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大明第一国舅 第5节

  朱元璋恶狠狠的说道,“他不要,俺偏偏要给他!那是俺小舅子,还能委屈了?妹子,你大可放心。给小弟带回去,好好的教几年,以后能和俺们亲近。”

  马秀英担心的说道,“现在他也长大了,性子基本是定下来了。还是俺爹教的好,要不然小弟哪能这么有礼数、懂分寸?”

  朱元璋深以为然的点头,自家妹子说的没错,这就是丈人教的好!

  这些年朱元璋没少看到一些人得势后膨胀的样子,很多穷人乍富更是得意忘形、嚣张跋扈。可是小舅子呢,半点没有膨胀、跋扈的样子。

  小舅子越是有分寸、越是什么都不想要,老朱越是要给。原因很简单啊,那是妹子的弟弟,是妹子在娘家唯一的指望。

  以后谁要是再敢说妹子娘家没人了,就让舅子带头去打人!

  新的一天开始了,马秀英就听到了驴在叫唤,以及孩子们的吵闹声。

  “这驴有什么好骑的,骑高头大马才威风!”

  “给舅舅喂驴,不是让你欺负它!舅舅就这么点家产,你们还不仔细些!”

  马秀英推门而出,二儿子和三儿子心安理得的坐在藤椅上,指挥着老四和老五喂驴。

  两个丫头也没闲着,在帮忙切草、拌草料。

  那头驴叫旺财,是小弟的心头肉,拉着棺椁走了半年多才回到宿州,自然要好好照料。

  马寻也推门走了出来,连忙说道,“我来喂驴就行,你们歇着。”

  朱樉和朱棡一跃而起,殷勤说道,“舅舅,这般小事交给我们就行。舅舅大可放心,我们从小喂马喂驴,肯定能照顾好旺财。”

  在喂驴的朱棣不乐意了,驴是他和老五喂的,怎么功劳就是二哥和三哥的了?

第7章 护犊子

  马秀英找到了她的弟弟,朱元璋找到了他的小舅子,现在马太公也安葬了,那就要回应天府了。

  建国初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马寻坐在马车上,担心的问道,“姐夫是皇帝,这么点人就行了?”

  马秀英就笑着说道,“你姐夫带过兵,早年打天下的时候好些次都以少胜多,也都是他自己领兵在外。”

  听到马秀英这么说,马寻觉得有道理。打天下的时候,朱元璋没少亲自领兵。

  带着淮西二十四将南略定远、率部过江攻占应天府,和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等等,朱元璋都是领兵作战,他强悍的地方不只是谋略,军事天赋也点满。

  朱棣这熊孩子骑着骏马停下,“舅舅,我教你骑马!”

  话音刚落,朱樉冲了出来,“滚!”

  未来的明太宗(明成祖)抱头鼠窜,被二哥、三哥骑着马追赶。

  马寻有些羡慕的说道,“外甥们骑术都厉害,没少练吧?”

  朱标就笑着说道,“那会儿乱,我和弟弟们出生的时候父亲还在渡江打应天府。我们自小就勤练军事,从小穿麻鞋、裹缠腿,出行十分之七骑马、十分之三步行,还要在演武场上演练武备。”

  怪不得历史上的朱樉、朱棡、朱棣在军事上都有极其出色的能力呢。

  更准确的来说,朱元璋的儿子们或许残暴、荒唐,但是大部分都有不俗的能力,尤其是在军事方面更为出色。

  马寻看向朱标问道,“你呢?”

  “我也学些,只是不如老二他们。”朱标笑着说道,“我从小跟着大儒读书,除了诗书经义,其他就不如弟弟们了。舅舅,你看我白白净净,哪有弟弟们的本事。”

  马寻觉得朱标是在谦虚,“你这么说就不对了,你是太子,治国最重要。”

  马秀英立刻开心说道,“小弟也是有见识的,你回应天府之后就跟着标儿去读书。”

  陪太子读书?

  马寻连忙说道,“姐,我只是识字,我哪能读书!”

  马秀英立刻就说道,“就是识字,才要去读书!读书明理,咱们家诗书传家,祖上还是进士!”

  那都得多少年前了,那还是北宋仁宗时期的进士了。

  看到马寻不乐意的样子,马秀英继续说道,“小弟,你也得体谅俺。爹娘最是在意子女教育,俺一介女流就从小饱读诗书。你跟着爹四处漂泊,也识文断字,俺们家就该读书!”

  朱标在旁连连点头,他对于外公还是非常佩服的。

  自家老娘不只是饱读诗书那么简单,若老娘不是女子身,说不定这天下就姓马了!

  舅舅的字不堪入目,握笔的姿势都不对,字写的巨丑、巨大,但是舅舅识字啊。想想舅舅十来岁就四处流浪,那可不就是外公教的好、打的基础牢么!

  耽误了,如果舅舅好好读几年书,肯定就是大儒、博士了!

  朱元璋骑着马回来了,“看你们都在乐,说什么呢?”

  “说老四猖狂,还想教他舅舅骑马!”马秀英笑着说道,“一会儿你给他两鞋底子,小小年纪不知收敛,长辈面前也敢放肆。”

  马寻立刻劝道,“姐,老四也没坏心。我不会骑马,孩儿们都是想着要帮我。”

  朱元璋一听,更加觉得要打老四了,“小弟,听你姐的。老四是有些不像话了,他善骑术不假,也不该在长辈面前张扬!”

  马秀英就继续说道,“俺和标儿劝小弟去大本堂读书,让他跟着标儿。”

  老朱眼前一亮,说道,“好啊!标儿生长富贵、习于安乐,小弟知衣食艰难、品行端正,最适合跟着标儿了。”

  马秀英笑着点头说道,“俺也是这般想的,小弟虽然吃过苦、但是识字,又是标儿长辈,能跟着劝谏、管着。”

  马寻可不想陪太子读书,就说道,“姐夫、姐,我就是识字,跟着外甥怕误了他学业。”

  朱标就劝着说道,“舅舅不用多虑,我跟前有很多功勋道德老成者。大本堂又贮藏各种古今图书,诸名儒轮班为我讲课,还有国子监十多名才俊伴读。”

  马寻一听顿时更有压力了,“这,我这水平去了就是笑话。”

  朱标继续劝着,“舅舅,我是大明储君。要紧的是正心,心一正万事就办得了,心不正,诸欲交攻。我得用实学教导,用不着学一般文士光是记诵辞章。”

  朱元璋和马秀英更是欣慰的点头,他们的大儿子一如既往的优秀,见识也是远超同龄人。

  马寻忍不住看了看这位几乎算得上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太子,别看这位太子一言一行都像极了饱读诗书的儒生,可是做事的风格等等,和酸腐秀才完全两回事。

  追杀朱棣失败的朱樉回来了,“父皇、母后,马上就能过江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标,说道,“老大,你去安排吧。”

  朱标立刻跳下马车,一个侍卫立刻牵马过来。

  看着朱标娴熟的上马,潇洒的离开,马寻说不出的羡慕。

  朱元璋开心了,得意的说道,“儿子长大了就是好,能给俺办事了。船队过江、百官郊迎,都让俺儿子去办。”

  马秀英微笑点头,她和朱元璋的心思差不多,只要有锻炼的机会,肯定会毫不吝惜的让朱标去锻炼。

  太子嘛,肯定是待遇不同,大明朝堂的所有重臣身上都有东宫加官,也就是皇帝和太子共用一套班子。

  就是想要在朱元璋外出征战期间,由太子监国,方便各将军、丞相辅佐。

  朱元璋坐上马车,朱静茹立刻端来一杯茶。

  “小弟,你家旺财得收拾收拾。”朱元璋笑着调侃说道,“俺刚才去看了一眼,那赖驴又在偷懒了。”

  马秀英先护短了,“旺财怎么招惹你了?它岁数还小,现在歇歇不应该?”

  朱元璋看了一眼马秀英,说道,“旺财千里迢迢的拖着丈人棺椁回来,也是辛劳,看着它瘦成那模样俺也心疼。旁人家的公驴两岁了就该配种了,旺财现在只想着吃、只想着玩,这可不行!”

  马秀英瞬间明白,说道,“那是该收拾一通了,太不争气了!”

  朱静茹和朱静娴立刻捂着嘴在笑,父皇和母后哪里说的是旺财啊,是在批评舅舅呢!

  缩在马车里的朱橚就说道,“舅舅和蠢驴一样,就喜欢吃、就喜欢玩!”

  眨眼的功夫,马秀英一把将平时最为宠爱的小儿子按在腿上,直接扯掉朱橚的裤子,巴掌已经抡下去了。

  马寻连忙抢过在哭的朱橚,“孩子才多大,哪能打!说两句就行了,打哭了像什么样!”

  朱元璋立刻就出声,“小弟,你别护着这孩子!”

  马寻将朱橚护在身后,说道,“老五说的也是,旺财有些时候是蠢了些,还不准人说实话了?”

  马秀英和朱元璋都觉得好笑,小弟护犊子的德行和他们如出一辙。

  而马寻在这些天的相处当中也没有那么谨小慎微了,不管是朱元璋还是马秀英都是极其重视亲情的人,是真的将他当做了弟弟百般照顾。

  既然是这样,马寻当然也要护着他的外甥们了。

第8章 走亲戚

  皇帝离京半月,皇后以及太子离京十余天,但是大明国政没有耽误。

  朱元璋自任吴王的时候,李善长就是右相国。在建立大明之后,李善长又被授为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参与决定军国大事。

  此前朱元璋巡幸汴梁,李善长留守,一切事情都可以不经请示灵活处理。

  很多人都知道这位李善长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就算现在是文官,当初那些淮西的老弟兄都对他服服帖帖。

  李善长率领百官郊迎,露面的只有皇帝和太子。

  皇后带着其他子女直接入皇城,以及那个马国舅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小弟,你先歇歇。”到了皇宫,马秀英就安排说道,“一会儿给你找个地住下来,以后安心跟在俺们身边。”

  马寻觉得这不合礼数,说道,“姐,我好歹也是男人、成年了,哪能住宫里。”

  马秀英就说道,“能住,怎么不能住?一会儿带你去见姐夫。”

  看到马寻疑惑的样子,朱静娴就说道,“舅舅,母后说的是我们姑父。”

  马寻一下子明白了,说的就是朱元璋的姐夫李贞。如今的大明驸马都尉、镇国上将军、恩亲侯,也就是李文忠的父亲。

  马秀英笑着说道,“重八姐夫极好,孝顺友爱,敦厚节俭、可谓是宗族表率。你一定要跟着姐夫学学,有这么贤良的尊长,是福气。”

  马寻有些手足无措的坐着,因为他现在所在的地方是乾清宫,也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马秀英在忙着收拾东西,她的两个女儿也在帮忙打下手,就马寻无所事事。

  在许久的无所事事后马寻听到了脚步声,他立刻站了起来,朱元璋带着朱标回来了。

  朱元璋看到马寻后说道,“小弟,这皇宫气派吧?你安心住在这里,以后不用管吃喝之事。”

  朱标也笑着说道,“旺财也让人牵去御马监了,舅舅要是担心旺财,明天让人领着舅舅过去看看。”

  马秀英从屋里喊了一声,“重八,那袍子你还要不要?”

  朱重八快步走向里屋,“要,怎么就不要了?俺袍子好着,别给扔了。”

  朱元璋极为节俭、马秀英更是后宫典范。哪怕现在贵为皇后,每天仍亲自操办朱元璋的膳食,连皇子的饭食穿戴,她也亲自过问。

首节 上一节 5/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