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大明第一国舅 第99节

  “这不是还有你吗?”马秀英就笑着开口,“以前打天下,他们有大用,有些事情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你姐夫治天下,可不能让那些人祸害社稷。”

  马寻只能点头,有些人提及杀功臣就好似觉得天塌了一般,觉得这就是刻薄、歹毒等等。

  可是那些功臣为何被杀,有些人是根本不在意的,反正就是觉得杀了功臣就是不能容忍。

  现在的一些勋贵要是不改改脾气,不收敛一些,以后真的要是被处罚,马寻可不会帮忙求情。

  马寻仔细看了看四周,“老五呢?”

  马秀英就笑着说道,“让他先住外头,岁数也大了。搬出去了,住几天看看能不能行。”

  朱橚一直都是跟着马秀英,其实其他的几个皇子也差不多。但是到了十岁左右,基本上都是单独给个宫殿了。

  看了看两个外甥女,马寻说道,“这两丫头现在在跟前也好,就是不该只让她们学女红,多少也要读点书。”

  朱静茹立刻说道,“舅舅,我读的书可不少。虽然舅舅爱读书,可是谈起经义,您肯定不如我。”

  朱静娴也在旁边用力点头,对于马寻的‘学问’,她们基本上是服气。

  可是最多只能‘半服’,因为她们也都知道马寻学的杂,经义之类的几乎不太了解。

  马寻本来想说让她们学点实用的,或者是持家之类的。

  但是转念一想还是算了,经义之类的也重要,里面有些大道理还是要懂。

  所以只要是一些正经书都能看,不一定就非得是他认为有用的才行。

  左等、右等,朱元璋没来也就算了,他有不少政事要处理。可是朱标也迟迟没来,这让马寻犯难了。

  一屋子的都是女人,就他一个爷们,现在更是尴尬的坐在一边没事情可做。

  等到吃完饭,马秀英说道,“过完年之后,你回趟老家。先回中都,再去老家。”

  马寻一听就点头,不过有些担心,“姐,我回老家是应该的。就是回中都,大姐夫不能去,保儿不是在京城吗?”

  皇帝祭祖等等,如果实在是忙不过来,基本上都是宗室子弟或者勋贵外戚代劳,这也没问题。

  可是现在皇子们普遍岁数不够,那就是外戚代劳了,马寻就觉得李文忠更有资格回凤阳。

  马秀英就说道,“保儿有军务,这些事情得你来做。”

  那马寻更加没意见了,他这个身份有些时候就是天生的‘奉祀官’。

  “到时候带着老二、老三、老四。”马秀英就说道,“去凤阳就行,用不着带他们回宿州。”

  马寻稍微愣了一下,“我带着他们去凤阳,然后就将他们丢在凤阳?”

  马秀英点头说道,“嗯,这几个先在凤阳住些日子,练练兵即可。”

  皇子居于帝乡是正常的事情,朱棣的胖儿子朱高炽就是在凤阳老家出生的。

  不过马寻还是有些担心,“孩儿们现在太小了,现在就让他们住在老家不合适吧?”

  马秀英说道,“有什么不合适的?现在也长大了,到时候他们两边跑,你也两边跑。凤阳现在在迁民,有些功勋也回去了,得有人坐镇。”

  马寻一下子理解了,刚刚还担心一些骄兵悍将的行为呢。而现在朱元璋和马秀英已经开始动手了,开始准备治一治勋贵。

  朱樉等人回凤阳帝乡,就是坐镇、避免一些不法勋贵太过放肆。

  虽然一些公侯现在还有军务在身,可是他们的亲戚、宗族等还在凤阳。

  再加上有着一些迁徙的百姓到了中都凤阳,说不定也会有些秩序的混乱等。

  必须要有有分量的人坐镇中都,毕竟谁也不知道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是不是皇帝的发小,或者是一身华贵衣裳的少年有没有一个公侯的叔伯。

  在这样的情形下,朱樉等人在凤阳就是一种震慑了,哪怕这几个都是少年,可是更是大明的亲王。

  “那老二几个也要管一管,他们不知道民间疾苦。”马寻就说道,“我始终担心老二几个枉法、惊扰百姓,他们的品德得注意。”

  马秀英不高兴的说道,“你外甥们就这么不争气,你见不得他们好?”

  马寻也有些尴尬,因为他好像是有些杞人忧天了。

  就朱樉等人目前的表现来看,还都是聪慧、上进的,偏偏就是他担心这些外甥们成为昏暴的王爷。

  尴尬的马寻连忙说道,“这不是盼着孩儿们更好一些么!我就喜欢老二,这孩子书读的也不少,军略也强。”

  “老三更厉害,要论打仗的话,这孩子比老二要强。”马秀英笑着说道,“老三心细,军略上的时候他也用心,你姐夫说的事他能懂。”

  虽然这可能是有滤镜的因素,不过马寻也确实觉得朱棡在军事上的天赋不俗。

  马寻再仔细想想,问道,“那凤阳的留守司是要让他们去练兵了?”

  马秀英点头,她的儿子们可不会只是吃喝玩乐的闲散王爷,他们以后还要为这个社稷出力,要为他们的父兄分担压力。

  所以这些皇子们也都要努力上进,在这个学本事的年龄得更加努力,要学些真本事在身。

  马秀英随即看着马寻和刘姝宁,“老五现在也住出去了,我也闲着没多少事,你姐夫还说现在不能在宫里养花,准备开个菜地让我打理。”

  马寻和刘姝宁立刻低头不言,帝后要是吵架,他们可不能在旁边煽风点火。

  马秀英继续说道,“让我种菜肯定不行,我自小也不没学过。我带孩子还行,他的那些子女我不想带,我得带带马家的子嗣,也得给爹娘一个交代。”

  马寻连忙表态,这也是正事,“我和姝宁在抓紧了,明年肯定让姐抱上侄儿!”

  马秀英不高兴的说道,“去年就说今年,今年再推明年!你给我用心些,咱家就指望你了!”

第141章 天下第一名医的烦恼

  马寻觉得天下既然打下来了,周围也没有太多主要的安全威胁了,那么内政的治理就要加紧了。

  朱元璋的做法显然也是如此,他一直都是一边打天下、一边治理天下。

  只不过现在的侧重点需要改一改了,以前或许有很多的政策都是为了打天下而服务,而现在大多数政策是需要为了治理天下而准备。

  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之后,马寻继续在考虑着改良一些工艺、继续研究一些科学发展等。

  他的学校有着一些‘现代科学’的雏形,只是显然还不够。

  出兵打仗的事情让徐达、常遇春等人去做吧,那是他们擅长的事情,马寻就不去多操心了。

  常茂忽然间又出现了,“舅舅,明天咱们该练兵吧?”

  马寻点头说道,“那是肯定,现在天也都晴了,该操练就要操练。”

  “也没看到太阳,怎么就晴了?”常茂吐槽说道,“舅舅,要不然这一回就让我们演练军械呗?”

  探口风的常茂遭遇到了马寻无情的打击,“还没学会走就想学着跑?回去继续队列练习,你们吃的好、练的足,以后再给你们增加点难度!”

  五公里越野跑之类的,马寻基本上不太了解。至于四百米障碍等等,他还不知道具体的项目。

  也不觉得一定需要让常茂等人去练,主要就是有些条件不太符合,现在很难搞一些特种兵玩斩首战术。

  所以还是继续一些基础的训练,稍微多些体能的训练等等,差不多也就行了。

  常茂这些人以后也是要领兵的,这些人也不太可能成为特种兵。

  失落的常茂灰溜溜的离开了,看来接下来还是要继续练习队列、转向,这都是他们的基础训练科目。

  刘姝宁脚步匆匆的赶来,说道,“夫君,永城侯来求医了。”

  马寻顿时头大如斗,很多人认准了他是神医,说了多少次都没用。

  朱元璋和马秀英也曾经示意一些勋贵等不要来马寻这里求医问药的,但是有些人就不听。

  比如说永城侯薛显,他当年跟着赵均用,也算是和郭子兴、朱元璋关系不好。但是在赵均用死后归顺朱元璋,在洪都保卫战的时候用心辅佐朱文正。

  这人作战有勇有谋,独当一面,勇冠三军,战功赫赫。但是性如烈火,滥杀无辜,他杀的人可不少,比如擅杀胥吏、兽医、火者、马军及千户等。

  所以此前大封功臣的时候,虽然以军功封侯,不过朱元璋还是当面数说其罪,封薛显为永城侯,却不予世券,而且准备贬戍海南。

  甚至对俸禄一分为三,一份用于赡养其所杀千户及马军之家,一份用于赡养薛显母亲妻儿,另一份给他自己用。

  这就是骄兵悍将的一个缩影,尤其是那种目空一切、时常枉法的悍将,他们目无法纪不是偶发事件。

  虽然头大,但是马寻只能来到前厅。

  而薛显直接跪下,“俺一向粗鄙,也知国舅爷不喜给人治病。只是家中老母病了,还望国舅爷相救!”

  再次被架在火上烤的马寻只能说道,“永城侯还是起来吧。”

  “国舅爷不答应,我就不起来。”薛显以头抢地,就差声泪俱下了,“我过不了多久就要去海南,唯独放心不下家中老母!”

  这简直就是道德绑架啊,可是这一招有些时候真的有效。

  直接跪下、来一句你不答应我就不起来,这是在求人、看起来还是非常有诚意的。

  可是有些时候这么个态度求人,何尝不是在逼着人答应一些事情呢。

  甚至这个薛显还是半个老乡,他是萧县人,元末属于归德府,以后也属于宿州。

  马寻无奈只能说道,“你想必也知道病有多种,我也并非全才。我叫上太医一道过去,看看情况再说。”

  薛显立刻磕头说道,“只要国舅爷愿意去,那就行了。我信不过其他人,就信国舅爷!”

  薛显这样观点的人不少,很多人也都知道郎中也是各有所长,可是架不住马寻身份高、而且还有一些‘战绩’。

  殷勤的薛显立刻牵着驴,这态度让马寻都看不下去了。

  可是话又说回来,薛显这个人也复杂,他是悍将、打仗是好手,不过性格也有缺陷,只是他又是一个极其孝顺的人。

  到了永城侯府,薛显的妻儿子女全都是在等着了,看到了马寻就先跪下磕头。

  这是摆明了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马寻过来医治老太太了。

  薛显都四十一了,他的母亲如今也有六十了。

  “太夫人气色不错。”马寻笑着看了看,随即说道,“太夫人,我给你诊诊脉。”

  薛显的母亲就笑着开口,“国舅,咱们可都是乡亲。我以前可常去新丰。”

  新丰自然就是马秀英和马寻的老家了,不过说起来和萧县还是有些距离。

  但是这也没办法较真,谁都知道薛显的母亲是在说客气话。

  老太太的脉象很平稳啊,马寻怀疑自己的医术有问题,随即看向旁边的御医,“你怎么看?”

  御医立刻说道,“回国舅,下官医术不精。”

  “别废话。”马寻直接说道,“我觉得脉象平和,你呢?”

  御医立刻说道,“下官也是如此,只是太夫人有所忧虑,以至于有了火气。”

  薛显就直接骂道,“有何忧虑?你医术不精,也敢看病?”

  御医只能低着头,这个年代就算是当了御医、神医,大部分时候面对权贵都只能忍气吞声。

首节 上一节 99/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