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411节
【就是他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光。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作为著名的征怨之歌,直接体现了对士兵们背井离乡长期在边境作战的怨气的歌曲。】
【士兵死伤无数,家人们长期得不到团聚。】
【其中大量的内容用来描写了亲人思念的思乡之情,也体现了浓浓的反战情绪。】
【有诗仙李白的。】
【那么生活更加艰苦,并且所处时代处于剧烈动荡的诗圣杜甫也少不了。】
【杜甫的《兵车行》作为一首长诗,更是描写了在盛唐之后。】
【那血淋淋的残酷真相。】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天幕外。
刘备看到这里的时候。
看到诗圣杜甫那一句。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时候。
也终于是忍不住自己的情绪。
为战乱年代普通百姓们的艰苦生活。
而哭泣不已。
“太好了!”
“后世的这位杜甫先生,他的诗歌真的是太好了。”
“他用最好的诗歌,描写出了最残酷的现状。”
“而我们所处于的乱世,又何尝不是如此。”
作为从乱世中一步一步崛起,到了如今在荆州有了立足之地的刘备。
戎马一生下来。
也看过太多的惨状。
特别是当年曹操,在徐州屠城时的杀戮。
那白骨露于野,千里无人烟的惨状。
更是给了刘备极大的心灵震撼。
也让刘备,无比的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而现在。
再一次看到杜甫的诗,描写后世乱世的惨状。
也让同样身处乱世的刘备。
产生了浓浓的共情。
但刘备也知道。
凭自己的能力,也管不了后世几百年之后的大唐。
也只能从从欣赏文学的角度。
继续看着天幕。
【嗯,下一首同样是来自唐朝诗人曹松的《已亥岁杂诗》】
【这一首诗里最经典的那一句,那句名传千古,直到今天也经常被人们所引用。】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首诗最著名的,自然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了。】
【在这首诗里,包含开疆拓土,也包含封侯拜将。】
【但同样的,也直接写明了这些功劳的本质,是建立在无数士兵的骨血之上的。】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有的时候,战争的本质很残酷。】
【说出来很不好听,但这就是事实。】
……
【而今天我们视频,要讲的最后一首诗。】
【他虽然不像之前的几首那样,是最顶级诗人所写出的。】
【但是却流传千古,成为了反战题材边塞诗的巅峰之一。】
【就是来自于唐朝诗人陈陶的《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天幕的内容,看似写的是汉朝李陵的5000孤军。】
【但谁都知道,实际上说的是当时的大唐。】
【这一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描写的是男子在边塞地区征战,而思念他的爱人,只能每晚做梦,在梦中与他相聚。】
【女子期盼着,男子能够早日归来。】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所期盼归来的良人。】
【早已经成为无定河。】
【或者说某一片边塞战场的枯骨。】
【已经死去了多年,化为了皑皑白骨,并且无人收尸。】
【这两句诗用强烈的对比,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又令人唏嘘万千。】
【虽然没有直接说明诗人,他反对战争的态度。】
【却又已经溢于言表。】
【故而能成为最优秀的反战诗。】
【作品留传至今。】
……
天幕视频到此结束。
而唐朝的历代帝王们,则纷纷陷入了一股迷茫。
和尴尬的沉默之中。
因为这些边塞诗,特别是后面播放出来的反战题材的边塞诗。
全都是写的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倒觉得还好。
因为李世民知道。
自己实质上算是开国皇帝。
开国皇帝不打仗。
难道要把仗,留给子子孙孙他们打吗?
所以李世民知道。
即使自己已经尽力避免,在边塞地区开启大规模的战争。
避免让国力损耗过大。
但肯定,还是会有一些无意义的伤亡。
肯定还是会有天幕,所说的那种,可怜无定河边骨的情形。
但李世民知道自己无可避免。
第316章 求求菩萨保佑我!木乃伊名场面
李世民心中的想法,是比较简单,比较坚定。
但其他的唐朝皇帝。
就比如唐高宗李治,就有些迷茫了。
作为一个不算太铁血的皇帝,李治对自己的武功成就,是非常的满意和自豪的。
在自己的统治下。
大唐疆域达到了极盛。
甚至远超当年的太宗皇帝李世民!
而为了打下这大片的疆域。
国家的军事负担,其实是极为沉重的。
在之前,李治想的是大唐国力鼎盛。
而且大唐兵锋强悍。
对外战争基本都能取胜。
但随着天幕,专门说出的这些边塞诗的出现。
李治也开始怀疑。
或许大唐,必须要进行战争。
或许大唐的胜率的确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