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954节

  【北方屡遭游牧民族统治,语言、文化、经济全面胡化。】

  【从安史之乱的烽火到元大都城破的尘埃。】

  【南北汉人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割据、辽金元的统治、宋室南迁的屈辱。】

  【这期间也堪称华夏历史上,南北汉人割裂时间最长的时期。】

  【自安史之乱后,燕云十六州便几乎不再归国家所有。】

  【当赵匡胤黄袍加身时,燕云十六州早已沦为契丹人的牧马地。】

  【靖康之变后,淮河成为宋金对峙的楚河汉界。】

  【到了元朝统治下。】

  【南北汉人甚至被划分为不同等级,科举、法律、赋税皆不平等。】

  【这一招区别对待,更使得汉人内部矛盾深至骨髓。】

  【南北汉人的分裂不仅是地理上的割裂,更是文化认同的断层。】

  【胡服骑射成为日常,契丹语蒙古语融入方言,甚至出现'汉人胡名'的奇特现象。】

  【北方汉人说着胡化汉语,南方汉人保留古音。】

  【双方甚至互相听不懂对方语言!】

  【北方游牧化。】

  【南方仍坚守汉唐遗风,视北方为沦陷区。】

  【甚至婚丧嫁娶的习俗都出现明显差异。】

  【不要以为这不可怕!】

  【和平生活在一起,语言像貌血统完全相同的胡图人和图西人。】

  【仅仅是几十年殖民统治。】

  【就彻底的决裂互相屠杀。】

  【更何况分离数百年之久的南北汉人?】

  【就在这样的至暗时刻,一个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的底层小人物站上了历史舞台。】

  【乞丐皇帝朱元璋横空出世!】

  【他不仅要用武力结束乱世,更要完成一项连汉唐都未能彻底解决的终极课题。】

  【将分裂的华夏重新熔铸成一个整体。】

  【让说着不同方言、过着不同生活、甚至记忆着不同历史的南北汉人。】

  【重新认同彼此是同胞。】

  【这场静默的文明重构手术,没有赤壁之战的戏剧性,缺乏贞观之治的传奇色彩。】

  【却是真正奠定现代中国基石的工程。】

  【明太祖朱元璋,一个改变民族命运的传奇帝王。】

  【那么,他真的配得上这么高的评价吗?】

  ……

  天幕外。

  秦朝。

  嬴政的目光变得严肃起来。

  分裂。

  这是嬴政最不想看到的词语。

  “汉儿作胡语!”

  “没想到那时候华夏的局势竟然如此恶劣?”

  “如果真的那样子的话,那大秦列祖列宗为了统一华夏而做的努力。”

  “可就是都全白费了!”

  “朱元璋统一了华夏,但是他手中的华夏,竟然已经如此分裂。”

  “这种状态的华夏,即使因为军事而暂时统一。”

  “但一旦军事衰落。”

  “立马就会四分五裂。”

  “不会有丝毫的凝聚了。”

  “朕花费了很大的力气,都尚未将天下完全的整合。”

  “而明朝开国时那种混乱的分离。”

  “朱元璋他能做到整合吗?”

  “如果这后世的明朝朱元璋,真的能在统一天下之余。”

  ……

  天幕继续。

  【关于朱元璋发家创业、创立明朝的逆袭故事,想必不必过多介绍。】

  【总之,在1368年正月,南京紫金山的大明开国大典上。】

  【40岁的朱元璋在祭天祝文中宣布:】

  【“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

  【随后大明开启北伐,横扫元廷,收复汉地。】

  【在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

  【但此时的朱元璋面对的。】

  【是比地理分裂更可怕的文明断层。】

  【是比南北朝时期更严峻的挑战!】

  【北方汉人胡化已深,江南士族故步自封。】

  【数百年的政治割裂演变成语言、习俗、身份认同的全面断层。】

  【金元统治下的北方,胡语与汉语混杂,游牧习俗渗透市井;】

  【而偏安江南的南宋遗民,仍在吟诵着暖风熏得游人醉的诗句。】

  【南北汉人在文化认知上早已形同陌路。】

  【北方汉人称为“汉儿”。】

  【南方汉人则自称“宋人”。】

  【是不是很像是胡图人和图西人?】

  【可以说,此时的华夏汉族文明,面临着彻底分裂的危险!】

  【1368年应天称帝的朱元璋,面对的是一个文化碎片化的烂摊子。】

  【他的第一项改革直指人心。】

  【恢复汉唐衣冠制度,禁止胡服胡语,将南京城打造成文化复兴的试验田。】

  【复古创新,实则是统一审美。】

  【当文武百官身着宽袍大袖的朝服上朝时,消失四百年的华夏衣冠重新焕发生机。】

  【通过《大明集礼》规范了136种礼仪流程,使不同地域的精英在统一仪式中重建认同。】

  【重建华夏祭祀体系,规范建筑形制。】

  【这种文化符号的回归,给分裂的民族意识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除了重塑文化认同,】

  【经济也在追求统一,措施同样凌厉。】

  【发行大明宝钞统一货币,疏通京杭大运河重建物流动脉,推行路引制度打破地域封锁。】

  【在江南推行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的同时。】

  【在北方实施军屯制恢复农业生产。】

  【大运河的疏浚工程,成为连接南北的经济纽带。】

  【江南的丝绸茶叶与塞北的战马皮毛在运河上交汇。】

  【形成了“北人食稻,南人用皮“的独特经济生态。】

  【真正展现朱元璋战略眼光的,是他发明的人口置换工程。】

  【将苏松豪强迁往凤阳,把山西大族徙至江淮。】

  【山西洪洞向河北、河南迁移人口约47万户,将江南富户强制迁往凤阳等地达14万户。】

  【军户制度使全国驻军携带家属异地驻防。】

  【这种看似残酷的迁徙,实则是在打碎地域壁垒。】

  【就像把咖啡倒入牛奶。】

  【用行政力量强制完成文化搅拌。】

  【经过两代人努力,南方方言区占比从元末的68%降至明中期的53%,官话区扩大42%。】

  【科举制度的重构,也显出了朱元璋的良苦用心。】

  【在南北榜案中,朱元璋的处置展现高超政治智慧。】

  【立即处死主考官、亲自策问重考,安抚了人心。】

  【在知识层面构建南北共同话语体系。】

  【而最令人惊叹的。】

首节 上一节 954/9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