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大明第一国舅 第44节

  “调兵自然是要去大都督府,只是也该去兵部一趟。”何大解释说道,“不过国舅爷放心,兵部的那些人不敢说什么。”

  朱元璋自然会对带兵的将领有所限制,大都督府统领天下兵马,不过并无直接调兵之权。

  调遣之权由皇帝直接掌管,兵部在军队中有任免、升调、训练之权,看似是对大都督府有所限制。

  只是也别觉得兵部强势,现在的兵部并无权过问五军都督府各事务,,大都督府还可参与到明朝中央军事决策中。

  兵部尚书不要说在徐达、常遇春等人面前要伏低做小了,就算是在一些‘侯爵’面前,都要服服帖帖。

  得去要人、要钱、要物资,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看来是不进宫都难了。

  马寻等人在前面走,旺财就慢悠悠的跟在后头,这么一群人旁若无人的在成贤街走过。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学究叹了口气,这位国舅爷都到了国子学的门口了,偏偏就直接走过,半点都没有过问的意思。

  这可怎么行啊!

  仔细想一想,还是去求刘贤弟,让宋学士去和太子殿下说说。

  要不然真见不到那位国舅爷,送了好几次拜帖了。可是国舅府的那些人一律当做是攀附之人看待,没有赶人、骂人,可是肯定也没有和国舅说。

  堂堂正三品的太常寺卿兼国子监祭酒,和刘伯温、宋濂等人同时被征召,魏观算是明朝文臣中的大员了。

  只可惜这个身份在很多时候有用,但是在面对那些淮西人、面对外戚的时候,根本不够看。

  这位国舅爷,可是将李相国给‘斗倒’了!

  听说现在礼部收到了消息,陛下有意进封这为国舅为太子少师、徐国公,这是直接将李相国离开中书省的空缺给补上。

  李善长,那可是开国前就被封为宣国公,开国后为太子三少中的少师。

  可是现在说退了就退了,这个公认的文官之首离开了朝堂告老还乡。

  哪怕不少人都明白这是皇帝的意思,可是这其中那位国舅爷到底扮演了多重的角色,有没有推波助澜,谁也不敢保证。

  如果现在还将他当做乡野小民、对朝堂之事全然不懂,那不是看不起对方了,那是在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和性命冒险。

  马寻回到了家,看到刘姝宁在忙就问道,“在做什么?”

  刘姝宁笑着回答说道,“在查账。”

  马寻有些好奇问道,“家里现在有多少产业?”

  “在城外有三百亩地,在老家那边四千亩地。”刘姝宁喜笑颜开的说道,“姐拨了一间铺子给我们,可以做些产业。”

  马寻都吓了一跳,“这么有钱?”

  “是不少,也不算多。”刘姝宁开玩笑说道,“有些大富之家良田过万,店铺无数。”

  马寻一想也觉得有道理,他的产业确实不少,可是也谈不上特别多。

  刘姝宁笑着问道,“夫君先前出家的寺庙,有没有万亩良田?”

  “真有万亩良田的话,我就得在那打黑工了。”马寻忍不住吐槽说道,“和尚庙还是有钱有地,好多和尚劝人了却红尘事,结果一个个又富又狠。”

  刘姝宁抿嘴一笑,马寻的话虽然极端,可是在如今的年代也非常常见。

  一些寺庙隐匿人口、侵占良田等,而且还不纳税,所以现在朝廷在严格的限制一些佛教发展。

  这也不只是佛教,其他的宗教也好不到哪去,包括白莲教等等。

  这也不只是因为很多的起义都是借着宗教的名义,而是这些宗教真的很能敛财。

  刘姝宁在继续查账,马寻拿起毛笔看着眼前的纸陷入两难。

  让别人代笔的话肯定会被笑话,可是自己写还是要被笑话。

  还是自己动手吧,笑话就笑话吧,这是正事!

  要人、要钱、要物资、要地,要仔细的叙述要这些东西的原因,要得到皇帝的支持可不容易,哪怕是皇帝的小舅子,也不能肆意浪费资源。

  顺便再要些工匠,实验还要继续下去,这都得花钱,说不定短时间还看不到成果。

第66章 医务兵

  马寻再次进宫了,只不过不是去内城,而是难得的去了办公的地点。

  朱元璋的武英殿,这就是皇帝日常处理政事的地方。

  看到马寻,朱元璋心情很好,“你姐还在念叨你,说你出去了就不愿进宫。以前还能说你,现在你成家了,生怕耽误了大事。”

  大事是什么,大家也都心里明白。

  马寻就吐槽说道,“姐夫,不是我说姐的不是。她现在是朱家的人,再说我都成亲了,哪能天天被她管着。”

  对于马寻的‘大胆’,朱元璋是开心的。他喜欢看到马寻这样的亲近,而不是一直恪守本分。

  “她到底是你姐,照顾你也是应该。”朱元璋笑着问道,“这次来这里有正事?”

  马寻立刻说道,“上回说了准备教一教医官、医士,现在缺钱、缺人。地已经看好了,我准备在鸡鸣山下建学堂。”

  朱元璋诧异起来了,“建学堂?寻常的医官在太医院学,怎么就要建个学堂了?”

  “学的多,除了一些常规的治病之外,我想还是要多教人治伤、照料伤员。”马寻解释说道,“上回去庆阳,看到好多伤兵无人医治,我心里不免担忧。”

  朱元璋顿时脸色不好看了,“无人医治伤员?”

  马寻知道误会了,解释说道,“不是无人医治,只是那些寻常的医治方法效果不好。”

  接过马寻递来的奏章,朱元璋仔细的看着,眉头紧蹙。

  片刻后朱元璋才说道,“照你这么做,要的人不少,也要花不少钱。”

  马寻就说道,“总比兵死了要抚恤强,再说老兵也难得。就算是这样,我还担心人不够。”

  朱元璋自然也明白这些,现在军中的医官、医士本来就不算多。

  任何年代,医疗资源都会有所不足。

  马寻就说道,“我是这么想的,这些人跟着我学习治疗、护理伤兵,平常不去卫所。要是有战事,跟着大部队出发。”

  朱元璋立刻明白马寻的意思,这些专业的医疗兵平时训练、学习,不像那些卫所派来的医官、医士,学成了还要回到各自所在的卫所。

  马寻继续说道,“这些人要是学好了,我觉得能有大用。各地卫所缺人,只不过有大战的话,伤兵肯定更多。”

  朱元璋问道,“那就多要些人,都跟着你学就行。”

  马寻赶紧说道,“教不过来。本来还要让他们跟着太医学点治外伤的本事,还要学其他的东西,这不是一两月就能学成。而且学这些,也要花钱。”

  朱元璋就沉默了,虽然他现在坐拥天下,可是也时常感觉到钱不够用。

  仔细衡量片刻,朱元璋说道,“你要的钱多了,你这哪是教医官,这是要了个学堂。地给你、工匠也给你,学堂盖小点。”

  马寻想了想说道,“那我先要一点,要是看到了成效,陛下再看看能不能多给些?”

  朱元璋露出笑容说道,“好,真要是有用,到时候你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先给一笔启动资金,显然不会是马寻要多少给多少。要不然的话这哪是培训医官等,这是要建一个国子学。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朱元璋也觉得他这个小舅子虽然生活上不奢靡,可是真的敢花钱。

  随即朱元璋有些好奇的问道,“你要制火药的工匠做什么?”

  “对火药、火器感兴趣,找些人研究研究。”马寻回答道,“反正没事,看看能不能让火药厉害点。”

  朱元璋更加认真了,“你有法子让火药更厉害?”

  明初的火药基本上达到了黄金配比,马寻自然就用不着多费心去改良,但是有其他改进的地方。

  马寻说着自己的想法,“火药现在都是粉末,遇到了湿冷天、雨天就不好用了。我想想法子,看看能不能让火药成小颗粒,雨天也能用。”

  听到马寻这么说,朱元璋就劝了起来,“这事听着就不靠谱,先给你些人。找到了法子最好,找不到也不要为难自己。”

  这就是对马寻的关心了,朱元璋自然比谁都清楚火器的厉害,也明白火药的一些不足。

  火药问世这么多年,有些不足之处大家也都知道。可是能工巧匠多了,也没看到其他人找到方法克服。

  所以支持小舅子没问题,但是也不能给他太多压力。

  正事差不多了,朱元璋说道,“你要的人,这几天就让他们过去。到时候自然有人去找你,你去见见你姐。”

  马寻肯定没意见,“那我先走了。”

  看到马寻离开,朱元璋笑了起来,这小舅子越来越靠谱了,还知道找些事情做。

  给他安排好了一些事情,本来只是挂个名而已,不指望他真的做些什么。

  可是现在有足够的积极性,这肯定也是一桩好事情。

  看到马寻来到柔仪宫,马秀英很意外,“稀客,这倒是难得,没人叫你还自己来宫里了。”

  马寻连忙求饶,“我才出去多长时间?自从到了京城,我在宫里住的时间比在宫外多了不少。”

  马秀英关心问道,“有动静了?”

  马寻顿时害怕,“这才从成亲几天啊?现在要是有了身孕才是怪事。”

  马秀英也知道自己急了,不过还是催道,“抓紧些,家里就靠你传宗接代了。”

  马寻也明白这些,说道,“争取早些,我也在让姝宁多吃黑芝麻、红枣、花生,豆腐、猪肝这些东西。”

  马秀英立刻好奇起来了,“怎么个说法?”

  “为了生个健康的宝宝,得给她补充些营养。”马寻回答说道,“我也带着她散散步,让她多吃点鱼。”

  马秀英连忙追问,“吃鱼好?这些法子你记下来,到时候送到宫里来。”

  优生优育,这对于大明非常重要。虽然不见得这么做就能生出来天才宝宝,可是婴幼儿更健康,这不会是坏事。

  马寻问道,“标儿是不是也快要成亲了?”

  马秀英笑着说道“明年成亲,到时候你这个舅舅得去当媒人。我看那俩孩子,也都有些急了。”

  当媒人肯定用不着马寻,不过主礼应该是没跑的。

  马寻随即问道,“我刚才是去找姐夫了,准备弄些医治伤兵的事情。我也想过,要不然拉上标儿一起?”

  马秀英看着马寻问道,“你是怎么想的?”

  马寻就回答说道,“他是太子,现在地位稳固,威望也高。可是多些贤良、仁善的名声,总不会是坏事。”

  马秀英又问道,“太子权势太大,你不怕你姐夫多想?”

  马寻愣了一下,正常情况下皇帝会培养太子,可是也会担心太子权力太大、威望太高。

  不过随即马寻反应过来,“姐夫对标儿不一样,所以我觉得这么做,姐夫应该不会多想。”

首节 上一节 44/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