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725节

  朱元璋也是难得的十分放松的笑着。

  “别说,这种对传说故事的新解读,倒真是挺有趣的。”

  而新的天幕也在朱元璋的笑声中,缓缓出现。

  【深入解读三国志!】

  【我发现了三国志的作者陈寿。】

  【竟然是顶级阴阳师?】

  【身为史官,陈寿记载一些历史事件、人物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

  【毕竟总要生存的嘛!不可能真就对着朝廷一通锐评。】

  【但是细读三国志,却可以发现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

  【他表面上会写一些正面、吹捧的文字,但实际上会通过一些暗戳戳的小细节,透露出自己真实的评价。】

  【用现代人的眼光看,陈寿活脱脱的一个顶级大阴阳师!】

  【那么,陈寿的阴阳术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我们看看关于曹魏的记载。】

  【陈寿在晋朝为官,吃晋朝的饭,而晋朝继承自曹魏,曹魏就是晋朝官方态度的正统政权。】

  【按理说陈寿,也应该尊奉曹魏为正统,对曹魏多加夸赞才对。】

  天幕外。

  曹操虽然对曹魏被后世晋朝取代,有所不悦。

  但仅针对天幕的讲述而言。

  曹操也觉得。

  晋朝的史官陈寿以曹魏为正统,是理所应当的。

  “对啊,大魏就是正统!这一点毋庸置疑。”

  “如果那陈寿,在后世的叛逆晋朝为官,而晋朝又是大魏禅让的。”

  “那陈寿写三国志的正统,就该是我大魏!”

  ……

  天幕。

  【那么我们看看,理论上奉曹魏为正统的陈寿,是如何描写曹操的?】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唯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武帝纪》】

  【乍一眼看上去,曹操又是运筹帷幄,又是扬鞭海内,又是非常之人,又是超世之杰。】

  【用来作为例子比较的,也都是商鞅,白起这样的历史顶级名臣名将。】

  【放到历史游戏里的话,那都是政治统帅超过100的全历史顶级大牛!】

  【怎么样?这算是把曹老板给夸上了天,是吧?】

  天幕外。

  曹操看到自己被陈寿这么夸赞,内心也是美滋滋的。

  嘴角的笑意都快压不住了。

  旁边的几个儿子和近臣们,也都是正准备纷纷的恭喜曹操。

  但是。

  正在笑嘻嘻的曹操,忽然脑筋想到了一个问题。

  随即眉头一皱。

  心情也瞬间变得阴沉起来。

  想曹操是何等聪明的人物?

  陈寿描写的手法,唬的住别人,但岂能瞒得住曹操?

  而且曹操,在短短几秒钟之内就发现了问题。

  “不对!这个陈寿!”

  “他夸赞我,拥有的是历史顶级的法家治国术、兵家军略奇策。”

  “作为乱世的军事家,政治家,我的权谋和打仗的策略是顶级的,这固然非常好。”

  “但是按天幕说,后世的大魏追封我为魏武帝。”

  “也就是说,应该以一个皇帝的视角来评价我才对。”

  “皇帝的重点绝对不是玩权谋,而是治国的水平,个人的品德。”

  “但陈寿却直接了当的,称赞我的权谋之术。”

  “难道是他在阴阳我说我是一个阴谋家?”

  “怎么?我曹操很擅长玩阴谋吗?”

  顺着这个问题,曹操又继续发现了更多的关键点。

  “还有拿来和我比较的,是申不害,商鞅,韩信,白起。”

  “他们固然要么治国变法历史顶级,要么就是最强的军事家,确实很强。”

  “但是他们都是臣子,不是皇帝!”

  “拿我一个皇帝去和几个臣子将军做比较,这不是在压我的身份吗?”

  “况且申不害任人唯亲,意思是我曹操重用宗族?”

  “商鞅苛政虐民,我曹操治下不是安居乐业?”

  “白起杀人如麻,我曹操除了屠城之外,杀的也没白起多啊!”

  “韩信居功自傲,我曹操可是自己给自己打工,不存在居功自傲功高震主才对!”

  “还有这四个人,除了申不害是善终之外,其他的商鞅被五马分尸,韩信谋反被杀,白起被逼自杀。”

  “四个能臣名将当中,三个都是不得善终。”

  “而且都是那种有叛逆行为的臣子!”

  “申不害也没好到哪里去!记得也曾经因为玩弄权术,以权谋私,被韩王当面斥责,说不定是自杀的。”

  “嘛意思?我曹操匡扶汉室还有错了?”

  “我曹操就该不得好死?”

  以曹操的聪明才智,一点就通。

  顺着思路就想到了最后。

  于是曹操,是深刻的认识到了。

  这个陈寿绝对是在讽刺自己。

  骂自己不是皇帝,而是一个阴谋家,是一个乱臣贼子!

  曹操有点郁闷,忍不住就想要操一声!

  但是又看了一眼周围人的神态。

  发现贾诩、荀彧他们的表情,似乎有那么一点耐人寻味。

  以这二位的聪明才智。

  恐怕是也读出来了天幕史书原文的评价内涵之处,

  但是他们都没有点出。

  见别人都没有点出,曹操也只能吞下了这口闷气。

  毕竟总不能自己点出吧?

  天幕继续播放。

  马上又出现了曹丕。

  于是曹操的吸引力和怒火,是暂时被按纳住了。

第583章 锐评曹丕!陈寿如何称赞大汉魅魔

  【如果说对曹操的评价,是暗戳戳的阴阳怪气的话。】

  【那对曹丕的评价,那就是阴阳怪气超级加倍,甚至直球了!】

  【我们先来看史书原文。】

  【“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从原文可以看到,陈寿承认曹丕的才华,说他聪明,有才华。】

  【这也符合曹丕身为三曹之一的定位。】

  【但是夸他有天分,夸他文章写的好,知识丰富,才艺兼备。】

  【这夸人的内容,是不是也不太符合皇帝?】

  【毕竟对于皇帝来说,才华之类的都只是额外的附加内容,并不重要。】

  【作为皇帝,真正想要在史书留下的内容,还是他的治国才华,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创立盛世。】

  【更何况曹丕还是一位文帝。】

  【那就更应该大加夸赞他的治国水平才对。】

  【结果陈寿对曹丕的治国能力,是压根不提。】

  【而后半段更是直接了当的说,如果曹丕能够更大度一点,目光再长远一点,赏罚更分明一点,就离古代的那些贤明的君主不远了。】

  【这意思不就是在锐评,曹丕上赏罚不分明,气量小目光短,不够大度吗?】

  【不过联想到,史实上曹丕干的那些事情。】

首节 上一节 725/9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