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481节

  而在汉末。

  刘备看到天幕上的张议潮,身处敌军的重围之中。

  却在乱世之中,高举义旗,庇护一方百姓之安宁。

  并且还取得了成功。

  在成功之后,又连续战争胜利,巩固了胜利果实。

  这一幕,

  让刘备是非常的感动。

  同时也非常的羡慕。

  张议潮起兵的时候,也已经快50岁了。

  属于是大器晚成。

  而刘备又想到了自己。

  虽然自己,在诸侯之间很早就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但直到现在。

  在赤壁之战之后。

  戎马一生,髀肉复生的自己。

  才在荆州有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

  而张议潮同样是起兵很晚,大器晚成。

  却拥有了河西的千里走廊!

  并且同样是想在乱世中保全民众。

  自己是在这大汉乱世的军阀手中,保全民众。

  而张议潮境界更高!

  直接是在蛮荒的异族夹攻中,保全了一方百姓之平安。

  怎么看,这都是高配的自己!

  几乎是一瞬之间。

  处于汉朝的刘备,就把张议潮当成了自己的偶像。

  也把张议潮的事业,当做了激励自己的目标。

  想到这里,

  刘备忍不住有些遗憾的说道:

  “我在汉乃你在唐,我俩可惜不能相见!”

第367章 西北有孤忠!楚国建立时有多惨?

  而在唐朝。

  李世民看了张议潮的表现,

  也是满满的感动。

  本来,李世民看这段视频,是全程高血压的。

  再加上李世民本来年纪也不小了。

  并且李世民,

  是真的有高血压。

  所以看到后面,

  看到大唐放弃陇右、河西。

  看到吐蕃的残暴统治的时候。

  李世民的情绪,一度都有些控制不住!

  好在直到看到张议潮出现,

  看到他凭借一介白身,硬生生的在如狼似虎的吐蕃的统治下杀出,收复了十一个州!

  建立了一片由汉人统治的土地。

  这让李世民,是既钦佩又感动。

  最后忍不住落下两滴眼泪,缓缓的说道:

  “今日方知,西北有孤忠!”

  ……

  天幕也在继续。

  【按照唐朝朝廷的规定。】

  【地方节度使,是需要有家人在长安作为人质的。】

  【虽然当时张议潮,还不算是正式的节度使。】

  【但是在公元851年,张议潮还是派出了自己的哥哥,率领使团前往长安,向朝廷汇报河西地区的最新战况。】

  【使团一行人,在长安受到了上上下下的热烈欢迎。】

  【唐宣宗也十分高兴。】

  【下令任命张议潮为归义节度使。】

  【正式的为张议潮所辖的藩镇,取了一个名号。】

  【归义军。】

  【又到了公元863年,张议潮率领7000汉族和吐蕃人组成的混合部队。】

  【收复了吐蕃,在河西走廊的最后一个据点,凉州。】

  【至此,从公元763年开始被切断的丝绸之路,经过100年的时光,被张议潮重新打通。】

  【百年丝路重开!】

  【为了纪念张议潮的功绩,他的侄子在敦煌莫高窟中,专门绘制了张议潮的画像。】

  【也多亏了这一举动。】

  【才让现代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英雄的样子。】

  【这幅壁画。】

  【就是著名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这幅高中历史课本的配图,记载了张议潮率军抗击吐蕃,收复河西的雄壮气势。】

  【整幅图上绘有200多人。】

  【看得出张议潮的归义军,军容十分严整,气势恢宏。】

  【人人都披坚执锐。】

  【看上去就十分能打,颇有大唐风范。】

  【在张议潮的领导之下,河西地区快速的恢复起来,恢复到了沦陷之前的样子。】

  【史书上这样评价归义军的统治:】

  【“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旧”】

  【在归义军开始崛起,并且扩大的同时。】

  【长安城内的唐宣宗,也在励精图治,为唐朝带来了最后一次中兴,号称大中之治。】

  【这一时期,也一度让人以为,大唐真的会再次伟大。】

  【而在归义军崛起的这段时期。】

  【曾经的雪域帝国吐蕃,则在持续的内战中灰飞烟灭。】

  【老对手吐蕃灭亡了。】

  【而大唐依然还活着,依然是笑到了最后。】

  【虽然我们知道,后期的大唐,所谓的中兴,所谓的治世,其实也是矮个里拔将军,凑合过。】

  【但总的而言,大唐的灭亡之前也是没什么遗憾的。】

  【大唐灭亡之前,灭掉了回鹘,打崩了南诏,熬死了吐蕃。】

  【送走了几乎所有的老对手。】

  【而后来,成为中原王朝心腹大患的契丹,在唐末的时候尚未崛起。】

  【可以说,大唐的走,是走的没有遗憾的。】

  【对于大唐,这样一个武德到达过极盛的王朝来说。】

  【没有遗憾!】

  【而张议潮他的出现,也为大唐这个巨人,带来了最后的一抹亮色。】

  【公元867年,张议潮留在长安的兄长去世。】

  【69岁的张议潮,决定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故乡,前往未曾踏足的长安作为人质。】

  【当他抵达长安的时候。】

  【满城人民都在为他欢呼!】

  【张议潮在朝中,被加封为右神武统军,遥领河西节度使。】

  【这位69岁的老人,得以在他遥远的效忠了一辈子的长安,度过人生最后的平稳的时光。】

  【一直到74岁,在长安寿终正寝。】

  【生于沙州,死于长安。】

首节 上一节 481/9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