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476节
【大唐和吐蕃绵延百年的漫长战争,似乎看到了结束的曙光。】
此时天幕画面定格,在哥舒翰率领唐军,齐声呐喊,欢庆胜利的画面中。
同时,大量的弹幕也飞射而出。
《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得紫袍!》
《视频说的很好,吐蕃的强悍大家都知道!这又和视频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对呀,这个视频不是讲的一位天降猛男一人收服11个州吗!》
《别急,等一手安史之乱。》
《安禄山大拜寿是吧?》
《看过球赛吗?现在的大唐相当于上半场3:1领先,准备开香槟庆祝了。》
《虽然没看过这段视频,但大概能够猜出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和吐蕃才正式进入下半场。》
《安禄山:我TM来辣!》
……
而在天幕之外,
古人们也知道大唐的转折点即将到来。
那些唐朝后世的古人,自然知道安史之乱。
而唐朝之前的古人,
得益于天幕的几次讲述,也知道了安史之乱对于大唐的毁灭性打击和破坏力。
硬生生的,将一个上升期的超级帝国,
给直接打残了!
秦朝。
嬴政看着天幕上,在欢庆胜利的唐军。
看着那不断扩张的大唐版图,
也有一些感慨万千的说道:
“这大概,就是最后的辉煌了吧?”
“前不久刚看过的,大唐漠北最后一次转账。”
“恐怕和这段视频也有一定的关联。”
“安史之乱后,大唐边境的精锐部队回国平叛。”
“并且在和叛军的反复拉扯中,消耗殆尽。”
“没有了精锐部队镇压,已经被打服了的吐蕃,只怕会再次蠢蠢欲动。”
嬴政轻叹一口气。
虽然嬴政不喜欢后世的这些,取代了大秦的朝代。
但嬴政,也为了后世大唐帝国那尚未完成的霸业,而惋惜。
而天幕接下来的讲述,
也完全印证了嬴政的推断。
【宿命时刻到来。】
【安史之乱,那场让大唐由盛转衰。】
【甚至影响了华夏千年国运的超级叛乱之后。】
【在华夏古代文化,最辉煌,最灿烂的顶峰的这场叛乱。】
【为大唐的巅峰盛世,画上了一个沉重的休止符。】
【大唐内部中原地区,已经百年不识战争滋味。】
【中央禁军,根本不是叛军的对手。】
【只能抽调四方边境驻军。】
【大唐全面收缩。】
【已经是半具尸体的朝廷,连内陆基本盘都保不住。】
【更遑论说那几千里上万里之外的偏远地区。】
【之前百年扩张的边疆地区,陆陆续续被放弃。】
【我们现在看这一段历史,会觉得满心遗憾。】
【但是换一个角度看。】
【从吐蕃的角度看这一事件的话。】
【对他们来说,这简直就是上天赐予的奇迹!】
【本来都被打的龟缩青藏高原,准备关起门来慢慢苟活的吐蕃。】
【一下子就支楞了起来!】
【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2年,吐蕃就轻易地扫除了,大唐在青海湖畔的所有据点。】
【并且吐蕃知道,那个曾经巅峰无比的强大唐朝。】
【已经一去不复返。】
【唐朝已经没有力量能够阻止吐蕃了。】
第363章 河西廊两千里,曾是关外富饶地
【公元756年,鄯州,武州,叠州,宕州,陆续沦陷。】
【大唐在河西走廊,开始疯狂丢失城镇。】
【而到了公元763年。临州、兰州、河州,三州沦陷】
【在10年不到的时间里。】
【十一个州丢失、】
【整个河西走廊被吐蕃完全切断。】
【大唐西域的领土,和大唐中央朝廷的联络被中断。】
【但此时大唐哪有空去管西域?】
【哪有空去,想着收复河西走廊呢?】
【甚至在公元763年,也就是河西走廊被完全切断的这一年。】
【20万吐蕃大军,甚至直接占领了长安城!】
【在十年之前,吐蕃被三面包围,苟延残喘。】
【而不到10年的时间后,吐蕃就攻占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大唐帝国的首都!】
【别看大唐,有着国都六陷,天子九逃的黑历史。】
【但是这其中的5次国都沦陷,都是源自于内乱。】
【真正被异族所占领国都,仅有吐蕃这次。】
天幕外。
李世民看到这里,整个人都恶心的想吐了!
“不是?哥们?”
“朕知道在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就衰落了。”
“而且衰落之后,还苟延残喘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这么长一段衰落期内,大唐肯定是各种窝囊,各种耻辱。”
“但堂堂的大唐!”
“国都被6次攻陷,这还是人吗?”
“天子九次逃出长安!这真的是大唐天子能做出来的事吗?”
“李隆基!朕杀了你!”
可以说,李世民的心情是极度郁闷。
甚至因为羞耻,而有些绝望的。
再怎么知道安史之乱的破坏力大,
再怎么知道,大唐由盛转衰之后肯定很捞。
但捞到国都六陷,天子九逃的程度。
李世民还是没有想到的。
不过,虽然唐朝的皇帝们看了很郁闷。
但其他朝代,特别是那些觉得自己可以和大唐有的一比的朝代。
看到唐朝的耻辱被天幕点名。
挂起来喷。
都是纷纷的喜闻乐见。
嬴政:“朕就说,大秦远胜于大唐!”
刘彻:“听说有人认为,后世的大唐能和大汉比武德?说话!是谁说的?说话!”
朱元璋:“大明的成就远迈汉唐,可不是说说而已。”
而在不同朝代人,不同的心情中。
天幕也继续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