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723节
“这个道理很显而易见,天幕完全不需要问嘛。”
而在隋朝。
杨广看到这个问题,是微微一笑。
不禁想起了当年的事。
在心中也默默的说道:
“感谢这传统,否则的话自己还真不一定能上位。”
同样的感谢也发生在唐朝。
李世民也默默的说道:
“无论如何,如果不是有太子不亲自领兵打仗的传统的话。”
“朕当年得到的,立下战功的机会可能不会有那么多。”
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
古人们大部分也都能回答出一些相关的理由。
而天幕也解释着。
【首先从表面上看,太子作为下一任的皇帝,常务副皇帝。】
【以他的身份之尊贵,的确没必要去统兵打仗。】
【赢了都封无可封了。】
【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部分的王朝在立下太子之后,本身就会让太子身边形成一个集团。】
【毕竟大大小小的官僚贵族们,他们除了要恭维巴结老皇帝,同样也得提前和太子搞好关系,维持下一代人的权势与富贵。】
【甚至许多太子,本身就单独创立班子,拥有部分的行政权和军权。】
【许多时候一个王朝的内部。】
【太子本身,就是对皇权威胁最大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让太子出去带兵打仗,刷声望。】
【几场仗打下来,太子成了天下无敌的战神。】
【手上捏着10万精兵。】
【跟着太子一起打天下的武将们,也巴不得太子马上上位。】
【要是有这样的一位太子就在京城里,你说这皇帝老儿,晚上还能睡得好觉吗?】
【要知道,皇权面前父慈子孝的场景可是在反复的上演着!】
【而且我们要知道,太子他不仅是在皇帝之外的另一个权力核心。】
【同时也是维持国家稳定的重要人物。】
【多少英雄豪杰,天下无敌的天子皇帝,因为一个继承人的问题栽了跟头,导致生死国灭的?】
【在古代封建皇权社会的大环境之下。】
【拥有一个稳定明确的继承人,在有的时候比打一场胜仗还重要。】
【就算皇帝防着太子,不给太子任何实权,只是把他当吉祥物先养着。】
【但只要太子这个位置存在,他就能起到一个替补皇帝的作用。】
【万一皇上出了什么事,太子也能第一时间,名正言顺的上位接班,而不至于让国家陷入内乱。】
【而没有立好太子的国家,基本上都在皇帝去世之后陷入内斗。】
【好点的是宫廷内斗,差点的直接就亡国了。】
【就跟现在美国的副总统一样。】
【在一些关键场合,总统只要公开露面,那副总统一般就不会出现。】
【就是为了防止国家首脑层面,被一锅端的情况。】
【总统万一被人刺杀了,副总统也能立马接班,保持稳定。】
【连现代社会都是如此,更别说古代了。】
【皇帝可以御驾亲征,然后死掉。】
【皇帝也可以意外身亡,但是保证继承人,保证太子的安全。】
【这样一个国家,往往就能够顺利的延续。】
【而如果让太子出去打仗,那万一打输了,挂掉了怎么办?】
【万一水土不服,舟车劳顿死了怎么办?】
【那岂不是国家就没有继承人了?】
【所以假如真的派太子出去打仗,那你就又得搞一个太子的太子。】
【在太子之外,搞一个备用太子。】
【这样好吗?】
第581章 杭州街道办吗?我是中央许仕林!
唐朝。
李世民看到这里连连摇头。
“不行不行,这样可不行。”
虽然李世民在当年天策上将的时期,
他实际上就已经成为了备用的太子,或者说可以和太子竞争的人。
包括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后。
在李承乾之外,李世民也毫不掩饰自己对李泰的偏爱。
导致李泰也有隐隐约约,成为备选太子的可能。
但是人嘛总有一些双标。
虽然李世民自己在这一方面做的并不好。
但是其实,李世民心里也很清楚。
不能存在着备用太子的情况!
否则的话,那这个备用太子的存在,就是对正选太子的威胁。
兄弟争斗,你死我活。
世子之争,夙来如此。
虽然身为皇帝的人,可以利用太子和备选太子之间的争斗,来形成一种权力的制衡。
让那些阿谀奉承太子的官僚集团,彼此分化。
减少太子对皇权的威胁。
但是这种在两个鸡蛋上跳舞的行为,稍不注意就会翻车。
雄才大略如李世民,通过之前天幕给出的请陛下称太子的电视剧画面,
也知道即使是自己,也在太子问题上翻车了。
所以李世民是更加清醒的知道,绝对不能搞一个太子之外的备用太子。
当然。
李世民虽然知道这个道理,
但实际上能不能做到?
那可就难说了。
天幕视频也到此结束,简短的从几个方面说明了为什么太子很少带兵打仗。
而网友们的评论和弹幕也纷纷飞射而出。
《织田信长:你说得对。》
《李建成:唉。》
《真让太子去打仗的话,一般都是太子威望的确不够,必须得刷一波威望。》
《慕容垂:尊嘟假嘟?》
《慕容宝:老登!看我在参合陂给你表演个大的!》
《太子亲征:输了,威望大减,影响后续接班。》
《赢了,太子威望大增,皇帝寝食难安。》
《这么说,太子挂帅真就是非常亏的买卖,高风险低收益。》
《爱新觉罗难说:我是皇阿玛亲封的大将军王!》
《征北大将军Judy:我就是这样做的,太子看家就行。》
而在网友们的议论中,新的天幕出现。
【最早的考公励志宣传片!】
【喂,是杭州地方政府吗?我是中央办公室许仕林!】
天幕在给出了标题内容之后。
先播放了一个简短的混剪画面,让古人们大概知道了故事的背景。
晋朝。
大部分智力正常的古人,在看完了简短的故事背景介绍之后,都知道这是什么故事。
但很显然。
司马衷不属于这个智力正常的人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