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443节
“朕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最终成就一代帝业。”
“而那袁术倒好。”
“八字还没一撇呢,就那巴掌大的地方。”
“就在400年大汉,还没有彻底倒下的时候。”
“第一个急急忙忙的称了皇帝,一手牌打的稀碎。”
“堂堂四世三公。”
“到死了,想喝口糖水都喝不到。”
“真的是蠢笨如同一只骷髅。”
……
而在汉末三国时期的人。
也都有自己的看法。
刘备:“虽然很想说是曹贼,但曹贼不笨。”
“可能是曹贼的儿子曹丕吧?”
曹操:“虽然很想说是大耳贼,但实话实说,肯定是刘阿斗。”
孙权:“曹贼和大耳贼,都被我玩弄于鼓掌之中,反正不聪明。”
不同时期的古人们,给出不同的猜测。
但很显然,光凭一个剪影。
想要猜出这个最笨最傻的人是谁。
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在古人们的纷纷猜测中,天幕视频继续播放。
【三国时期,群雄辈出。】
【聪明人很多,笨蛋自然也很多。】
【而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在古代长时间是声名不显。】
【但在现代的互联网上,特别是近几年的互联网上。】
【是声名鹊起!】
【一举超越诸多重量级选手,成为了网友们一致评选的三国时期的头号蠢货!】
【没错,他就是……】
【我大魏!】
第338章 司马昭之心曹操:虎侯,你带此剑前去
【我大魏的太子舍人成济!】
……
【要说成济这个人。】
【虽然他是太子舍人,按理说应该是皇家的亲信。】
【但实际上,成济是依附于当时的权臣司马昭的。】
【良禽择木而栖。】
【作为太子舍人的成济,依靠当时权势最大的司马昭。倒也没什么没问题。】
【关键是他后来做的那件事。】
【就让这位太子舍人成济。】
【力压群雄,成为了三国时期头号蠢货。】
……
【话说在魏国,曹髦登基之后。】
【权臣司马师在南征平叛时,被文鸯七进七出,吓得眼睛都掉了。】
【司马师回到许昌,很快去世。】
【而司马昭也在司马师死前,赶到了许昌,接替权位。】
【司马师死后。】
【魏帝曹髦命令司马昭镇守许昌,让尚书傅嘏率六军主力部队,回到洛阳。】
【但司马昭在商量之后。】
【听从了手下傅嘏、钟会的建议,由自己亲率大军回到洛阳坐镇中枢。】
【回去之后,司马昭便被封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剑履上殿。】
【虽然司马昭,在第一时间没有接受。】
【不过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司马昭就接受了大都督的职位。】
【被允许他奏事不名,又被封为高都公,封地七百里!】
【允许剑履上殿,又加黄钺,封地也越来越大。】
【在平定了又一场叛乱之后。】
【司马昭终于获得了军功。】
【皇帝曹髦于是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设置晋国,加九锡。】
【虽然司马昭连续九次推辞,没有接受晋公的职位。】
【但是又获得了大量封邑。】
【儿子们也都封侯。】
【并且不久,曹髦被迫再次连续下诏,加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
【虽然司马昭依然选择推辞,没有接受。】
【但实际上司马家风扬跋扈,把权力牢牢把握。】
【谁都知道,经过几个来回之后,司马昭封晋公、甚至封王。】
【乃至于篡位!】
【都只是一个流程的问题。】
【而皇帝曹髦,虽然只是一个傀儡,手中没什么实权。】
【但是他这个人是非常英武的,被许多人称赞有当年的太祖曹操的遗风。】
【甚至连司马一族,自己手下的人都评价说:】
【曹髦他的文采,跟当年的曹植有的一比;】
【而武略更是像当年的曹操。】
【在当了几年傀儡皇帝之后,面对越发嚣张跋扈的司马昭。】
【才同陈思,武类太祖的曹髦,终于是忍不了。】
【曹髦不愿看到大魏的江山,在自己手中葬送。】
【同时也忍不了司马昭,对自己毫无敬意。】
【决心维护皇家的尊严。】
【曹髦原计划,是准备带人在朝会上当众除掉司马昭。】
【本已准备行动。】
【但是天公不作美,因为下雨,此事被耽搁。】
【曹髦知道这事即将败露出去,于是决定不等了。】
【他对手下的几位近臣表示:】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我堂堂大魏皇帝,不能坐等被废黜的耻辱!朕要亲自出宫讨伐司马昭。”】
【曹髦手下只有几百人,实力弱小。】
【并且连最亲近的几个臣子,也不赞同此事。】
【手下王经劝道:“昔鲁昭公不忍季氏,败走失国,为天下笑。”】
【说古代鲁昭公,因不能忍受权臣季氏,匆忙去讨伐。】
【结果失败,最终丢掉了国家,沦为天下笑柄】
【如今权力在司马家,十分稳固。】
【天下群臣也都习惯了向司马昭效力。】
【皇宫卫士兵力薄弱,基本不可能打得过。】
【这样鲁莽行动,不仅不能去除病根,反而会导致更加危险,还请从长计议。】
【但皇帝曹髦表示:“朕意已决!大不了死!何况也不一定会死。”】
【王经只是不赞成。】
【另外的两人则更是重量级!】
【直接逃出宫去向司马昭告密。】
【于是风声,很快走漏。】
【从皇宫,到司马昭府邸。】
【这一路上住的,哪位不是皇亲贵胄?】
【皇帝亲自带人去砍司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