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大明第一国舅 第74节

  看着常茂屁颠屁颠的离开,李善长等人都是在笑。

  常遇春看着粗人一个,可是心思细腻着呢,看看常家的小子就知道了。

  这是和国舅爷成了实在的亲戚,一点都不需要客气。

  马寻乐呵呵的解释说道,“那人不是我们淮西人,又在我跟前说保儿的不是,我这才懒得搭理他。”

  看看,这就合情合理了,根本让人挑不出任何的不是。

  李善长立刻笑着说道,“这倒也是,那人一向跋扈,稍微有点权势就得意忘形,落得如今的下场也是罪有应得。”

  汤和和唐胜宗都在点头,杨宪被诛杀,淮西的这些人可不会感觉到兔死狐悲,大家也根本就没有什么往来不说,甚至还会有一些利益冲突。

  汤和、李善长等人显然不是恶客,也不能就是在院子里说话,要不然旺财忽然嗷一嗓子,那就有些不对劲了。

  尤其是常茂那小子刚才说的话,要是继续在院子里,肯定会让人多想。

  常茂这小子虽然嘴上没把门,好在做事还算得力,看到众人入座,规规矩矩的端上茶,嘴巴甜也知道叫人。

  李善长开门见山,说道,“眼看着就要大封功臣,不知道国舅爷是如何想的?”

  马寻实话实说,“说起来也颇为惭愧,我早年不知道和皇后殿下有亲,一直在外流浪未曾为陛下效力。如今因先父、皇后的缘故,说是赐我爵位,实在汗颜。”

  李善长连忙说道,“国舅爷言重了,你巧施妙手医治皇后殿下与太子殿下,这才是社稷之功。”

  汤和和唐胜宗也都是连连点头,神情之中也是颇为认可,不觉得这是客套话,而是事实。

  李善长继续说道,“此前国舅星夜兼程率军驰援庆阳,军中上下谁不知道是国舅麾下的沐英、蓝玉奉军令先登破城!”

  唐胜宗也拍马屁说道,“庆阳之战实在打的太苦,徐大将军围城三月也没能破城,还是国舅爷用兵如神。不只是破了城,还擒杀了张良臣父子!”

  如果不是因为李善长一脸真挚,马寻都要认为这是在讽刺人了。

  打人不打脸,驰援庆阳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心里明白。

  汤和添油加醋说道,“也是小弟妙手仁心,要不然咱几个就要去祭拜老常了!”

  汤大嘴,你就别说话了!

  旁边的常茂用力点头,还是舅舅厉害。不只是打仗厉害,医术更是了得。

  不愧是大明第一圣手!

  客套完毕,李善长继续说道,“此前陛下曾经召老朽商议大封功臣之事,不过那已经是一年多前的事情了。如今想想,有些地方也觉得不合适了。”

  马寻闭口不言,这么敏感的事情,他的原则是能躲就躲。

  更何况有些人就是没安好心,这明摆着是想要拿他当枪使。

  这也没什么利益关系,凭什么为了你们的事情去冲锋陷阵呢?帮你们办好了事情,消耗的可是我的人情。

  这样的亏本买卖可不能做,这么点道理,马寻还是明白的。

  看到马寻闭口不言,有人显然是坐不住了,因为关系着自身的利益。

  唐胜宗装作好奇的问道,“李相,这能有什么不合适的?当初咱们这些人跟着上位打天下,命好的活到了现在,也都知道自己立了什么功,大致能得到什么爵位。”

  李善长叹气说道,“就说那冯胜吧,前些年是立了些功劳,现在看一看也是有本事。只是这人实在是猖狂,看看他做的都是什么事情!”

  唐胜宗恍然大悟,立刻说道,“这么说来倒也是,说是给他封国公,我本就是不怎么服气。我更早追随上位,战池州、鄱阳湖,败陈友谅之时,我立的功比他大多了!”

  这倒也是实话,早年的唐胜宗在军中的地位绝对比冯胜高。

  看到马寻不说话,唐胜宗继续说道,“就说这一次北伐,也是克汴梁、收复延安!”

  马寻还是不说话,主要就是因为军中的人太厉害了,谁还没有一些功劳呢?

  汤和忽然帮腔说道,“冯胜要是能封国公,那我也能!”

  徐达、常遇春、李文忠以及邓愈封国公没有人能挑出理,他们的功劳太大了,威望也够。

  李善长虽然是文官,可是他的功劳也没有人能否认。

  甚至马寻的爵位有争议的点是封低了,而不是封高。

  现在满朝文武都知道马寻最多就是国公,可是朱元璋此前实实在在的追封马太公为徐王,这可是亲王级别的。

  也就是冯胜,现在争议不小。

  唐胜宗继续说道,“他若是封国公,全是看在冯军师的面子上。这一回你也知道,他擅自班师回朝,险些葬送西北战事好局,军中上下不知多少怨言。”

  明白了,彻底的明白了。这就是来讨官的,这就是来争取更高的位置。

  汤和也气鼓鼓的说道,“我也是有些不服气,冯胜也不算多有本事,这一次又犯下如此大错,凭什么就让他封国公?”

  马寻开玩笑说道,“汤大哥,按理来说,你这一回怎么着也是封不了国公。”

  汤和一脸无语的表情,自家事自家清楚。

  他也知道自己的情况,虽然资历很深,更是朱元璋的引路人,以及心腹、发小,可是这一次大封功臣,他最多也就是一个侯爵。

  没别的原因,单纯的就是功劳不够,要是封了国公,那就有些不服众了。

  唐胜宗有些羡慕的看向无语的汤和,他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不假,可是和朱元璋的关系谈不上特别亲密。

  现在马寻这个国舅爷,和他的关系也不算亲厚。就算是开玩笑,那也是点到即止,更多的还是表面的客客气气。

  李善长笑着开口说道,“汤和就是坏在了他这一张嘴上,不过老唐军功大、威望高。真要是封了侯爵,也是以他为首!”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唐胜宗镇侯爵?

  如果没有他的功劳,就不要指望着成为国公!

  可是对于唐胜宗来说,他可不希望是侯爵。现在在努力的争取,就是希望将冯胜拉下来,到时候就可以成为国公了。

  马寻想起来了,定远出了不少名人。三国时期有鲁肃,而现在文官是以李善长、胡惟庸为首。

  而唐胜宗,也是定远人!

  至于冯胜虽然是淮西人,不过还有真正的同乡实在!

第109章 做不到的全答应!

  淮西勋贵算得上是一个笼统的称呼了,大多数人是跟着朱元璋一起建立明朝的开国大将。

  这也是因为朱元璋是从淮西地区起兵,这些人历经二十余载的南征北战,为建立大明、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是在淮西勋贵里头,现在看起来也是有着很多的山头。

  李善长急啊,此前他参与讨论册封功臣,除了马寻之外是六国公。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和邓愈有着各自的派系,冯胜虽然也是定远人,可是他和李善长以前没有太多往来。

  对于热衷于权力的李善长来说,这肯定不行,他在国公这个群体‘势单力孤’。

  现在最有可能挤下来的就是冯胜了,拉下他,推上去的就是唐胜宗。这么一来的话,李善长觉得甚至都不用太忌惮徐达、常遇春了。

  李善长忧心忡忡,对马寻说道,“此前与陛下商议大封功臣,举荐冯胜为国公,还是因为先前冯国用的功劳太大。只是如今想想,岂能是将冯国用的功劳算在冯胜头上!”

  唐胜宗就立刻帮腔说道,“是这么个道理,冯军师的大功没人会忘。只是冯军师尚且有子嗣,虽然岁数小了点,只是也够用了。”

  汤和就说道,“真要是如此也好,要不然我估计冯诚那小子是很难得爵位。”

  冯诚,这就是冯国用的儿子了,现在也是一个昂扬少年,在年轻一辈之中属于比较出色的。

  马寻两手一摊,说道,“汤大哥,你还是想想你自己吧。陛下入军中的时候你可是千户,徐大哥、常大哥入军中的时候,你都是万户了吧?”

  李善长也有些打趣的说道,“大嘴为万户、管军总管的时候,天德还只是镇抚。等过了江,大嘴就要听天德的将令了。”

  汤和倒是心平气和的说道,“那会儿我和天德可是平起平坐,打应天府的时候我们都是各率一路大军。也就是咱们进了应天府,天德和老常一下子蹦到我头上来了。”

  看着汤和那坦然的神情,马寻也是说不出来的佩服。

  说到底就是汤和虽然有些时候嘴上没把门,才能看似也是平庸,但是在淮西勋贵之中,真的没有人比他的资历更深、起点更高。

  可是看着这些人一个个的先后立功、超过了他,汤和根本不会去怨天尤人、心中不服。那些弟兄们立功是本事,汤和只会埋怨自己本事不够,他也会开心的和兄弟们喝酒。

  然后发牢骚,说弟兄们不带着他立功。

  唐胜宗急了,咳嗽一声说道,“听闻此前陛下无意给冯诚封爵,军中上下多少还是觉得不妥当。取应天府,冯军师可谓首功!”

  冯国用哪怕死了十一年,可是军中上下的不少人还都是佩服他。

  当初定计取金陵为基业之地的是他,随朱元璋在滁州、和县等地大战的是他,朱元璋半自立门户的时候,冯国用就是军师、大将。

  包括打下金陵的时候,也是冯国用先破的城。

  冯国用的女儿就是沐英的妻子,被马寻时常逗弄的沐春就是冯国用的外孙。

  李善长猛然反应过来了,他这个老江湖还是警惕心不够。或许是因为从骨子里的轻视马寻,居然被带偏了话题。

  也就是唐胜宗事关自己的利益,这才及时将话题纠正回来。

  李善长也跟着说道,“现在想想是有些不合适了,初次商定大封功臣还是开国那年了。那会儿的一些情形,哪能适用于现在。”

  唐胜宗立刻跟着说道,“是这么个道理,这一回北伐,杨璟、傅友德这些人可都是立了大功。真要是按照前年的商定,他们连侯爵都难得到。”

  看到缺心眼的汤和在旁边附和的点头,马寻都急的要跳脚,这话也就是汤和相信!

  开国的那年或许朱元璋想过大封功臣,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都是一直在对这些大将进行考察、赏功罚过,只等着北伐完成再封爵。

  现在的一系列标准,本身就不可能是沿用洪武元年时的,不会只看先前的一些功劳,也有最近这两年多的功劳!

  汤和这么盲听盲从,怪不得历史上还敢调五百士卒去帮李善长修宅子。

  说他懂明哲保身、急流勇退是真的,可是他缺心眼的时候,做的时候就不像是个有城府的人会去做的事情。

  马寻也只能开口,“这么说来是有道理,只是我对军中之事不太熟悉。”

  “也没指望你熟悉这些,你去和上位说说、去和皇后说说就是。”汤和这个缺心眼的直接说道,“你说了,咱们再去说,事情肯定能办成。”

  哀莫大于心死,马寻从未想到是汤和将他架在火架上!

  不过马寻也只能插科打诨,“汤大哥,那你们怎么不先去说?你们先说了,我再去说。”

  “那能一样吗?”汤和就理所当然了,“我们先去说,上位肯定要骂人。你去说,最多赶人。你被骂了之后再去找皇后,上位肯定会深思。”

  得,汤和这家伙是真的被人卖了还在帮数钱。或者说是汤和本身就觉得和李善长、唐胜宗这些人更亲近,帮着自己人争取到国公,那也符合他的利益,这也是他的义气。

  至于冯胜,爱谁谁!

  而这样会不会惹得朱元璋生气,或者是引起朝廷格局有重大变动,汤和或许根本没想那些。

  马寻不想给李善长主动权,就说道,“好,那我明天就进宫先去说!”

  对于马寻的果断、干脆,汤和喜出望外,觉得还是自己有面子。他提起一些事情,小弟果然就答应了。

  而唐胜宗也是大喜过望,国舅对陛下还是有些影响的。最重要的是即使国舅说服不了上位,但是去和皇后求情就行,皇后殿下肯定能影响上位。

首节 上一节 74/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