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577节
对失温这一情况进行了科普。
这一点对古人们倒是很实用。
虽然古人们也知道,在山上行走的时候要敬畏大自然。
要懂得防寒保暖。
重视和敬畏的程度,要远超现代人。
但许多古人,还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温度挺高的季节,人却会活活的冻死!
现在经过天幕视频的科普,古人们倒是知道了。
即使是在夏季的夜晚,也要警惕失温情况的产生。
对于经常会在山郊野外行走的古人,
实用程度甚至比现代网友更高!
而这条简短的视频也对现在的网友们起到了一定的科普作用。
《原来夏天也能失温?》
《正常体温36度多,然后35度以下就要失温?人就要噶?人体真是精密仪器啊!》
《前两天夜跑,结果刮大风降温了,路上我就出现失温初级症状了。》
《野外活动线衣线裤不建议是棉的,被汗打湿了就不保暖了。》
《冬天应避免过多出汗,防止失温。》
《东北每年失温死的不少。》
《我这有个人喝完酒骑自行车回家,半天没回家,出去找发现把自己衣服脱光了,一丝不挂躺在雪地里死了。》
《喝酒之后不是身体应该很温暖么?》
《对啊,我喜欢冬天喝点小酒,每次喝了酒感觉手脚暖暖的,很舒服。》
《喝酒之后加速血液循环,会让热量从身体躯干核心部位转移到四肢,热量进一步流失,喝酒暖身子反而会更容易冻死。》
《记住了,以后爬野山我得带上保温毯了。》
《记住,野外旅行保温毯必须要贴身裹,而不是裹在衣服外面!》
……
在关于失温的视频结束之后,
新的天幕也很快出现了。
天幕上,出现了一段纪录片的慢镜头。
首先是一片茫茫的大海。
无边无际,苍蓝碧翠,十分的美丽。
在海水之下。
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大群的鱼游动。
忽然!
海面破开了一个点,
一条鱼冒了个头出来,随后是很多条鱼。
本来鱼会浮出水面,也很正常。
但下一刻,令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
这鱼竟然是整个身子,彻底的离开了水面!
一开始是刚刚离开水面。
到后来更是直接飞到了水面之上的低空中!
开始长距离的飞行!
那鱼就像是飞鸟一样,在空中挥动着自己像翅膀的鱼鳍。
它们是飞鱼!
在镜头中的飞鱼群,
一口气就飞出了老远!
身姿华丽!
纪录片用快镜头与慢镜头相结合的拍摄方式,完整的记录了一群飞鱼,从出水到滑行。
到摆动翅膀,
以及最后再次落入水中的全过程。
镜头之优美,堪称顶级纪录片。
也确实是顶级纪录片的片段。
第451章 飞鱼闪耀!大明空军得这样?
镜头里的飞鱼,它们犹如鲤鱼过龙门一样破水而出。
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轻盈地在水中划动着银白的鳍,鼓足力量,宛如离弦之箭,破浪而出!
划出一道道优美而有力的弧线!
在空中扭动身体的姿态,也是同样十分的优美,符合人类的欣赏水平。
飞鱼的鱼鳍,则像是华丽的连衣裙,在空中张开。
银色的鳞片,在碧海蓝天的光线下,闪烁着炫目华丽的光芒。
简直就像是LED灯效的集体演出!
让原本普通的小鱼,变成了穿着华丽舞蹈服演出的空中舞者。
镜头语言,又适当放大特写。
将纪录片的华丽程度,更上一个台阶。
虽然现代的电影、游戏等市场里,妖魔鬼怪横行,全世界人民的审美观都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但实际,美不美骗的了别人,骗不了自己。
观看这段视频的观众们,也不需要掩饰自己的审美。
一时之间,
无论是天幕内外的人们,
看的都是如痴如醉。
明朝。
朱元璋看到这些飞鱼。
明明是鱼,却能跃出海面,进行不短距离飞行的样子。
也感觉非常的新奇。
“啊?还有会飞的鱼?”
“鱼的跳跃能力很强,咱倒是很清楚,记得小时候去抓一条鱼,那条鱼从我手中滑落掉到地上,一个大跳!”
“就跳到了墙后面去。”
“害得我没抓到那条鱼,可把咱给气的呀!”
“但天幕上出现的这种叫飞鱼的生物,它们的跳跃能力也太强了吧?“
“这不是鱼跃龙门,这就是飞!”
朱元璋又专门看了看飞鱼的鱼鳍。
明显和一般的鱼鳍相比,要宽大的多。
毕竟看了这么长一段时间的天幕,朱元璋也注意到了这鱼鳍的特色。
和飞机的机翼倒是挺像的。
“让咱猜一猜。”
朱元璋来了兴趣,“这飞鱼,一定就是本身拥有极强的身体爆发力。”
“配合它和一般鱼不一样的鱼鳍。”
“所以才能像后世的飞机那样,一下子飞出老远吧?”
而一旁的朱标也在同样的思考,
并且顺着朱元璋的思路,说道:
“翅膀是关键!父皇。”
“无论是飞鸟、飞鱼,还是后世的飞机,都拥有一对翅膀。”
“只是光有翅膀的话,还是不能够飞起来。”
“必须要有后世那样强劲的动力,才能够配合翅膀,打造出属于大明的飞行器空军吧?”
这一点朱元璋自然很清楚。
毕竟大明虽然没有飞机,但是无论是民用的风筝,还是军用的火器。
在许多时候,都会用到翅膀。
造出翅膀不难。
关键是动力!
大明哪儿来的能驱动空军的强劲动力。
然后朱元璋好奇了:“我大明空军没动力。”
“这飞鱼的动力,又是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