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966节

  天幕外。

  汉朝。

  霍去病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赞道:“这李牧,当真厉害!隐忍多年,只为一击制胜!”

  “以前只是听说过李牧是名将,但具体的事迹还真没学过。”

  “今日一看,果然很厉害啊。”

  “不过,若换作我霍去病,定不会等这么久。””

  赵破奴凑过来,笑道:“将军,这李牧倒是和您一样,专治匈奴。”

  霍去病嘴角微扬,但还是说道:

  “他打的是防守反击,我打的是千里奔袭,不一样。”

  “不过,十年隐忍,才换来一场大胜。”

  “虽然我也知道李牧是没办法,只能前期隐忍,但要我的话,可真就忍不了。”

  而在东晋。

  同样利用战车结阵大破游牧骑兵军团的刘裕,也说道:

  “确实厉害,虽然车骑弓协同作战,看似只是简单的基本常识。”

  “但李牧作为先驱,已经站到了当时的最前列。”

  “而且,即使知道该怎么打,可能顾创造出合适的战机,也是一种能力。”

  “只是……”刘裕淡淡的说道:

  “李牧太忠了。”

  “忠到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

第773章 高危岗位武安君!战国四大名将之五发力

  天幕,在一阵金戈铁马的战斗画面中继续讲述。

  【在成功抵御匈奴之后,曾经不起眼的李牧,其军事才能终于得到了赵国上下的广泛认可。】

  【然而,此时的赵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秦国的强大已经无可阻挡。】

  【嬴政开始了统一六国之旅。】

  【赵国作为秦国东进的重要障碍,首当其冲地成为了秦国的进攻目标。】

  【公元前234年,秦国派大将桓齮率领大军进攻赵国,在平阳大败赵军,斩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

  【赵国上下震惊。】

  【在这危急关头,赵王紧急召回李牧,任命他为大将军,抵御秦军的进攻。】

  【当李牧被急调南下时,秦军已连破赵国三城。】

  【李牧深知不能硬拼,必须采取灵活的战术。】

  【他分析了秦军的优势和劣势,发现秦军远道而来,后勤补给线较长,且急于求胜。】

  【于是,李牧决定采取筑垒固守、避其锋铓的策略,等待秦军出现破绽。】

  【桓齮多次挑战,李牧都坚守不出,秦军无可奈何。】

  【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后,】

  【桓齮企图采取迂回战术,绕过李牧的防线,进攻赵国的后方。】

  【李牧识破了桓齮的计谋,他留下少量部队继续坚守营垒,迷惑秦军。】

  【自己则亲率主力部队秘密转移,在秦军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

  【当桓齮率领秦军进入埋伏圈后,李牧一声令下,赵军从两侧杀出,亲率三千死士直插中军大营!】

  【此战生擒桓齮,斩首十万!】

  【这场战役,史称“肥之战”,是李牧抗击秦军的一次重大胜利。】

  【肥之战的胜利,不仅极大地鼓舞了赵国军民的士气。】

  【也让秦国认识到了李牧的厉害,此后秦国在一段时间内不敢轻易进攻赵国。】

  【然而,秦国并未就此放弃消灭赵国的野心。】

  【公元前232年,秦国再次调集大军,兵分两路进攻赵国。】

  【一路由邺地出兵,进攻邯郸的东北部;】

  【另一路由太原出兵,进攻邯郸的西北部。】

  【面对秦军的两路进攻,李牧冷静分析了战场形势,他认为秦军兵力分散,且劳师远征,士气有所低落。】

  【于是,李牧决定采取南守北攻的策略,集中优势兵力先击败北路秦军。】

  【李牧率领赵军主力迅速北上,与北路秦军在番吾一带展开激战。】

  【在番吾之战中。】

  【李牧充分发挥赵军骑兵的优势,灵活运用战术,对秦军进行了连续的攻击。】

  【秦军抵挡不住赵军的猛烈进攻,大败而逃。】

  【随后,李牧又迅速回师南下,与南路秦军对峙。】

  【南路秦军得知北路秦军战败的消息后,士气大挫,不敢恋战,只得退兵。】

  【此战李牧再次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指挥艺术。】

  【他以灵活多变的战术,敏锐的抓住战机,成功抵御了秦国的两路进攻,使赵国转危为安。】

  【李牧也因军功获封武安君,达到人生巅峰。】

  【此战后,秦国朝堂传出哀叹:李牧不死,赵难图也!】

  【至此,秦王嬴政亲政后,已连续四次攻赵。】

  【两胜两负,两负均是拜李牧所赐,嬴政的统一大业,已经被赵国拖住了快十年!】

  天幕外。

  秦朝。

  嬴政回想起那时候的战况。

  也是回忆着感慨道:

  “憋屈,那时候朕是真的深感憋屈。”

  “那时候朕已经亲政多年,扫除政敌,积攒国力,大秦精锐已经足以横扫天下!”

  “却打一个被先祖们打了半残的赵国,打了整整快十年!”

  “明明朕都感觉能横扫六合,却始终过不了赵国。”

  “那种明明满身是力,但每次发力都很别扭的感觉。”

  “让朕一度都心理极度低落。”

  “甚至开始怀疑,大秦是否真的比其他六国强的多?”

  “要知道,当时的赵国在关东六国之间,甚至都不能算是最强的国家。”

  “结果区区一个被打残了的赵国,快10年都拿不下的话,朕后面拿什么去灭楚国?”

  “还好……呵呵……”

  ……

  天幕继续。

  【李牧的存在,无疑是秦国统一六国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王翦率领三十万大军,第五次攻赵。】

  【但只要李牧还在,秦国就很难再军事上击败赵国。】

  【秦国深知,要想消灭赵国,必须先除掉李牧。】

  【于是,秦国采用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都城邯郸,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诬陷李牧谋反。】

  【很快,邯郸街头流言四起:“李牧欲联秦自立!”】

  【郭开为了一己私利,在赵王面前编造了大量李牧谋反的证据。】

  【赵王昏庸无能,不辨是非,竟相信了郭开的谗言,下令解除李牧的兵权。】

  【并将其杀害。】

  【失去了李牧的赵国,犹如失去了主心骨,再也无法抵挡秦国的进攻。】

  【李牧死后,赵国再无长城。】

  【由于赵国无人能与王翦抗衡,秦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包围了邯郸。】

  【公元前228年,邯郸城破,赵王被俘,赵国灭亡。】

  【而此时的李牧,才被害仅仅一年。】

  【那个曾让匈奴胆寒、秦军丧胆的名字,最终化作《史记》里冰冷的一行:“赵王斩李牧,秦遂灭赵。”】

  【有人说,李牧的悲剧在于生不逢时。】

  【若在强秦,或为灭六国之帅;】

  【若在盛汉,或成卫霍之功。】

  【但历史没有如果。】

  【可即便作为失败者,李牧的军事成就和历史地位依然不可忽视。】

  【在他的军事生涯中,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战斗,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首节 上一节 966/9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