就忍不住抱怨起来,“陛下差遣你护卫太子殿下踏青,本部兵马都还没调遣吧?”

  马寻都愣住了,问道,“保儿没有派遣兵马?”

  喜欢摸鱼的华高想了太多的理由,唯独没有想到马寻居然一脸错愕的说出这般话语。

  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啊,只可惜这位徐国公是国舅,帝后和太子又都无比亲近,其他人这么做肯定是渎职,但是马寻这么做没人觉得是失职。

  羡慕肯定是羡慕不来了,就算是心腹故旧,那也是臣子。

  而有些人虽然是臣子,不过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

  华高虽然无奈,还是解释,“曹国公忙于大都督府的事情,再者他也不好僭越。”

  明明是马寻护卫太子踏青,李文忠直接安排兵马护卫,好像是有些不太合适。

  马寻也不觉得尴尬,他在军事方面的能力不足,很多人都是心里清楚。

  有些事情他也有自信,就算是现在自己没安排,朱元璋和马秀英肯定私下安排好了,说不定是朱标自己亲自安排。

  真要是马寻大包大揽的全权负责,估计朱元璋那一家三口心里反而没底了。

  “我一会儿就叫文英过来。”马寻说着就对徐蛾说道,“让何大去找一下文英,问问太子踏青的兵马护卫情况。”

  徐蛾也不多说什么,这可是大事情。至于自家老爷是怎么样安排的,那就和她没有什么关系了。

  华高自然的伸出右手,说道,“国舅爷,劳烦给老朽诊脉。”

  麻木的马寻简单的切了切脉,问道,“广德侯,这是有什么心思?总不能是想要北上吧?”

  华高立刻摇头,他可不想去打王保保,“早年困苦身子虚,年轻时候打仗又受了不少伤,那会儿血流的到处都是,身子一下子亏空的厉害。”

  听到华高这么说,马寻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华高说的好像有些道理。

  就好像是秦叔宝一般,年轻的时候确实英雄无敌。可是年纪大了之后身体迅速垮掉,说到底还是早年受伤多、没有休养好。

  现在的华高就是如此,他到底是真生病还是假生病,大家心里都没底,总之只要让他办事,马上就病的起不来床。

  马寻随口说道,“广德侯也无须忧虑,脉象还算不错。就是有些迟滞,估计也是岁数的原因。”

  五十九,在如今这个年代不算大,但是绝对谈不上年轻。

  华高热切、期盼的看着马寻,“国舅夫人有喜,还是国舅爷的法子厉害啊。”

  马寻好像有些理解了,不过华高继续问道,“国舅爷,可怜老朽尚无子嗣。就看在老朽早年为上位鞍前马后、受伤无数的份上,您传我生儿子的法子好吗?”

  看着华高都要哭了,马寻连忙说道,“法子也没有藏着,好些人都懂。”

  华高不认可的说道,“郭二都有了子嗣,汤大嘴的妻妾接连有身孕,还不是国舅和他们亲厚才传的秘籍吗!”

  马寻觉得自己可能以后真的要被供在庙里了,到时候是送子观音和马皇后在正殿,他这个马国舅就是旁边的陪祀。

  刘姝宁怀上了,这个事情自然没有广而告之,可是有心人通过种种线索也能分析出来。

  本来这也不算什么,结婚一年、又是适龄,有了身孕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偏偏就是马寻那一套备孕的法子好像有些作用,让郭英、汤和这些原本子嗣有些艰难的,提前开始了厚积薄发的样子。

  甚至包括朱元璋,这本身就是他自己的本事,偏偏现在有些人牵强附会,觉得那是马寻的一些法子好用。

  天可怜见,真的要是百试百灵,我就不会被催了一年了!

  看到华高都要哭出来的样子,马寻只能说道,“法子一会儿我整理一番,让人送去您府上。只是说好,有没有用不能确保。”

  这只是优生优育的法子,这可不是百分之百的确定。几百年后在电线杆子上还贴有很多小广告呢,医学发展那么快,依然有人因为这些事情困扰着。

  华高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我迟迟不愿出去,就是怕断了香火传承,要不然也无颜去见列祖列宗。”

  没有儿子,这对于不少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可是华高也不能这么认为吧。

  他是没儿子不假,可是有侄子。不过爵位这东西,肯定是不能传给侄子。

  这要是人没了,爵位到时候也就没了,一辈子辛辛苦苦的打拼,也只是为侄子挣了个正四品的指挥佥事。

  马寻只能劝着说道,“广德侯用不着急,才五十九而已,六十多、七十的也能生。”

  华高压低声音,小声问道,“那能否劳烦国舅爷去我家里看看,我肯定是没问题,说不准事情出在我那些妻妾身上。”

  马寻平复心情,妻妾好几个都生不了,这事情还能赖在别人身上?

  “广德侯想多了。”马寻就笑着说道,“说不定就是早年忙于征战耽误了,只要现在心绪平稳一点,事情说不定有转机。”

  好不容易才将想要赖着不走的华高给打发走,马寻这才算是松了口气。

  这叫个什么事啊,我堂堂徐国公、大明第一词人、大明第一神医,什么时候变成了主治不孕不育了?

  这事情虽然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不过马寻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一些备孕的法子等,他也确实没打算藏着掖着。

  马秀英那边一直都是在整理成册,说到底就是这些法子不一定是百试百灵。

  不过只要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那就是有了价值。

  沐英带着沐春来了,“舅舅。”

  “舅爷爷。”

  “沐春,过来。”马寻看着胖嘟嘟的沐春,笑着招手,“快些让我看看,这是长胖了多少!”

  虚岁七岁的沐春跑了过来,“舅爷爷,我也要跟着练兵!”

  马寻就笑着鼓励,“先读书,再练兵。明白了一些道理才好知晓军事,现在不急着练兵。”

  沐英也是能文能武的典型,虽然现在还没有爵位,可是只要给他机会,战功很快就会有的。

  都说李文忠军事才华卓越,沐英也并不会逊色,他缺少的也只是一些机会。

  沐英就笑着对沐春说道,“就听你舅爷爷的,让你读书总是偷懒。看看你舅爷爷,文采惊世不说,战功也卓著。再看看你二伯,他的文采多厉害!”

  沐春若有所思,他的父亲就是文武全才。而他的二伯曹国公李文忠,那是天下闻名的名将,很多大儒也都喜欢这位曹国公。

  包括太子叔父,更是出口成章、饱读诗书,也经常教他读书读兵法。

  现在这个舅爷爷同样厉害,虽然沐春不打算学医,可是他也想要像这个舅爷爷一般诗词天下第一、战功就算不是第一也不能差了啊!

  沐春一脸严肃,“我回去就好好读书,我就像舅爷爷看齐!”

  沐英很开心的说道,“见贤思齐,你就该有这样的心思。身边都是些品德高洁、能力出众的长辈,又都爱护着你,就该好好学习才行!”

  马寻有些宠溺的说道,“孩子还小,不说这些。踏青的时候带着他,我就是问问踏青兵马护卫的事情安排了吗?”

  沐英都忍不住想要吐槽了,他的这位舅舅看似公允,可是对待晚辈甚至都不算表面严厉。

首节 上一节 133/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