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310节
【德军损失十余万人,而苏联的损失兵力则超过了五十万。】
【曼施坦因用出色的微操手段,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一战封神,被晋升为帝国元帅。】
第246章 一步也不后退!突击斯大林格勒!
天幕外的古人们,还在惊叹于曼施坦因的神级表现。
而天幕上,节奏很快的又出现了下一场战役。
继续讲述本段天幕真正的内容。
那场决战中的决战。
天幕上。
【克里米亚战役的取胜,不仅确保了罗马尼亚油田的安全,也为德军接下来的蓝色方案打消了后顾之忧。】
【在这场双方投入几十万兵力。】
【苏联损失五十多万人的“小型战役”之后。】
【真正的决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即将到来。】
【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之前,苏联军队的士气,由于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沦陷,而再一次遭受重创。】
【在这种情况下,出于求生的本能,大量的逃兵出现了。】
【阵地不断的丢失。】
【面对苏军不断溃败的局势,斯大林签发了著名的227号命令也。】
【就是一步也不后退!】
【在这条发布于1942年七月的227号命令中,这般写道:】
【“人们总是说,苏联有足够的空间让军队撤退。我们的国家国土面积辽阔且富饶,人口众多,粮食充裕。”】
【“但是这种隐患必须要防患于未然!”】
【“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擅离战斗岗位!散布谣言和胆小怕死的人,必须立即根除!”】
227号命令在后世,具有非常大的争议性。
但在华夏历代的古人们看来,特别是古代的统治者们看来。
这条命令早就该发布了。
嬴政:“士兵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不得擅自撤退。”
“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要我说,这斯大林的227号命令,还是显得太柔软了。”
“直接写,任何未经批准就撤退的人就地斩首,全家连坐!”
“这样才能够稳住不断溃败的局势。”
就连在三国时期。
素来以仁德之名流传于世的刘备,也针对逃兵的情况,说道:
“大敌当前,必须勇往直前。”
“敢言退者。”
“斩!”
而在明朝,崇祯皇帝看到了这条命令,内心也是有些羡慕的说道:
“这种命令,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所应该下的命令。”
“朕也想如此说,如此做,只可惜,以现在朕对国家的掌控能力,已经没法做到了。”
……
【前线的大多数士兵和指挥官,在看到这一命令的内容后,都表示赞同。】
【有些人说,如果早就有这种强硬的命令,或许可以让那些胆小鬼们留下来,能够保住阵地。】
【当然,也有许多人反对这种命令,说强硬粗暴的禁止士兵擅自撤退,只会收到反效果】
【总之227号命令发布之后,反撤退小分队被建立了起来。】
【以苏联第六十二集团军为例。】
【在该集团军总共的五万六千名士兵中,挑选了六百五十名最精锐的士兵,组成了四支反撤退小分队。】
【他们能够有效地阻止士兵擅自撤退,并让其返回部队。】
【由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提交的,一份斯大林格勒行动报告中,明确的写出。】
【在1942年八月一日开始,到十月十五日。】
【这短短的两个半月时间之内,反撤退小分队就拦住了十四万名以上从前线擅自撤退的士兵。】
【其中有3980人被捕,1189人被执行枪决。】
【2961人被送往惩戒营。】
【剩下的十三万人,则被遣送回各自的部队和中转营地。】
【而由于反撤退小分队的存在,而不敢擅自撤退的士兵,更是难以计数。】
【可以说,从数据上可以看出。】
【反撤退小分队的存在是非常成功的。】
配合该段讲述。
天幕上也出现了相应的画面。
可以看到,一些慌里慌张的士兵,从前线退回来。
但是他们遭遇到了反撤退小分队的枪口。
大部分普通的士兵,在与德军在前线拼命,和被自己的督战队给枪毙之间。
很好地做出了选择。
这支督战队的成功,更令古人们坚信了。
督战队在战争时期,特别是艰难的战争时期,绝对是很有效果的。
嬴政就十分笃定地表示。
“别说我华夏的古代。”
“朕估计,就算是后世的现代战争中,也一定有督战队吧?“
天幕。
【但是仅凭227号命令,并不能够击退敌军。】
【在战火激烈的前线,需要大量的预备部队。】
【苏联东部地区的各个火车站,挤满了将被派往前线的预备部队。】
【一列列火车向着顿河进发。】
【而与此同时,德军也在向斯大林格勒稳步推进。】
【担任斯大林格勒主攻任务的,是第六集团军。】
【他们的指挥官是保卢斯。】
【保卢斯司令有严重的洁癖。】
【即使在战争最紧张的时候,一天也要换好几套内衣。】
【这是一位儒将,更像是一名科学家而不是将军。】
【德军方面,进攻斯大林格勒的第一线兵力有27万人,包括3400门枚各式火炮、迫击炮。】
【三百五十辆坦克,一千一百架飞机。】
【而与之相对应的,苏联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有三十万兵力。】
【二百三十辆坦克和一千架飞机。】
【虽然苏联方面的总兵力,占有优势。】
【但由于兵力需要分散在整个前线防守。】
【导致微弱的兵力优势,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作为进攻者的保卢斯,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
【他准备集中兵力,从斯大林格勒的西侧发动猛攻。】
【沿着顿河河岸,一路蜿蜒向斯大林格勒进攻。】
【斯大林格勒是顿河的沿岸城市。】
【顿河从北向南流,经过伏尔加河附近时,突然转向西南方向,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弯道。】
【苏联的后备部队防线,就在此河流拐弯处。】
【而在他们的身后,是一道二十多米高的陡峭河堤。】
【这意味着此地的苏军很难撤退。】
【他们要么守住阵地,要么就只能战死沙场。】
天幕上给出了大地图。
同时也给出了顿河河岸的环境。
顿河静静的流淌,但那只是大战前的稍许宁静。
可以看到,这是标准的背水一战。
这些负责防守顿河的苏军士兵们,可谓是没有任何退路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