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260节

  身为曹操的正妻,却背着曹操,派心腹来拜会老刘这个死敌,这个卞氏胆子也真是够大。

  不过转念一想倒也在情理之中。

  卞氏共有四子,丕,彰,植,熊。

  曹彰盐渎一战为甘宁所杀,曹熊早年又因病早逝,四个儿子已没了两个,若曹植再没了的话,就只剩下了曹丕这么个独苗。

  卞氏救子心切,瞒着曹操来见老刘,求他不杀曹植倒也合情合理。

  刘备也很快想明白了这一点,况且他本来就没打算杀曹植,于是便要开口。

  话未出口。

  萧和眼眸一转,却抢先冷笑道:

  “曹操乃汉臣,曹氏满门便皆为汉贼,人人得而诛之人。”

  “杨修,你告诉我,我家大将军凭什么不杀曹植?”

  庞统一眼看出萧和用意,嘴角暗暗上扬。

  这位萧军师,这是不想让刘备吃亏,要借此机会,跟那卞氏和杨修谈条件呢。

  杨修犹豫了一下后,拱手道:

  “我家夫人说了,只要玄德公能不杀我家子建公子,我们可以向玄德公透露一桩我军机密军情,作为答谢之礼。”

  萧和暗自冷笑。

  果然如他所料,杨修并非是打算来空手套白狼,是带着条件前来的。

  “是什么样的军情,能换得了曹植一条性命?”

  萧和却未当场就让刘备答应,还要先试探一下这份情报的含金量。

  杨修却一脸自信,说道:

  “这一道情报,关乎到淮南战局,关乎到寿春得失,修敢以性命保证,必值得换我家子建公子一条性命。”

  关乎到寿春得失…嗯,含金量勉强够了。

  萧和回头向刘备微微点头,眼神暗示。

  刘备明白了萧和心思,遂道:

  “若如你所说,这道军情当真如此重要,那吾便答应你的条件,饶曹植一命。”

  杨修暗自窃喜,酝酿了片刻后,方压低声音道:

  “此机密乃是数日前,我们夫人从元让将军那里探听到,说是丞相已密令夏侯楙和张燕,抽调五千许都镇军,假借向南阳押粮为名出城南下。”

  “半道上,这五千兵马却改道向东,经由颍水星夜兼程奔袭颍口城,打通许都南下入淮之路,从上游威胁贵军,逼你们不得不分重兵回夺颍口,以缓减寿春所受压力。”

  杨修将所谓的机密军情,就此泄露了出来。

  刘备眼神微微一震,腾的站了起来,几步来到了沙盘前。

  颍口城乃颍水与淮水交汇之处。

  自古以来,从北方夺取淮南,多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由下邳自泗水南下入淮,一条便是由颍川自颍水南下入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沿水而下既能运兵又能运粮。

  先前兵临寿春城下后,刘备便在萧和及庞统的提义下,分兵往上游,夺取了颍口城,以封闭颍水入淮之路。

  因考虑到曹军主力多在南阳和关中,能解寿春之围者,无非是臧霸的青徐镇军。

  故刘备在兵围寿春的同时,令甘宁统军一万,驻扎于盱眙,以阻挡臧霸军团南下。

  颍口城屯驻的兵马,不过廖化的两千余人而已。

  不想曹操抽调了许都镇军,还玩了一出声东击西之计,这要是让那五千兵马突然杀至颍口城下,廖化还真有可能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失了颍口。

  杨修这道情报,确实是值得换曹植一条性命。

  刘备回头向萧和征询意见,萧和微微点头。

  “好,若你这道情报属实,吾答应你,不杀曹植!”

  刘备便回头看向杨修,欣然给出了承诺。

  杨修如释重负,忙是一番感激拜谢。

  “大将军当真乃仁义之主,我家主母必会对大将军感激不尽,倘若…”

  话锋一转,杨修讪讪笑道:

  “倘若大将军能放归我家子建公子的话,我家夫人必铭记大将军恩德,将来必有回报!”

  萧和笑了。

  这个杨修,还真是得寸进尺,前脚刚求得老刘不杀曹植,后脚竟就想将曹植索回。

  他还真好意思开这个口啊…

  “杨德祖,我家大将军是仁义,却并非妇人之仁!”

  “你以为,就凭你恭维几句,我们大将军就会放了那曹植不成?”

  “你也当真是异想天开,什么白日梦都敢做!”

  不等萧和开口,庞统便是一通冷嘲热讽,将杨修给怼了回去。

  庞统这话既是在讽刺杨修,又是说给刘备听的,提醒他可别真妇人之仁,感念卞氏救子心切,真把曹植这只奇货给放了。

  刘备听明白庞统暗示,自然不可能耳朵根一软,就放了曹植。

  “吾既答应不杀曹植,自然言出必行,这一点你尽可放心。”

  “至于放归曹植,往后再说吧。”

  刘备没把话说死,给了杨修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尔后吩咐陈到,安排人暂时将杨修安置于营中,不可怠慢。

  杨修也知道,刘备不是这么好糊弄的,这是要将他暂扣于寿春大营,待证实了他提供的情报是否属实之后,才会放他走。

  杨修别无选择,只得乖乖的拱手告退。

  “伯温,士元,夏侯楙张燕这一路曹军,吾当如何应对,你们可有良策?”

  前脚送走杨修,后脚刘备便是问道。

  “将计就计!”

  萧和与庞统不约而出,齐声给出四字对策。

  二人对视一眼,脸上掠起智者所见略同的默契笑意。

  …

  五天后,颍口城北。

  东方发白,天快要亮了。

  四十余艘民船,借着未明的天色,正顺颍水向南疾驶。

  “父亲,你在天之灵看着吧,儿要亲自上阵杀贼,以祭奠你在天之灵了。”

  船首的夏侯楙望着天空,口中咬牙切齿自语着,眼中燃烧着复仇的怒焰。

  夏侯两兄弟,夏侯惇少子而夏侯渊多子,故早年夏侯渊便将夏侯楙过继给了夏侯惇为嗣子。

  明面上,夏侯楙只能称呼夏侯渊为叔父,心中却仍视夏侯渊为父。

  自听闻夏侯渊陨命合肥后,他就无日无夜不想着统兵上阵,为父报仇。

  今日,终于给他等到了机会。

  就在夏侯楙暗暗发誓时,前方江面地势渐渐开阔。

  颍口已至,前方就是淮水了。

  蒙蒙的晨光下,对岸一座城池轮廓,若隐若现。

  “子林将军,前方应该就是颍口城了,我们得做好突袭准备。”

  身后响起了张燕的提醒声。

  夏侯楙思绪收回,下意识的握紧了刀柄,眉宇间的激动难以掩饰。

  他虽出身将门,自诩勇猛有乃父之风,但到底战阵经验少得可怜,如今初临大战,难免心情激动。

  相较之下,张燕这位“老将”,大风大浪见多了,却要沉稳的多,只从容冷静的传达号令,命各船士卒做好战斗准备。

  船入淮水,前方颍口城已清晰可见。

  城北渡头处,稀稀落落的停靠了十来艘战船,渡头士卒粗略估算不过两百来人。

  显然,颍口刘军疏于防备,并未料到曹军会有奇兵南下突袭。

  “司马仲达这一计,当真是一道出奇制胜的妙计也!”

  “伯父麾下,又得一员神机妙算之士,当真是天佑也…”

  夏侯楙一声狂笑,扬刀一指对岸,大喝一声:

  “各船听令,冲上渡头,杀尽敌军,一鼓作气冲入颍口城!”

  令旗摇动,进攻号令传下。

  各船得令,躲在船舱中的五千曹军士卒,很快被将官催促着登上甲板,扶刀肃立。

  一面“夏侯”大旗,升起在了旗舰之上。

  数十艘船只,满帆满桨,向着渡头呼啸而上。

  渡头之上,锣声鼓声,骤然响起。

  不足两百人的刘军守卒,眼见曹军神兵天降,顷刻间不战自乱,溃逃一空。

  各船畅通无阻,顺利的冲上了渡头。

  夏侯楙翻身上马,第一个提刀跃下战船,冲上了渡头。

  张燕及五千余曹军步骑,皆是争先恐后漫上南岸,冲过渡头,直奔近在咫尺的颍口城杀去。

  当五千曹军,如虎狼般冲出渡头时,却全员傻眼,纷纷止住了脚步。

首节 上一节 260/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