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451节

  而耳畔响起的,是拥有钱之后那锦衣玉食的生活。

  这是何等的诱惑?

  仿佛随时,卢十四都会下定决心携款潜逃!

  但假如卢十四没有选择逃走。

  那卢十四的人物弧光,又将何等的丰满?

  罗贯中品味到了这一桥段的妙处。

  不禁发自内心的。

  为天幕的艺术表现手法,鼓起了掌。

  “我知道,这应该是后世的电影电视剧之类的。”

  “是表演的。”

  “但确实演的好,剧情设计的也好。”

  “卢十四一边艰难爬行,一边想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这绝对凸显了,守着如此多的巨款,却不贪墨的难得。”

  “如果卢十四,能受得住这一考验。那绝对会非常凸显他的人格。”

  “而如果他,没能接受住考验……那么……”

  “只能说是意难平吧。”

  就在古人们,纷纷猜测。

  并且为剧情而揪心的时候。

  天幕上的卢十四爬到了一座城池之外。

  他抬头看着城墙残破的城池。

  露出了一个欣慰的微笑。

  随后一头昏死过去。

  下一个画面,卢十四躺在一张简单的床上,缓缓的醒来。

  【“将军,他醒了。”】

  卢十四睁眼一看,看到的是一位头发和胡须全部苍白的将军.

  以及跟着他的,好几个同样年迈的士兵。

  卢十四把文书递了过去。

  【“大唐武威军玄戈营第九骑兵队全体报到。”】

  【“军费……军费送达。”】

  又从怀里,掏出了一枚大唐建中通宝。

  【“分文不差…”】

第344章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

  完成了使命任务的卢十四,缓缓的走出军帐。

  在帐外,一大群穿着大唐制式盔甲的士兵们。

  恭敬的站立着。

  他们对卢十四行注目礼,表达他们的敬意。

  看到卢十四走出来,老兵们也纷纷的脱下了自己的头盔。

  顺着卢十四的目光,可以看到。

  两侧站立的士兵。

  普遍是50岁、60岁、甚至70岁!

  满城士兵皆白发苍苍。

  卢十四牵着马,缓缓的出城。

  继续看过去,两侧的士兵竟然没有一个年轻人,全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兵。

  此时背景音乐也缓缓的响起。

  苍凉而悲壮。

  令人潸然泪下。

  天幕的最后一段内容是:老兵们手持火把,缓缓的在夜晚的天空下行军。

  画面用蒙太奇的手法。

  白发老兵们,渐渐的变成了他们年轻时出征的模样。

  雄赳赳的大唐边军,士气高昂,以几乎不可战胜的姿态进入西域。

  那是他们年轻的模样。

  也是大唐巅峰的模样。

  同时著名的边塞诗,也被齐声吟唱。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在老迈而坚定的吟诗声中。

  天幕也打出了一段文字。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

  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

  生是汉家人,死亦大唐兵!】

  【中国人从未改变对使命的责任。】

  【虽远必达,分文不差。】

  直到这时,许多观众才知道。

  原来这部制作精良,且用心的短片。

  竟然是一段广告?

  而大量的弹幕,

  也在天幕视频结束的时候飞射而出。

  《怎么都是老头啊?》

  《安西白发军啊,孤守西域五十载,满城皆为白发兵!》

  《我竟然看哭了!》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西军精锐回国,只留一万人左右留守,再也无力控制西域。》

  《766年,吐蕃攻占河西走廊,安西和朝廷联系被断绝,从此孤悬海外。》

  《768年,安西军信使到达长安。》

  《朝廷上下都以为西域早已丢失,结果听信使说,安西军将士们依旧坚守西域。》

  《满朝文武,怅然落泪。》

  《又过13年,安西军信使借道回纥,再次来到长安。》

  《满朝文武震惊加感动,唐德宗下令:安西军全体官兵,连升七级!》

  《但当时已经衰落的大唐,无法给出任何实质上的支援。》

  《787年,北庭都护府被吐蕃大举进攻。》

  《七千唐军全部战死。》

  《808年,吐蕃再次大举进攻,安西白发军死守龟兹城,安西最后一任大都护郭昕,率领残兵,全军壮烈殉国。》

  《从766年到808年,一共孤守海外42年。》

  《安西、北庭都护府成为历史。》

  《至此,中原势力彻底退出西域。》

  《困守孤城四十年…哎!》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再见已是一千年之后,多少汉家儿郎抛头颅洒热血牺牲在这片故土上!》

  《嗯,一直等到清朝,才又回来了。》

  《安史之乱后,下一个控制西域的汉人政权,甚至要等到现代了。》

  《古代的西域,可比现在的面积大的多!》

  《西域十六都督州府,半个西亚了。》

  《安史之乱时,阿富汗组织联军来大唐助阵,口号就是,赴国难,讨国贼》

  《真是影响一千多年的国运啊!》

  《安禄山啊,你知道你葬送了怎么样一个大唐吗?》

  《还是李隆基问题大。》

  《李隆基,我上早八!》

  《李隆基看你干的好事!》

  《怪不得李隆基,他名气这么大,一手打造大唐巅峰盛世,却只能在皇帝中名列中等水平。》

  《有没有李隆基都一样,封建王朝土地兼并问题无解。》

首节 上一节 451/9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