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第77节
提起汤和,朱元璋和马秀英也是无奈,他们的这个老大哥有些时候就是拎不清。
朱标则开口说道,“还是我去说吧,舅舅明天上朝,下朝后我去和汤伯好好的聊一聊。”
朱元璋有些无奈的说道,“说了也没用,当着面他点头,也能领会。过不了多久,他就给忘了。”
马秀英和朱标也只能摇头,实在是汤和的性格就是如此,有些事情真不是没提醒他,而是提醒了只能管眼前的一阵,用不了多久就失效。
朱元璋一家子吃完饭就打道回府了,马寻开心的对刘姝宁说道,“看来不用小住几天了,住个三四天我们就能走。”
刘姝宁理解马寻的意思,只要马寻在朝堂上挨了骂,李善长等人就算是再厚脸皮,也不会再去骚扰。
而且骂马寻,也算是立威,给其他一些骄兵悍将等一个警告。
这自然也不用担心什么,为了让马寻演好这出戏,皇帝、皇后带着太子特意过来说明情况。
“夫君,那父亲是不是也该上奏章了?”刘姝宁关心的问道,“大哥已经回乡了,我看父亲也志不在朝堂。”
马寻不想住在皇城里,而刘伯温是不想留在京城,这都已经在准备告老还乡了。
马寻仔细想了想说道,“我挨了骂,就让泰山上奏折吧。翁婿两个都挨罚,一个被罚回老家,一个被关在府里不许出门,这多有震慑!”
听到马寻这么说,刘姝宁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罢官、禁闭,这些看似犹如塌天大祸的事情在刘伯温和马寻身上,实际上还是好事情。
不过马寻忽然意识到不对劲了,“姐夫先前提过让我进中书省,姐可和你提过是什么时候?”
“先前皇后殿下提过,好似是在大封功臣之前。”刘姝宁就回答说道,也有些担心,“太子殿下也提起过,说是这一次封爵之后,不会再给你加官了。”
马寻哭丧着脸,忧心忡忡的说道,“这不是不会再给我加官了,而是根本就没得加了!”
刘姝宁也是这么认为,也就是大明现在没有‘三师’,要不然马寻肯定要进太师或者太保。但是现在的马寻,可是实实在在的东宫太子少师!
看了看刘姝宁,马寻说道,“姐是不会给我加官了,这是好事。那个,回头去找找保儿和文英的媳妇说话。”
刘姝宁明白马寻的意思,这是要‘培养’李文忠和沐英呢。
李贞是不能坑,那就坑外甥们,不能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马寻一个人扛着啊,有些外戚就要出来顶雷。
马寻坑外甥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就比如说朱樉等人,本来是满心欢喜的想要跟着马寻学兵法。
但是现在就是被灌输着最基础的数学等是行军打仗的必备条件、计算人数、粮草等,是一个合格的将帅该有的技能等。
所以练兵等是要接着练,但是该读书的时候要读书。
兵书要看,数学要学,地理、天文等也都要学。有些是现有的知识积累,有些则是马寻再加以补充。
寒窗苦读的学子们可能都比这些皇子们清闲,因为朱樉等人是一刻不得闲,每天的各种课程安排的非常密集。
不觉得自己是坑货的马寻早早的起床了,洗漱、吃完早餐,匆匆赶去午门。
刘伯温正在忙着整理队列,此前马寻就指责陶凯这个礼部尚书工作不尽职以至早朝规矩杂乱,而现在总算是开始正规起来了。
所以刘伯温的工作增加了,谁让他是实质上管理着御史台的御史们呢,维持早朝秩序就是御史台的职责。
看到马寻,常遇春取笑说道,“都说你不喜欢进宫,怎么跑来了?”
马寻懒得理常遇春,小声对李善长说道,“李相,小心些,陛下今天不高兴。”
李善长顿时关心问道,“怎么回事?”
“还不是那事,昨天我刚提起,陛下就暴怒。”马寻就添油加醋的说道,“皇后殿下也非常不高兴,说我狂悖、跋扈。”
李善长不算太意外,不过还是假惺惺说道,“这么说来都是老朽的过错,连累国舅了。”
唐胜宗显然才是更沮丧,怎么想要封国公就这么难,让国舅帮忙说情都没用!
在忙着整理队列的陶凯和刘伯温气的不轻,提起早朝秩序乱需要整顿的是马寻。
可是现在好了,文官队列这边老老实实。武将那边本来还都是小声说话,马寻一过来好些人就围在一起说话,声音还不小!
闹了半天,这些规矩都是为文官制定的,根本就管不了武将。
更可恨的是这些规矩,还是武将那边提出、文官制定,实在是窝囊!
马寻随即看向汤和,“汤大哥,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就算是陛下不责罚你,太子殿下也要说你。”
汤和大感不解,“怎么还有我的事?”
当然有你的事了,要不是你这么个坑货,我用的着进宫避风头吗?
徐达和常遇春都忍不住轻轻摇头,有些事情他们多少都知道点,可是汤和这个当事人居然什么都不了解!
李文忠忽然凑上来说道,“舅舅,陛下若是责罚,外甥帮你求情!”
马寻大感欣慰,“那就有劳保儿了,陛下这一次震怒,我都小心着呢。”
汤和顿时内疚起来,这事情好像还真的和他有关。
但是李善长忽然回过味了,国舅真的要是因为陛下暴怒就害怕,怎么可能跟个没事人一样,也就剩下嘴上说着害怕了。
可是实际上呢,掐着点的来排队准备上朝,和亲近的武将交头接耳,脸上也没有紧张的神色。
要知道面对真正暴怒的朱元璋,李善长都会从骨子里感觉到畏惧。
这位国舅爷说是这么说,怕是在演戏吧?
陛下或许不满,但是肯定没有这位国舅爷说的那么严重!
虽然心里满是怀疑,可是李善长也不得不选择‘相信’,还要承马寻的人情。
因为他不承情,马寻肯定要在淮西人当中大肆宣扬,要说是李相害得他被皇帝责骂等。
先前坑了一下马寻,现在又被马寻给坑了,这都不是什么省心的人啊。
只是不知道在这件事情之中,皇帝和皇后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虽然现在会高看马寻一眼,但是在内心深处,李善长依然不认为马寻具备着和他较量的能力,那只是一个出身好的乡野庸才罢了。
第113章 演戏演全套
上朝了,这是不折不扣的正事,大家都不能耽搁了。
一到奉天殿看到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李善长、唐胜宗等人就开始担心了。
随着身份的不断变化,朱元璋的威严也越来越重、气场也越来越强。现在能够让他还像以前那样豪爽的揽着肩膀喝酒、吹牛的人实在太少。
甚至就算是汤和、周德兴这样的发小,在面对朱元璋的时候也会小心翼翼。
还没等百官奏事,朱元璋直接开口,“马寻,马国舅!”
皇帝语气不善,所有人都看向了马寻。
而马寻迅速出班,“罪臣请罪!”
朱元璋差点没忍住,要是和自家妹子搭档唱戏,绝不会是这样。
就算是标儿来捧场,也不会这么差劲,这戏哪能这么演啊!
朱元璋强忍着破功,问道,“可是朕亏待你了?”
马寻立刻回答说道,“回陛下,陛下与皇后殿下待臣甚厚,罪臣时常惶恐不安。”
“既然惶恐不安,那就更要谨言慎行,以回报皇后之恩。”朱元璋就直接说道,“皇后劝你上进,你不学无术。太子亲近你,你又执拗只做自己喜欢之事。”
马寻也愣住了,不是,我是陪着演戏,你怎么改了剧本?
朱元璋还是没有死心,还是想要将马寻‘带上正途’,有机会就好好的敲打一下。
朱元璋继续说道,“大封功臣之事,你又能知多少?朝中诸将随朕起兵淮西、四处征战之时,你尚且还在四处云游。”
马寻赶紧大声回应,这是在表明立场了,“罪臣惶恐!”
“念在你是初犯,朕姑且饶恕你一回。”朱元璋板着脸说道,“朝廷封爵是社稷大事,你不可再言。下朝后去听皇后懿旨、去受太子教谕,好好改一改不知进退、贪心不足的臭毛病!”
马寻生怕其他人听不见,大声说道,“罪臣领旨!”
李善长、唐胜宗以及汤和心里忐忑,陛下是真的怒了。明明骂的是马寻,可是他们都觉得皇帝是在说他们。
还是上位维护他们这些故旧,让马寻出来丢人、挡枪,免得他们这些淮西人被浙东人、被文官指责!
李文忠忽然蹦了出来,“陛下,国舅一向谨慎、谦和,岂敢”
“闭嘴!”朱元璋勃然大怒,指着李文忠说道,“你是朕的外甥,也是朝廷大将。朕知道你与国舅走动颇为勤快,这般大事你也敢回护?”
李文忠也赶紧规规矩矩的跪好听训,而文武百官这一下是真的心惊胆战了。
一向被帝后爱护的国舅被骂的抬不起头,一向被帝后疼爱的左都督也被训的满头大汗,这是陛下动了震怒。
朱元璋随即看向文官的队列,“刘基,马寻是你女婿。他不知进退、妄言社稷大事,你也是管教无方。看在皇后的面子上,朕准你上折告老。”
浙东的人彻底慌了,明明是国舅犯事,怎么是我们浙东人受到了实质性的处罚?
国舅被打发去皇后、太子那边听训,可是他们到底会不会真的训很难说。
而刘伯温这个看似最有机会入中书省的浙东文官领袖,怎么就稀里糊涂的被强制告老了?
刘伯温强忍心中激动,赶紧出班,“罪臣领旨!”
还是女婿靠谱,本来还想主动上折,但是现在好了,直接被陛下赶回去。这可是好事情,没有罢官、保留着‘告老’的面子。
“来人,将国舅拖下去。”朱元璋指了指马寻和李文忠,“李文忠,若非看在恩亲侯的颜面,朕绝不会如此宽恕你,你自己也滚出去!”
立刻有四个身强体壮的侍卫上前,一左一右夹住马寻的胳膊,李文忠也是如此待遇。
马寻就这么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拖走,他看似双腿发软、没了行动的能力,被这么拖着走。
而李文忠虽然是被侍卫架着,不过还是在自己走。
电视剧、电影都是这么演的,我这不是出洋相了吗?
刚刚被拖出奉天殿、离开了百官视线,侍卫立刻告饶,“国舅爷恕罪,陛下旨意我等不敢不遵。”
李文忠笑着介绍,“都是陛下亲卫,早年一直都是守着陛下军帐。”
马寻笑着开口,“无妨,你们也是忠于职守。不过保儿,咱们该去哪?”
“去听训啊。”李文忠立刻说道,“陛下的旨意,咱们得听。”
有道理,既然是演戏,那就演全套。
就在马寻和李文忠准备动身的时候,奉天殿内又被拖出来一个人。须发皆白的刘伯温看似颓然无力,只是当他看到没事人一样的马寻,微微点头示意。
这一下好了,刘伯温是直接被拖到午门赶出皇宫。
这才是老戏骨,要不是知道内情,还以为刘伯温这是触怒了皇帝被彻底的贬官了。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