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114节

  “攻取江陵势在必行,亮也赞同元直意见,按原定计划两路进兵,只是……”

  诸葛亮话锋一转,羽扇遥指向东面:

  “伯温曾言那孙权视信义如粪土,其白衣渡江的无耻所为,也印证了伯温对孙权的判断。”

  “亮有些担心,倘使我军全力进攻江陵,与刘琮鏖战之时,孙权眼见有利可图,再次背盟挥师入侵江夏,当如何是好?”

  此言一出。

  刘备和徐庶,脸色皆是微微一动。

  原本打算摸鱼的萧和,突然也警惕了起来。

  诸葛亮担心的没错,孙权这个人是狗改不了吃屎,绝不能对他抱有半点幻想。

  先前其讲和结盟,无非是为了营救回程普而已,若真就相信孙权能痛改前非,真心结盟抗曹,那他就不配为穿越者了。

  “主公,孔明顾虑的甚是呀。”

  徐庶也连连点头,说道:

  “我水军现下虽已有一万八千之众,但相较于蔡瑁的江陵水军,兵力依旧处于劣势,哪怕以云长将军的水战之能,也需要集中全部水军一战方有胜算。”

  “此时若孙权再次背盟,再度以水军进犯夏口,那我们该不该抽调水军回师抵挡?”

  “若不回师,则孙权水军可越过夏口不攻,长驱西进直取巴丘,与刘琮东西夹击我水军,则后果不堪设想。”

  “若是回师,抽调兵马少不足以阻挡敌军,抽调兵马多,则巴丘方面又恐不敌蔡瑁。”

  “两难呀…”

  徐庶一声轻叹,眉头皱了起来。

  诸葛亮轻摇羽扇,思绪飞转,思索着两全其美之策。

  刘备亦捋着细髯,眉头凝成一字宽。

  攻取江陵的方略,似乎因诸葛亮的提醒,一时间卡在了这里。

  萧和这下也不好再摸鱼了,只能再次搜肠刮肚,琢磨起了对策。

  “既要防着孙权水军西进夹击我军,又不能抽调巴丘水军回师。”

  “那也就是说,最好不用水军,就能挡住江东水军,这可有点难了…”

  萧和喃喃自语着,突然间,一个念头在眼前闪过。

  “主公,和倒是想到一个办法,无需调一舟一船回夏口,亦能挡住江东水军!”

  这章改了又改,多花了一两个小时,晚了点哈。

第102章 吾必为你讨还公道!截断长江?这是什么天马行空之计?

  不消一舟一船,挡住江东水军?

  这句话如平雷炸响,听的刘备身形一震,猛的与诸葛亮徐庶对视一眼。

  纵然是诸葛亮,羽扇也停下摇动,惊奇的目光则看向了萧和。

  不用一舟一船,那用什么?

  用步军阻挡江东水军么?

  那不是开玩笑么,长江那么阔,你挡得住吗?

  几人脑海中,瞬间转起一连串疑问。

  诸葛亮眼中惊奇一闪而逝,旋即恢复淡定,问道:

  “伯温快说来听听,你有何手段,竟能不用舟船,就挡住江东水军?”

  萧和本待开口,又发现光靠嘴解释不清楚,索性捡起一根树枝在沙地上画了起来。

  刘备便带着诸葛和徐庶,仨人瞪大眼睛,围着萧和蹲成了一个圈。

  “主公,和的意思是,我们可令文长他们连夜开始…”

  萧和边画,边将自己的办法,详详细细的尽数道出。

  刘备开始倒吸凉气。

  徐庶眼眸亦渐渐瞪大。

  诸葛亮脸上的好奇,则转眼变为了惊喜。

  “和的办法,大抵就是这样了,主公看着可行不?”

  萧和将树枝扔在地上,拍了拍手。

  刘备盯着地上图示,一时间竟无法做出评价,只得抬头看向了诸葛亮和徐庶二人。

  “伯温军师此计,可谓是亘古未有,庶…庶无前车可鉴,实不敢妄做评价也!”

  徐庶倒吸着凉气,声音中略带颤栗。

  萧和轻咳一声,心说此策你当然不可能有前车之鉴,最近的例子,至少也得在八十年后吧。

  “亮知你伯温用计,素来是不徇常理,每每皆是出人所料,只是你这一计,着实是太过天马行空!”

  诸葛亮亦是啧啧称奇,不过奇色之中,却又掺杂着浓浓喜色。

  “不过这计策越是天马行空,才越是叫敌人防不胜防,才越是能出奇制胜。”

  “主公,依亮之计,伯温此策可以一试!”

  刘备虽也觉惊奇,但对萧和本就是深信不疑,现下听了诸葛亮这番话,心下便更觉有了底气。

  “好,那就依伯温此策,速速着令文长暗中准备吧。”

  刘备再无顾虑,当即便欣然拍板。

  于是西灭刘琮,东防孙权的战略,就此定下。

  刘备精神为之振奋,便叫摆下酒宴,边喝美酒,边与众谋士共商具体细节。

  “伯温啊,备认识你这么久,还未曾问过,你可有妻室?”

  酒过三巡后,刘备想起了关羽前番私信中的托付,便是试探性的笑问道。

  萧和笑了笑,自嘲道:

  “让主公见笑了,和一直在山中随恩师修行,自然至今还是光棍一条啊。”

  光棍?

  刘备一怔,茫然不知其意。

  “主公,亮猜想,伯温这光棍的意思,大抵就是没有婚配之意吧。”

  诸葛亮联想能力远胜刘备,立时便推解出光棍之意。

  刘备恍悟,旋即心下暗喜。

  关羽担心萧和已娶妻,只怕关银屏嫁过去要做妾,如今萧和说他未曾婚配,这不正好让关羽宽心么。

  刘备稍稍酝酿后,便语重心长道:

  “伯温啊,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年纪也不小了,也该娶妻生子,为你萧家开枝散叶了。”

  说话间,刘备笑看了自家侄女一眼。

  关银屏脸畔顿染微晕,立时紧张起来,忙是将目光移开。

  萧和酒刚入喉,不由呛了一口。

  怎么突然间,刘备关心起了自己的私生活?

  听这口气,这是想给他做媒呀。

  萧和心头顿时一紧。

  这莫不是刘备麾下哪位大员,想把自家女儿或是姐妹许配过来,好跟他这位右军师攀亲附姻,所以私下恳请了刘备做媒?

  这倒也没什么,自己到了娶妻年龄,有一个体己的妻子能暖暖被窝,嘘寒问暖倒也是件美事。

  关键刘备是那谁的姐妹或是女儿,自己又没见过,美丑难料啊?

  虽说娶妻要娶贤,不能光看脸,可也不能太丑吧,不说是绝世佳人,至少也得有个中人之姿吧。

  这要刘备做媒这女子,当真难以入眼,拒绝吧驳了主公的面子,接受吧又苦了自己。

  为难啊…

  萧和眼珠飞转如梭,蓦的有了主意。

  于是酒杯放下,脸上换作慷慨之色,一脸郑重道的回了一句:

  “汉室未兴,何以家为?”

  刘备酝酿了满腹的“媒妁之言”,硬生生给萧和这八个字给堵了回去。

  身为刘氏子孙,他当然记得,当年汉武帝也问过爱将霍去病,为何还未娶妻成家。

  霍去病回了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汉武帝遂大赞霍去病。

  萧和这是仿效霍去病的回答,将他这个主公,与汉武帝那样的千古一帝做类比啊。

  既然如此,那他自然只能仿效汉武帝的回应,这媒妁之言肯定是说不出口了。

  念及于此,刘备只得高举酒杯,慷慨回应道:

  “好一个汉室未兴,何以家为!”

  “伯温你有此志向,备何愁不能扫除汉贼,匡扶我大汉社稷!”

  “此杯酒,备敬伯温你!”

  刘备举杯一饮而尽。

  萧和暗松了一口气,忙也举杯一饮而尽。

  主臣二人相视,豪然大笑。

  一旁的关银屏,脸畔晕色却是褪散,秀眉不紧微蹙,贝齿暗暗一咬朱唇。

首节 上一节 114/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