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832节
【而真正的斯巴达小战士,则会蹬着小短腿咯咯直笑。】
【史学家普鲁塔克曾揶揄道:这大概解释了,为何斯巴达战士在战场上总显得醉醺醺的勇猛,毕竟他们从婴儿期就开始练酒量了。】
【那成功留下来的婴儿,是不是就能过上好日子啦?】
【想都别想!】
【接下来,等待他们的是更加疯狂的训练。】
【在斯巴达,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坚强,要勇敢,不能有一丝软弱。】
【大冷天还穿个短裤,锻炼耐寒能力。】
【吃的东西也非常简单,基本上就是一些粗糙的食物,能填饱肚子就行。】
【斯巴达的孩子们从小就开始适应这种艰苦的生活,为的就是以后能在战场上不被困难打倒。】
【斯巴达父母还热衷于开发硬核育儿套餐。】
【往婴儿床里放毒蛇、故意饿着孩子、甚至把哭闹的婴儿倒吊在井口。】
【有位斯巴达母亲的名言流传至今:要么带着盾牌凯旋,要么躺在盾牌上回来。】
【这话可不是睡前故事,而是哄睡时的战前动员。】
【到了7岁,这对于斯巴达的孩子们来说,可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七岁生日那天,男孩们会被剥去柔软的亚麻衣,套上粗粝的披风,像小羊羔般被赶进军事训练营。】
【这里没有哈利波特式的分院仪式,只有教官的皮鞭在空气中炸响。】
【欢迎来到斯巴达男子军事夏令营!】
【在这个训练营里,可没有什么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氛围。孩子们被分成一个个小组,相互之间竞争非常激烈。】
【他们要学习各种战斗技能,像怎么使用长矛、盾牌,怎么近身搏斗。】
【斯巴达孩子要在荒野上演现实饥饿游戏:睡在芦苇扎成的天然床垫上,吃着永远喂不饱肚子的黑麦粥。】
【还要在寒冬腊月光着脚丫子追野兔。】
【别误会,这不是户外拓展活动,而是训练如何在敌后搞粮草。】
【斯巴达的孩子们训练的时候,还经常会被鼓励去偷东西。】
【你没听错,就是偷东西!】
【但这可不是让他们去学坏,而是有特殊目的的。】
【教官们故意克扣口粮,却鼓励孩子们去厨房偷食物。】
【但前提是不能被抓到。】
【要是被抓到了,那惩罚可就惨了。】
【曾经有个机灵鬼连续三天偷到食物,结果第四天被厨子逮个正着。】
【按照规矩,他得挨三十鞭子。】
【但这孩子硬是咬紧牙关一声不吭,最后教官感动得热泪盈眶:好样的!明天起你就是偷窃课代表!】
【这其实是在锻炼他们的机智和应变能力,以及埋伏敌人、敌后游击的能力。】
天幕外。
春秋。
孔子看到天幕上的斯巴达孩子,成群结队的偷窃食物。
忍不住连连摇头。
“此等训练,实在荒谬!”
“君子之道,应以仁、义、礼、智、信为本,这斯巴达人竟将偷窃作为训练手段,全然不顾道德伦常。”
“真正的教育,应是培养人的品德与修养,使其内心充满仁爱与善良。”
“而这斯巴达的训练,不仅不能教导人向善,反而助长了贪婪与欺诈之风。”
“长此以往,即便能培养出善战的士兵,却也难以塑造出有道德、有担当的君子。”
“国家的衰亡,也是必然的事。”
孔子语气坚定,判断道:“斯巴达人或许能通过这种训练,暂时提升士兵的战斗技能。”
“但从长远来看,却损害了国家的根本。”
“如此舍本逐末,实非明智之举。”
第678章 斯巴达硬核体制!网友什么潘森
天幕画面在继续。
【除了战斗技能和生存技巧,斯巴达的孩子们还得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
【在斯巴达军队里,纪律就是一切。】
【他们必须绝对服从命令,不能有丝毫的违抗。】
【随着年龄的增长,斯巴达的孩子们训练强度越来越大。】
【训练画风也逐渐变态化。】
【斯巴达少年们要穿着20斤重的青铜甲胄玩铁人三项,在烈日下互殴到鼻青脸肿。】
【还要定期接受神庙鞭刑,其实就是抗疼痛训练。】
【二十岁那年,小伙子们终于迎来毕业考:】
【独自在荒野生存一个月,期间要猎杀野猪、辨识毒草,还要用偷来的锅具煮出能吃的料理。】
【屠杀看到的希洛人。】
【最后得带回来希洛人的头颅。】
【通过考核的人会被授与象征成年的红色披风,正式成为斯巴达战士有限公司的全职员工。】
【毕业了,开始实习了。】
【不过别急着庆祝,他们还得再打十年零工才能转正。】
【三十岁之前,斯巴达人不许结婚。】
【因为长老们认为爱情使人软弱,毕竟荷尔蒙应该用来杀敌,而不是谈恋爱。】
【虽然没法结婚,但是可以去偷情。】
【有未怀孕女性的家庭,门口会栓布条,斯巴达战士看到后可以翻墙,潜入闺房。】
【但不要敲门进入,因为敲门去偷欢会被鄙视。】
【和女孩过夜后,双方满意的话就算认识了。】
【她家会把布条取下,意味着女孩有男伴了。】
【但斯巴达战士必须在天亮前就走,因为迟到会被惩罚。】
【在20岁到30岁的期间,斯巴达青年战士们从事各种辅助战斗工作,给斯巴达老兵们打下手。】
【还要定期的组织狩猎屠杀斯巴达的奴隶人口。】
【即便熬到三十岁成家立业。】
【斯巴达男人们也过不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
【他们白天在军营吃大锅饭——包括国王也得住兵营,吃大锅饭。】
【传说有位国王因为汤太咸提意见,结果厨子直接把盾牌扣他脸上:不爱吃就饿着!】
【晚上还得被突击检查。】
【要是被逮到和妻子腻歪太久,可是要被罚去劳动的。】
看到这里。
孔子也再次蹦不住了。
皱着眉毛,连连摇头道:
“此等行径,简直是乱了人伦纲常!”
“蛮夷就是蛮夷!礼崩乐坏至此!”
“斯巴达如此做法,破坏家庭根基,长此以往,亲情淡薄,社会秩序也将分崩离析,又谈何国家昌盛?”
“这与我所倡导的仁爱、礼义背道而驰,实在不可取。”
而秦始皇同样皱眉。
嬴政认可斯巴达人的严酷训练。
但极不认同斯巴达的社会方式。
“国之根基在于百姓,百姓之基在于家庭。”
“这般混乱的家庭关系,如何能让百姓安心耕织、从军报国?”
“若此风在我大秦蔓延,社稷危矣!”
“这斯巴达国,看来一辈子也就是个小城邦的命了。”
天幕继续。
【斯巴达社会的婚姻异地恋模式虽然奇葩。】
【却造就了历史上最彪悍的军属群体:斯巴达妇女分娩时都拒绝喊疼,生怕给丈夫丢脸。】
【说到斯巴达女性,她们可是古代世界的金刚芭比。】
【当雅典贵妇们忙着描眉画眼时,斯巴达姑娘们在掷铁饼、摔跤场和男人们比肌肉。】
【有则趣闻说,某个外邦人讽刺斯巴达王后身材魁梧,王后淡定回应:】
【“我们国家不需要花瓶,只需要能生下战士的子宫。”】
【斯巴达妇女甚至发展出独特的胎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