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大明第一国舅 第23节

  紧张的马寻继续在忙碌着,看到常遇春呼吸还算平稳,他心里安稳了不少。

  沐英也松了口气,问道,“舅舅,大将军什么时候能醒?”

  “我也不知道,继续灌水。”马寻就开口说道,“再准备点浴桶,水凉一点更好。”

  用手背贴了贴额头,再用手掌心摸了摸常遇春的额头,马寻还是不敢大意。虽然常遇春暂时没有高热了,可是依然需要降温。

  马寻忽然想起来了事情,“军中的事情我不懂,只是这个时候快点让众将校安抚好将士。事情应该没有传开,不要让更多将士知道。”

  沐英连忙说道,“舅舅放心,这些事情肯定不会让众将士知道。”

  仔细斟酌一下,马寻继续说道,“派人急报陛下,不管是六百里加急还是八百里加急,事情得告诉陛下。让陛下再遣大将过来,大将军不适合领兵了。”

  沐英的心里都开始发颤,难道大将军救下来了,依然不能继续出征?

  不过虽然心里不安,沐英还是立刻安排人去做这些事情。

  常遇春忽然坠马本来就吓人,更何况现在还是马寻这个‘神医’的医嘱,更要去认真对待了。

  五万大军本来是要去庆阳参与会战的,现在领兵的大将倒下了,谁内心不惶恐呢?

  一些中低阶的军官不知道原因,普通的士兵更不可能知道原因,但是他们现在就是可以忽然间停下来了,还以为是天气炎热可以休息。

  但是有些高级军官知道情况吓人,有些作战计划等都有可能引起变化。

  六神无主的蓝玉还是在哭,他不明白为何姐夫忽然坠马,还这么凶险!

  更让他惊恐的事情就是姐夫依然没醒,呼吸也微弱。

  马寻心有余悸,看样子像是救下来了。可是他也不敢乐观,该降温继续降温,该救治继续救治。

  而到底能够救到哪个程度,谁又敢打包票呢。

  会不会有后遗症等,现在更不敢判断。

  好在目前来看是救下来了。

  应该是救下来了吧?

第34章 神医观星象

  知道常遇春坠马的众将校心中惊恐不安,只是好在那位国舅爷手段厉害,据说是救下来大将军了。

  抢救十多分钟,剩下的两个来小时就是在持续的给常遇春降温。

  虽然他依然没醒,不过呼吸平稳了。

  医官诊脉后,小心的对马寻说道,“国舅,大将军虽然脉象微弱,不过还算平稳,应该是没事了。”

  其他人都紧张的看着马寻,医官的话可以参考,但是只有国舅爷的诊断才是值得信服。

  马寻长舒一口气说道,“这就好,你在这里盯着。”

  蓝玉立刻扑了过来,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国舅爷,这庸医靠不住,还求您开恩救救俺姐夫!”

  其他的一众将校也都跪了下来,“还请国舅爷开恩,救救大将军!”

  马寻赶紧试着扶起来蓝玉,“我自然是在这里盯着,你快起来。”

  “国舅爷,您不救俺姐夫,俺就不起来。”蓝玉这么一个猛将要跪着,马寻真扶不起来,“俺信不过其他人,就信国舅爷的手段!”

  看起来有类似想法的不只是蓝玉,其他众将也都是差不多想法。

  甚至是医官也都有类似的想法,国舅爷肯定是杏林高手!

  马寻只能说道,“我自然是守在这里,你们也不用跪了。我还有事情安排,你们也各自归营。”

  沐英这个时候也开始驱散一众将校,救下常大将军是首要任务,可是军营各部也需要稳住。

  其实在医官诊完脉象之后,马寻心里就踏实了。他不是很懂脉象,不过明白医官这么说,常遇春应该是死里逃生了。

  坐在空地上,马寻对沐英说道,“取些纸笔来。”

  蓝玉讨好的说道,“国舅爷,可是给俺姐夫开方子?”

  “他现在用不着开方子,等他醒来再说。”马寻笑了笑,随即说道,“你去营中吧,你在这也没用。”

  蓝玉立刻摇头,焦急说道,“俺得守着姐夫,俺不能走。”

  既然不愿意走,那就留着好了。

  纸笔送来之后,马寻问道,“信使可回京城了?”

  看到沐英点头,马寻就继续问道,“常大哥现在不能轻动,就算是好了也要休养,是不是该派人去和徐大将军和文忠说一声?”

  沐英立刻回答说道,“舅舅想的周到,俺们这就去办。”

  旁边的刘璟不说话,因为在马寻急救常遇春的时候,沐英以及耿炳文、张龙、谢成、赵庸等人商议过。

  他们不只是派遣信使急报京城,也命人去报大将军徐达、偏将军李文忠、右副将军冯胜等人。

  李文忠应该只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就能赶到,他本来就是和常遇春一起解北平之围、攻取上都赶走元顺帝的副将。

  而从京城带回来新的旨意,哪怕是八百里加急,最少也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

  马寻开始奋笔疾书了,别人的字犹如楷字,而他的字特别好认,因为没有什么书法可言,而且巨大无比。

  毛笔字真难写,更何况还想要写小点,实在是强人所难了。偶尔写错了直接划掉,一张纸也写不了几个字。

  别人一张纸能够写完的事情,马寻最少需要两三张纸。别人写完信还要加印,马寻的字就特别好认,几乎不用加印。

  看着沐英将信封上,马寻说道,“派人去和常家嫂子说一声,常大哥并无大碍,只需要休养一些时间就好。”

  虽然先前派了一批信使,但是沐英等人毫不迟疑的继续再派一批信使。

  这样的大事必须要早早让陛下知道,事无巨细的都要让陛下了解,这样才好安排接下来的事情。

  有些虚脱的马寻毫无形象的躺在地上,累是一回事,精神上的疲惫是另一回事。

  好在此前的一些准备和努力是有价值的,常遇春应该是救下来了,有没有后遗症之类的暂且不知道。

  但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只要常遇春还活着,对于大明、对于朝堂,那都会有十足的影响。

  不明真相的将士们开心了,不用继续顶着酷暑行军,可以暂时歇息两三天。

  而知道原委的高级军官们忧心忡忡,时常会有人过来探望。哪怕只是远远的看一眼,也可以安心不少。

  只要常大将军还在,很多人心里就非常的安稳,这可是从无败绩的常胜将军!

  徐司马送来晚餐,说道,“舅舅,都这个时辰了,大将军也该醒了吧?”

  对于徐司马的小心询问,马寻说道,“他什么时候能醒我也不知道,医官那边怎么说的?”

  徐司马就回答说道,“医官说大将军脉象平和,就是弱了点。还是舅舅去把把脉,那庸医真的靠不住!”

  神医马寻也只能起身,他哪懂什么脉象啊,可是为了军心,他也只能去把脉了。

  看到马寻点头,不要说蓝玉喜笑颜开了,就算是沐英等人都跟着开心。只要国舅爷觉得大将军没事,那肯定就没事了。

  马寻心里苦,我以后就不只是擅长治疗气疾的郎中了,说不定还要被认为医术了得,其他的一些病也要来找我医治。

  可是我哪懂那么多啊!

  不过马寻觉得自己可以努努力,像中暑这样的一些急救办法可以整理成册、推广一下,这肯定是好事情,可以有利于保护军中将士。

  这些急救手段要是推广开来,民间也会有不少人受益。

  现在大多数的人都是户外劳动者,都做着一些高强度的体力工作,每年中暑的人不计其数。要是重度中暑,真的会要人命。

  力所能及的去多做些事情,这也是马寻对自己的小小要求,不能只是想要混吃等死、吃喝玩乐吧?

  天色暗了下来,蓝玉一边守着常遇春,一边在赶蚊子。

  沐英轻手轻脚的来到马寻旁边,“舅舅,要不要给大将军盖些衣裳?”

  马寻仔细想了想,说道,“还是再等等,我先前也怕他失温。现在不用怕,夜里反倒是好处。”

  沐英不懂什么叫做‘失温’,可是既然舅舅说了这样好,那就是好。

  侧耳听着的蓝玉更是喜笑颜开,这一次还好有国舅爷在,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蓝玉一开始对马寻的印象并不好,觉得这位国舅无非就是靠着皇后的关系才被重用。他也为沐英等人叫屈,那都是军中悍将,怎么就给国舅打下手了?

  而且仅有的几次打交道,他也觉得这个国舅爷不好相处。

  看着和和气气的,说话做事看着坦荡,可到底是读书人,太斯文了。对谁都是客客气气,别人为他做些什么肯定道谢。

  这国舅爷就不该来军中,应该去和那些文官一起。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国舅爷对他就是有救命之恩了,怎么看国舅爷怎么顺眼。

  蓝玉也轻手轻脚的过来,“国舅爷,您要不歇一歇?俺守着,俺姐夫那边有什么动静就叫你。”

  马寻也不推辞,说道,“那好。”

  蓝玉立刻说道,“俺让人给国舅爷支个军帐,睡着也踏实。”

  “天气这么好,和衣而眠。”马寻笑着开口,“好久也没看星星了,我看看星星。”

  蓝玉立刻懂了,拍马屁说道,“国舅爷不愧是饱读诗书,这是夜观天象吧?国舅爷,俺姐夫是大将,您瞅瞅他那颗将星还亮不亮?”

  沐英等人也立刻关心起来,舅舅哪能是真的在看星星,肯定是观星象。

  舅舅为何不选淮西人,偏偏选了刘伯温的女儿,就是因为她据说也懂堪舆之术,肯定也会观星象。

  这么一想,全通了!

第35章 醒了

  马寻可不是天文学家,做不出来观星象就能制定出年月、二十四节气等。

  他能认得北斗七星,牛郎星和织女星也能认得,其他的就认不出来了。

  办成了一些事情,马寻心里也安稳,睡眠质量就高了。哪怕蚊子不少,也不影响他呼呼大睡。

  虫鸣鸟叫让他醒来,这是一个踏实觉。

  蓝玉立刻谄媚上前,说道,“国舅爷,早饭给您准备好了。”

  马寻连忙客气说道,“蓝大哥用不着如此,我本来就依仗嫂子照顾,又和常茂几个关系好。”

  “他们是他们,俺是俺。”蓝玉不管那么多,连忙说道,“俺姐夫夜里睡的踏实,那庸医也诊脉了,说脉象平和,只是他怎么不醒?”

  马寻哪里不明白蓝玉的意思,只能开口,“那我先过去看看。”

首节 上一节 23/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