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699节
《一百年后,挖完了怎么办?》
《花岗岩是怎么形成的啊?大的夸张啊!》
……
而古人们,一开始看到天幕的标题,说一块石头2万亿,都觉得是在乱吹。
是夸张的手法。
毕竟虽然古人们并不使用后世的货币,但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天幕的讲述,古人对后世货币的购买力和价值。
也基本上有了一定的了解。
什么石头值2万亿呀?
秦始皇嬴政摸了摸自己手上的和氏璧,疑惑的说道:
“2万亿的石头?”
“要是朕的玉玺值2万亿,朕眼睛都不眨就卖了。”
汉朝。
刘彻看着这么贵的石头,也是眼馋。
“湖北吗?朕可不可以去开采这片矿石呢?”
“但好像以大汉的技术能力,就算找到了这片白鸭山,恐怕也很难开采吧?”
“更很难像后世那样,大规模开采之后加工运往世界各地挣大钱。”
“赚钱的法子就在前面,可条件不够。”
刘彻叹了一口气。
“只能说是有点羡慕。”
“要是给朕2万亿,朕投资打造20个重装合成骑兵师。”
“直接把匈奴来回碾压五遍都够了!”
隋朝。
隋炀帝杨广,一开始看到这么多的优质花岗岩。
不禁极度眼热!
觉得要是运到洛阳来,自己修建一座新的纯白花岗岩宫殿。
那绝对会美的震惊天下!
力压秦皇!
让自己成为,有史以来拥有最豪华宫殿的皇帝!
但杨广虽然喜欢这些大工程,但他毕竟不傻。
知道以大隋目前的技术能力。
开采花岗岩都费老鼻子劲了。
更别说开采海量的花岗岩,又千里迢迢到洛阳来。
至于开采花岗岩运到海外去卖钱?
也没那个条件不是?
运又运不过来,卖又卖不出去。
这么好的,一片价值2万亿的花岗岩。
就这样放着吗?
感觉又太可惜了。
要是自己不利用起来,让老百姓闲着没事,那岂不是浪费?
于是杨广提出了一个想法。
“诸位爱卿,你们说,是否可以派出20万农夫前往湖北白鸭山,在那里就地开凿。”
“为朕修建一座白色的花岗岩宫殿?”
“这样不需要把花岗岩切下来运走。”
“不怎么消耗民力。”
“算是朕体谅民情。”
“然后也可以修建一座气派的行宫,了却朕的一大心愿。”
“要是连堂堂的大隋王朝,都没有一座花岗岩行宫的话。”
“那后世的其他皇帝们,岂不是把我大隋天子给看扁了?”
第561章 筷子浮起人头落地!老朱:这贪官九族疑似太多了
……
当然,关于天幕上的花岗岩,古人们在惊叹的同时,
也疑惑着。
想要知道花岗岩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好在这段天幕视频的最后一小段,也简单的讲了一下花岗岩的形成原因。
【地表之下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缓慢的冷却结晶,形成了结构致密均匀的岩石。】
【而这就是花岗岩。】
虽然天幕只是用一句话,进行了非常简单的科普。
但也让古人们知道了,原来花岗岩就是岩浆干了之后形成的。
……
新的一天,新的天幕也出现了。
【筷子浮起,人头落地!】
【天下粮仓名场面!】
画面里出现了一群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灾民。
对于古人们来说,看到灾民凄惨的场景,那实在是太司空见惯了。
这些一看,就知道是处于饿死边缘的灾民。
不需要台词,只需要拍摄他们的样子,就足以震撼人心!
这一幕对于现代的大导演们来说,可能不太好拍。
即使尽力发挥想象,拍摄灾民的剧情也很可能拍成衣裳干净整齐,一个个白白胖胖的样子。
好在这部叫天下粮仓的剧,对灾民们拍的很真实。
只见天幕上。
一个穿着清朝服饰的官员,被标注为刘统勋刘大人。
他满脸痛心的行走在赈灾的粥厂里。
看着周围那些哀嚎的饥饿的灾民。
看着他们排队半天,才打到的一碗跟清水差不多的所谓稀粥。
刘大人又走到正在施粥的棚子里。
看到粥厂的士兵们,从清汤寡水的大锅里舀出一碗不知道该叫水,还是该叫粥的赈灾粥。
放到一个小男孩的碗里。
小男孩得到了一碗粥,兴高采烈的捧着粥朝后方跑去,一边跑还一边喊着:
【“奶奶,奶奶!粥来了!”】
可当小男孩端着粥,跑到他奶奶身边的时候。
粥就端在她的嘴边,
却闭紧眼睛和嘴巴。
怎么也喂不进去。
大人都能看出,这个灾民老奶奶,是早已经活活的饿断了气。
【“奶奶,奶奶,你怎么不吃啊?”】
小男孩还十分孝顺的,从碗里捞出仅有的几粒米,往奶奶的嘴里硬塞,但始终塞不进去。
刘统勋带着十分沉痛的心情说道:
【“孩子,你的奶奶已经死了。”】
其实天幕上,电视剧里的小男孩他已经有好几岁了。
也已经懂得一些生死观念了。
现在听到穿着顶戴花翎的大人,说他奶奶已经死了。
小男孩也是抹起了眼泪。
刘统勋叹息一口气眉头紧锁。
【“看来灾民们所说的,粥厂克扣赈灾粮食的事,完全属实。”】
【“粥厂把总来了没有!”】
一个穿着陈旧去官服,十分消瘦的男人应声而来。
他被标注为粥厂把总沈石。
只见带着讨好的笑容过来请安。
沈石:【“下官沈石,给刘大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