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237节

  孔融在萧和的陪伴下,来到了灵堂,将刘协留下的那道血诏,进献给了刘备。

  看着这道刘协以血所书的托孤遗诏,刘备心中是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良久后,刘备手捧血诏,向着刘协灵位一拜:

  “陛下请放心,备定不负陛下所托,必辅佐济阴王续承大统,讨灭曹贼,为陛下报仇雪恨,兴复我大汉社稷!”

  身后的孔融,几番欲言又止后,却一咬牙,似是下了某种决心。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向刘备一拱手:

  “玄德公,先帝临终之前,除了这道遗诏之外,还留有一道口谕。”

  “先帝令融转告玄德公,若济阴王可辅则辅之,若其庸碌无能,玄德公便可自为天子!”

第184章 老刘是天命在身啊!贤婿啊,你这是要让孤儿寡母带兵打合肥?

  刘备吃了一惊,猛回头看向孔融,那眼神好似听错了一般。

  萧和亦是满眼意外。

  这个孔文举,竟然还瞒着自己,藏了这么一道口谕啊。

  先前初见时,孔融只给他看了那道遗诏,却没想到天子除了遗诏,还另有口谕。

  这道口谕,竟还是叫老刘自为天子!

  萧和惊讶之余,旋即明白了孔融先前为何要瞒他。

  这一道口谕,可是关乎到大汉帝位的归属!

  老刘凭借此谕,将来就能名正言顺,废除刘熙帝位,自己取而代之继承大统。

  而且这种取代,跟曹氏司马氏那种取代性质全然不同。

  曹家代汉,名为禅让,看似合乎法理,实则不过是掩耳盗铃,天下人皆知曹家是逼迫汉家天子让位。

  刘备则不同,本身姓刘不说,还是奉先帝遗诏,名正言顺的取而代之。

  合法合情又合理,谁也挑不出半点毛病,说不了半句闲话。

  更关键的是,这道口头遗诏,还是由孔融转述。

  孔融是何人?

  孔子之后,当世大儒,刚正不阿之名天下人皆知。

  这样一个人转述的天子口谕,谁会质疑其真实性?

  “主公的气运还真是好啊,这要说不是天命在身,谁信呢…”

  萧和心下暗自唏嘘。

  刘备吃惊过后,却是面露惶恐:

  “备乃刘氏子孙,匡扶汉室,辅佐幼主,乃是备义不容辞的责任,备焉敢…”

  “玄德公!”

  孔融却打断了刘备,正色道:

  “玄德公的志向品性,融自然是再清楚不过。”

  “然天子有言,只要帝位为刘氏所有,无论是谁,凡能中兴我大汉河山者,皆有资格继承大统。”

  “方今天下,有能力扫除汉贼,兴复我大汉者,唯玄德公一人而已。”

  “融以为,若真到了人心所向,天命所归那一天,玄德公当以江山社稷为重,万万不可推辞!”

  孔融这番义正严辞之言说下来,说到刘备是哑口无言。

  萧和不禁心下暗赞,大儒就是大儒,这大道理说起来是一套一套的话。

  而且是有理有据,什么江山社稷,什么中兴汉室,句句都重若泰山。

  这一通大道理压下来,莫说是刘备,连他也无言反驳。

  况且他根本就不想反驳,孔融本来就是说了他想对刘备说的话嘛

  “孔少府,备…”

  刘备吱唔了半天,却依旧不知如何回应。

  萧和眼珠转了一转,便趁势道:

  “孔少府放心,既有天子遗诏,若真到了那一天,我家主公为江山社稷计,必定不会推辞。”

  刘备一愣。

  我这儿还没点头呢,军师你就替我答应了?

  萧和却不给刘备考虑的机会,话锋一转:

  “主公,据咱们细作回报,曹操已率大军回许都,我料他不出数日,必会尽起大军来夺回宛城。”

  “这正是我们袭取宛城之目的所在,和以为我们为先帝举丧后,有三件事要做。”

  刘备的思绪,立时被引回了眼前局势,忙问萧和要做哪三件事。

  “这第一件事,主公当向天下人公布曹操弑君之罪状,号召四方忠于大汉的仁人志士,共讨曹贼。”

  “第二件事,主公当即刻着令于秣陵营建宫室,并护送皇后母子还秣陵,待战事稍有缓和时,主公便可以大将军身份,于秣陵扶立济阴王登基,继承大统。”

  “这第三件事,也是最为紧要之事,我们要趁着曹操主力在北,趁势将合肥拿下,以将战线推进至淮南一线,确保秣陵乃至江东之安。”

  萧和不紧不慢,道出了这三件事。

  刘备捋着细髯不住点头,深以为然。

  不管是谁射杀的天子,只要是曹操的部下,这笔账自然得算在曹操的身上。

  公布曹操弑君罪状,便是发动舆论战,令曹操人心尽失。

  至于扶立济阴王继位,续承汉室大统,告诉天下士民,我刘备手握大义旗帜,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然现下曹操大军兵临在即,一切事当以抗曹为重,济阴王继位之事只能先往后放一放。

  而先前平定江东时,萧和便曾向他提及,秣陵虎踞龙盘,乃形胜之地,当将他的霸府迁至秣陵。

  如今要扶立新君,秣陵自然也就成了都城的不二选择。

  “前两件事,伯温所言极是,吾即刻照做便是,这第三件事…”

  刘备话锋一转,却又问道:

  “曹操主力虽已北归,合肥一线尚留有近三万重兵,还有夏侯渊,张辽这等猛将坐镇。”

  “此番吾归荆州,带走了三万余人马,留给云长他们用于攻取合肥的兵马,满打满算也就五万人左右。”

  “伯温可有何奇谋妙策,可以五万人马,破了三万曹军镇守之合肥?”

  刘备言下之意,合肥方面己军兵力优势不大,想要硬攻显然不现实。

  以他对萧和的了解,既是萧和提到了合肥,想来定已胸有成算。

  “这计策嘛,原本和是打算走一步看一步的,不过出现了天子被弑,皇后母子投奔主公这件意外之事,和倒是想到了一计。”

  萧和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透出一丝别有意味。

  刘备精神一振,就知道自己没猜错,忙问萧和有何奇策。

  “按照原先的计划,主公当亲自坐镇宛城,将曹操主力拖在南阳,和则回往濡须坞,协助岳丈趁势攻取合肥。”

  “这个计划,可是稍稍改动一下,我可大张旗鼓护送皇后和济阴王回江东,途经濡须坞时,以慰劳前线将士为名,请皇后和济阴王…”

  萧和遂压低声音,将全盘计策,娓娓道了出来。

  刘备恍然明悟,眸中掠起喜色,大赞道:

  “论随机应变,洞悉人心,天下无人能及你萧伯温也!”

  “此计甚好,就照伯温你的计划办吧。”

  一旁孔融听得萧和之计,脸上的悲伤郑重,此刻也为敬意取代。

  “吾于许都时,早听闻萧军师你神机妙算,助玄德公屡破曹操,今日亲眼见识萧军师你的手段,融方知那曹贼败的确实是理所当然。”

  孔融由衷的叹服,接着笑着向刘备一拱手:

  “玄德公,你能得萧军师这等奇人辅佐,当真是天命眷顾,实乃我大汉之福也!”

  刘备捋髯而语。

  于是刘备与萧和,便在这灵堂之中,定下了大计。

  两日后,祭拜结束。

  萧和便率数千兵马,自宛城南下,护送着皇后母子三人,前往秣陵而去。

  当车马由南门而出时,正逢马超所统的凉州军团也要离开宛城,回往关中。

  按照事前与刘备商定的方略,刘备向马超赠送了近十万斛粮草,以答谢马超出兵助他夺取宛城。

  马超则回往关中,号召联络关中诸将,以为天子报仇为名,再次集结西凉军团东出潼关,以分曹操兵势,缓解宛城一线所受压力。

  南门外,萧和与马氏兄妹相遇。

  马超策马迎上前来,豪然笑道:

  “萧军师,南阳这一战,我打得痛快啊,多亏你的神机妙算,我方能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我马超生平所服之人不多,玄德公是一个,你算是第二人,请受我一拜!”

  说着马超便拱手一拜。

  萧和一笑,当即拱手还礼,正想要叮嘱马超几句时,这位西凉雄狮便已拨马转身,大笑而去。

  “马小姐,你回西凉之后,千万记得要提醒令兄,务必要与韩遂搞好关系,不可轻易猜忌彼此。”

  “曹操与那韩遂有旧,我料他多半会借这一层关系,以离间计来破坏你们马韩两家联盟。”

  “切记,切记。”

  萧和只得向马云鹭叮嘱道。

  马云鹭明眸闪烁,心下显然存有猜疑,却仍是一点头:

首节 上一节 237/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