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大明第一国舅 第135节

  朱樉几个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这个时候自然也只是负责点头表示认可了。

  虽说有些事情看似和他们无关,不过朱樉等人也有着一些不一样了体验。

  以前的他们是皇子,走到哪里都是被人恭维着、讨好着,那是因为他们的身份。

  但是这一次回到了凤阳就不一样,稍微做了点事、见到了一些人。

  现在有些百姓就在夸奖这几位皇子年少英武,夸赞他们睿智公正,这些事情是他们以前从未有过的体验。

  说到底就是以前的那些夸赞只是因为身份,而现在对他们的夸奖除了身份,更多的还是因为做的事情。

  这对于朱樉几个来说就不同了,这是前所未有的新鲜事,这也给了他们不少的成就感。

  权力带来的快感暂且不说,原来踏踏实实的办事真的能够得到百姓的肯定。

  甚至在他们所办的那些事情当中,很多都不需要亲力亲为,也没有出多少力气。

  可是依然让百姓们交口称赞,父皇的那些乡邻故旧旧暂且罢了。偶尔下乡去了田间地头,一些百姓知道他们的身份除了惶恐,还少不了真心的称颂。

  看着这几个外甥激动的样子,马寻心情还是非常美好。

  有些时候少年人就是缺少了一些肯定和鼓励,有些时候他们需要的就是尊重。

  如果现在的一些经历能够让朱樉等人心中萌生仁善的种子,那么马寻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如果他们能够知道民生之艰,少做一些残暴、劳民伤财的事情,那真的就是社稷之福了。

  马寻心情好,外甥们的表现不错,那就要奖励,“这一次我要节制留守司,你们三个就在我手下任大将。”

  虽然是过家家一般的‘节制’,也只是玩闹一般的‘大将’,但是足以让朱樉等人激动。

  凤阳是中都,地位不同。

  所以凤阳留守司的长官是正二品的留守,这放在其他地方就是都指挥使,也就是一省的军事主官了。

  这是与布政使、按察使并称的三司,是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而且按察使还是正三品,品级不如都指挥使。

  尤其是现在武将强势,现在很多地方政策也都需要配合军事,都指挥使掌握着一省的生杀大权,这也是不为过了。

  朱樉立刻踊跃自荐,“舅舅既然是正留守,那我就是副留守。”

  “舅舅,给我个指挥同知。”朱棣也抢先说道,“我主管骑兵,给我个骑兵总管的职权!”

  朱棡非常不高兴,“得先让我选了差事,然后才轮到你。”

  马寻乐呵呵的看着,忽然说道,“我只是节制留守司,我堂堂超品的徐国公,怎么在你们这一通折腾就给贬成了正二品的留守了?”

  朱樉等人愣了一下,随即讨好说道,“正留守到底是谁,还不是舅舅一句话的事情!”

  马寻看着朱樉,语重心长的说道,“老二,我知道你没坏心思。这话要是传出去了,我得立马请罪、自污,我家的大门就再也不能关起来。”

  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的朱樉继续讨好,“舅舅就是愿意瞎想,父皇不至于如此。再说了,母后和皇兄也护着您呢。”

  朱棡和朱棣也都在点头,这又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么说,私下里说说不要紧。

  再说了,就算是当着父皇母后的面,他们也都敢这么说。

  舅舅身上的太保的加官,那可不就是他自己当初‘口无遮拦’开玩笑,结果被父皇母后立刻接茬安排上了。

  马寻也不管那些,说道,“你们几个先摸索一下,现在岁数还小,不要拘泥于一种兵种,你们该是运筹帷幄的大将。”

  “大将就该冲锋陷阵,像常大将军那样。”朱棣立刻提出反对意见,“我还是仰慕常大将军,徐大将军打仗太稳了。”

  马寻就看向朱棣,你未来的老丈人可就是你自己在编排啊。

  朱棡也说道,“徐大将军打仗太耗心神,我也学不来。反正给我什么兵都行,就是要人多、要做事才行。”

  这是一个‘实干派’,打仗自然是他所期待的事情,可是更向往指挥千军万马。

  朱樉看似就是没什么追求了,他这个诸王之长有些时候就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甚至不如弟弟们可以去选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马寻打量一圈后才问道,“铁柱呢?”

  “装病呢。”朱樉有些不高兴的说道,“让他去考察民生不是头疼就是腰疼,见了昔日旧邻也倨傲。”

  马寻的脸色立刻冷下来了,朱守谦这个皇侄孙还真是给教歪了,现在都有那么些烂泥扶不上墙的样子了。

  看着马寻抬腿就走,朱樉等人立刻幸灾乐祸了。

  铁柱要是以其他理由不去办事还好,偏偏就是装病,要知道舅舅可是大明第一神医!

  朱樉等人此前在京城的时候就算是逃学等也找了其他的理由,可以是事假、可以是一时糊涂贪玩,反正唯独不敢装病。

  看着紧闭的寝殿门,朱棡和朱棣一下子从马寻的左右两侧冲出去,直接抬脚就踹。

  朱守谦到底是靖江王,还是一切待遇都和亲王一样的郡王,品级等就是比马寻高,而且这是宗室,马寻是外戚。

  朱棡等人就没有这个顾虑了,他们是正经的皇子、亲王,辈分上还是朱守谦的叔父。

  朱守谦慌忙坐了起来,寝宫里的太监、侍女全都跪了下来。

  “听闻靖江王殿下病了,臣心中忧虑。”站在寝宫门口,马寻开口说道,“还请殿下恩准,臣为殿下诊脉。”

  朱守谦连滚带爬的爬了起来,“舅爷爷,前几天我还病的起不了床,今天好了!”

  这拙劣的理由可不行,“既然前些天病了,那肯定还有病根。殿下,还是臣给你诊脉吧!”

  朱樉立刻冲了上前,直接拽住朱守谦的胳膊,“哪有那么多废话。有病治病,没病挨打!”

  朱棡也跟着说道,“你是堂侄,真说病了我们也不敢怠慢。现在舅舅给你看病,要是没病的话有你好看的!”

  朱守谦是真的要哭了,他这样的半大小子哪里考虑什么以后的事情。

  当时只是想要偷懒罢了,随便找个借口,这几个堂叔也奈何不了他,那些御医即使是看出来了也不敢多说什么。

  对于宫里一些人的心思,朱守谦自认为琢磨透了,这些人就是无过就是功。

  可是现在这个舅爷爷,虽然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舅爷爷,那也是能管着他啊。

  尤其是这几个叔父,一个个凶神恶煞、如狼似豺,都是等着收拾他呢。

  朱守谦拿出百试百灵的招式,立刻跪下,“舅爷爷,我知道错了。可怜我从小没有父亲教养,以至于好逸恶劳,一时想不开才铸成大错。”

  这一招对朱元璋是绝杀,认错、强调没了爹,隐晦表达自己性子也容易走极端,看你还敢不敢收拾我!

  马寻看向朱樉,说道,“去请陛下赐我的戒尺。”

  什么戒尺啊,那就是根棍子,被朱樉等人一直认为是专门用来打宗室子弟的棍子!

  而朱守谦觉得自己好像搞砸了,有些招式对皇祖父有用,可是对马国舅只能是适得其反了!

第186章 朱家子孙欠教育

  侄子是朱家人,外甥是外姓人,这一点朱元璋做的可是毫不掩饰。

  朱文正当初虽然犯下了大错,但是到底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所以即使人不在了,靖江王的王爵还是给了他的儿子。

  李文忠的军功非常大,不过到底是‘李’,所以只能是曹国公,以后会追封为王。

  至于沐英这个义子虽然是‘视如己出’,但是到底是义子。所以沐英到死,也就是西平侯,被追封为黔宁王。

  所以马寻对于自己这个徐国公的爵位早就满足了,真给他徐王的爵位,他早就牵着驴跑了。

  有些时候封赏太过就是灾祸,这一点很多人也都清楚。

  朱守谦现在就是被朱棡、朱棣按在地上,朱樉手持竹条在狠狠的抽着朱守谦的屁股。

  而马寻抱着镶金的棍子站在一边,面无表情的看着在哭嚎的朱守谦。

  “你爹当年就是对封赏不满,以至于酿成大祸。”马寻看着朱守谦,认真说道,“你不能引以为鉴,反倒是出言威胁,你好大的胆子!”

  朱文正是个人物,性格也极为执拗,朱元璋和马秀英都拿他没办法。

  朱守谦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只能求饶,“舅爷爷,我知错了。”

  朱樉似乎于心不忍,说道,“舅舅,就饶了铁柱这一回吧。”

  马寻没好气说道,“真以为我看不出来?他穿的这么厚,你倒是看着打的凶、打的响,真能给他打疼了还是打伤了?”

  朱守谦哭的更厉害了,“舅爷爷,二叔真给我打疼了!”

  朱樉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护着这个堂侄了,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都这个时候了就别实话实说。

  马寻也哭笑不得,熊孩子欠缺管教,“一会儿我就去信一封,子不教父之过。你父亲不在,你娘还在。教出来的什么道理,令她回中都!”

  朱樉几个立刻严肃侍立,朱守谦这个时候也是真的知道害怕了。

  儿子的表现不好,父母都有可能被牵连。

  马寻的意思现在就是很明显,朱守谦现在犯错了,这个当事人肯定直接打。而另一个缘由就是朱守谦的亲娘谢翠英了,这是要被马寻叫来凤阳了。

  别看谢翠英是三十来岁,在马寻面前那也是‘外甥媳妇’。让她回凤阳,那就是要当着祖宗的面管教她了,几乎就是责骂她不修妇德。

  朱守谦这下知道好歹了,哀求说道,“舅爷爷,饶了我这一回吧?”

  马寻低头看着朱守谦,严肃的说道,“你是宗室封藩,若是如此不法、纨绔,那是社稷祸事。家中不教好,该怨谁?”

  马寻随即看着朱樉说道,“让福成公主送铁柱亲娘过来。”

  朱樉脸色更变了,福成公主可就是朱守谦的亲姑姑,是朱文正的亲妹妹。

  朱棡也帮忙求情说道,“舅舅,不必如此吧?”

  马寻不高兴的说道,“这不只是国事,这也是家事。要不要请你们姑父来一趟,他德高望重,更适合管你们朱家的事!”

  朱樉、朱棡立刻偃旗息鼓,姑父要是来了的话,那就不只是姑父来了,是父皇母后都要跟着过来了。

  马寻随即说道,“你们上奏,奏请福成公主驸马王克恭、庆阳公主驸马黄琛回凤阳,任中都留守司。”

  朱棣小声说道,“舅舅,大姐夫还是有些本事。”

  福成公主的驸马王克恭不算是特别有能力,但是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勉强能算是独当一面了。

  马寻瞪眼,朱棣也偃旗息鼓了,这事情轮不到他们这些小辈说话。

  现在只能按照舅舅说的去做,父母和母后如何决定,那是他们的事情了。

  家中长辈们商议的一些事情,这些小辈们不好多说,有些时候也只能在旁边听着。唯一能够在这些事情上有些发言权的,也就是皇兄了。

  不过那位皇兄有些时候也是蔫坏,涉及到长辈们的事情就装聋作哑,绝对不会轻易表态。

  马寻这个神医圣手还是有些本事的,前些天还起不来床的靖江王看到了神医病就好了,哭了一场、出了一身汗、屁股被抽的一条条红印,就生龙活虎了。

  站在校场的马寻威风凛凛,一身华丽的甲胄站在校台上,看着三大亲王、一大郡王在习练旗语。

  打仗是很有学问的事情,在没有无线电等通讯手段的情况下,一个合格的将令最基础的要求就包括会旗语。

首节 上一节 135/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