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第21节
常遇春忍不住握紧马鞭,蓝玉这一下又心惊胆战了,姐夫的大耳瓜子可能要扇过来了。
常遇春没有急着进军营,而是领着马寻、沐英等人在仔细的巡视军营,不足之处也一一点出。
藏私是不可能藏私的,这都是小辈,常遇春是希望这些小辈们出息,更不能损兵折将、葬送儿郎们的性命。
在常遇春检查军营的时候,马寻也在注意观察着常遇春的状况。
历史上的常遇春忽然暴毙而亡,没有任何预兆。前一刻还得胜而归,下一刻就死在了军营。
有人说是卸甲风,意思就是太热出了很多汗,回到军营立即卸去盔甲,贪凉吹风,结果引起中风。
可是现在是在行军啊,不要说常遇春了,就算是普通的士兵都不穿甲,马寻在营帐的时候更是光着膀子。
现在的常遇春看着无比魁梧壮硕,标准的猛将模样,孔武有力、膀大腰圆。
回到了营帐,常遇春笑着说道,“此前收到家书,说皇后找到了国舅,俺们也都跟着高兴。”
常遇春随即问道,“听俺家那口子说,国舅时常带着常茂几个玩闹?”
“他们亲近我,我也喜欢那些皮孩子。”马寻看着常遇春,问道,“常大哥火气有些大啊,得去去火才行。”
常遇春哈哈一笑,“国舅还真是郎中。俺这些天心焦,嘴角都长泡了。不过也没什么,俺皮糙肉厚的,打完仗就好。”
带兵出来本来就压力巨大,更何况还处在战事的焦灼时期,大将的压力肯定更大了。
马寻就劝着说道,“常大哥无需多虑,有常大哥在、有徐大将军,元鞑子讨不了好。”
常遇春很自信的说道,“俺们是得给他们一口气灭了,明天你们继续北上去开平,俺们去庆阳。”
这么急?
马寻也连忙将常蓝氏的家书找来交给常遇春,他内心开始焦躁了。
战事紧急,碰了一面立刻就走,我还不知道你到底有没有病呢?
第31章 常十万
马寻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不只是因为天气热,而是心里急。
历史上的常遇春到底怎么没的,这也没有准确的说法,想要对症下药都难。
他只知道常遇春不出意外就是在这一次南归的时候没的,大概率就是在这柳河川没的。具体的日期他也不知道,应该就是这几天。
卸甲风,现在在行军就不会穿铠甲等,就不存在是卸甲风。
心梗?脑梗?心脏病?
可能让人猝死的疾病多呢,更何况马寻现在还不知道常遇春到底有没有病。
总不能直接跑到常遇春面前‘未卜先知’吧?
真要是那么做了,很有可能被打一顿。国舅也不能咒人,那也太没有教养了。
辗转反侧到大半夜,马寻觉得自己刚睡着,就隐约听到了动静。
他立刻起身,一边穿衣一边问道,“是常大将军那边开始了吗?”
何大就笑着说道,“天亮的早,现在是该行军了。要是战事紧急,说不定就要夜里点着火把行军、白天睡觉了。”
夜间行军的难度大,可是如果真的战事紧急,那也没得选。
忧心忡忡的马寻说道,“按理来说常大将军现在领军五万,肯定是不能一口气就出营吧?”
“俺哪知道常大将军如何安排,不过照常理大将军的中军肯定不会先走。”何大解释说道,“大将军要是动身,说不定要到巳时。”
大军凌晨四点左右就开始准备动身,常遇春的中军要到九点才能动身。
这也可以理解,五万大军不可能一窝蜂出营,这是一部部的不断行军。就算是在这柳河川,也不是五万大军都在这里,前后左右都有一些军队在行军。
有些走在前面、有些走在后面,大家按照顺序在行军。
马寻开口吩咐道,“让人去一趟常大将军营中,我们本就是晚动身,我去他营中观摩。”
何大立刻安排这些事情去了,他可不觉得突兀。国舅爷非常好学,这一路上总是在请教些打仗的知识,方方面面的都想要去学习。
天刚蒙蒙亮,何大回来了,“国舅爷,常大将军让你过去。”
带着刘璟,在沐英的陪同下,马寻到了常遇春的中军大营。
常遇春吃着肉,说道,“宰了几头羊,这一回破了开平抓了不少牛羊,俺随军带了不少。”
“全都送回去不现实,将士们吃了也就吃了。”马寻就笑着说道,“我要是哪天打赢了仗、有了俘获,我也留着先享用。”
常遇春调侃说道,“开平还有些鞑子娘们,有些有身份的俺没动。你要是不嫌弃,那边能见着女子。”
马寻顿时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行军打仗自然是不存在让女子随军,可是有些时候不会军纪太好,尤其是在破城之后更是如此。
何大闲不住,立刻说道,“大将军,俺家国舅还是雏。他大舅子就跟前,哪能说这些!”
常遇春看了看刘璟,随即对马寻说道,“小弟还真是本分,以前苦也就罢了。这都成了国舅,连个暖床的都没有?”
有这类疑惑很正常,马寻四处流浪的时候就罢了,那时候能活着、能吃饱就算是最大梦想。但是现在的马寻可是国舅,帝后对他的恩宠不断。
不要说给侍女开个脸,就算是先纳妾等等都没人说什么。
朱元璋现在严厉禁止官员狎妓,可是在秦淮河畔还有‘大院’,这就是‘国营妓院’。
各种青楼等等服务业也是有市场,毕竟这个行业自古有之。
马寻就笑着说道,“以后有机会倒是可以去青楼看看,到时候我也来一出勾栏听曲,听说不少舞姬歌舞不俗。”
常遇春哈哈大笑,只是好像没办法给马寻传授一些经验的样子。
刘璟也没有开口,主要就是青楼和妓馆还是有些区别。有些风雅之士还是喜欢去青楼,不见得就是为了那点事,这是去看歌舞的。
大快朵颐的常遇春擦了擦嘴,说道,“回了京城俺们再多说话,现在还是军务要紧。”
常遇春继续安排说道,“你带的那些人今天能歇一下,等我的后部都走完了,你们再动身。前头路不好走,人踩马踏都乱糟糟了。”
现在是特殊时期,一切都是以军务为先,自然也没什么时间好好的喝顿酒、聚一聚。
常遇春一身道袍,特殊一点的地方就是打了绑腿,不过这也是正常穿着了。
不是卸甲风,马寻可以肯定历史上的常遇春不是死于卸甲风,现在全军上下也就是极少数需要保持警戒的将士着甲。
其他人在这大热天的穿着甲胄,那就是在自己找难受,军纪再森严的部队也不可能这么做。
出身农家、当过强盗的常遇春能够成为大将,除了天赋之外,也是因为自幼就有着远大志向,他一直在勤学苦练。
刚刚大胜不久,常遇春也没有骄傲自满,他赢过的仗太多了,这一次还不值得他骄傲自满。
依然在安排各部行军,往来塘骑汇报的情况、信使等传来的情报等,常遇春都是仔细询问,处理这些军务也得心应手。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常遇春这样的人有天赋、更加努力,二十年的血雨腥风、百战余生,这才是如今的常十万。
“小弟不用担心,开平那边元鞑子基本是不敢来犯。”常遇春看了一眼身后的马寻,笑着安慰,“小弟只要镇守到九月就可功成返京。”
马寻实话实说,“不怕常大哥笑话,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我死了也就死了,要是上万将士因我遭难、连累皇后太子,那我就万死莫赎了。”
常遇春笑着安慰,分析说道,“元鞑子给我打怕了,这边他们是不敢来。”
常遇春看了看左右,小声说道,“还有一些元鞑子贼心不死,不过只是一些小的部族。有沐英几个去灭了,军功全都是你的。”
马寻顿时紧张,“常大哥怎么不清理干净?”
“几十、几百人的小部族成不了气候,我这大军要打大仗。”常遇春笑着开口,“这些事情小弟来办,陛下和皇后也会高兴看到你立功。”
马寻好像明白了,常遇春大概率是故意留着几个小部族,这是给马寻留下的军功。
手里一大批精锐野战军,你让我去打村霸,这是不是太过大材小用了?
私下里吐槽归吐槽,不过马寻也能理解大家的好心,一个个的都在为他封候拜将增加资历呢。
哪怕没有这些功劳等等也可以封候拜将,可是更加的名正言顺绝非坏事情。
常遇春擦了擦汗,说道,“俺马上就要动身了,小弟也回营歇着吧。”
马寻不放心的说道,“我现在也没事,就随常大哥走一段。在京城的时候都是嫂子在照顾我,常茂几个我也喜欢。”
常遇春就笑着点头,“也好,咱们兄弟虽是初见,倒也是一家。俺媳妇和皇后关系好,太子殿下又和俺闺女好,俺们是自家人。”
马寻开玩笑说道,“陛下给我指了御史中丞家的闺女,我知道不少淮西人不喜欢浙东人。还是嫂子、婉儿帮我,隔三差五的帮我给我那妻子叫出来。”
常遇春哈哈大笑,家书上都写的清楚着呢。
这位国舅称赞太子和婉儿金童玉女、整天带着常茂三兄弟玩闹,亲近的厉害。
要不然常遇春这样的人物,就算是对朱元璋、马秀英忠心,也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对马寻这么好。
你马国舅喜欢、照顾俺常遇春一家,俺常遇春自然要百倍照拂你马国舅!
第32章 坠马
大军开拔,常遇春的兵马在为了早一点赶赴庆阳而行军。
哪怕太阳毒辣,可是战机稍纵即逝,现在元鞑子不只是在庆阳负隅顽抗,元帝还在调兵遣将准备反扑。
在前线指挥会战的徐达压力很大,大明的万里长城在这一次的会战当中也有局部的败绩,手下大将也有被杀的。
而常遇春更加能理解徐达的紧迫,要是不能早点赶到庆阳,元人很有可能会反扑成功。
到那时北伐前期的战果很有可能荡然无存,到时候陕甘可能被元鞑子夺走,北平等地也可能再次被元鞑子侵袭。
那是谁也都不能承担的成果,庆阳会战的结果关系着大明北边的安宁。
赢了,元人基本上就再无力南下。在宁夏的王保保就是强弩之末,就会成为独木难支。
要是明军败了,元人就可以迅速的集结十多万大军开始彻底的反击。
哪怕是马寻这样对于战局一知半解的都会紧张,更何况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大将呢。他们手握二十多万大军,扛着大明北伐的重任。
蓝玉看了看马寻,得意说道,“俺姐夫比俺大十岁,你比俺小十岁,知道了吧?”
马寻开玩笑说道,“蓝大哥,你在我面前说这些没事。要是让你大姐知道这些事情就难说了,她到时候肯定要斥责你猖狂、跋扈。”
蓝玉色厉内荏的说道,“堂堂男儿,岂能如同长嘴妇一般告状!”
虽然和蓝玉也接触不多,甚至一开始也有点不愉快。但是在马寻看来,蓝玉这人也不见得有什么坏心思,就是有些跋扈而已。
马寻也不多劝什么,蓝玉有常遇春、常蓝氏管教。实在不行的话,以后还有太子朱标、太子妃常氏去管教。
蓝玉是太子妃舅舅也不行,在太子面前也只能是臣。
马寻也是这样的道理,就算是舅舅,真要是犯错了,太子该罚的时候还是会罚。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