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849节

  【失去人才活水的灌注,再强悍的雄师终成枯骨。】

  【当魏武卒的残甲在渭水河床渐渐锈蚀,秦国锐士的喊杀声已响彻函谷关。】

  【战争不会怜悯任何躺在功劳簿上的军队。】

  【哪怕。】

  【他们曾经天下无敌。】

  ……

  天幕在沉重的陈述中结束。

  弹幕纷纷飞射而出。

  《魏武卒厉害,因为是有史以来第一支职业军队,彻底脱产的职业士兵。》

  《其他国家的军队不打仗就是一帮农民,平时根本没有军事化训练,属于业余军队。》

  《不止是职业军队,而且是最强悍的自耕农兵员。》

  《魏武卒的核心是不论出身,立战功就分田,看似简单却没有一个贵族能答应,古今如此。》

  《魏武卒放到欧洲就相当骑士,本质上就相当于一个小地主了。》

  《感觉就像是出现在千年之前的德国装甲师,成立之后战功赫赫。》

  《所以这样强悍的队伍只有像吴起这样的名将才能发挥威力,庞涓就没办法驾驭。》

  《呵呵,魏武卒什么垃圾?被白起吊打全歼的货色。》

  《白起打的魏武卒的阉割版。》

  《你让白起,打巅峰吴起的魏武卒试试?》

  《吴起亲手组建了魏武卒,创下了魏武卒战无不胜的神话。》

  《而吴起也亲手打破了魏武卒不可战胜的神话。》

  《魏惠文王前期,魏国兵力高达70万,还和韩赵联盟,只可惜外交太烂,四面出击,最后崩溃了。》

  《魏国就该先全力灭秦,抓着秦国打几十年,有了大后方,早就统一了。》

  《周边国家不可能给魏国专心打秦的机会的。》

  ……

  天幕外。

  战国。

  白起盯着天幕,看完后微微点头,沉声道:

  “这魏武卒,确实是名不虚传。选拔严苛,铸就精锐之师,战术配合也极为精妙。”

  “但战场瞬息万变,一味依赖方阵,遇灵活多变之敌,或有破绽。”

  “我大秦锐士,以军功授爵,激励士气,作战时更重随机应变,不拘泥于阵法。”

  “别说被我灭掉的魏武卒了。”

  “就算是当年吴子所率领的初代魏武卒,我白起灭之亦不在话下。”

  “不过,魏武卒的训练体系,倒有可取之处,值得借鉴。”

  汉末。

  处于微醺状态的曹老板,看着天幕在吹嘘战国的魏国。

  心中有所不服。

  “他是个魏国,孤也是个魏国。”

  “这魏武卒确实有些名堂,不过若与孤的大军相比,却也未必能占上风。”

  “怎么天幕只吹魏武卒,不来赞一赞我大魏的虎豹骑呢?”

  “虽说魏武卒有其长处,可若碰上我虎豹骑,怕是也只能被全歼吧,哈哈。”

  唐朝。

  李世民微微仰头,眼中满是思索之色。

  看完后,李世民轻轻点头,缓缓说道:

  “魏武卒以强军之力,助魏国在战国称雄。”

  “但朕以为,为君者不仅要强军,更要以仁治国,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

  “魏武卒早期鼎盛又如何?”

  “那魏王不施行仁义,穷兵黩武,手里握着当时战国的第一强军,却愈发的衰落。”

  “最终再也没能在战国称霸。”

  “当君主,打仗厉害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得是文治!”

第692章 晋国六卿为了人才有多卷?朱元璋开剥!

  天幕上出现了一张晋国的地图。

  春秋五霸最强的晋国!

  表面上看,这是一张完整的晋国地图。

  但随着镜头拉近,才发现庞大的晋国,其实是个散装大晋。

  在散装的晋国内部,韩赵魏智等各家瓜分了晋国的土地。

  整个地图上的晋国,被不同的颜色涂满,显得七零八落,简直的填图爱好者的噩梦。

  而天幕也缓缓开始讲述。

  【公元前512年的,晋顷公的葬礼刚结束。】

  【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魏氏、赵氏等卿大夫正用割肉刀演绎着最后的晚餐。】

  【以晋国六卿为代表的晋国公卿们,在春秋末期的权力博弈中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

  【各大家族为了扩充势力、争夺晋国的实际控制权,纷纷使出混身解数招揽人才。】

  【出台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

  【在那个以农业为本的时代,土地就是财富和权力的根基,更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

  【原本晋国实行的是“百步为亩”的井田制。】

  【这一制度源自西周。】

  【就像《孟子滕文公上》中所描述的那样:“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把土地划成规整的方块,每块地边长100步。】

  【以此为单位进行分配和耕种。】

  【中间的公田由八家共同耕种,收获归公,私田的收获才归农户自己。】

  【这种制度在早期确实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农业的有序发展。】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弊端也逐渐显现。】

  【在井田制崩溃,铁制农具开始应用,小农经济兴起的背景下。】

  【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六大家族以调整亩制为核心,形成了差异化的治国方略:】

  【六卿为了招揽更多的人口和人才,纷纷对这一传统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

  【范氏、中行氏:160步为1亩,约合今0.4亩。】

  【智氏:180步为1亩,约合今0.45亩。】

  【韩氏、魏氏:200步为1亩,约合今0.5亩。】

  【赵氏更为激进!直接240步为1亩约合今0.6亩!】

  【步子迈得更大,土地面积也就相应增加了。】

  【对于那些渴望土地的农民、小地主来说,这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这场数字游戏实则是人才争夺的阳谋。】

  【扩大亩积的本质是减税——若按周制百步为亩征税,赵氏领民的实际税负仅有传统标准的41.7%。】

  天幕外。

  自身也是内政高手的刘彻,他自幼读书。

  自然也学习过当年晋国六卿的故事。

  此时看到天幕提起,刘彻也是分析说道:

  “的确,改革之后的差别太大了。”

  “不说和其他人比。”

  “就只是六卿内部的赵氏和范氏、中行氏对比。”

  “同样是种地,在赵氏种地,其收益要比在范氏、中行氏种地,收益高五成,甚至更多!”

  “这已经足以让人疯狂。”

  “让天下英才投奔赵氏。”

  “让赵氏的子民,为了他们拼死效力了。”

  “说白了,还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我大汉对士兵们的待遇,也必须要保证。”

  “只有最好的待遇,才能培养出最好的士兵。”

  而一旁的霍去病也说道:

  “是啊,良家子组成的羽林军,他们能成为大汉的精锐部队。”

  “除了他们本身的出身够好,够可靠之外。”

首节 上一节 849/9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