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908节
【融化的铁流如银河倾泻般坠向地心。】
【这场持续百万年的金属暴雨,不仅铸就了保护地球的磁场盾牌。】
【更让地表岩浆的沸腾烈度日减三分。】
【大气层中的水蒸气也在等待时机。】
【这些由彗星撞击带来的“天外来客“水元素,在300公里厚的二氧化碳云层中积蓄了整整两亿年。】
【随着地球冷却,水蒸气开始凝结成小水滴。】
【第一滴真正意义上的雨水穿透橙红色天幕,坠入仍在冒泡的玄武岩地表。】
【瞬间气化的水汽却在两万米高空重新凝结。】
【无数水滴汇聚,形成了漫天倾盆大雨。】
【这雨一下,便是持续数百万年甚至更久。】
【雨滴不断冲刷着地表,将矿物质和其他物质带入低洼地带。】
【渐渐地,低洼区域积水成渊。】
【沸腾的原始海洋在陨石坑中初现雏形。】
【直径800公里的撞击盆地成为最早的蓄水池。】
【每小时450毫米的降雨量让硫酸性的雨水在凹地汇聚。】
【原始海洋就这样诞生了。】
【原始海洋的出现,宛如地球的生命摇篮,为后续生命的诞生与演化创造了可能。】
【当远古时期地球恐怖的全球性雷暴劈开稠密大气,闪电在甲烷与氨气的混合物中撕开氮基分子链。】
【第一批氨基酸开始在60℃的温热海水中漂浮。】
【这锅可能诞生生命的“原始汤“的温度。】
【已从冥古宙早期的400℃降至勉强允许大分子存活的极限。】
【随着铁核固化完成,地球自转轴稳定在23.5度倾斜角。】
【岩浆海表面开始凝结出黑曜石般的原始陆核。】
【由斜长岩构成的岛屿,在潮汐力作用下缓缓漂移,将炽热的海洋分割成数个相对平静的温泉池。】
【大气压力降至50个标准值。】
【紫外线强度减弱到有机分子能存活十分钟的水平。】
【41亿年前的某个黄昏,最后的巨型陨石坠入西太平洋区域。】
【飞溅的岩浆柱首次未能突破新生臭氧层的阻隔,飞散的物质在平流层形成持续百年的遮阳伞。】
【当海洋平均温度跌破80℃大关,海底黑烟囱周围开始聚集硫铁化合物薄膜——这是生命前夜最后的物理准备。】
【冥古宙与太古宙的界限,定格在某个未被记载的瞬间。】
【某个海底热泉口的硫化铁晶格中,两个丙氨酸分子在300℃高温下完成首次肽键连接;】
【某片浅水区的黏土矿物吸附了脂类分子,形成第一个能自我复制的膜结构;】
【而持续二十亿年的板块运动,即将在下次超级地幔柱喷发时拉开序幕。】
【地球,这颗曾经的火狱星球,终于褪去创世的红热铠甲,在暴风雨后的寂静里,等待着生命黎明的第一缕微光。】
……
天幕视频到此结束,弹幕也纷纷的飞出。
《那时的地球都是熟人。》
《那时候,大家都很热心肠。》
《冥古宙时期发生的大碰撞,这时候地球甚至几乎就是解体状态。》
《那时候的地球,硬生生的被撞散架了!》
《被撞成东一块西一块,还能重组,牢地球不容易啊。》
《彗星真是地球的贵人。》
《地球光是冷却就花了几亿年?太哈人了!》
《感谢盘古秀操作。》
《真的假的,那么古老的地球你们都知道情况啊?》
……
秦朝。
嬴政一开始看天幕上远古地球的画面,只是当恐怖视频来看。
但是没想到的是。
就在这如此狂暴的原始地球中,竟然硬生生的孕育出了最早的生命。
“这冥古宙的地球,如此暴虐,却也能孕育生机,当真奇妙。”
“老祖宗们当年是真不容易。”
“那个时候别说吃喝玩乐享受了,恐怕是仅仅活着都需要竭尽全力了吧?”
“只是不知道,后世的人类如果遇到了这么狂野的地球。”
“有没有办法存活下来呢?”
一时之间嬴政也不免畅想起来。
假如自己率领大秦的子民们,前往那冥古宙时期的地球。
该如何生存?
如何艰难创业?
在那个没有竞争者,但同时也到处都是凶险的世界上征服整个地球。
“话说,神仙们在冥古宙生活在哪里呢?”
“还是说,正是神仙们才让冥古宙的地球实现了宁静?”
第734章 现代如何观看秦始皇直播?
而新的一天,新的天幕也随即出现。
浩瀚无垠的宇宙映入眼帘,漆黑的背景深邃得不见尽头。
镜头对准了地球。
放大,再放大!
咸阳宫广场的轮廓浮现。
画面里出现了年少的秦始皇登基大典的场景。
而天幕也开始缓缓讲述:
【如果站在2000多光年外的星球上,能不能用超级望远镜看到秦始皇登基?】
【或者换个方式问。】
【两千多年后的我们,瞬移到2000多光年之外的地方,我们能不能看见秦始皇他老人家登基的场景?】
【咋一听,这个问题有些离谱对不对?】
天幕外。
秦始皇一看这个问题。
也是忍不住笑了笑。
“这问题有趣。”
嬴政微微仰头。
“好吧,2000多年后的子民,看见朕登基的场景。”
“咋一听,这个问题确实有些离谱。”
“仔细一分析,也的确有些离谱。”
“时间已经流逝了,又不可能往回走,怎么可能让后世子民看见朕呢?”
通过天幕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不少知识的嬴政,估计这是不可能的。
不过,尽管如此。
嬴政还是说道:“朕的登基大典,乃天下盛事,若真能被远方星球之人看到,倒也彰显了朕的威严。”
“要是能通过天幕,让后世子孙,地球内外的人都看到。”
“倒是不错。”
而在明朝。
朱元璋也乐和和的说道:
“咱当年放牛时,十里外的炊烟都看不清,还说什么两千光年!”
“别说那嬴政在几千年前。”
“就算嬴政现在正在登基,几千光年外的人,也肯定看不到啊。”
……
基本上,古人们都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
回答的也很果断。
而天幕也在继续。
【问题听上去有点天方夜谭。】
【但别急,当我们把眼光投向浩瀚宇宙,结合光学和天文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